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我国著名京剧艺术大师程砚秋先生的人生?

聊聊关于生活中那些事


程砚秋(1904~1958)程砚秋先生是京剧旦行“程派”的创始人。他原名艳秋,字玉霜,后改御霜,祖籍东北吉林长白山(通化、临江一带),世袭爵禄,父名荣寿,母托氏。到了程先生这一代家境已近贫困。

为生计拜荣蝶仙为师学戏,开始习武生,后又拜陈桐云学花旦,再拜陈啸云学青衣。初演于“丹桂园”,为孙菊仙、刘鸿声配演,颇受好评。后得到著名诗人罗瘿公的器重并指导技艺。

在他的成长道路上,罗对他的影响非常的大,在程砚秋倒仓时,是罗替他治病,医好了嗓子。还为他指点古典文学,提高他的文学修养,替他请教师教授昆曲。程砚秋在罗的培养下,诗书画等方面都有了很好的修养。程观秋对罗非常感激,罗因病住院,整个医治期间都是由程砚秋在演戏之暇抽空来照应。

十五岁时,程砚秋经罗介绍拜师梅兰芳,并得到王瑶卿的指导,艺遂大进。后与余叔岩、高庆奎、朱素云等人合演,得到这些艺术家的提携与指教,技艺日臻成熟,演出大受欢迎,其盛况大有“智慧日增,声满十方”之势。

虽然最初程先生也是无戏不演,不过成名之后,即根据自己的条件向唱腔的创新方向发展。他好学精研,把新创的曲调在新排的戏中应用,经实验考察它的成功与否,从中总结经验再行改革。

程砚秋在艺术上勇于革新创造,“守成法而不泥于成法,脱离成法而不背乎成法”。他善于巧妙地运用其他剧种、曲艺中的音乐元素,融入唱腔丝毫不露痕迹。

他根据自己嗓音特点创制的新腔既新鲜动听,又与众不同——唱腔绵密婉转、低回幽咽、似断实续、起伏跌宕,加之节奏多变且韵味悠长,令人百听不厌。因程派独具风格的唱腔深沉含蓄、外柔内刚,所以深受观众的喜爱。

经过一段时间努力,新创腔调效果极佳。在上海演出时备受赞誉,时人称他是“旦角领袖”。不错,程先生确以新声(腔)领导了潮流。1931年,《戏剧月刊》发起、组织评选中国“四大名旦”,票数揭晓,程砚秋先生以总分540分名列“四大名旦”之中,排次第二。



程砚秋具有先进的民主思想,他在30年代排演了不少具有民主爱国思想的新戏,如《荒山泪》、《文姬归汉》等。程砚秋非常爱国,七七事变后,程先生发出“宁死枪下,也不从命”的拒演誓言,迁居京郊青龙桥,与农民、山林为伍,同甘苦共患难。

建国后,他代表中国人民出席了巴黎世界和平拥护者大会。历任中国文联委员、全国剧协理事、中国戏曲学院副院长。今存程先生代表作《荒山泪》戏曲影片及《程砚秋文集》、《程砚秋演出剧目选集》等著作。


魏青衣


程砚秋先生是较具实力的艺术家,集创作,演出,导演于一身。

他思想进步,同情广大劳动人民。他爱国,反对侵略,痛恶压迫。为了反对战争,反对压迫,希望和平的愿望可以早些实现,一生都在不懈地创作着。 因此,也大大地推动了戏剧艺术事业的发展。


于建国初期编演了《英台抗婚》,这出戏对以往传统京剧艺术做出了较大的突破和创新。 1956年,出演了《荒山泪》。 晚年致力于教学和总结舞台艺术经验的工作。

程砚秋先生一生演出剧目非常丰富,传统戏有《武家坡》、《贺后骂殿》、《三击掌》、《玉堂春》、《汾河湾》等侧重唱功的青衣戏,也有《游龙戏凤》、《虹霓关》、《弓砚缘》等 。


重安12


可能因为程祖成长经历坎坷,历经苦难,他成名后为人比较认道理而不重情份,遇事拉得下面子。有梨园界同行向他借钱救急,以衣箱质押,结果到期还不上。先生不顾衣箱等同艺人吃饭的家伙,厉声令人即刻把衣箱抬走。赴法期间对文武场面的安排也颇多非议,为人诟病,结果一众合力整出来个新艳秋跟他打对台。凡此种种都在梨园行给先生留下不厚道的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