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养老金”账户

我家的山核桃林在门口山上,站在老屋的门口一眼就能看到郁郁葱葱的林子。这片林子是父亲二十多年前栽下的,现在树干都比碗口还要粗了。

父亲在管理林子的时候,经常会说那片林就是他和母亲的“养老金”账户。林子的所在地是一个倾斜的山湾,非常陡,就像一个大约呈60度的“畚斗”。

我小的时候,那里是种植山玉米的自留山。后来,粮食够吃了,父亲先是在“畚斗”的两边种起了高山茶叶,现在都还保留着,每年还能采摘个几百块钱。后来,听说临安的山核桃很值钱,可以产生经济效益,父亲就瞅准了这个有前景的活计。

我们淳安北部的大山本来与临安天目山是一脉相承的,山上的野生山核桃树数量众多。生产队时期曾用山核桃榨过油。后来分包到户之后一家也能分上个五六棵。那些树都是几百年的树龄,果子结的时多时少,有大小年。

以前因为卖不了钱,村民根本不重视,打山核桃时在树底下割割草就算是养护了。父亲下定决心要种山核桃树的时候,村里人十分不理解。那么好的山地种什么不好,可以种玉米,可以种芝麻,可他偏偏种上了一时没有收成的山核桃树。年纪大一点的老人都说是瞎折腾。

种下指头粗的山核桃树苗要等到它结果子,最起码需要二十年。人生有几个二十年啊?父亲是有勇气的。当时,那些有老山核桃树的林子里随处可见比人还要高的山核桃树苗。父亲就利用过年大家十分休闲的正月里上山挖取,顺便移栽到自留山上,由上至下一行一行种植,间距为上下左右合七米。没有两年,整个山湾都已经被父亲种植满了。

当时的林地是刚种过玉米的,柴根都已经挖尽,接下去就是管理林子。早知道没有二十年是不会结果的,父亲就在林地里种上六月白豆,还有就是撒一些黑芝麻。农民就是这样,有点收成就会有动力。况且,山核桃树苗一定要勤加管理才能茁壮成长。

父亲是个老务农,他知道怎样管理林子。除草、施肥、治虫是少不了的活路。肥料用的是猪粪干、牛粪干。除草的次数根据林间作物来定,秋冬季还要来一次彻底的翻土、培土。许多害虫总喜欢在山核桃树干上蛀几个洞,然后在里面安家落户,把树干掏空。父亲采取往洞里倒入农药,再用药棉塞堵的办法,害虫就只能是“作茧自缚”了。

现在,这那片林子已经初成规模,父亲把林子当成宝贝,不管有事没事都会经常去林子里走走。他说,管理得好,一年能有好几万块钱的收入。在我们农村,两位老人一年吃喝开销有个一两万就够了。他们还把多余的钱给我们小辈用来投资教育。父亲说,教育孩子就像伺候林子一样,只有不断投资,才能有回报。

每年的白露过后,父亲就上山打山核桃了。我们兄弟俩即使再忙,在这几天也会抽出时间来回家一起收成。母亲说,一年的“阳春”就在这几天,不抓好的话,一年的“养老金”就没有了。

我从内心钦佩父母亲的勤劳和睿智,他们已经垂垂老矣,还在日日劳作,有余钱还要贴补我们小的。作为儿子真的十分惭愧,我们永远也报答不了他们的恩情。我们只希望父母亲的身体健康、长命百岁,就像那片林子一样生机勃勃,永远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