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人去世时,都有哪些风俗?

大寄生草


沧州这边丧事举办大体的流程是(我这是指正常死亡的老人):第一步,在老人马上处于死亡的边缘时,也就是还差最后一口气,这时候穿寿衣,基本穿完老人就死亡了。还剩最后一口气穿的原因是,传说这样老人能把衣服穿到阴间。第二步,正屋放门板,用于放死去的老人,这时候由长子手扶门框为老人支路,同时门外放鞭炮。完事后自己的子孙后代泪奔哭泣。表达失去亲人的最悲痛的心情。第三步,邻居,乡亲,亲戚朋友知情后都来进行前期的凭吊(这种凭吊非正事)。第四步,由村干部(总理事),开始帮忙操办后事,这其中包括定财,写贴,通知亲朋好友候客时间,定餐车,定乐队,请道士等一系列的工作,并有专人分管,分管很严格,一般出不差错。第五步,搭好专用丧事棚,看时辰,为去世老人入殓,为老人整理好容颜,开始入棺,此刻是子女后代最悲痛的时刻,这意味着再也看不到老人。入殓后盖棺,并钉入铆钉。第六步,再一次接受街坊邻居的凭吊,这次是正事的凭吊,表达街坊邻居对老人的依依不舍。第七步,明天一早开始候客,这是最正事的凭吊,届时,老人生前的亲朋好友,子女们生前的朋友,单位同事,同学等前来凭吊,这时他们会为老人买花圈,花篮等吊念物品来表达自己的哀思。第八步,在亲们好友们凭吊完毕后,主家会对所有亲朋好友进行答谢,首先答谢后勤服务人员,因为他们最酷最累,再次答谢账房人员,因为他们干的工作费脑力,第三叫后送,答谢亲朋好友。第九步,出堂,所有礼节完毕后,会一同前往自家坟地去埋葬去世老人。我的回答完毕,各地风俗不同,不能苟同。请批评指导。


白少64


俗话说十里不同俗!而且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有些乡镇和农村已经移风易俗,婚丧嫁娶一切从简了。

曾经的封建迷信保存的少之又少了,在这里简单的介绍一下沧州部分地区的丧失风俗(不代表全部) 老人去世之后,每个村或者周边附近都有比较懂风俗的人,来张罗各个环节,这个人是很重要的,安排人员要井井有条,给老人穿上寿衣之后需要入殓,入殓之后逝去的人要守灵三天。

三天内接受亲朋好友的祭奠,还礼!在边上就是乐队,要看死的是什么人,基本上不限制歌曲的内容,有的地区甚至还有三俗表演,类似好日子今个真高兴的曲目容易挨打…… 三天之后就要进行转村,由孝子和近亲组成的出殡队伍浩浩荡荡的围着村子绕一圈,之后下葬。现如今提倡殡改制度之后,都是到殡仪馆进行遗体告别,送亲人最后一程,之后火化装骨灰盒下葬墓地。

在村子较为宽阔的地方,搭起吃饭的大棚,亲戚朋友,左居右邻围坐各个饭桌,专业大师傅做的十大碗、八大碗进行用饭,期间死者子女进行答谢(磕头)。 有的地方还有风俗,老人没了三年内,春节不去拜年,怕春节期间有的人会觉得带去晦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