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人是如何看待福州这个省会城市的?

莫失莫忘莫留念


不像某些内陆省份,省会一家独大,像成都,像西安,武汉。从这个角度,福建也算是均衡发展了。

有得必有失,省会的权威和底气,较之前面几个在省内绝对一哥的省会,也一定程度下所有不足。

主要就是作为普通省会的福州,行政级别没有作为特区的厦门高!而最重要的GDP总量,多少年了,一直被泉州压着。再者,上面两个城市的本地人都说闽南话,有着天然亲近感,而福州人说的是福州方言。

不管如何,只能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低调,努力,加上坚强的领导!相信福州有一天,终会真正领航福建大船。



斯布林城1987


作为福州人,我的内心是矛盾的,福州在福建省内的地位确实很尴尬。

一方面福州作为仅有的一个非副省级城市的沿海省会,导致省会福州的行政级别还没有厦门高,以至于福州市的一把手必须挂一个省委常委才能和厦门的一把手平起平坐,不要小看一个地区父母官的级别,父母官的级别高低直接决定了一个地区所能争取到的资源。

另一方面,福州所在的闽东板块无论是对内凝聚力,对外知名度还是人口,经济,面积大小都弱于闽南板块,这就进一步造成了福州地位的尴尬。毫无疑问,知名度及人均GDP产出不如厦门,GDP总量不如泉州,福州这个老大在省内的地位不要说跟广东的广州,浙江的杭州比,毕竟人家无论人口,经济,文教在省内都是绝对的老大;跟同样经济在省内排第二的江苏南京,辽宁沈阳比似乎也有欠缺,这两者在气势以及历史传承上远非经济省内第一的江苏苏州和辽宁大连可比;思来想去,与福州差可比拟的,只有山东济南了,经济不如青岛,知名度未必比得过威海烟台乃至曲阜泰安,与福州堪称难兄难弟。

当然,福州最大的隐忧,就是房价的增长远远超过了居民收入的增长,人均收入不知道在全国排第几,房价可是排在了第九。主要还是因为福州没有多少像样的产业,不像杭州有阿里巴巴和一堆互联网新秀,广州不用说了,成都,武汉,西安,重庆都有自己成规模的大企业。

福州我能想到的,就是他是一个类似解放前天津的消费型城市,没错,福州很适合有钱有闲的人养老,度假,空气质量常年与海口,拉萨这些世外桃源比肩(这也是工业不发达的好处吧)公园这几年政府玩命的盖,而且连片成区,福道更是扬名到联合国去了,一天走两万步也不累还能心旷神怡,江滨,西湖边,内河边,但凡是个水边都有散步游玩的木栈道。加湿器,空气净化器,地暖,暖气这些在福州我感觉都用不着。缺点就是夏天热,间或有台风,但热这个问题可以开空调,或者上鼓岭,北峰去避暑,台风自从重修了明代镇海楼之后,大型台风要么绕开福州,要么回头去台湾,要么虽过境但轻描淡写,总之只谈消费休闲,福州还是很可以的。

想到哪写哪了,福州房价高除了本身是一个山间盆地,人多地少外,还因为福州毕竟是省会,省内各地大大小小的达官显贵有钱了都想到省城买房,这也是中国人的思维吧。而福建闷声发大财的低调富人又特别多,他们的隐形财富并非一个胡润富豪榜就能调查清楚的,厦门、泉州这两个大市不消说了,晋江、石狮、长乐、福清、连江、周宁、福鼎、永安、沙县不知道隐藏了多少有钱人,福州的房价乃至消费能不高吗?


登俊坊柳桥巷


提起福建,省会城市福州的风头总是被厦门掩盖。但其空气质量方面可是闻名于全国,且近年来福州正在迅速地发展。

福州,这座城市给人第一印象就是空气真的好啊!福州蓝是大家的朋友圈最常秀的,路边随处可见的榕树,故福州也称做“榕城”。今年9月7日,生态环境部发布了今年8月和1月~8月空气质量状况。1月~8月,福州空气质量位居省会城市第三,仅次于海口和拉萨。福道无疑是市区的天然氧吧,整个栈道被绿树包围,贯穿福州五大公园。

以前,福州是省会城市里少数没有地铁的城市,大家觉得发展不如其他城市。如今,福州已经开通了一号线,二号线也即将投入运营。同时规划了三号线、四号线、五号线、六号线、七号线、八号线、九号线。除了一号线和二号线,其他的线路也有的开始动工了。按照《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规划,2035年9条地铁线路同时运营。

经济上,福州也在发展。商业综合体的崛起是一个城市繁荣的表现,近年来福州的商业综合体如雨后春笋般遍布各区,例如晋安区的五四北泰禾广场和东二环泰禾广场、台江区的中防万宝城和金融街万达广场、仓山区的万达广场和三盛滨江国际、鼓楼区的恒力城、马尾区的中环广场、再者福州高新区内,已经布局了多个商业综合体,除了正荣财富中心,还有近3000亩的奥特莱斯商圈,以及近60万方的商业集群。

(闽南网 岳萍萍)


福建闽南网


福建省内,闽北闽东的中心是福州,闽西闽南的中心是厦门!福州发展较晚,在省会中,不论是经济还是城市规模都处于中等地位,但福州近15年的变化有目共睹!福州和厦门在教育,医疗等方面,只能说是伯仲之间,但相对于很多省份都是落后的!希望福建能发展得好!


TEEHOO天后


会有这样的问答,说明大家心里很清楚福州目前在福建省的份量有多少,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纠正一件事;福州话是福建省最早的“官方语言”,古称“平话文”,也是福建省最早有文字音韵体系的古汉语,会比“闽南语”来的更为久远,从某种程度上来讲福州话的发展史,标志着闽越地区从蛮荒进入文明。
可惜的是,“辛革”时期大力推广普通话,导致省会福州话的覆盖率,使用率渐渐不如闽南语,近现代后闽南语有以广盖主之趋,使福州话退位让贤之势,以知名度、人数上占据了发展优势。曾又因东南亚、台湾演艺界影视作品及闽南语歌曲的广泛传播,占尽了风头,使得世人误以为闽南语就是福建话,福建话就是闽南语的片面认识。 在近现代经济发展史上,福州城市发展同样跟福州话一样遭遇不幸,因为“改开”春风不但没有给福州带来利好消息,反而令福州省会地位陷入深度长久的“尴尬”,由于D爷爷当年只在福建省厦门画了一个圈,就因为这个重要的“改革圈”,厦门同深圳一样得到了前所未有过得发展机遇,同时间晋升为国家级经济特区,而后又升为第一批计划单列市,直到1994年又破升为副省级城市。可以说“中国改开前30年”,福建省的幸运儿一直都是厦门,同时也注定了围绕厦门周边地区(闽南地区)会成为今天福建省最发达地区。

而作为省会城市福州因行政权利低,经济发展长达30年受到限制,又因对台因素紧张期成为海防前线城市,就连当时简单的公路建设审批都很难被批下来,这也是为什么今天的福州各地区马路有很多都写有海外华侨捐建刻碑,回望历史,福建省第一条双向4车道公路(厦泉高速)和第二条双向4车道公路均在闽南动工,福建第一条和第二条跨海大桥(厦门大桥)也是在闽南动工,也是当时中国最大的跨海大桥,由JZM亲自题名。要制富先修路是一个城市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所以在海上运输及陆路运输方面福州也是一直处在尴尬状态。
由于近现代历史发展的种种因素,福州才成为今天的“尴尬省会”,闽南三地无论在文化、语言、饮食风俗方面都极为相近,因此时常报团取暖与福州形成对立面,这也更加促使福州的发展受到诸多掣肘和干扰。事实上大部份的福建人,也都知道闽南人与福州人等不和谐关系是福建内部最为严重的,又碍于闽南人口之庞大,福州实际上一直还处于弱势群体,直到现在我们在网络上依旧可以看到两派人对立对喷的普遍现象。
而福州更是被闽南地区骂成“阿斗福”、“吸血鬼”,甚至时常用不同方式打击福州和打击福州人,诸如“好难不娶福州女,好女不嫁莆田郎”、脏乱差等等,当然福州人也同样进行着反击,也骂厦门人“矮门人”、“花瓶特区”等等。实际上这类不良风气的传播还是非常大的,严重影响着下一代,和福建人的团结。 认真去分析,你会发现福州不仅不是一城独大的吸血鬼省会,还是一座挺委屈的省会城市,如果没有一带一路“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发展规划,福州到现在为止都毫无政策上支持力度,何谈发展经济,作为福建省唯一靠大江大海的省会城市,已经错过了改革发展最佳时期,但是它也并没有因此放弃任何发展机遇,近几年福州的高速发展,大家有目共睹,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福州是完全具备重新回到属于它该有龙头地位,同时挤进新一线城市,毕竟这座省会城市刚迈腿起跑,唯一不足之处就是它不是一城独大省会城市,做起事来诸多局限。但唯一又值得夸赞之处也是它不是一城独大“吸血鬼”省会城市,才有今天的中国经济发展最均衡省份。


猫头鹰视野


省会就是省会,地位永远都在,漳州人在厦门住了一段时间,泉州住了一段时间,厦门是厦门,泉州是泉州,漳州是漳州,没有可比性,比如厦门面线糊吃习惯,在吃泉州的突然感觉泉州的不正宗,泉州住两年,感觉厦门的很难吃,一样的,没有谁怎么样怎么样的,看你习惯哪里生活最要紧,福建啥都争,肉粽,面线糊,土笋冻,连名人也是,都歇歇吧,地域广阔没有什么一言可尽没有什么文字可以概括的,当我站在厦漳泉的海边看着大海,感觉世界很大,不是我们在这瞎说两句就可以代表几百乃至上千万人的想法和生活习性。


东海龙宫人


一直觉得福州的发展受制于地形原因,福州要发展还是得把中心移到长乐平潭,福州最近的拆迁户如果把钱挥霍差不多了,那将会有大量的店铺老板企业倒闭,不得不说14年到18年福州的城市建设发展的迅猛!房价高得接近一线,但是层次底蕴和思维是长期累积的,和闽南没法比。福州类似于暴发户城市,大多本地人一拆暴富,各种风投,钱早晚花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