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功县游凤镇

游凤镇位于武功县县西北部,北接乾县、西邻扶风,东与苏坊镇接壤,南望武功镇。现下辖13个行政村,57个村,7117户2.53万人,耕地面积3.07万亩。境内的苹果、馨绣手工布艺享誉省内外。

游凤是一个典型的农业镇,以小麦、玉米种植为主,现初步形成了以油菜、小麦繁育,辣椒、中药材种植,杂果林及"二牛"养殖等产业格局。

龙王沟景区之所以叫龙王沟,当地人说是因为古时这一带久旱少雨,当地群众便在两所寺院里求雨祈福,果然龙王显灵,赐龙王泉水涓涓滋润大地,之后这里的百姓农田茂盛,富足安康。为了感谢龙王起名龙王沟。

龙王沟景区地势较低,游乐区湖面的产生最早是因为泉水在这里汇集,后来人们又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扩建。在景区里,既可以乘船泛舟湖上,也可以和朋友家人在游乐岛上嬉戏、拍照留念。

游凤镇龙王沟景区《续武功县志》有“周有凤,游雍邱,故称游凤”的文字记载。据传周武王伐纣时,一对金凤凰由南向北顺着川道盘旋三匝后向东飞去,所飞之空金光溢彩,在川道上划出一条九曲连环的河来。从此,河水清清,鱼儿肥肥,土地沃沃,草木萋萋。人们在河边辛勤耕作,过上原始的农业定居生活。为感激凤凰所赐福祉和恩惠,人们就给此地起曰“游凤”;给河取名曰“漆水”。“游凤”和“漆水”的名字就这样被流传下来。后随着人口的增多、经济的发展,这里店铺林立,形成商肆,更名游凤街;因镇政府驻地设在游凤街,故名游凤镇。

游凤乡名字游凤的来历还有个传说。当时杨贵妃和唐明皇因为叛乱而逃离了长安。往西行进,但是没有行进多远,就有大臣逼着杨贵妃在马嵬坡自杀。当时杨贵妃往西走的最远的地方就是现在叫做游凤的地方。就是取有凤凰来到此地一游的意思。

游凤镇始于周,三国魏时归美阳县。汉时曾为义门乡,明时为游凤里,满清时改镇。民国22年(1933),为县第五区管辖游凤、魏公两镇。民国29年(1940)将联保改为乡。武功解放后,与苏坊相并归第八区管辖。1955年改称乡人民委员会;1958年9月设游凤人民公社;1985年撤消公社改置游凤乡;1998年设镇至今。

说起游凤镇,一定要谈谈海潮院。海潮院位于游凤镇龙王沟,属于道教,其历史由来久矣,创建年月无考。据清碑文记载“……唐宋五代时在城外北岗,基址辽阔,后焚于火,移建城中……”规模宏大。旧有戏楼,进入山门,两边有钟、鼓二楼,小型浮图塔一座,高约4米,内有关羽、娘娘、菩萨、太白4座大殿,各宽三间,雕梁画栋,建筑雄伟。僧房数间,有道光、宣统年间重修石碑各一,至今尤存。

民谚云:先有游凤后有县,游凤有个海潮院。是说游凤历史比老县城还要久远。境内古遗址颇多,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岸底遗址;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有游凤街遗址、浮沱遗址、焦阳遗址、北湾遗址、文家台宫殿遗址等。国家一级文物有饕餮纹鼎、饕餮纹提粱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