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功县的各乡镇名人都在这了,武功人真厉害!

武功县人杰地灵,

在古代和近代都出现了大批的著名人物,

他们有勇有谋,能文能武,

集美丽、浪漫、智慧于一身,

做出过惊天动地的事迹,

甚至多少左右着中国的历史发展。

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看看武功各镇乡都有些什么名人?

(排名不分次序)

武功县华夏名人

武功县-姜嫄

远古时,炎帝后裔姜姓居有(即今武功),有求氏生女曰姜女原,为帝喾元妃。初无子,与帝喾郊祀,遇巨人足迹,悦而践之,即身动有孕。居期生子曰“弃”,乃为后稷,是周人生民之祖。《诗经》曰:“厥初生民,时维姜嫄。”盖此之谓也。

武功县-后稷

姜嫄郊祀践巨人足,感而有孕,居期生子,以为不祥,弃子隘巷,马牛避而不踩,欲徙置丛林之中,适逢山森人众,又迁弃沟渠冻冰之上,飞鸟咸集,遮之以翼。姜嫄觉有神呵护,遂收养之。因初时欲弃之,故名曰“弃”。弃为小儿时,戏耍就爱植树木,种麻菽,已而树木茂盛、麻菽丰美。及步入成人,遂酷好农耕。他有相地之宜,种植五谷,成果丰硕,农人纷纷效法,影响很大。帝尧知道后,即封他为农师。弃“教民稼穑”,天下尽得其利,弃之于民,功莫大焉,帝舜封弃于邰,赐号曰:“后稷”。舜曰:“弃,黎民始饥,尔后稷播时百谷,别姓姬氏。”其后子孙繁衍,逐渐强大,是为周。

武功镇-苏武

字子卿,少以父任为郎。天汉元年,匈奴且鞮候单于初立,恐汉伐袭,乃将多年来扣留于匈奴的汉使,尽数归还。武帝十分赞赏,遂派遣苏武为中郎将,亦送还匈奴留汉使者十余辈,并送以厚礼致答。匈奴单于益发骄横,方欲放武归,适逢汉副使张胜,与背汉之丁灵王卫律部下虞常勾结,连同匈奴缑王,谋杀卫律,劫持阏氏。事败,杀缑王,擒虞常。张胜始告苏武,武曰:事情如果是这样,必然牵连到我,犯下死罪,重负国家。欲自杀,张胜及副使常惠共止之。单于大怒,欲杀汉使,众议使降,武曰:“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遂引佩刀自刺,卫律大惊,急召医,凿地为坑,置地火,覆武其上,踩背出血,移时方苏。单于壮其气节,朝夕问候,而将张胜收押,杀虞常。卫律以刀逼胜,胜降,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坐。”卫举剑欲刺,武不动,卫律言已归匈奴,赐号称卫,拥众数万,马蓄弥山,苏君若降,明日复然。武不为动。律复曰:“今日降,与君为兄弟,不听吾计,后欲复见我,尚可得呼!”武骂曰:“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叛主背亲,为降虏于夷蛮,何以汝为见!单于信汝,使决人生死,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南越杀汉使者,屠为九郡;宛王杀汉使者,头悬北厥;朝鲜杀汉使者,即时诛灭。独匈奴未耳,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起矣!”单于闻言,愈益使降。乃囚武于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则将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遂徙北海上牧放公羊,令公羊有奶始得归。武至北海,掘野鼠,采草实而食之,仗汉节牧羊,晨昏操持,节旄尽落。

降将李陵与苏武曾俱为侍中,善。单于使陵至海上说武,武曰:“武父子无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候,兄弟近亲,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斧铖?、汤镬,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无所恨。愿勿复再言!”陵与武饮数日,欲再伸劝,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饮,效死于前!”陵喟然叹曰:“嗟呼,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沾襟,赐武牛羊数十头,与武辞。武闻武帝崩,遂南向哭号饮血。?鞮单于立,与汉和亲,汉求迎苏武,匈奴诡称武死。常惠教汉使回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系帛玉,言武在某泽中。单于惊而谢汉使曰:“武等实在。”乃遣武等持汉节还者九人。陵置酒贺武曰:“今足下还归,扬名于匈奴,功显于汉室,虽古竹帛所载,丹青所画,何以过子卿!”汉昭帝始元六年,苏武等使番19年乃归汉,奉诏谒武帝庙。官拜典属国,图入麒麟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武功县-苏蕙

字若兰,苻秦时陈留县令苏道质(武功人)的三女儿。她“仪容秀丽,智识精明。”年十六嫁给扶风郡窦滔为妻,夫妻非常恩爱。后来,前秦苻坚率兵袭取了东晋的襄阳地区,封窦滔为安南将军,驻守襄阳。滔赴任时,欲携苏蕙和宠妾赵阳台同行,被苏蕙拒绝,滔遂与阳台赴任,从此断绝音信。过后苏蕙反省,悔恨当时不该与丈夫反目,于是将孤独自伤与思念的深情,巧妙地织成一幅回文组诗,寄给窦滔。组诗织在见方只有八寸的锦缎上,共841字,纵横各29行,每行29字,用五色丝线组成不同方阵,成为不同组诗。纵横、回环、交错、跳间共能读出200多首。诗体繁复变幻,有三言、五言、七言,还有四言、六言。既有绝句,又有律诗,节奏铿锵,情真意切。窦滔接读后,深受感动,秦主苻坚亦击节赞赏,立即迎苏蕙到任所,而遣阳台回关中,夫妻感情更加深挚。唐则天武皇,对苏蕙的回文诗(后称璇玑图)十分赞赏,称其才情之妙“超今迈古”,并为之作序。明时,起宗道人将织锦回文诗分为七图,可读出3752首。康海之孙万民,从起宗道人的七图中又分出一图,可读4206首,诗意无穷。

武功县-苏绰

(498—546)字令绰,魏侍中苏则九世孙。其父苏协,在后魏时任过武功郡守。苏绰少年好学,博览群书,尤精算术。当朝丞相宇文泰甚重苏绰才华,遂命绰为行台郎中,凡行台公文函件,皆由绰拟作,均切合要领。不久调升为著作佐郎、大行台左丞,并掌管机要。西魏大统三年(537),北齐分三路进犯西魏,形势严峻,绰出谋划策,取得潼关战役大捷,升美阳伯。大统十一年(547)升为大行台、度支尚书、领著作兼司农卿。朝廷力求改变时政,富国强兵,苏绰竭诚尽智,制定记账、户籍法则,编定律令,裁减冗员,设置屯田,奖励耕战,很快充实了国力,拟就六条诏书,即“先修心、敦教化、尽地利、擢贤良、恤狱讼、均赋役”等,多方兴利除弊,成为当时的施政纲领。要求:凡牧守令长不遵六条及计账诸法者,不得居官。时,文帝厌恶文章浮华,令苏绰在祭祖庙之时,为皇帝作《大诰》,由于文词朴实,不尚空谈,当朝下令文章皆依此体。绰性俭素,不治产业,家无余财。大统十二年(546)死于任所,享年49岁,死后丞相率合朝官员临灵致祭。

武功县唐代名人

武功镇-李渊

祖居甘肃成纪。隋大业中,为岐州刺史,治于武功,遂以为家,居庆善官,取妻窦氏,开皇十八年生世民于其宅。大业十三年为太原留守,为唐王。后隋炀帝荒淫无道,携妃南游。国内群雄并起,世民与裴寂、刘文静暗中结盟,说明李渊杀副留守,北连突厥,于晋阳起兵,西进关中,左据长安,武德元年随恭帝禅位,李渊遂有天下,号曰高祖神尧大圣光孝皇帝。

武功镇-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8年1月28日 【一说599年1月23日 】-公元649年7月10日),祖籍陇西成纪,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

武功县-刘文静

(568—619)字肇仁,武功人,倜傥有气略。承袭父亲官位,在京城供职,隋末任晋阳(今山西太原)令。唐帝国创业中,刘文静为首要谋臣,也是主要的军事家。先是与李渊、李世民确定举旗反隋争夺天下的大计,继则一直在军中担任要职(元帅府长史)。唐开国后,以其功封为民部尚书兼纳言,又赠以鲁国公爵位。后因遭同僚诬陷,于武德二年(619)以谋反罪被处死,终年52岁。贞观三年(629),唐太宗李世民追念文静功劳,给予平反昭雪,恢复名誉,追复官爵,令他的儿子树义承袭其鲁国公爵号。

武功县近代名人

武功县-高进才

高进才,1923年2月出生,陕西省武功县人,1934年4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8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战士、排长、连长、学员队长,东北军区后勤部军需部被装处被服科科长、被装处处长、军需部副部长,后勤分部部长,军区后勤部副部长、沈阳军区后勤部顾问等职。1987年5月离职休养副军职离休干部,因病于2015年7月28日在沈阳逝世,享年92岁。

南仁乡-张师渠

(1867-1932),字仲良,武功人,清廪庠生。性豪侠,喜交游,知清室之不足与谋,闻孙总理创立同盟会,因加入,与井勿幕诸同志往还甚密。辛亥西安光复时,奔走渭北,运动各地豪杰,响应省城。西路战事危急时,尝建选将御敌之策。讨袁、护法各役,皆奔走各方,为之策动。靖国军兴,任吴希真左路第一支队副司令,嗣充驻川代表兼讲武堂陕籍学生监督。后任靖国军红十字会会长。二十一年病殁于西安,年六十五。长子世安,服务靖国军第四路先锋营,从军攻岐山阵亡;次子崇林。

河道乡-焦易堂

河道自古人才辈出,近代出了一位名人焦易堂(1879—1950),陕西省武功县河道乡河大村南街人,中华民国时期政治家。早年在北京中国公学政法科学习。1909年,加入中国同盟会。1911年,与张仲良等革命人士领导武功县光复。

辛亥革命后,焦易堂在陕西都督府供职,先后拒绝袁世凯、曹锟等人收买,致力于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战争。1916年,焦易堂在上海谒见孙中山后,奉命秘密来往于广州、上海、天津、北京、西安等地开展革命斗争,极力宣传孙中山的革命主张。1926年,焦易堂任北伐第二军宣慰使,促使冯玉祥、岳维峻等出师响应,使北伐取得重大胜利。1928年出任国民政府立法院委员兼法制委员会委员长,1930年兼任考试院考选委员会委员,并被选为国民党中央候补执行委员。1933年与戴季陶、于右任、张继等国民党元老,力主发展大西北教育事业,振兴农业,以济民生,创办西北农林专科学校。1935年出任国民党中央最高法院院长,同年被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在任期间,主张早日结束训政,实行宪政,还政于民。为此,引起蒋介石的猜忌,于1941年被迫辞去院长职务。1946年,焦易堂当选为第一届国民大会代表。1949年赴台湾,1950年在台湾病逝,终年71岁。

武功县当代名人

皇甫村-张俊海

张俊海出生农家,那时的农村是贫瘠的。他的母亲生下他一岁的时候,由祖母做主把他过继给了不能生育的大伯夫妇。五岁时伯母重病,瘫痪在床。十岁时伯父去世。他当家挑起了照顾伯母的重任。小学五年级十五岁时退学,回到生父母身边,成了这个大家庭的长子。童年生活的苦难和艰辛没有击垮他,反而磨练了他的意志,使他在任何艰难困苦面前能够直面困难,勇于担当。贫病孤弱的家庭,也得到了集体和无数乡亲的帮助。所以在他以后的人生经历中,始终有一种家乡情怀。始终心系家乡的亲人、家乡的发展,始终保持着农民的本色。 是农民就懂“树挪死,人挪活”。这是十七岁去凤翔买粮时他得到的体会。

1965年,农历11月间,生产队分的粮食不够吃。张俊海拉着架子车走几百里路,去西府凤翔县给家里买粮,回来拉着500斤的玉米走了两天两夜。

文革期间为了一大家人的生活,他多次去麟游、彬县、长武、平凉、西峰去给家里买粮换粮。最有成就感的是在麟游天堂镇用母亲织的布一次换了六百多斤粮食,用自行车分三次把粮食带回家里。路上渴了用自行车的铃盖舀路旁下雨积在泥沟里的水喝。最失败的一次是1967年,装作红卫兵串联,去甘肃陇西贩麻。被造反派以投机倒把没收了好不容易买来的几十斤麻,押着游街示众。损失了几十块钱,借机偷跑才回到家里。最感动的一次是去长武那次用布换粮的经历。交易的时候被市管会收了布,灰头土脸的回到家里。眼看着年没法过了,想不到管事的人寄回了布钱。让他对长武的好心人一辈子充满了感激。这一次一次为了大家庭生存买粮换粮的经历,使他意识到只要出去就一定会有办法。 也磨练了他的意志和担当。是农民就懂“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一个人要成就一番事业一定要历尽千辛万苦。他十五岁退学回家,当上了生产队的娃娃会计,白天跟着大家去地里干活,晚上加班做账,跟着老一辈干部很快锻炼成为年青有为的生产队干部。

1968年20岁参加三线建设,在凤县的建设工地当会计,这段时间的处事待人接物,和建筑工地的实践,为他后来从事建筑行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70年当上了生产队队长,为了抗旱抢修水渠,用刚修成的宝鸡峡渠水浇灌了几百亩庄稼,获得了历史上少有的大丰收,受到了公社和县上的表扬。

1972年当上了大队加工厂厂长,建新厂,买设备,解决群众压面,榨油,加工粮食的实际问题。他还扩大厂子的经营范围,买回来一台20型的中型轧花机,轧出的棉花质量好,很快成了典型。宝鸡市在厂里开现场会,他成为全省棉花加工的先进工作者。

1976年他又带领群众建砖厂,利用砖厂挣的钱,给村里拉上了自来水,解决了群众吃水问题。 事业的腾飞是改革开放以后。1978年村上成立了建筑队,他任队长在柞水揽下了第一个工程,这成了张俊海建筑事业的起点。1982年河道乡成立建筑队他又成了负责人。1986年进军西安站稳了脚跟,1995年县政府以河道乡建筑队为班底,成立了武功县城乡建筑总公司。张俊海任经理。以此为基础,最后有了华达股份制公司,取得建筑行业的一级资质,成了陕西的明星企业。

武功县-常智奇

常智奇 (1953~)原名常高引,笔名高引。陕西武功人。中共党员。1978年毕业于宝鸡师范学院中文系,1992年获西北大学中文系硕士学位。曾先后在武功师范学校、宝鸡市文联、宝鸡市艺术研究室工作,任主任、《炎黄》杂志主编,现任陕西省作协创联部主任,研究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76年开始发表作品。200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理论、评论专著有《整体论美学观纲要》、《中国铜镜美学发展史》、《文学审美的艺术追求》、《新编文学原理》(合著)、《陈仓剧话》、《历史的扫描与定点分析》、《宝鸡民间美术论》等。在全国50多家报刊发表500多篇论文、评论文章。曾三次获国家级一等论文奖。被政府授予优秀文艺工作者,有突出贡献拔尖人才。

薛固村-田养泉

1914年10月生,薛固乡杜家堡人。1932年参加革命。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部队司务长、政治处主任、政委,淮海军区一支队政委、书记,东北军区总供给部政委、主任,中南军区后勤部副政委、直供部部长,中南军区司令部副参谋长,广州军区后勤部副部长、顾问。现已离休。

北可村-尚英才

尚英才 男,1918年7月生,贞元乡北可村人。1938年参军,同时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团卫生队长,旅、师、军卫生队长、处长、后勤副部长。现离休。

郑村-夏振兴

夏振兴 男,1927年4月生,普集街郑村人。1949年8月参加革命,历任周至县委宣传部干事、办公室主任,省委宣传部干事、研究室研究员,汉中地委秘书长、副专员、专员,省委副秘书长、省档案局长、省政协第六届常委、学委会主任。离休后任省扶贫基金会理事、副秘书长。

以上所列,也只是武功县名人的冰山一角,

很多名人因为缺资料,难以写入,

欢迎老乡们继续补充

为人才辈出的大武功感到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