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欧洲瓷器后来居上?

郑极夫


从目前国际瓷器市场的情况来看,欧洲瓷器确实后来居上,在高端市场上尤其明显。

我去过两大欧洲瓷器中心,有个很深的感受:细节决定成败,工匠精神决定成败。

德国迈森是一座小城,但却是欧洲著名瓷都。双剑交叉、剑身为蓝色的迈森瓷器商标,是世界上仍在使用的最古老商标之一。

我们都知道,当年的欧洲人酷爱中国瓷器,当然也想办法自己做。萨克森选帝侯奥古斯都一世就在迈森建城堡,让炼金术士研究中国瓷器,并于1708年烧制成功。

如今仍然耸立在迈森高处的阿尔布莱希特城堡,就有早年的瓷器加工厂。奥古斯都一世派人严加看守,连工人都带剑上班,保证技术秘密垄断,终于使得迈森成为当时欧洲唯一的瓷器出产地。

1865年,迈森瓷器厂从阿尔布莱希特城堡搬到了迈森的一处河谷之中,1916年,迈森瓷器博物馆落成,这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瓷器博物馆。

德国人的工匠精神在迈森瓷器上得到了体现。迈森制瓷三百年来的近八十万件模具都保存在博物馆中,三千多个图案和一万多种色彩配方也一一保存。也正因此,迈森瓷器才能成为德国排名第二的奢侈品(排名第一的是保时捷)。

虽然中国瓷器的出口量也相当大,但在欧洲的餐桌上,你能找到的精品餐具,其设计理念多半取自迈森瓷器,比如1730年诞生的蓝色洋葱图案。

另一个瓷器中心是荷兰代尔夫特,号称欧洲景德镇。最早其实是山寨起家,山寨对象就是中国青花瓷。不过代尔夫特出产的白底蓝花陶瓷,蓝色跟我们常见的青花瓷有点区别,所以被称为代尔夫特蓝。当年的荷兰在大航海时代时期是头号强国,也得以将更多的中国瓷器带回欧洲。但由于后来中国一度战乱,瓷器贸易中断,欧洲就有了仿制青花瓷的风潮,荷兰的“根据地”就是代尔夫特。荷兰人发现含氧化钴的黑色染料,在经过烧制以后发生化学反应,会变成与青花瓷颜色相近的蓝色,这就是代尔夫特蓝。

但代尔夫特瓷器绝不仅仅是模仿,在经历了长时间的打磨后,代尔夫特瓷器仅仅保留了青花的基本特征,更大特色是西方绘画技巧的融入。另外,由于可以使用深浅不同的各种蓝色,代尔夫特瓷器的表现力相当强大,能做出油画效果。

其实无论是迈森还是代尔夫特,最初都是模仿,但眼下前者是德国排名第二的奢侈品,后者则是荷兰著名奢侈品,出品即精品。我们的景德镇瓷器,许多厂家仍在走低价批量的路子。前者的口碑在海外爆棚,也就不奇怪了。


叶克飞


中国瓷器,一直是很受推崇的东西,不仅在国内,在国外也是一样的。瓷器从中国向外传播,后来,欧洲人也掌握这一技术并不断向前发展,他们的瓷器制造技术也很高。欧洲瓷器发展的一部分历史:

美迪奇家族的尝试

在欧洲,最早尝试烧制瓷器的有大名鼎鼎的豪华者洛伦佐∙美迪奇。一天他收到了一件贵重的礼物,这是一件来自中国的瓷器,是一位埃及苏丹送给他的。美迪奇从来没见过这么精美的瓷器,他非常喜爱,后来斥重金收罗了将近400件中国瓷器。

美迪奇家族被瓷器这种漂亮的釉色和惊艳的工艺所吸引,这个家族最喜欢资助发明、艺术创作和革新,整个文艺复兴是他们家族赞助出来的。于是,美迪奇家族在1575年集中了地中海地区最好的陶匠,试图仿制中国的瓷器。

他们实验了各种可能烧出白色瓷器的原材料,包括粘土、蛋壳、玻璃等等。很遗憾,当时还没有现代的化学学科,这些陶工不了解高岭土的成分,也没有办法达到1250度的窑温,因此,美迪奇家族的瓷器仿制以失败而告终。


但是,他们的努力带来了一个副产品——一种仿青花的陶器餐盘,今天成了佛罗伦萨传统的手工艺品,不仅在佛罗伦萨买得到,而且意大利的一些饭馆里还在使用。


到了17世纪末期,欧洲的现代科学开始萌芽,各种发明开始涌现,欧洲人不再满足于从亚洲进口瓷器,而试图自己制造瓷器。这一次,他们的做法和美迪奇家族那种盲目的尝试有着本质的区别,并且最终“再发明”了瓷器。

欧洲人喜欢讲“中国人发明了瓷器,后来欧洲人再发明了它”。这种说法听起来很别扭,但是仔细了解一下欧洲人制造瓷器的历史,便会觉得这种说法也颇有道理。欧洲人再发明瓷器的过程富有戏剧性。

这一切还要感谢一位超级瓷器迷——萨克斯公国的国王奥古斯都二世。由于和瑞典开战,萨克斯的财力几乎枯竭,依靠横征暴敛当然也不是长久之计。奥古斯都二世想到了一个不用征税也能大量生财的“好办法”——炼金。

从中国这边认识这个技术,在这中间不断寻求新的发展,最终使得欧洲的瓷器历史更加辉煌。当然还有其他的发展历史。


途中ky



中国瓷器曾作为全世界的奢侈品,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底蕴,17世纪时,中国已经进入了明代,瓷器制造工艺已经相当成熟,早在北宋时期,中国各窑口的瓷器早就次第绽放,更早在唐代时,中国长沙窑等瓷器就已作为外销瓷漂洋过海。而直到17世纪,欧洲也未能掌握瓷器的烧造技术,不仅没有烧造瓷器必备的高岭土,连瓷器的烧制温度都无法达到,可见欧洲瓷器起步之晚。欧洲瓷器发展先是由一位偶然间得到中国瓷器名叫美迪奇的欧洲人,他深被中国瓷器之精美所迷醉,便资助地中海地区最好的陶匠尝试制造瓷器,最终失败。17世纪末期,萨克斯公国的国王奥古斯都二世因战争财政告急,竟下令让炼金术炼制黄金,显然这是一个荒唐的做法,而当时欧洲的瓷器非常昂贵,有白色黄金之称,国王又转为制造瓷器,其中一名叫伯特格尔的炼金师在德国麦森地区发现了高岭土,进行多次试验达到了最佳配比,并发明了大型聚光镜,其温度能高达1400度,因此成功烧制出第一批白瓷。到了18世纪中后期,欧洲各国都相继开始生产瓷器,而同时期的中国已经进入乾隆晚期,中国的瓷器生产水平已经逐渐下降,18世纪第二次工业革命蒸汽机的出现,一位叫韦奇伍德的人使用蒸汽机对瓷器制作流程和工艺进行改进,从而大大提高了使用效率,使瓷器的品质得到保障,韦奇伍德的后人继承了瓷器家业并在19世纪初发明了在高岭土中掺牛骨粉的“骨瓷”,骨瓷质坚耐用,直到今天,韦奇伍德瓷器依然是世界最高端的瓷器之一。



德国造的卖森瓷器和美国的Lenox瓷器同样跻身欧洲瓷器高端市场。因此,欧洲瓷器后来居上,靠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新技术的发展,适逢中国闭关锁国之际,抢下了瓷器的话语权。


骨董时光微讲堂


中国的瓷器发展可以说归功于封建皇帝的无限制支持,民国以后历经战乱,发展已经停滞了,解放后虽然进入和平时期,但是限于国情,实际上没有高档瓷器市场,能够保护现有技术不失传就不错了,实在没有研发的动力,反而是西方,一直对瓷器迷之热爱,在西方瓷器都是奢饰品,就是金碗银盘那种感觉,反而后来居上,市场占有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