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玉私养兵马,对皇妃施暴都平安无事,为何收义子却被朱元璋杀掉?

苏沛锋


蓝玉是明朝的开国大将,也是洪武后期的主要将领之一。他是安徽定远人,开平王常遇春的内弟。史载,蓝玉身材魁梧,膂力过人,有勇略,起初,他在常遇春麾下为将时,作战勇敢,屡建奇功,常遇春多次向朱元璋举荐他。朱元璋很青睐勇冠三军的蓝玉,他很快积功从一个管军镇抚,被攫拔到大都督府佥事的位置。蓝玉在随傅友德伐蜀、伐滇、随徐达北征残元、随沐英征西蕃等战役中斩获甚多,立下了赫赫战功。

《明史》记载,1381年,蓝玉以副将职衔,随颍川侯傅友德征云南时,他冲锋在前,锐不可当,一举生擒元平章达理麻,元梁王巴匝剌瓦尔密败死。1387年正月,他随宋国公冯胜北征,在金山(今辽宁开原)设计诱降了拥重兵的元朝宿将纳哈出,此役结束后,元朝的军事实力基本被明军摧毁殆尽。不久,冯胜因事获罪,被夺回了大将军印,改由蓝玉代理其职。

不久,朱元璋正式拜蓝玉为大将军,并命他率军驻防蓟州。之后,逃窜漠北的元顺帝妥欢帖木儿病死,其孙脱古思帖木儿嗣北元主位,又开始挥兵袭扰塞上。1388年4月,大将军蓝玉奉命率军远征脱古思帖木儿,并击溃北元军队主力,俘虏脱古思帖木儿之子地保奴以及后、妃、公主等蒙元皇亲贵胄130多人,还活捉了宰相、将军、校尉等文武官员30几人,以及士卒、男女7万余人。朱元璋闻捷大喜,将蓝玉比作西汉名将卫青、霍去病,并封其为梁国公。

不久,蓝玉派部将进京献俘,有人乘机告发他霸占并私纳北元王妃一事。朱元璋大失所望,派人赴军中严厉斥责蓝玉道:“(蓝玉)无礼如此,岂大将军所为哉”!随后将其爵位由梁国公改为“凉”国公,并将其过失镌刻在铁券上 。被蓝玉私纳的元妃得知后,害怕的自杀身亡。

蓝玉霸占元妃,在当时也属犯罪, 但因其功大,朱元璋放了他一马,并没有认真追究。

之后,蓝玉平定了再次反叛的西蕃豪酋祁者孙。他还擒获了据建昌反叛的元降将月鲁帖木儿父子,并将其押解赴京处死。他收编了月鲁帖木儿的部众,并在当地增设卫所,籍民为兵。但朱元璋只许设卫所,严禁籍民为兵,并严令蓝玉立即班师回朝。

史载,蓝玉虽然骁勇善战,立功无数,但为人桀骜不驯,性格又刚愎自用,且居功自傲,骄横跋扈。他府里私蓄的家奴就多达数千人,还收养了数百假(义)子,他还纵容其义子们到处敲诈勒索,侵占民田,百姓斗不过他,只好找御史告状。巡察御史依法审理,登门调查取证,蓝玉竟命人一顿乱棍将他打走。明廷律令严禁贩卖私盐,蓝玉却置之不理,公然唆使家人走私贩私。

《明史》记载,他北征残元归来夜过喜峰口,守关将士按律未开关放行,请他天亮后再过,蓝玉大怒,竟纵兵捣毁关门,扬长而去。

之后,朱元璋为了朱家江山的长治久安,开始为子孙“削棘” 而大肆屠戮功臣,凡是心怀不满,口出怨言的,抑或行动跋扈,培植私人势力的 ......对朱明王朝统治有潜在威胁的文武官员、巨族豪强,都陆续被罗织罪名,惨遭处死抄家。

明初大杀功臣,最后的大案就是蓝玉案,朱元璋赖以起家发迹的淮西军事集团中的功臣们基本被他屠戮一空。据说蓝玉被屠的原因是他暗中集聚私人势力(此为封建统治者之大忌,蓝收养近千义子也是罪状之一),阴欲谋反。蓝玉被凌迟处死,夷其三族。牵涉进蓝案被杀的都是以家族为单位,杀一人则灭全族。被划进蓝党而遭诛灭的有吏部尚书詹徽、户部侍郎傅友德、开国公常升、景川侯曹震、鹤庆侯张翼、舳舻侯朱寿、普定侯陈桓、东莞伯何荣、宣宁侯曹泰 、怀远侯曹兴、沈阳侯察罕......等等一长串名字。据记载,被蓝案辗转牵连而遭诛杀者多达两万余人。明太祖朱元璋还颁布了《逆臣录》,公布了蓝玉的罪状。直到洪武26(1393年)年9月,朝廷才正式宣布:“自今胡(惟庸)党、蓝党,除已捕在官者外,其余一概不究” 。历时十余年,让庙堂为之一空的“胡、蓝之狱”方告结束。朱元璋通过蓝玉案,把军队中功高爵显元勋宿将几乎一网打尽。经过胡、蓝两场大狱,几乎使明初艰苦创业的“元功宿将,相继尽矣”,无辜受株连被杀或被迫自杀者难记其数。

【写作不易 搬运必究】【插图源自网络】


铁马冰河wu


蓝玉被杀,确实有收养义子的原因,但是更重要的原因或者说根本原因在于朱元璋,朱元璋作为皇帝,时局变化,他对于布局的调整,注定蓝玉要死。


蓝玉,明朝开国将领,在捕鱼儿海一战成名,大破北元,名震天下。后拜大将军,受封凉国公,是太子朱标的舅父,位极人臣。

但是,时局的变化意味着蓝玉必死无疑。本来,朱元璋为了太子朱标准备好了当时最一流的武将班底,为了继承大统,扫灭北元残余势力,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太子朱标英年早逝,而皇太孙年幼,朱元璋只能为柔弱的孙子清除障碍,本来是助力的蓝玉等人,此时变成了绊脚石,最终被朱元璋屠戮干净。


洪武二十六年,即公元1393年,蓝玉以谋反罪被杀,剥皮实草,一万五千多人被牵连,其中不乏他的义子,史称“蓝玉案”。

私养兵马,对于朱元璋来说,尚且能够控制,毕竟解除兵权,切断后勤对于朱元璋来说很简单,毕竟自己打下天下,能力足够,甚至太子朱标也能够控制,不至于立马诛杀。

而对皇妃施暴,这个要看什么人了,朱元璋这样的枭雄肯定不会为了一个女子而自断臂膀的,他深知人才的重要性,不然也不可能推翻元朝,坐上大明开国皇帝的宝座。

而收养义子,却真的有可能是最后一根稻草,为什么呢?朱元璋起事时,也是广收义子,对于他打天下,义子的作用很大。而蓝玉的政治能力和军事能力相比差太多,犯了朱元璋的大忌。

有一次,蓝玉回京述职,随身带有几个义子,朱元璋的命令他们不听,而蓝玉一个眼神他们就立马行动,这在朱元璋心里肯定有另一番滋味,虽然蓝玉解释说收养义子为了打仗顺利,战场上义子们在自己周围,冲锋陷阵,无往不利!

想一下,一个个骄兵悍将,像蓝玉这种人,身边再聚有一大堆不怕死的义子,那是多么危险的事。

有兵权不怕,就怕武将有自己的集团,作为政治老手,朱元璋心里自然有底,蓝玉的死是注定的。

【欢迎朋友们评论区交流,我是颍州小史官,喜欢文史野趣的朋友可以关注哦!】

无笔史官


蓝玉虽不敢说反心已现,但权臣面目已然显露。他的问题很多,朱元璋早就想对付他,但他毕竟有用,用他去对付北元。没杀他只是因为时机没到,时机一到干净利落!收养干儿子也不是必杀原因,必杀原因只是:这把“锋利的刀”已经没用了。

(1)朱元璋是分批次,按照现阶段有无利用价值进行“除功臣”的

要知道从廖永忠在洪武八年被杀开始,朱元璋就在一步步地实施他的计划。

小明王韩林儿(影视)

朱元璋做事儿都是先杀“没有利用价值”的人,例如廖永忠,廖永忠对朱元璋绝对是忠心耿耿,但他杀了小明王(或小明王自己淹死他保护不利),使朱元璋“弑君”的名声永远洗不掉。

廖永忠并非嫡系,本身势力小,自然先收拾他。之后,一步步地按照利用价值大小、亲疏远近逐步杀武将。

(2)军队的情况比较特殊,主帅的命令最大!收干儿子在军队、在官场就是培养势力的代表。将帅收养干儿子多的,基本上都是有不臣之心

收养干儿子风气,在晚唐五代非常流行,例如著名的“十三太保李存孝”就是典型。每个统兵将帅、割据的藩镇都喜欢认干儿子。像李茂贞手下有义子4人。

李克用目前证实认了11个干儿子,“十三太保”只是民间传说。

朱温则是亲儿子7个、干儿子4个。

前蜀创始人王建干儿子一百二十多人。

朱元璋也有一些干儿子。蓝玉如果人一两个干儿子也不会犯忌讳,关键是他认得太多,当然,传说中的三千并不可信。一个干儿子就是一股势力!

这对政治军事人物是大忌。

(3)朱元璋对蓝玉早有不满,蓝玉所作所为确实是找死。

私养干儿子这项并不重要,而是蓝玉对朱元璋的命令经常不听。

军人嘛,只有打仗才能体现价值所在。所以,蓝玉经常以“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为理由破坏朱元璋的战略大计。

例如破坏茶马通商贸易,擅自带兵进入罕东;在四川镇压月鲁帖木儿叛乱,仍不服从命令准备取道松叠进攻建昌(西昌)。

上述这些还能用冠冕堂皇的理由搪塞,诸如纵兵毁关入;私元主妃;皇帝封其为太傅,蓝玉大怒要太师一职;宴会上对皇帝多有不敬的傲慢等,绝对没有任何疑问属于僭越、大不敬了。

朱元璋创立大明,掌控军权、天下诸侯说杀谁是谁,蓝玉敢对这样的人都不敬。

那么,朱标、朱允炆特别是他们手下的那些腐儒们更不在话下了,他们的脑袋在硬,硬得过蓝玉手中的刀?

蓝玉相关问题,请参见我已经回答的“蓝玉灭门时常遇春一族是否受到牵连”

“朱元璋发动‘蓝玉案’,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王朝政治”


坐古谈今


这也不单纯的是因为收义子的原因。

首先,朱元璋是疑心非常重的一个帝王。哪怕有一点点矛头,他都会无限放大。


看过电视剧《朱元璋》胡军版,朱元璋在视察城楼时,蓝雨跟着,后面又跟着几个他的义子。朱元璋本来想和蓝雨聊点私话,就想让那几个人退下,结果他们不听,蓝玉解释说这是他的义子,除了他自己的命令谁的都不听,这一句话,让朱元璋彻底对他寒心了,朱元璋说了一句,那以后你让他们杀我,他们也不会反对了。(大概意思,原话忘了)

当时看电视时,看到这里就替蓝玉捏了把汗,心想坏了,这哥们肯定活不久了。



朱元璋肯定想的更久远,太子朱标去世较早,孙子朱允炆肯定镇不住这些大将,自己在世还这么狂呢,更何况以后呢,所以我觉得朱元璋下决心杀他也是在此时了。朱元璋最恨的就是结党营私,威胁朱明王朝统治的了。


万里河山2017


蓝玉是明朝开国功臣,跟随朱元璋多次出生入死,朱元璋能够当上皇帝,蓝玉有很大的功劳。因此蓝玉被封为凉国公,再加上蓝玉还是太子朱标的舅父,蓝玉的地位可见一斑。



蓝玉仗着这些身份,胆子也越来越大了,私养兵马,对皇妃施暴。然而这些朱元璋通通都知道,却并没有惩罚蓝玉,原因就是蓝玉军事能力强,并且还是朱标的舅父,蓝玉与朱标的关系就是朱元璋一直不惩罚蓝玉的关键,因为朱元璋希望自己百年之后,蓝玉能够帮助朱标坐稳皇位。日后不管是明朝内乱,还是元朝余孽作乱,蓝玉都对朱标有用。


然而太子朱标寿命不长,死在了朱元璋前面。朱元璋伤心欲绝,决定将皇位传给朱标之子朱允炆。朱允炆年幼,蓝玉过于狂妄,原本是助力的蓝玉成为了心腹大患。

有一次蓝玉回京见朱元璋,看见蓝玉身边有几个魁梧的壮士,听蓝玉说了才知道这是蓝玉义子,这些只听蓝玉命令,朱元璋也号令不动他们,这让朱元璋彻彻底底动了杀机。后来朱元璋让人查了才知道,这样的义子蓝玉有上千人,而且都担任军队的高位。朱元璋一想,这还了得,蓝玉此人必除!


值得一提的是,蓝玉不过是成为了朱标的陪葬品,朱标一死,朱标的骁勇善战统统都成为了威胁,朱元璋是不会让自己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有威胁。


一个看历史的小矮人


蓝玉因“捕鱼儿海战役“走向人生颠峰,并因此得到明太祖朱元璋的最高评价:"蓝玉就是我的仲卿、药师啊!"



了解捕鱼儿战役大捷取得的坚辛,相信都会对蓝玉的军事能力表示由衷赞叹与佩服。


十余万大军在蓝玉带领下深入沙漠不毛之地、在没有任何通讯设施的恶劣情况下,他靠着极其准确的判断力与毅志,把北元彻底打败,解除北元的威胁,让朱元璋从此高枕无忧。


做为开国功臣的蓝玉,为何最终他不但被杀还牵连甚广呢?真的只是因收义子的原因吗?如果只看问题表象,说明对于历史真相不甚了解。压死骆驼的固然是最后一根稻草,但一定有个积累过程,真正导致蓝玉被杀的原因是什么呢?有书君认为主要有3点:


1、蓝玉的居功自傲


蓝玉自从捕鱼儿战役大捷后,任意妄这个词好象在他身上附体。首先违反朱元璋的民族政策,欺负元主的老婆,致使元主老婆自杀。这件事不但让人不齿,也是件极为掉价的事。


接着在搬师回朝到达喜峰关口时已是晚上。守关的人员都已休息,但他们听到有人叫关时,还是第一时间就跑来开门。结果蓝玉做了件令人匪夷的事,居然带领士兵打破城墙闯入,整得好象救火队出动一样。


这两件事让朱元璋大为光火,对蓝玉的态度开始发生转变。但蓝玉依然不知悔改,居然开始插手军权,在军队里安插自已的亲信。这些哪能逃得过朱元璋锦衣卫的眼睛,他这是不知锦衣卫的历害,把他们当成摆设呀。一桩桩一件件不法的事让朱元璋忍耐到了极限。


2、性格缺馅


蓝玉是军事奇材,但也是个“粗人”。不要认为粗人就是没文化,这种理解未免太过片面。有种粗人是:不懂什么叫深思熟虑,没有以大局为重的概念,啥事干了再想。这种性格上的问题,捅娄子注定是迟早的事。


对蓝玉性格问题估摸八九不离十,在招降北元将领纳哈出的事上可一窥全貌。


投降仪式这种掉份的事,按说带几个主力将领参加就行,而纳哈出为体现重视带了几百人参加。蓝玉开始也给足纳哈出面子,只字不提“投降”之类的敏感字眼,盛情招待。


没有旁生枝节,这是场很圆满的宴会。结果纳哈出向蓝玉敬酒时,蓝玉一个看似普通的动作却打破了这种和谐。纳哈出给蓝玉敬酒,在酒桌上敬酒都会说些,你不喝就不是兄弟,看不起我之类的客套话。


蓝玉看纳哈出的衣服破旧,出于好心把自己的衣服给纳哈出穿。可是纳哈出是蒙古族,服饰着装完全不同。纳哈出觉得蓝玉这是胜利者对失败者的显摆与高压,自然不会接受。


然后就陷入一个不穿,一个不喝的僵局。双方都是武将,脑袋不懂得转弯,简单的问题在他们俩僵持下,和谐的氛围被打破,闹得个翻脸的局面。


原来一言不合抄酒瓶往脑门上掼的酒桌文化老早就有。这还得了,双方打架事小,往大的发展将影响纳哈出20万兵力投降。好在有个劝架高手冯胜,好言相劝平息了这场即将越演越裂的争斗。胜利完成招抚纳哈出部队的工作。


这件事可看出蓝玉做事考虑不周,没有顾全大局的意识。人家都诚心投降,你就给足对方面子,还会有啥事,结果强硬死扛闹得差点陷入死局。


3、生不逢时


朱元璋最宠爱的长子朱标病亡,爱屋及乌缘故,所以朱元璋选择朱标尚年幼的儿子朱允炆继位。但是朱允炆不象自己父亲,经历过建国时期各种困难的考验,一个空降之人要驾驭这些开国功臣是难上加难。


朱元璋担心这些能谋善勇的功臣,无法老老实实听命于他年幼的孙子朱允炆。自己辛苦半辈子打下的江山,可能就会毁于一旦。


所以他要给他朱儿炆铺好通天大道,把这些劳苦功高、足智多谋的大臣清理掉。这样才能保证朱允炆位置的牢固。


朱标在世时曾反对朱元璋乱杀功臣之事,结果朱元璋对朱标说:"我杀人就是要替你拔掉这木棍上的刺。"可见他明确的目的,要为他的子孙扫除一切治国的障碍。


蓝玉太不了解朱元璋了,一次次的挑战朱元璋的耐心与底限。在朱元璋眼皮下,敢如此放肆,这分明是找死的节奏。朱元璋要向蓝玉痛下杀手,杀掉一个开国功臣得要有个罪名呀。于是蓝玉被安了个谋反的罪名。一个没有什么根基的人,哪来的胆量造反呢?真是"欲加罪于人,何泛无词"。



接着蓝玉本人被灭族,既然被安得谋反罪,肯定还有同党呀,受他牵连的人也因此多达1万5千多人。一代名臣死在自己的狅妄与权力之下,但值得欣慰的是,他的不朽功绩载入了史册,而让他千古流传。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有书共读


直接造成蓝玉被杀的原因是蓝玉凯旋归来,朱元璋封他为大将军但是蓝玉却心生不满,反而讨要太师封赏。这使得朱元璋忍无可忍,最终爆发了!

蓝玉之死乃咎由自取!实际上,蓝玉强暴元妃只是刷了朱元璋的面子,但是蓝玉强抢民宅,肆意屠杀百姓却是朱元璋不能容忍的地方!朱元璋认为元朝之所以灭亡就是因为官兵不爱惜百姓,官员不爱惜人民,明朝绝对不可以步后尘。他对待这些鱼肉百姓的人是零容忍的态度。

其次,蓝玉被杀有吃馒头定律在里头。吃了九个馒头没饱,在吃了第十个的时候发现饱了,难道说全是第十个馒头赐饱的么?肯定不是了!蓝玉被杀恰恰是之前的种种飞扬跋扈造成的,这个讨封太师跟乱收义子是直接触及朱元璋神经的地方。但是私养兵马,讨要封赏,乱收义子连着一起就是一个想要谋反的前兆,朱元璋当机立断,直接处决了蓝玉剿灭判党。


优己


这主要跟朱元璋的太子朱标有关。

我们都知道在杀蓝玉之前,朱元璋就曾经对自己的宰相下过手,按照当时的说法就是刽子手的刀在一天之内不停地砍下拿起,杀的人一天怎么杀都杀不完,老弱妇孺排着队被赶到刑场上面接受屠戮护城河里面,水都被鲜血染成了红色。

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就是宰相胡惟庸,朱元璋杀了宰相胡惟庸,其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自己的儿子朱标铺路,胡惟庸能力强悍,而且在朝廷内部党羽众多!阻碍了太子朱标登基的道路,因此朱元璋痛下杀手。

蓝玉也是一个悍将,当时明朝虽然驱赶元朝到了漠北之地,但是此时此刻元朝,手里仍然握有大量重兵。被逼无奈之下,朱元璋集结重兵,由蓝玉作为主将朱棣作为副将,一鼓作气全歼了北方游牧民族所有精锐部队,可见此人的军事能力之强,在徐达,常遇春等一系列跟朱元璋起兵的战神老去之后,蓝玉继承了战神的位置。

但是蓝玉这个人脾气不怎么好,或者说做事的时候有点儿不顾朱元璋的面子,他曾经在军队开拔打仗之前用军队威胁朱元璋杀某个人,并且毫无顾忌的收取贿赂,聚敛自己的势力,对于朱元璋这个人而言,他是很难容忍有人骑在他头上拉屎拉尿,不对于蓝玉特别宽容。

因为杀宰相胡惟庸,就是替太子朱标让路,那么。扶植起蓝玉这样的战神,也是为了给太子朱标铺路,蓝玉和太子朱标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是意外的好。

当时的他就已经看出,朱棣这个人有野心,并且曾经明目张胆的跟太子朱标说过,朱棣这个人有野心,你要不要杀了他!给我一句命令,我保证把他给宰了,并且在朝廷上所有的党派里面蓝玉也是坚定地站在太子朱标这个党派里。

因此,太子朱标就是蓝玉活下去的资本,也是他能够为所欲为的原因,测风云,朱元璋还没死,太子朱标提前去世了,虽然说蓝玉一直帮助太子朱标,但是会不会因此而骄傲自大,去指使朱元璋的孙子朱允炆去做任何事情的,权臣乱政这样的局面。朱允炆的性格是怎么样的,我相信大家看过历史书或者看过相应的电视剧都已经知道。

说实话,谁都不认为朱允炆能够镇压得住蓝玉,因此,一不做二不休板正经杀过一回人了。朱元璋也不害怕再杀其他人,第二次官员的大屠杀,也就开始了。

问题注说他之前干这么多对不起朱元璋的事情,没有受到处罚,却因为收义子这件事情受到朱元璋的杀害,这一点其实并不对真正的原因,是从时间上来看,从整体大局上来看才对。


漩涡鸣人yy


说蓝玉私养兵马、施暴前朝皇妃这些罪名是存在的,尤其私养兵马更是受到了朱元璋的强烈反感,而这一切并非是相安无事,是朱元璋有意留给朱标利用然后终结的悍将,并且收义子也不是蓝玉之死的决定性原因。



蓝玉案的本质是朱元璋加强皇帝集权的表现,在朱元璋长子主标死后强力实行的。朱元璋原本打算是把蓝玉留给太子朱标作辅助大臣的,所以朱标和蓝玉的关系不错,既臣既友,更为重要的是蓝玉是常遇春的妻弟、常遇春是太子朱标的岳父,因此蓝玉是太子妃舅父,有这层亲戚关系,所以蓝玉会极力维护太子的储君地位。



不幸的是朱元璋一手栽培的太子朱标英年早逝,继承人选择了年幼的朱允炆(即太子朱标之长子),所以朱元璋意识到了强大的军事集团留下,是对皇位继承人朱允炆的伤害,朱允炆威望和能力都不是淮西骄兵悍将和各路藩王的对手,朱元璋不在后根本就压不住他们,朱元璋深刻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在太子朱标死后,蓝玉案的产生是必然的。



不过,翻阅《逆臣录》和《明史》对于蓝玉罪名的记述,除了蓝玉的骄横外,还有很多有待考证的欲加之罪和夸大之嫌。蓝玉这个人的统帅能力很强,朱棣对他都是又敬又怕,还自恃功高目中无人,也结下了不少梁子,最后害了自己也害死了上万的淮西勋贵。


纳兰轩若


主要是为皇孙朱允炆考虑,如果朱标不死,蓝玉也可能不会死,而且这个可能是借口。


1.多事积累并非一时杀心。

蓝玉1387年奇袭令辽东蒙古纳哈出二十多万人投降,因一点小事致使纳哈出受重伤,在前往南京路上死去,这很容易造成投降蒙古军队哗变,随后进攻北元上都对元妃施暴,归来时因为夜晚边城关门关闭,竟强令打破城门,上朝受封时竟嫌弃官小,令朱元璋群臣大跌眼镜,还对太子说朱棣谋反,被朱棣知道后告发朱元璋,插手皇族之事实在不应该。


2.皇孙年弱,恐难压蓝玉。

朱元璋想到自己活着蓝玉都这么嚣张,多件事积累起朱元璋对蓝玉的杀心,太子朱标又死了,自己的继承人朱允炆年纪小怎么压的住蓝玉,如果蓝玉活着必然恃功自傲更加不把新皇放在眼里,权臣扰乱朝纲的例子数不胜数,所以蓝玉必须死一旦找到个借口肯定会弄死蓝玉。 所以蓝玉肯定是要死的,如果功成身退回家养老倒是有可能活下来,但是碰见朱元璋也未可知,历史都是过去我们也不能忘记蓝玉是一代名将以及他辉煌的战绩,还是要铭记他带给我们的教训。


所以说收养义子被杀也许只是借口,他本人的性格和政治局势都要造就这个政治牺牲品,蓝玉被杀这样看来也是合理的。感谢各位看官们阅读手打不易,欢迎点赞评论如有不足还望指出,多多交流评论区很适合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