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发有为书写新“答卷” 新建区以干部作风大转变促环境大变样

2015年,新建县撤县设区。由县到区,改变名称容易,改变面貌却非一夕之功。

作为南昌城区的“新成员”,新建区以抓好干部队伍作风为主线,以“美丽南昌·幸福家园”环境综合整治为抓手,凝心聚智,科学谋划城市建管,聚焦建管并重,用心血和汗水书写“新区典范”,交出了路畅城美、人和洁净,城乡人居环境换新颜,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有了新提升的新“答卷”。

新“答卷”之一:

干部身子扑下去,吹响对标“主城区”集结号

行走在新建区城区街道——亮丽如洗的门牌,窗明几净的楼房,清新宜人的街巷;在乡村——干净整洁的河道,焕然一新的公路,优美宜居的院落……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尽收眼底。

“作风实起来,精神提起来,袖子撸起来,身子扑下去,只有这样才能打好城乡环境整治攻坚战。”新建区委书记李伟坦言。该区聚集“新区定位”,对标“主城区”,对接红谷滩,科学谋划提升城乡环境面貌,做大做美城区。整治城乡环境,干部作风脱“虚”向“实”是关键。

在区委、区政府的号召下,新建区启动了“10、16、20、36、85”工程。即,举全区之力,集全区之智,针对10项专项整治,调动16个乡镇对接主城区的16个社区,成立20个对标工作部,安排36名区领导带头上路,要求85个区直部门下到社区。

当压力随着数字被层层分解,全区2000多名机关干部的主观能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他们走进一线,从主次干道到背街小巷,从公园广场到社区楼道,从窗口单位到“六小行业”,对城区13.16平方公里上的问题进行了全面排查,揪出问题6453个;他们俯下身子,用一锹一铲,迅速整改了3216处,以心血和汗水,换来了群众的衷心点赞和热心参与。

新“答卷”之二:

干部劲儿使出来,吹响城区“菜地革命”冲锋号

走进长堎镇文教路社区,放眼望去,大片的菜地被平整成宽阔的道路与广场。“城区‘菜地革命’前,只要白天一开窗,蚊蝇便往屋里钻,臭气便往脸上扑,我家亲戚都不愿意来串门。”市民程怀林表示,现在他的亲戚们来了,没有一个不为社区“菜地革命”竖大拇指。社区菜地的悄然“变脸”,缘于该区吹响了“菜地革命”冲锋号。推进城区“菜地革命”,是靠干出来的,不是“忽悠”出来的。在大规模推进“菜地革命”的进程中,新建区干部坚决抵制忽悠、浮夸、不实的作风,劲儿使出来,彻底清除城中村、城乡接合部菜地。一年多来,该区清理菜地25.7万平方米;利用整治后的土地资源,建设社会停车场36个,新增停车泊位4500个。

城乡环境美,百姓心里甜。在省二建加工厂宿舍区,正在晾晒衣服的徐桂英向记者细数“菜地革命”给小区改造带来的变化:“以前小区因为菜地常年苍蝇乱飞,臭气漫天。现在菜地变成了广场,道路通畅、绿化靓丽、空气清新,给了我们一个更舒适的家!”(记者 钟宏瑜)

新“答卷”之三:

干部作风实起来,吹响抓整治补短板的行军号

9月20日,骄阳下,昌北区域重要的泄洪河道乌沙河岸绿、水净、河畅。从小生活在乌沙河边的退休干部刘辉感叹:“昔日的乌沙河河道狭窄,水体黑臭,有‘龙须沟’之称,两岸居民苦不堪言。治理后,河道宽了、河水清了,变成了‘幸福渠’,生活在这里越过越舒心。”

在整治城乡环境中,新建区委瞄准短板,依托河湖长制,改旧城、清河道、消灭黑臭水体,统筹推进流域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改善、水生态修复,实现生态与富民双赢。

走进北郊农贸市场时,全新的环境令人眼前一亮:干净的地面、宽敞的通道,摊位规划整洁有序。“以前的脏乱差现在彻底改变了!”每天来此买菜的张女士表示非常满意。小小菜市场,连着大民生。如今,全区小型马路市场全部取缔了,规模较大的农贸市场也进行了标准化改造。

“着眼于建立城市建管长效机制,我们在理念上进行了一次次大胆的尝试和突破。”新建区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下一步,该区将摸排到的问题归类整理,实行销号管理,做到完成一项销号一项,确保一项一项整改到位。

部门履职、社区监督、路长覆盖、全民动员……城市“牛皮癣”、农贸市场及周边环境、背街小巷等一个个“老大难”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如今,漫步在新建区,我们不难看到,一场意义深远的环境整治正如火如荼,一幅以环境整治带动民生发展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