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亲戚,为何抄检大观园对黛玉宝钗区别对待?

抄检大观园,王熙凤跟王善保家的商量,“要抄检,只抄检咱家的人,薛大姑娘屋里,断乎检手不得的”。王善保家的也很认同:“这个自然,岂有抄起亲戚家来的!”

于是有的读者跳出来替黛玉抱不平:黛玉不是亲戚吗?怎么抄黛玉不抄宝钗?是瞧不起还是故意欺负? 是不是黛玉保护伞贾母已经失势了?被架空了?还是王熙凤秉承王夫人意旨,故意借黛玉给贾母下马威?

或者反过来,抄检是洗清,不抄检就是故意抹黑。王熙凤虽然跟宝钗是表姐妹,可是貌合神离。王熙凤是污蔑宝钗,变相地逼她离开大观园。接下来再分析下去,王熙凤怕能干的薛宝钗跟宝玉产生感情,嫁入贾府,夺了自己的权,如何如何。

大概是近年清宫戏收视率太高,流毒无穷,让浅薄的读者把《红楼梦》也看成肤浅的宫斗剧了。一人一犬,一举一动,无不暗含心机,成天就是想着害人。试问如果真的如此,像晴雯这么直爽“使力不使心”的人,如何活得过第三集?

这话是开玩笑,也是真的。《红楼梦》虽然有许多虚构的细节,却是真实反映大家族中的日常生活。就像你在家里跟父母兄弟、妯娌连襟,乃至姨舅姑叔相处,是不是“步步惊心”?

没那么恐怖。抄检时的区别对待,实际源于中国宗法社会的男性本位思想。

我们先看一段故事,出自张爱玲《怨女》,女主角牺牲青春换取金钱,金钱终于到手了,娘家哥嫂频频来访,当然是想要点好处。她几乎是一毛不拔。但是闹过意见的小叔子来借钱,明知道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她还是慷慨解囊:“在宗法社会里,他(小叔子)是自己人,娘家是外亲”。

在《红楼梦》里,也存在这样的问题。贾家是以贾姓男子为主支的,不管贾母位高、王夫人权重,史家的王家的亲戚都是“亲戚”。

林黛玉同样是亲戚。但因为她与贾家有血缘关系,是贾代善的亲外孙女、贾赦贾政的亲甥女。从这个角度来说,黛玉是非常近的亲戚,而宝钗湘云是较远的亲戚。所以宝玉才说:“咱们是姑舅姊妹,宝姐姐是两姨姊妹,论亲戚,他比你疏”。

虽然说疏也是亲戚,亲也是亲戚,但黛玉还有一点,就是父母双亡,等于是贾家收养了她。宝钗开玩笑是说:“将来也不过多费得一分嫁妆罢了”,显然黛玉的嫁妆是贾府来准备的。换了宝钗,让贾府出嫁妆?啐你一脸也是轻的。

这是前提,是王熙凤区别对待钗黛的理论基础。在实际操作中,王熙凤是不愿意抄检大观园的。她提出方案是派了人暗暗查访,“纵然访不着,外人也不能知道”。只是在王夫人的怒怼、王善保的调唆之下,“只得答应说:‘太太说是,就行罢了。’”

于是在实际执行中,王熙凤肯定要缩小打击面,能摘出去的就摘出去,能不抄检的就不抄检。丢人丢在家里,不抄亲戚家就是最直接得力的理由。

能不能把黛玉也摘出去呢?宝黛的感情,已经是公开的秘密,连小厮兴儿都知道。黛玉的房间,是这次查检的重点对象(虽然不敢直接抄检黛玉自己)。不查黛玉,一方面交待不了王夫人,另一方面,也给王善保家的所代表的邢夫人以口实:“不抄潇湘馆,是不是心里有鬼?”

抄检是对自己家人的检查,宝钗作为暂住的亲戚,就是真有问题,也有母兄负责。而黛玉呢,父母双亡之后,外祖母和舅舅就成了她的监护人。如果她犯错(或者她的丫鬟犯错),贾政王夫人是家长身份来处理的。

与贾姓男主人有没有血缘,亲戚关系的远近, 有没有父母作监护人。这三点区别,决定了钗黛二人在贾府的不同地位,也决定了在抄检时对她们的区别对待。很复杂,也不乏心机暗斗,却不是某一个人、某一种力量,能独自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