京山原创歌曲《稀米茶》MV拍摄花絮独家曝光,还不来抢先看?

现场花絮曝光↓↓↓

【童声念白:永漋河人礼性大,进门就把板凳拿,左手一支旱烟袋,右手一碗稀米茶。盐豌豆,腌黄瓜,外加几个火烧粑,想喝稀米茶,你就来我家,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我家。】

稀米茶稀米茶米做的茶哎,

没有啊茶叶啊有米花哎。

炒熟的大米呀香味浓呀,

河水啊煮来汤汁滑。

衣呀衣子哟,稀米茶,

那是妈妈煮的茶。

衣呀衣子哟,稀米茶,

家的味道就是它。

有了这碗茶垫底,

热风冷雨都不怕。

衣呀呀呀衣子喂,

衣呀呀呀稀米茶哎。

稀米茶稀米茶家乡的茶哎,

一方水土啊藏精华哎。

祖传的美食呀去暑热呀,

米香啊陪着我长大。

衣呀衣子哟,稀米茶,

那是出门的牵挂。

衣呀衣子哟,稀米茶,

尝过百味还想它。

不管我走到哪里,

难忘心中的米花。

衣呀呀呀衣子喂,

衣呀呀呀稀米茶哎。

衣呀子喂稀米茶哎

《稀米茶》歌曲创作谈

熊 红

因为对故乡的怀想而寄情于物,稀米茶是一个载体。

以此入歌,搞一个京山人作词、京山人作曲、京山人演唱的属于京山的《稀米茶》歌曲,传承这种乡土民间美食,是我早已有之的一个构想。

实现这个构想的缘分,得之于2017年清明期间十大京山外地商会代表返乡祭祖的聚会。

“媒婆”乃“我的家乡在京山”群主汪天平,“媒婆助理”广东商会深圳分会秘书长万文良。当时假座京山“蛋王”神地公司老总杨砚的晚宴,巧遇温文尔雅的湖北永隆置业公司老总李斌兄弟。席间自然酒酣话多,海阔天空落在稀米茶。

李兄弟眼毒识货,当场表示解囊襄助。我盯着他甩了句汉腔:“搭白算数?”,他应声回到:没问题!

之后席散人走,以为酒话酒说,没想李兄弟远去加国还与我微信畅谈稀米茶,诚意决意逼人不能食言。

与迁居长沙的作曲家卢荣华兄弟也是这次聚会相识,虽从未合作,但电话一说即合,《稀米茶》歌曲的创作便机缘敲门,得以登堂入室。

李兄弟是永漋人,喝稀米茶长大。卢兄弟曾在县剧团送戏下乡,对稀米茶知味识香。我在家乡时自然也口喝心藏,余味伴随。所以,都是林中妖怪何需细说聊斋,思茶品味,共识尽在那大碗舀喝中了。

稀米茶,这一盛行于永漋一带的美食,传说源于战国时期楚王的家厨,又传说乾隆皇帝下江南曾御口亲尝,传说虽不可考,但渊源一定流长。而斯地民间农家代代相承,尽管时代变迁,家家户户也必不可少。当然,歌曲非考据求证之论文,也非吸睛推销之广告,只是寄情于物咏物抒怀而已。

但何抒何咏,还真费了几番思量,词曲都改了五六稿。其间,对歌词提出建议的乡贤文人有刘剑、程义浩、李甫清、胡永波、杨四平等十好几位,曾写作《九月九的酒》的著名词家陈树兄弟虽远在成都也给予过跨地域的友情提示;对于曲,亦征求过曲界大家方石、姚峰、张平、文莉、彭振等中肯的意见,可谓一首小歌惊动大咖,为求品质借力八方。

当然,创作前的采风离不开李斌兄弟派出专车专人,联络永漋镇相关要员,陪同挨家走户。更有永漋文化站新老站长以及本地贤达雅士,品茶讲古,提供资讯,令我们词曲作者实地获取了第一手的素材,不至于望茶生意,高空建楼。

晚辈李倩是完成歌曲演唱的不二人选。这位从家乡走出去的“丽江小倩”,几经拼搏,已从小城丽江跻身于京城歌坛,她在四处演出期间抽空进棚录制,用歌声表达了她们这一代人对故乡人文风物的情感。

现在,这首由湖北永隆置业有限公司出品的《稀米茶》歌曲,作为京山人词曲京山人演唱的京山的歌,正式献唱给京山以及在外的父老乡亲,于始作俑者,不仅仅是一种释怀,它所集聚的乡情乡思、乡韵乡味,可以说都在这碗“稀米茶”里了。

希望歌声响处,鼓励之外,还能有一个声音:喝一碗稀米茶吧!

熊红,京山人。80年代中期考入原华中工学院新闻系,曾在京山县广播站、长江日报、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多家媒体供职,现居深圳,为策划人、撰稿人、词作家,亦有多种作品问世。

卢荣华,京山人,自由音乐人,作曲家,湖北省音乐家协会会员、湖北省戏剧家协会会员、湖北省花鼓戏学会理事,二胡演奏高手。

李倩,京山人,2013年《中国梦之声》终极试音会上,李倩演唱《红蔷薇》顺利晋级,评委韩红赞美:嗓音安静,歌让人听不腻,并直言自己是李倩的粉丝。李倩的歌传唱于丽江的大街小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