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武家坡》唱词中有没有“少年子弟江湖老,红粉佳人两鬓斑”这句?

HYD知

这句唱词是有的,可能有些老唱片因为录制的原因缺了这句点睛的唱词。

京剧《武家坡》是大戏《红鬃烈马》的一折,《红》剧共包括13场:花园赠金、彩楼配、三击掌、闹窑降马、别窑投军、误卯三打、母女会(探寒窑)、鸿雁修书、赶三关、武家坡、算军粮、银空山、大登殿。现在多数只演三击掌、武家坡、算军粮和大登殿,其中以《武家坡》最为著名,老生与青衣并重。

《武》流传很广,秦腔、潮剧、梆子、歌仔戏里都有。在秦腔《赶坡》的剧情进行到3/4左右时,薛平贵这样唱道:“打罢春来是夏天,春夏秋冬不一般。少年子弟江湖老,红粉佳人两鬓斑。”可见“少年子弟江湖老,红粉佳人两鬓斑”两句实为戏眼。由于秦腔很古老,我有些怀疑,京剧的《红鬃烈马》是从秦腔移植过来的。

金庸先生在《倚天屠龙记》里也套用过这句词——“花开花落,花落花开。少年子弟江湖老,红颜少女的鬓边终于也见到了白发”。

《武》绝对是出很迎合观众心理的戏,套用现在的定义可称为“商业片”,但就像林黛玉在梨香院外听过《牡丹亭》后认为,“原来戏上也有好文章,可惜世人只知看戏,未必能领略其中的趣味”一样,《武》贡献了“少年子弟江湖老,红粉佳人两鬓斑”这样值得回味的戏词。

程砚秋饰王宝钏

京剧《武家坡》最有名的录音是程砚秋和杨宝森的1957年版。由于杨先生当时身体很不好,为了照顾他,程大师特意按杨的生活作息,选在上午10点或下午4点左右,带着琴师鼓师去杨家排练。生、旦独唱时一般各用自己的琴、鼓师,录音对唱时,程大师仍旧坚持用了杨的班底,这让杨先生很感动。二位先生在录过《武》后不久,先后去世,此曲就成了绝响。


爱跑步的伍铱铱

《武家坡》,一直是《红鬃烈马》中我最喜欢的一折戏,也是大家都比较熟悉的一折戏。我是个戏曲新手小白,之前由于家里人很喜欢戏曲,所以我自己常年受影响,喜欢上了京剧唱腔。对于《武家坡》中这两句唱词,第一次听是听王珮瑜和张火丁的现场《红鬃烈马》中《武家坡》中薛平贵和王宝钏在寒窑相见里说的,诉说的时候如泣如诉,听了让人好不伤心。



《红鬃烈马》一直是大家比较喜欢的传统戏,讲的是薛平贵与王宝钏的爱情故事。

全剧共有13场折子戏,包括《花园赠金》、《彩楼配》、《三击掌》、《闹窑降马》、《别窑投军》、《误卯三打》、《母女会》、《鸿雁修书》、《赶三关》、《武家坡》、《算军粮》、《银空山》、《大登殿》。

故事梗概讲的是唐朝的丞相叫王允,有三个女儿,大女儿王金钏嫁给官居户部的苏龙,二女儿王银钏嫁给官居兵部侍郎的魏虎,三女儿王宝钏彩楼抛绣球,球中薛平贵。王允却嫌贫爱富,想毁婚。王宝钏却不同意,就和王允击掌三下,赌薛平贵能有大前程,父亲会后悔,之后和薛平贵苦守寒窑,苦度光阴。之后薛平贵降服红鬃烈马有功劳,唐王很高兴,封为后军都府,但是王允恨薛平贵拐了他女儿,给唐王参奏,改为平西先行,西凉做乱,薛平贵平乱,出征西凉。苏龙魏虎为正副元帅,魏虎与王允合某,陷害薛平贵,经苏龙阻拦,平贵才幸免于难。后来平贵大战获胜。魏虎趁庆功宴时把平贵灌醉,驼马至西凉,西凉王爱才把公主许配之他。后来王死平贵继王位,就这样过了18年。后来宝钏母亲来探望女儿,见女儿过的清寒无比,提出要带走女儿,宝钏婉拒,继续苦守寒窑。后来平贵思念宝钏,收到宝钏血书,于是薛平贵灌醉岱善公主,盗令一路而出,至武家坡前,宝钏不识夫君,平贵假以问路探真心,宝钏慌忙逃至窑前,后来平贵告知真没名实姓几各种原由,夫妻相认。当时正直唐王晏驾,王允篡位,兴兵捉拿薛平贵,后来岱战公主带兵保驾,薛平贵登大保殿,王宝钏封正宫娘娘。



现在京剧《红鬃烈马》只演《三击掌》、《武家坡》、《算军粮》。很多名家都演绎过这出戏,尤其以程砚秋先生和杨宝森先生演出的《武家坡》最为出名,之后的艺术家如耿其昌老师、李维康老师、李生素、于魁智等等名家都演绎过这出经典之作。

我知道这出戏是因为喜欢张火丁和王佩瑜,他们俩整好合演这出《红鬃烈马》,有幸在一四年观看了现场,当时看完之后也是久久不能平静,觉得非常过瘾,两位名家演绎的也生动自然。尤其是看到王佩瑜饰演的薛平贵至武家坡前询问自己的妻子火丁扮演的王宝钏这一段,第一次注意了一句戏词儿“少年子弟江湖老,红粉佳人两鬓斑”,唱的时候宝钏真的是肝肠寸断,让人听之不忍,一下子把18年的苦楚都唱了出来。



这两句话,我觉得是非常有讲究的。 听的人也是最容易忽略,唱的时候味道要非常的淡,但是又有一种意味深长的感觉淡淡的哀伤。如果是把这两句删了没有这两句之后,对于整部加坡来说失去了他的蛋蛋的哀婉、幽怨的味道。但是加了这两句之后,整出《武家坡》到这一句,成为顶峰,那种哀婉、凄楚、幽怨、无奈、深沉、寂寞的感情一下子淡淡的从宝钏的眼中嘴中流窜而出,让听戏的人感觉喝了一杯醇厚的陈年淡酒,韵味无穷,并且字音间顾,字腔皆正,唱腔跌宕起伏,字音间高低安排的巧妙得当,是一句字韵音韵皆好的唱词。现在有的版本中《武家坡》没有这两句词,我觉得是非常遗憾的。有幸听聆听了火丁跟佩瑜的演唱,心甚满足。




再来谈谈我自己对这出《红鬃烈马》的感受,我自己认为王宝钏等了薛平贵18年甚是不值。

《红鬃烈马》从情节唱腔上来说是出好戏大家都喜欢看喜欢听,落难重逢的大团圆。可是细细地从中品出却觉得薛平贵是个渣男,一开始抛绣球与三击掌中三姐选择了平贵,至死都要嫁给平贵,戏文中写的是王允嫌贫爱富,阻挠王宝川嫁给薛平贵,其实他是太喜欢这个三女儿怕嫁给薛平贵了之后王宝钏会吃苦,所以才会魏虎来杀掉薛平贵,让王宝钏断了念想,其实都是爱女心切。但是王宝钏不听父亲的言语,在寒窑苦苦守了18年。可是后来,薛平贵在西凉当了王之后,与那岱战公主恩恩爱爱的生活了18年,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的妻子王宝钏会怎么样?要不是王宝钏鸿雁传血书,他可能根本不会想起来还有一个王宝钏在等着他。



两人见面他在想什么呢?试试她的贞洁如何,她若守节,与她相认。她若失节将她一刀杀死,回去见我那代战公主。这说的是正常人思维的话吗?历史上也有调戏自己妻子的人,但调戏归调戏,顶多是休妻,薛平贵倒利索,一刀杀了,听之真人人气愤。



而在算军粮中,王允一听女儿回来,激动又假作镇定,想见又不能急于见,假装镇定,这就当父母的,终归就是自己的女儿,无论犯了多大的错,都会原谅她。


后来薛平贵登龙位审唐宰相王允,女儿与老婆都不向着自己,只能丟官当个闲人颐养天年,魏虎死了王银钏也会过的不好。后来宝钏由于常年的劳累,当了皇后18天就死了,这其中的心酸也是人不能细想的,总之,薛平贵娶了王宝钏之后没有让她过过一天好日子,而且还受尽苦楚最后一命归西。真是让人唏嘘。



也有人说薛平贵是被害也是身不由己的。有人会问武家坡里的唱词不是说,薛是被代战公主擒下的吗?其实那段“提起当年泪不干”是后人改的,最早程长庚的版本是“想当初妻享荣华夫受难 ,我在你后花园内把身安”。后来人大概是嫌这段长?腰斩了,从“二月二日龙发显,王三姐打扮彩楼前”开始唱。少了一半。再后来就不知道怎么改成了今天的提起当年泪不干。

这里就得说是老词合理,如果按改革的新词,一早就讲了代战怎么样,那后面还要唱什么“西凉国有个代……”还急忙捂嘴?而且从情理上讲,这个时候王三姐肯定有怨气,按老词唱,一想当初也有过妻享荣华夫受难,二我降你本来就可以当官太太,是你父亲参我让我你分离,三分离那天我还因为你误卯三打。这个词一唱,作为王三姐心理多少都要活动,很合理,毕竟当时还不知道代战公主

所以说红鬃烈马这出戏,妙就妙在,先不说它的唱腔,就单说文本,写世情写得那叫一个入木三分。


例如武家坡里薛平贵一句“手把罗衫用目看,才想起寒窑受苦的王宝钏”,一个“才”字,用得多么出神入化啊,我到番邦十八年,不是不能来接你,是我根本没想到你。这个字你换个别的词儿试试看,根本写不出这样的意味,我认为是妙的很。



薛平贵说三姐容颜不似彩楼前,不信照镜子看。王宝钏说,寒窑内哪有菱花镜?薛平贵说,水盆里面照容颜。这种细节,写的出身入化,十八年来的贫困和无望等待,一笔描出来。听到这个才叫人悲从中来,女为悦己者容,这都不指望了,人生之凄苦可想而知。




时间过了十八年,到了武家坡的王宝钏,认夫君后问十八年你做的是什么官?薛平贵还嘲笑她,进的窑来不问吃的不问穿的,先问我有无做官?王宝钏接着就说,我是饿怕了啊。后来就跪地讨封号。看到这里,听到戏词不免悲从中来,再高傲的人在18年的贫寒中也从大家小姐变的世故现实,这十八年王宝钏的变化不大?

有人说这十八年她不知道回娘家?人有脸皮的好不好?好马都不吃回头草,而且她回了娘家有好日子过?看她其余两姐都嫁的都是为官为载吃穿不愁的,只有王宝钏贫寒的只有那点尊严,所以说王宝钏盼着薛平贵回来,是个念想不错,是想改变现状,但是说到她还是爱他爱得要死,像彩楼前那样一见倾心的死心塌地的私奔的感情,也是没有那时候那样纯粹了。




到了大登殿中,王宝钏见了代战公主,代战女打扮得像天仙,我丈夫就被她霸占了一十八年,有很大的敌意和醋意,但是又只能无奈,薛平贵都是因为代战才有现在的地位,所以只能故作大方,见过一礼。后来在她爹跟前,我大姐嫁了谁谁谁,我二姐嫁了谁谁谁,只有我王宝钏命最苦,彩球单打薛平贵,但是如今我也当皇后了,我们可以解释为是炫耀,但是这炫耀中未尝不是心酸,三姐真的已经不是当年彩楼前那个不知人间疾苦的大小姐了,是一个饱经风霜的中年女人了。她当时的处境只能强打起精神维护自己的最后一点尊严。



所以全局中那句“少年子弟江湖老,红粉佳人两鬓班”真的是全剧中的核心词语,把人物的无奈与苦楚刻画的淋漓尽致,让人不忍卒读。


戏曲小白的自我理想

《武家坡》是京剧《红鬃烈马》中的一出折子戏,里面是有这一句的,京剧余派女演员王佩瑜就曾在中央台演唱过:

我想题注之所以会这样提问,是因为这句词除了余派之外,马派、杨派、谭派都没有,据说是因为删了这句之后胡琴不会断,录音时为了连贯好听而且省事就不唱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