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春苗”工程打通“村级班子人才回归”渠道

笔者近日从阳江阳春市委组织部获悉,为有效解决粤东西北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普遍存在人才难留、班子难选、事情难办的问题。该市今年启动实施第三批“春苗”工程,将从符合条件的共249个村(社区)各选聘1名村(居)民作为第三批“春苗”工程村级后备干部,采取“择优选拔+集中培训+上岗锻炼”模式进行选培,为阳春欠发达地区“村级班子人才回归”打通了渠道。

据了解,该市坚持“三化”选苗。针对大学生村官只“锻炼”不“扎根”问题,选苗时在要求35周岁以下的“年轻化”、高中以上学历的相对“知识化”的基础上,突出“本土化”,即招聘条件中明确从本村户籍的村民中选拔,因其家庭在村、家人在村、成长在村、感情在村,有效解决了“留不住”问题,已选拔的2批150名“春苗”干部中选择中途退出的仅11人。

另外,该市坚持“三字”育苗。在“培”炼”“考”字着力,每年在阳春党校“春苗”集中培训1次、时间为1个月。除集中培训时间外,春苗”回到原籍村“上岗锻炼”,与村干部一起上班、参与村“两委”分工,享受现任村干部待遇。同时,“春苗”还要接受村每日考勤、镇每月跟踪考察、市年终考核,在历年年度考核中,群众对“春苗”满意率均在90%以上。

此外,该市坚持“三荐”用苗。在岗的139名“春苗”全部通过党组织的推荐吸收为中共党员。2014年、2017年村级选举时,全部推荐为村党组织候选人或村委会委员建议人选,有111人当选为村“两委”干部、当选率为79.3%,其中21人当选村“一把手”、占15%。推荐“春苗”为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人选,有31人当选为镇级“两代表”,有7人当选市县“两代表”,有2人当选省十三届人大代表。

据该市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实施“春苗”工程不仅为农村外出人才回归打通了渠道,还为村级班子“新老交替”搭建了平台,在村班子中引发了“鲶鱼效应”,达到你追我赶、共同进步的目的。新一批“春苗”将于今年10月集中培训后“上岗锻炼”。

【全媒体记者】杨世华

【通讯员】陈良才

【作者】 杨世华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