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大山——关岭易地扶贫搬迁纪实

2016年,搬迁1318户6010人;2017年,搬迁1362户6489人……这是一串有温度的数字,数字变动背后是关岭自治县易地扶贫搬迁的真切实践。多年前,关岭自治县还有无数老百姓居住在大山深处,守着贫瘠破碎的土地过着苦日子。而今,这一切发生了改变,易地扶贫搬迁让世代贫困的关岭乡民走出了大山,搬出了一条脱贫致富的新路。

“钥匙拿到了的嘛?”“拿得的。”“去看房子的嘛?”“去看了的。”“感觉在那边环境如何嘛?”“环境可以的,都给我们全部装修好了,打扫干净就可以住进去了,宽敞很。”“只要环境好的话,去那边就安心住下来,住宿确实有什么困难就打电话来,我们村里面和政府这边会去给你们想办法解决的。那边我们也安排得有工作人员在那边,包括你们落户、水电都专门有服务的人的。”今天是王顺兵家搬到关岭县城安置点新家的日子,一大早家里便来了“客人”。



知王顺兵还在工地上忙着上班,村里干部便前来帮忙王顺兵的妻子和女儿搭把手收拾行李。

“这些衣服些全部都要收走吗?”

“嗯,收去那边得穿。”

“这是爷爷的照片,也都要全部带走。”



“收点碗筷、电磁炉、电饭锅,被子、衣服,还有老人的照片和我哥的照片,收起这些我们就要搬家了,也没得哪样收拾的,就收这些东西了。”普利乡月霞村易地扶贫搬迁户王顺兵妻子李明芬激动的说道。



搬迁看似简单,然而每一个数字变动背后都是一个曲折的故事。王顺兵一家祖祖辈辈都生活在月霞村洋寨组这个小村子里,依靠着一亩三分地过活,之前听说要动员搬到县城里,王顺兵是百般不同意,一方面担心去县城没有土地怕活不下去,另一方面便是对家乡深深的眷恋。为了说服王顺兵一家搬家,村里干部没少下功夫。



普利乡月霞村易地扶贫搬迁户王顺兵女儿 王伦艳:之前村里面的干部来我家给我爸爸还有我们都做了好几次思想工作。我爸爸一直不同意,他就觉得舍不得这里,就觉得这里好得很,舍不得,说我们两姐弟去的话他就回来在这里搭个棚子在这里住。后来村里面的干部带起我们去县城里看新房子,也是看了几次,我爸爸最后也同意了,他也觉得那里不错,对我们读书和以后的事业都有好处,交通也方便,他就同意了,所以今天我们准备搬东西去县城的新家。



自2017年以来,关岭自治县普利乡已有158户像王顺兵家这样的偏远群众移民搬迁到县城安置点住进了新房。搬迁后,土地依旧属于他们,村里负责管护,解决了搬迁户心中最忧心的事情。



关岭自治县普利乡副乡长 刘玉林:我们是盘活他们的“三块地”,一个是宅居地,一个是耕地,另一个是林地。对宅基地这块我们是要进行拆除,旧房要全部拆除,宅基地要复绿复垦,林地我们由村护林员给他们进行管护,到最后产权还是归搬迁户。耕地这一块,我们通过村合作社来给他流转,或者是根据农户的意愿,由他们自己拿来入股合作社,然后到最后产生效益后参与分红。





在县城的移民搬迁安置点,每个全县每个乡镇都安排了负责接应搬迁户的工作人员。一下车,王顺兵的女儿便电话联系到了普利乡负责接应的人员罗勇,罗勇立即为他们做登记、带他们查看房子、检查水电,讲解电表使用。

“你看你这个电表,你不管电表是在哪里,你看这个开关它是接得有的,是这样的你就把它拨上去。”罗勇认真的为王顺兵家讲解着电表的使用方法。

一切准备就绪后,王顺兵一家便从此落户到了关岭县城,开始了新的生活。



普利乡月霞村易地扶贫搬迁户王顺兵女儿 王伦艳:过两天买家具搬进来安起后,我们就有一个新家了,在关岭县城这个地段,买一套房子一个平方米都是要三千多块钱的,很贵的,没有想过我们一家人会在关岭街上有这么一套房子,国家的政策还是挺好的。



隔壁楼层的罗明阳一家是2018年5月搬迁过来的,短短3个月时间,老罗一家已经完全适应了县城里的新生活,家具应有尽有,也找到了好工作,一家人过得其乐融融。

“我们来到这里我们也安心在这个地方,我们也不回乡下去了,政府能够给我们这样一套房子,政策这样好,我们感谢政府,非常感谢。临时菜场我都有一个摊位,交通特别方便了嘛,出门就有公交车,我家里的是在社区里面当保洁员,一来她就在这儿上起的班,也很好的,就在我们楼下比较方便,出门就可以工作,我们都感到满意的。”关岭龙潭街道办易地扶贫搬迁户罗明阳高兴的说道。




“十三五”时期,关岭自治县计划实施4763户2214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419户20676人,同步搬迁非贫困人口344户1464人。分3个年度实施, 2016年建8个安置点,安置1318户6010人。2017年建4个安置点,安置贫困人口1362户6489人。2018年建2个安置点,安置2083户9641人。并全力解决好贫困人口搬迁就学、就医和就业问题,让贫困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搬来的时候还担心来这里找不到活做,政府开办的这个扶贫车间让我们这些贫困户都可以在这里干活。现在有两三千块钱一个月,工资提高了,最高可以到四千多。这个扶贫车间还是挺好的,只要你勤快,得到的钱就多。”关岭自治县下良寨安置点搬迁户潘小英高兴的说。




“这里还有校车接送孩子,读书这些,样样都方便。”一位正在安置点门口接小孩放学的搬迁户高兴的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