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我们从未真正关心母亲——90后台湾艺术家何佩玲的作品,促使我们重新反思女性的家庭角色

「迷路·LensFM」第2期

母亲拥有美国研究生留学学历,但在社会世俗下,依然离开了社会,进入家庭中日复一日地养育子女、照顾家庭。


何佩玲,93年生于台北,目前在美国留学。她用了两年的时间,来观察和记录她的父亲和母亲。


何佩玲从生活出发,以自身的感受,将母亲在思想、行为上所受到的无形及有形的限制,以及世俗、传统加诸于女性的规范,外加直接来自于何佩玲父亲常年对于其母亲行为的指挥与引导等,以影像的方式进行各种细节的呈现。对家庭中女性角色的敏感和探索,何佩玲撕开了日常生活中所忽略与隐藏的矛盾与冲突,将母亲所受到的漠视和隐藏的疼痛进行了有形的感知,同时,对于自己未来作为女性的角色也进行了反思。


——傅尔得

本文目录

一、何佩玲是谁

二、何佩玲作品

1|家庭主妇的日常

2|不平等的物件

3|每夜的一晚真空饭菜

4|这不是我的血

5|对父亲的指控

6|缺失女性角色的家庭照片

7|母亲:极度漠视的疼痛

三、策展人傅尔得看何佩玲的创作

四、傅尔得访谈何佩玲

五、当我们把镜头对准家人——何佩玲 × 傅尔得 × 周仰三人谈(线上直播,点文末“阅读原文” 马上收听)

一、何佩玲是谁?

何佩玲:1993年出生于台北,目前就读于纽约视觉艺术学院就读艺术创作研究所。

一直以来关注于家庭、性别与社会之间的连结、关系与实践,抑或反身观看如何被形塑建构。相信艺术是世界上唯一人们情感上共同的语言,而作品为能表达出身为“人”所拥有的特性与意识,并让人们在“分享情感苦痛”上产生连结,媒材使用包含摄影、录像、行为表演与拼贴等。

曾获 Wonder Foto Day台北国际艺术摄影交流展评审奖(2017)、BYOB Taipei:一夜限定影像放映秀徵件获选(2016)与第二十九届法国马赛录像艺术节征件获选(2016)。

二、何佩玲作品系列

1|家庭主妇的日常 Daily Life of the Housewife

“你是整天关在家被别人洗脑,我是在外面社会中工作。”这是父亲对母亲说过的一句话。家中越日常的行为,越能凸显被漠视的一切。

这个作品用母亲身为家庭主妇每日使用的清洁手套象征她的无奈与漠视的疼痛,结合家中许多隐喻的对象,去看那隐藏在皮肤下、置身于家中的情绪,毕竟疼痛其实是一种耗尽心力的内在经验,它本身既暧昧又难以碰触,因此如何去了解与同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

在相片的处理上为了呈现那种不和谐感与荒谬的现实生活,使用反转负片的手法让其有不自然的鲜艳色调,但让清洁手套保持原本的颜色和样貌,而构图与视角上都非常的直接,去凸显每一件对象本身背后的意义。

2|不平等的物件The Objects At Home

父母亲的衣柜:(剖开)母亲的皮肤底下是一种无奈、孤寂与庸碌下的不适越日常的行为,越能凸显被漠视的一切继续日常「工作」的她气息染遍居住18年的家中物件散发着黯淡的日常之味与伪。

母亲插的花,摆在父亲祖先牌位上。

父母亲的卧房,摆着妈妈环游世界的白日梦。

四个孩子们的洗发精

家中五个女人的浴巾

3|每夜的一碗真空饭菜The Vacuum Bottle Of Evening Meal

每夜的一碗饭,锁住的究竟为何物?

非正职工作、小孩的胃、我的口沫、思乡、请重视我、薄弱的自信、批评、务必准时、催促......

4这不是我的血This is not My Blood

从自身体内流出的经血,喧哗而放肆,似向上流窜的精子,又似向下流动的血。父母亲的生命窜动着我的身躯,难以承受又不得不任其鼓噪,痛伴随着唯一的通道流出,对其无限的想像与感受深深的刻在其中。

5对父亲的指控Charges Against My Father (录像表演作品)

每日的言语是会日益加累而成,不断堆栈积在身体的寸寸肌肤里。记录下一年多父母亲之间争吵与指责的日期,缓慢地书写在自己的身上,最终以象征女性的液体泼自己,渴望自身的力量能洗涤这些沈积已久的苦痛。

6|缺失女性角色的家庭照片Family Photos of Female Without Female

当一个家庭照片失去女性的存在时,这个性别与空间之间的关系产生强烈的变化。她原本置身的空间突然间变得模糊又清晰,依循着隐匿的痕迹,可以觑见曾经作为时间载体的照片,是那么的脆弱。

7|母亲:极度漠视的疼痛Mother:Extreme In difference of Pain

“二十几年间,母亲设的许多防线,潜意识的在我身上滋长、茁壮。 深爱我的母亲,究竟为何要画下这些红线,拿自己的伤痕烙印在我身上?”

这是一本摄影手工书,前半部分以一本采访我母亲作为大陆新娘的书作为铺陈,我重新拼贴并裁切里面的内容,然后搭配我母亲年轻时的老照片。后半部分则以过去父母相识到相恋的照片与印在描图纸上两人现今的日常对话作为对比,逐渐勾勒出一个家庭的改变与日常现象。去探讨一个家庭情感形成的脉络,与母亲为何在我身上设下许多的限制与叮嘱,也让这些东西无形之中地在我身上滋长、发酵。

请横屏↷

三、策展人傅尔得看何佩玲的创作

台湾的年轻摄影家何佩玲作为一名90后,其影像除了代表个人对家庭生活及女性角色的思考,也反应了这一代台湾年轻女生,当她们在台湾的社会家庭风俗成长过程中,对父母那一代人在社会、家庭角色上的思考,也表达了她们自身对未来担任此类角色的困惑与恐惧。她的作品,映照了这一代部分台湾年轻女生所抱持的潜意识:不要变成自己的母亲,恐惧嫁给自己的父亲。

何佩玲的作品《家的 父亲与母亲》,是一个经多年拍摄和制作的项目,由多个不同的部分和系列所构成,既有梳理了父母从恋爱到成家过程的一系列旧照片与现今家庭日常对话而制作出来的手工摄影书《母亲,极度漠视的疼痛》,也有对母亲在家庭日常中身份和角色进行深层挖掘的艺术摄影创作《家庭主妇的日常》、《不平等的物件》,更有行动派的摄影创作,名为《母亲和我分别拍摄的父亲》的系列,是何佩玲将母亲拉进来一起参与的拍摄项目。

母亲作为妻子,何佩玲作为女儿,当她们分别以家庭快照的形式对生活中的丈夫和父亲拍照时,照片便呈现出了大量的信息。可以看出,照片中呈现的拍摄时机、场合,以及父亲的状态等,都呈现了一个没有全力配合参与的父亲角色,甚至,何佩玲将在拍摄过程中,父亲与她和母亲之间由于拍摄行为而产生的最激烈的言语交流纪录了下来,作为快照的解读。

因此,何佩玲作品的叙事性更强,她是带着困惑进行了《家的 父亲与母亲》的一系列拍摄,拍摄的过程就是她寻求答案的过程。

我们一再从她的作品中看到细节,如家里的角落、母亲插的花、打扫用的手套,每日清扫的桌面、父亲的祖先牌位、父母的衣柜等等。不止如此,她从整理父母年轻时的老照片、书信等开始,从他们开始相恋到结婚到现在成为四个成年女儿的父母的过程进行梳理展开。用父母目前的生活对话,铺陈出当年他们的老照片,以此来反思女性在婚恋家庭中角色权利关系的变化。

何佩玲从女儿的视角,以母亲为主线,逐步将家庭关系中隐藏的深层次矛盾、母亲的角色在两性关系和家庭内部关系中的权利变化和困境,以及作为家庭主妇的母亲在男性主导的父权社会下的生活框架和行动范围等等,进行了一一的展开。即便是有着美国研究生留学学历的母亲,在社会世俗下,依然离开了社会,进入家庭中日复一日地养育子女、照顾家庭。

何佩玲从生活出发,以自身的感受,将母亲在思想、行为上所受到的无形及有形的限制,以及世俗、传统加诸于女性的规范,外加直接来自于何佩玲父亲常年对于其母亲行为的指挥与引导等,以影像的方式进行各种细节的呈现。对家庭中女性角色的敏感和探索,何佩玲撕开了日常生活中所忽略与隐藏的矛盾与冲突,将母亲所受到的漠视和隐藏的疼痛进行了有形的感知,同时,对于自己未来作为女性的角色也进行了反思。

四、傅尔得访谈何佩玲

傅尔得:最初作为台湾政治大学传播学院广告学习系的学生,你什么时候开始决定自己要走艺术这条路?

何佩玲:出生于台北,并游历过十三个国家,对我来说,形塑了我易于与不同背景与文化的人交流的特质,也深深着迷于身为“人”所拥有的特性与意识。大学四年期间,虽然系上的课程走向比较偏企划与公关,但因为热爱艺术给予我的情感冲击,我从未停止接触它,大量去其他系所与学校修习电影、摄影、哲学、心理学、视觉设计等等课程,甚至在大二那年自己筹组拍片团队到意大利拍摄设计纪录片,想尽办法去接触与参与各种艺术展览、到艺术单位实习,了解艺术圈的生态与样貌,而也因为主修广告系,我接触了许多不同议题的作品,并更能站在他者的立场去分析与观察。

真正决定要成为一名艺术创作者,是在大四的毕业制作时,我花了一年半的时间去研究,以自己的家庭去呈现性别刻板与角色不对等关系,以及自己意识与情感的冲撞等,在那期间每天不断地搜集素材与尝试各种媒材的可能性,在最后的《告别,是》毕业制作联展中,从观者与家人深层感触的回馈与共振里,我看见艺术是世界上唯一人们情感上共同的语言,是心灵深度的语言,也让我发掘到创作是我一辈子想要做的事。

傅尔得:最初对摄影有强烈兴趣是什么时候?你所采用摄影的方式,在通往艺术这条路上,又起到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和位置?

何佩玲:最初对摄影有强烈兴趣的时候是在高三那年,确定考上大学后买了第一台的类单相机,刚开始透过不断地阅读摄影书籍、评论与作品,自己慢慢地摸索与反思自己和这台相机与摄影之间的关係,并从传统显影到数位修片皆有所接触与学习,因为深信唯有在了解这个媒材的局限性后,才能拓展我对其的运用与尝试。摄镜后之意,非摄纯粹之姝。摄影对我而言,起初是让我重新观看这个世界、扭转自己单一的视角,到后来成为我阐述与反思这个世界的媒材之一,深知光在底片上的每个细微化学变化,都仅是那一瞬的事,就像所有逝去不再回来的时光,终将显影的是在你我身上留下的痕迹,因此我的影像更是一种绵延的情感与思绪流动,而非对当下现况的纪实。

傅尔得:你如何开始关注起女性在家庭中的角色和其与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在你的认知里,这种角色和关系一般是怎样的?

何佩玲:在这一年半的研究期间,我每天记录父母与家庭成员之间的对话,并观察他们在家中的角色与日常行为,甚至从女性身处在一个房间的位置与物件的摆放,都很仔细地推敲这些思绪与情感。同时,对母亲进行深度采访与对话,阅读她以前写的日记、信件,观察她的生活、交友圈等,并透过阅读像是《母亲这种病:现代人的心灵问题,可能都来自于母亲?》、《中国剩女:性别歧视与财富分配不均的权力游戏》等书籍,从更宏观的角度去观看社会体制与文化之于家庭的意义。

每个家庭里,或多或少有着这样的角落,像是黑房间的概念,在那里你会被禁止说一些话、或是做某些事情,在这个空间里产生了一种“恐惧文化”,用让你产生“害怕”的方式,去限制你的某些行为。而在亚洲的社会中,因为某些传统的道德观与习俗影响,所以父权体系下的家庭主妇存在着各种限制,致使其漠视掉自己的疼痛,继续日常“工作”,导致没有平等对话的立足点,而这些在家庭主妇身上的束缚与防线,又不断地在下一代的孩子身上潜意识地滋长、茁壮。

傅尔得:在你的成长过程逐渐改变的认知中,你母亲在家庭中的角色及与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有的话,你认为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转变?或者说,如果你对母亲的认知产生了改变,这种改变是什么?

何佩玲:从小,我只晓得离乡背井的母亲,为了养育我们四个小孩很辛苦,到过了二十几年后,发现母亲的言行其实已潜意识地在我身上发酵,而深爱我的母亲,究竟为何要给我划下那些红线,难道她是拿自己的伤痕烙印在我身上吗?从那时候我开始去深究她在家庭这个单位内所扮演的角色与责任。我们身处在社会体系的一部份,并参与其中。从这层意义看来,“妈妈”是我家中的一个位置,而她,是实际占据这个位置的人。“妈妈”与占据妈妈角色的她,有所不同;而这个不同,是我们很容易忽略的关键区别。因此我在了解母亲时不只是了解她如何在家庭这个体制下所受的影响与改变,也同时了解她从小的性格与兴趣,这让我对母亲的认知有更深入的理解,也多了一份体谅并鼓励她多去实践自我、完成自己的梦想。

傅尔得:

《家庭主妇的日常》系列中,你以“手套”作为视觉主线,牵引出了母亲在家中的日常活动,为什么选择那些场景作为拍摄对象?反转负片方式的选择又意在表达什么?

何佩玲:在《家庭主妇的日常》里,用母亲身为家庭主妇每日使用的清洁手套象征她的无奈与漠视的疼痛,结合家中许多隐喻的物件,去看那隐藏在皮肤下、置身于家中的情绪,像是其中一张照片里,有一盆花是母亲每次在插花课时插的,带回来后总是被母亲安置在家中很独特的位置,既突兀又缤纷,彷彿她渴望被人注视但又无法太融入,同时微妙地影响了家庭成员的互动。每张照片都企图去表达家中物件与母亲的关系,并反映她深沉的心境,毕竟疼痛是一种耗尽心力的内在经验,它本身既暧昧又难以碰触,因此如何去了解与同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在相片的处理上为了呈现那种不和谐感与荒谬的现实生活,使用反转负片的手法让其有不自然的鲜艳色调,但让清洁手套保持原本的颜色和样貌,而构图与视角上都非常的直接,去凸显每一件物件本身背后的意义。

傅尔得:

《母亲:极度漠视的疼痛》一书的制作,出于一个什么样的背景和驱动力?

何佩玲:《母亲:极度漠视的疼痛》是我第一本手工制作的摄影书,去探讨一个家庭情感形成的脉络,与母亲为何在我身上设下许多的限制与叮嘱,并把这些东西无形之中地在我身上滋长、发酵的过程描绘出来。前半部分以一本采访我母亲作为大陆新娘的书作为铺陈,我重新拼贴并裁切里面的内容,然后搭配我母亲年轻时的老照片。后半部分则以过去父母相识到相恋的照片与印在描图纸上两人现今的日常对话作为对比,逐渐勾勒出一个家庭的改变与日常现象。

傅尔得:你在家中所感知的母亲的被漠视和承受的疼痛是什么?你认为你母亲的处境和状况是独特的吗?如果不是,那么你认为这背后有什么样的文化或社会因素所导致?

何佩玲:因为一直以来对人的情绪非常敏锐,在看完《极度疼痛》一书后,我开始探究“疼痛”这个感知,而人物首选就是母亲。我认为家庭主妇的疼痛是完全被隐藏的,甚至是在皮肤之下、非常深层的地方,一种无奈、孤寂与庸碌下的不适,即便有疼痛也没办法去表述。而痛苦完后的作息,如洗衣服、接小孩与煮饭等,仍是不可怠慢的家庭主妇的份内“工作”,但往往越日常的行为,越能凸显被漠视的一切,因为家事做久了就被日常给埋没了。

亚洲社会对于母亲这个角色有既定的刻板印象,而这种疼痛又是在体制之内生成的,因此在相同的背景与文化因素下,其他家庭里也可以觑见类似的情景。母亲是那个中国大陆移民时代的缩影,同时家庭又是一个最普遍的社会单位,我们也和上一代身处于其中,这种情绪是会延续抑或影响的,所以观察到在台湾我们这一代普遍现象的恐惧:害怕未来成为自己的妈妈,嫁给像自己的父亲。

傅尔得:《不平等的物件》系列,你对家庭中夫妻关系不平等的定义是什么?你选择的影像表达中,有母亲所打扫父亲的祖先牌位,为什么?

何佩玲:在家庭里伴侣之间是互相尊重与理解的,若其中一方受到行为与语言的暴力,或是被受限于这个有形或无形的空间而导致自由受到阻碍,亦或是伴侣在工作分配上的不均与刻板印象的认定,都可能会造成关系之间的不平等。在其中一件作品里,父亲祖先的牌位上摆着母亲插的花盆,那个花盆是母亲自己摆上去的,觑见她试图在父亲的空间里, 找到自己的定位,但身处在那个空间里,是那么地尴尬、模糊。母亲祖先的牌位并不存在于家中,因为在中国的传统里妻子是要跟随夫姓,并且有结婚就像是泼出去的水的观念,因此她只好化身成已失去了芬芳的枯萎花朵,安置于父亲的空间里任其飘落。

傅尔得:为什么想要跟母亲一起来拍父亲?为什么选择那两段你与母亲分别和父亲的对话作为这个系列的文字说明?

何佩玲:在《Father was Shot by Mom(母亲拍的父亲)》与《Father was Shot by Me(我拍的父亲)》里是一件结合实际行动的作品,当镜头转向父亲,一切冲突将伴随着这个武器而产生。在我赋予母亲“拍摄他”的权利之下,自己与母亲之于父亲的关系正逐渐改变,而让母亲也透过某种方式去表述自己的想法。那两段文字是我与母亲在拍摄父亲的当下,发生最直接与激烈的言语冲突,从中可以看出三个人在家中的位置与互动关系,仅仅只是从影像上也可以读出不同角色对于不同性别的情感与空间建构。

傅尔得:以你的观察和理解,父亲和丈夫这个角色,相对于你和你母亲,有着怎样的相同和不同?这种关系是你所认为最为理想的吗?如果不是,你所认为的理想的父亲、丈夫的角色是什么?

何佩玲:父亲与丈夫这个角色受传统文化的建构,被赋予了更多的权力与责任,对于其角色,同时社会又有着刻板印象,如男主外女主内等。但不论性别,当一个家庭有了孩子以后,就要学习如何互相沟通和协调,这对孩子很重要,因为在意识到他人之前,孩子会观察家中存有差异的人是怎么互动、尊重彼此的。“父亲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爱(孩子的)母亲。”在这过程中,学会如何去尊重别人、接纳差异性,这是家庭教育中最大的特色,而父母间的互动对孩子的影响,可能超乎我们的想像。

傅尔得:选择以影像对家庭中女性的角色进行观察和呈现,你认为影像所能做的是什么呢?

何佩玲:影像对我来说是摄影也是一种行为表演的展现,我喜欢将自己置入那个场域,去观察与感受周遭的人事物,进而让影像能细腻地将家庭中的现实景象拌和着思绪重组、呈现,并且快速地传播在现今的网络里引发共振。家庭影像是有意识地带入了深层的家庭记忆与土地伦理,因此当你要阐述一个概念时,需要的不只是纪实的影像,更需结合自己的想法,重新制作影像,而女性角色在影像当中又多了一份现实的成分与情绪的力道。

傅尔得:你对女性在家庭关系中的敏感的清晰的认识是什么?对于女性在家庭中的角色和关系,你对自己有什么期待?

何佩玲:女人在成为女人之前,是个人、社会经验等的不断累积,从意识到开始接受“身为女人的条件或规范”后,才会慢慢地蜕变,觉得自己是一个女人。我觉得女性在家庭中应该经济与生活空间都更加独立自主,与伴侣之间应为平等的相处关系,并且不断地精进自己,去思考女性的更多可能性,就像思考“如果没有这些社会规范,女性会不会有其他的可能或变化?”

傅尔得:就你自己所认为,《家的 父亲与母亲》整个系列的完成度有多高?抑或你之后还会继续拍摄?会继续以这个题材进行创作吗?离开家到纽约或许有了新的看法?如果继续的话,会从哪些方面做补足?

何佩玲:《家的 父亲与母亲》这一系列的创作可以说是一种自己与自己的对话,是心灵深度的语言。但透过展览的方式,要很赤裸、直接地让观者深入你的心,进而引发共振,这一直是我创作的目的。因此,创作者的现场性,我觉得很重要,观者的立即反馈与情绪,是唯有你在当下可以立即感受到的,进而为你的创作留下很深刻的痕迹。因为我的恐惧来自于母亲的疼痛,导致我想要爱情却害怕婚姻、喜欢待在家却怕变成家庭主妇,这一切让我有一股强劲的冲动,非探究至深渊不可。唯有先了解恐惧的渊源,才有办法着手改变。

但,我要的不是自己痊癒了,而是有更多人参与。从我母亲身上,我渴望打破家丑不能外扬的刻板印象,让更多人了解这并非特例,而是共有的社会现象。在我和观者聊天的过程当中,我也印证了多年的疑虑,许多女性观者都不约而同地摊开心中的疤痕与我比对。我会持续在这个题材上进行研究,而性别议题则从家庭社会等等各方面延伸而出,无论是在婚姻、身体、自我认同等方面,其实都有非常大的讨论空间,因此,我不会局限在对单一主题进行探索。在离开家后,置身于复杂的文化社会中,我会以第三者的视角去理解与探索这个命题,挖掘新形态的变动关系。

五、当我们把镜头对准家人——何佩玲×傅尔得×周仰三人谈(线上直播)

长按以下海报,识别二维码收听 ↓

▼马上报名 何佩玲×傅尔得×周仰三人谈 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