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鸳鸯为什么自杀?

手机用户54005757904


鸳鸯,《红楼梦》中贾母的大丫鬟,也是《红楼梦》里最有权势的一位丫鬟,贾母几乎一时一刻也离不开她。她是贾府的家生子儿,父母都在南京看房子,哥嫂都在贾府当差,可以说她们家世代都与贾府有着不小的渊源。

鸳鸯的出场并不惊艳。她第一次真正出场,是歪在炕上看袭人做针线。“水红绫子袄儿,青缎子背心,束着白绉绸汗巾儿,脸向那边低着头看针线,脖子上戴着花领子”。只见装束而不见容貌,是鸳鸯初时给人的印象。

这一次,宝玉贪玩,要吃鸳鸯嘴上的胭脂,还粘在人家身上,慌得鸳鸯只好找袭人救场。

鸳鸯便叫道:“袭人,你出来瞧瞧。你跟他一辈子,也不劝劝,还是这么着。”

鸳鸯一出场就是个成熟的女孩,不会和其他女孩一样跟宝玉取笑,也不像其他女孩一样千方百计接近宝玉。对于宝玉的涎皮赖脸,她采取了一种类似大人的姿态。

在贾母面前,鸳鸯简直是个万里挑一的妥当人,但凡老太太记不起来的事情,她都记着;老太太照顾不到的地方,她都照顾得到。如果没有她,老太太早就不知道被人诓骗了多少去了。所以李纨说,“比如老太太屋里,要没那个鸳鸯如何使得。从太太起,那一个敢驳老太太的回,现在他敢驳回。偏老太太只听他一个人的话......那孩子心也公道,虽然这样,倒常替人说好话儿,还倒不依势欺人的。”

老太太的日常生活断断离不开鸳鸯。玩牌的时候,鸳鸯是老太太的助手,帮助老太太赢牌;举办宴会的时候,鸳鸯是席上的令官,让大家玩得开心。她还想方设法通过刘姥姥逗大家一乐,那种有意而又善良的“使坏”,叫人既明知被捉弄又无法真正怪她。

第七十一回里,贾母因担心前来给她拜寿的寒素小姐喜鸾和四姐遭人轻视,故而打发婆子去传话,鸳鸯扔下一句:“我说去罢。他们那里听他的话。”可见这个丫头对人对事的精明。

也许是跟着贾母的缘故,看惯了里里外外的人情世故,她对这个家族的内部,看得比谁都清楚。对于荣华富贵,她看得比谁都淡漠。

鸳鸯

仅仅如此倒也罢了。成熟而又善良,是鸳鸯让人敬重的原因,却也无法让她出彩。而那种骨子里的倔强和刚烈,才是鸳鸯与众不同的人格。

凤姐说她“素习是个可恶的”,平儿和袭人说她多半不肯做妾,邢夫人说她往日“志大心高”,可以说或多或少都是了解她的性格的。

但邢夫人眼中的“志大心高”,和鸳鸯心目中“志大心高”,有着本质的区别。

于是,贪财好色的“大老爷”,竟然伙同邢夫人,精明地把算盘打到了她的身上。

鸳鸯是贾母的大管家,凡是贾母的东西都由她掌管,凡是贾母的事情也都是她经手。一旦娶了鸳鸯,贾赦就如同获取了打开贾母所有宝藏的金钥匙,那是想怎么摆布贾母就怎么摆布贾母的了。

邢夫人以为鸳鸯必定是兴高采烈,感恩戴德,无不准的了。毕竟鸳鸯在她心里可是“志大心高”的人。

对于邢夫人的举动,聪明的鸳鸯似乎早有预感。左一个“低头”,右一个“不动”,再一个“不语”,她的嫌恶之意早已跃然纸上。而愚蠢的邢夫人,却以为她像自己一样轻薄虚荣,只是碍于情面而不愿意跟自己去。还搬出了鸳鸯的哥嫂前来劝她,这下可真正惹恼了鸳鸯,她嫂子被鸳鸯一口啐了回去,指着骂道:

什么‘好话’!宋徽宗的鹰,赵子昂的马,都是好画儿。什么‘喜事’!状元痘儿灌的浆儿又满是喜事。怪道成日家羡慕人家女儿作了小老婆了,一家子都仗着他横行霸道的,一家子都成了小老婆了!看的眼热了,也把我送在火坑里去。我若得脸呢,你们外头横行霸道,自己就封自己是舅爷了。我若不得脸败了时,你们把忘八脖子一缩,生死由我。

这一番痛骂酣畅淋漓,符合鸳鸯的身份,也符合鸳鸯的声口。而且这里面透露出一个很重要的信息:鸳鸯的哥嫂并不真心关心她,只是羡慕别人的女儿做了小老婆,可以仗着这个作威作福、横行霸道。这让鸳鸯十分不满,你们不关心我可以,却想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把我往火坑里推。此刻却打着为我的旗号,真是恬不知耻。

鸳鸯和平儿袭人

其实想想这段话,也不是没有来由。袭人的父母何尝不是如此?她对于他们未尝不有抱怨:“当日原是你们没饭吃,就剩我还值几两银子,若不叫你们卖,没有个看着老子娘饿死的理。”所以,即使后来的父母有钱以后想赎她回去,她也不愿意,因为她不想从一个地方被卖到另外一个地方。最主要的是,她不愿意离开宝玉。

平儿呢?明明是王熙凤的大丫头,却被王熙凤立逼着做了“屋里人”,为的就是不让人说她善妒。可是但凡遇到需要和贾琏独处的时刻,平儿都不得不小心翼翼,以免被王熙凤误会。

即使是出身于贾府的大家闺秀元春,也免不了在小小年纪被人当作政治的砝码而被送入宫里与人争宠。所以元春在回家省亲的时候也说过:“当日既送我到那不得见人的去处,好容易今日回家娘儿们一会,不说说笑笑,反倒哭起来。一会子我去了,又不知多早晚才来!”

这就可见,无论地位高低、出身寒微还是出身富贵,那个时代的女子根本没有掌握自己命运的权力。

当袭人和平儿分别拿宝玉和贾琏打趣她的时候,她又是气,又是臊,又是急,因骂道:“两个蹄子不得好死的!人家有为难的事,拿着你们当正经人,告诉你们与我排解排解,你们倒替换着取笑儿。你们自为都有了结果了,将来都是做姨娘的。据我看,天下的事未必都遂心如意。你们且收着些儿,别忒乐过了头儿!”

果然,应了鸳鸯所言,袭人最终也没有如愿。

不仅平儿打趣她没有用,连王熙凤亲自打趣她,她也丝毫不露半丝口风。也许是因为,她太知道凤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也知道平儿过的什么日子。

所有的一切,她都看在眼里。站在和贾母一样的高度观察,鸳鸯太清醒。她太清楚了,她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贾府每个人的命运归宿。

对于自己的未来,她虽然不清楚命运之神会给予她什么。可是,对于命运之神硬塞给她的东西,她明确地选择了拒绝。

贾赦以为鸳鸯看上了贾琏或者宝玉,认为“自古嫦娥爱少年”,如果鸳鸯不愿意给自己做妾,没人敢收她。而且假使鸳鸯想要将来往外聘作正头夫妻去,凭他嫁到谁家去,也难出自己的手心。除非他死了,或是终身不嫁男人,他就伏了她!

这一段话,就生生掐断了鸳鸯的所有未来。

既然未来是无法想象的了,那么现在至少我还可以做主。在我能做主的情况下,就由不得你贾赦做主。

无奈之下,她只能上演了这样一出“鸳鸯女誓绝鸳鸯偶”的好戏。

鸳鸯

别说大老爷要我做小老婆,就是太太这会子死了,他三媒六聘的娶我去作大老婆,我也不能去。我是横了心的,当着众人在这里,我这一辈子莫说是‘宝玉’,便是‘宝金’‘宝银’‘宝天王’‘宝皇帝’,横竖不嫁人就完了!就是老太太逼着我,我一刀子抹死了,也不能从命!若有造化,我死在老太太之先;若没造化,该讨吃的命,伏侍老太太归了西,我也不跟着我老子娘哥哥去,我或是寻死,或是剪了头发当尼姑去!若说我不是真心,暂且拿话来支吾,日后再图别的,天地鬼神,日头月亮照着嗓子,从嗓子里头长疔烂了出来,烂化成酱在这里!

就这样,这个刚烈的女子,以十分决绝的方式,拒绝了命运的肆意摆布,也自主接受了命运的另一种安排。

说到做到,从此以后,她一看见宝玉,就快速躲开,任凭宝玉涎皮赖脸上来搭讪。

从那以后,她也远着贾琏,知道贾琏不在家中才来看望因她而被邢夫人迁怒的凤姐。

总而言之,对于这些旁人眼里的“香饽饽”,鸳鸯不羡慕,也不垂涎。因为,即使在“誓绝”之事之前,她对宝玉和贾琏也没有任何想法,甚至有意排拒。

鸳鸯其人,对于鸳鸯其事,就是这么决绝。

她的心里,想必恨极了这个名字吧?好讽刺的人生。

可这名字,也许是年轻丧偶的贾母取的,为的就是给自己留个美好念想。

鸳鸯和贾母

这还不算,偏偏司棋和潘又安偷情,又被她撞见,不但自己尴尬,反倒要用尽心思保全对方脸面,鸳鸯真是一个善良无比的人。

可是这对司棋和潘又安这对“鸳鸯侣”,终究还是因为潘又安的怯懦和“抄检大观园”,而变成了镜花水月,彻底没戏。

鸳鸯女誓绝鸳鸯偶,鸳鸯女惊散鸳鸯侣,命运真是对她开了好几个不小的玩笑。

鸳鸯的悲剧,从一开始,似乎就已经注定。无论向左,还是向右,她都无法摆脱命运的枷锁。“殉主而登太虚”,想必也是她最好的归宿。

鸳鸯

鸳鸯的人生是沉重的,可是,在《红楼梦》里,“鸳鸯”二字的含义,远比她的人生更沉重。

我们可还记得,《红楼梦》里的柳湘莲和尤三姐的定情之物,正是那把“鸳鸯剑”?

鸳鸯剑是柳湘莲的家传之物,尊贵无比。上面龙吞夔护,珠宝晶莹,将靶一掣,里面却是两把合体的。一把上面錾着一“鸳”字,一把上面錾着一“鸯”字,冷飕飕,明亮亮,如两痕秋水一般。

正是这把珍贵无比的鸳鸯剑,斩断了尤三姐对柳湘莲的痴念,也让这对即将成为鸳鸯的爱侣从此天各一方。

尤三姐和鸳鸯一样,都是来警醒世人情爱虚幻的,情天情地,情深不寿,人生终究虚无缥缈。

蒙府本回后总评:鸳鸯剑能斩鸳鸯,鸳鸯人能破鸳鸯。岂有此理?鸳鸯剑梦里不会杀奸妇,鸳鸯人白日偏要助淫夫。焉有此情?真天地间不测的怪事!

总而言之,“鸳鸯”二字,在《红楼梦》里面不是什么好兆头。

尤三姐

除了这些,我们可还记得,薛宝钗在炎热的午后为贾宝玉绣肚兜的情形?

那肚兜的图案,不是别的,也正是鸳鸯。

宝钗只顾看着活计,便不留心,一蹲身,刚刚的也坐在袭人方才坐的所在,因又见那活计实在可爱,不由的拿起针来,替他代刺。

她做的哪里是针线啊?其实织就的都是满满的少女心事。

可是这鸳鸯终究是水中月、镜中花,宝钗最终还是悬崖勒马,离宝钗而去。只剩下她一个人,“焦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

薛宝钗

鸳鸯,其实不仅仅是人,也不仅仅是剑,更不仅仅是图案,而是承载了一个个红楼中痴人的梦的载体。这梦,似梦非梦,似醒非醒,却让人沉迷其中、无法自拔。

可这梦,即使再美好,再旖旎,也终究是会不得不醒来。


半瓣花上阅乾坤


鸳鸯是烈女,她的结局,是自杀。原因有三。

一、贾母死后,靠山没有了。鸳鸯是掌管贾母钱库钥匙的。贾母在,这钥匙她掌握得稳稳的,除了王熙凤夫妇偷偷找她把老太太用不着或忘记了的宝贝儿当了些,补贴开支。贾母不在了,因为钱财,上至邢夫人王夫人,下至王熙凤夫妇。没有任何一个主子不会找她碴子的。贾母的信任,是鸳鸯活下去的动力。作为一个家生奴才,能有贾母如此厚待,她无怨无悔。鸳鸯不堪其苦,唯有一死。

二、由于鸳鸯直接拒绝贾赦娶她为妾,已与贾赦夫妇、自己的嫂子结下梁子。无家可归。贾母死后,她无路可走。即使是做姑子,贾赦他们也不会放过她的。唯有一死。

三、鸳鸯的耿直性格,她的善良本性,与那个社会,那样的环境格格不入。她发现司棋与表哥潘又安偷情,两个吓得半死,鸳鸯却安慰他们,替他们保密。她嫂子对她游说,让她嫁给贾赦,鸳鸯痛骂她"怪道成日家羡慕人家女儿作了小老婆,一家子仗着她横行霸道的……‘’她骂的是谁?不就是贾府上上下下那些模行霸道的主子们吗?似此等不慕荣华、不俯首贴耳做恶霸鹰犬的性格,是贾府这个污水横流的地方不能容忍的。贾母在,还能容她安身。贾母不在了,她唯有一死。

鸳鸯这个家生奴仆,比其他奴仆,行动比其他小丫鬟相对自由。但其命运比其他奴仆,却无多少差别。所以,她的死,是以死维护自己的高洁。


红豆诗社


不自杀,干嘛去?等着被老色鬼贾赦糟践吗?

鸳鸯亦是有言在先的,贾母在一日,她便侍候一日,一旦老太太归西,或是寻死或是剪了头发做尼姑去,终不肯与贾赦为妾。鸳鸯虽是女奴,却是贾母手下第一得力大丫头,跟着贾母出入上下,大小的事也见识了不少,断然不会把那个不务正事,只知讨小老婆的糟老头放在眼里。既得贾母倚重,将来就极有可能被聘出去与人做正头夫妻。

贾赦亦是放出话去,除非鸳鸯死了,或是终身不嫁,否则别想逃出他的手掌心。

贾母一死,鸳鸯再无可仰仗之人,与东府结下的怨已成死结,她区区一个家生奴才,能斗得过一混蛋主子吗?不想受辱的鸳鸯只能选择玉碎,以自杀来保全自身。鸳鸯宁死不从,不知贾老鬼该作何想了……


陌上花开643297


鸳鸯自杀,主要是觉得贾母死后,她后的生活质量会降低,这是一向高高在上的她所不能接受的。



鸳鸯是贾母身边的贴身大丫环,因为聪明细心体贴,深得贾母的信任,不仅掌管着贾母的私房,还非常有话语权,李纨曾经这样评价鸳鸯:“……从太太起,哪一个敢驳老太太的回?……偏老太太只听她一个人的话……”。



鸳鸯做为贾母的左膀右臂,在贾府深受众人尊重,就是主子们在她面前也不敢拿大,有一次,鸳鸯到王熙凤屋里去,凤姐和贾琏都赶紧站起来,称呼她“鸳鸯姐姐”。贾琏要挪用贾母的私房典当,也要通过鸳鸯才能办到,在贾府鸳鸯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众人之上。



但贾母没了,她的种种特权也随之化为云烟。正如鸳鸯死前所想:鸳鸯在死之前有过一段内心独白:“自己跟着老太太一辈子,身子也没有着落。如今大老爷虽不在家,大太太的这样行为我也瞧不上。老爷是不管事的人,以后便乱世为王起来了,我们这些人不是要叫他们掇弄了么。谁收在屋子里,谁配小子,我是受不得这样折磨的,倒不如死了干净。”



鸳鸯是家生子,应该是从小跟随着老太太的,也是金尊玉贵的长大,你吃穿住用都比一般富家小姐还要好,因而也是高傲的性子,一般人入不了她的眼。若是将来被做事不靠谱的邢夫人做主,配给了小厩,岂不是一辈子的恶心。因而越想路越窄,又因有秦氏阴魂引路,无论怎样,鸳鸯都难逃一死。



历史有时会惊人的再现,不论什么原因,做为没有人身自由的奴婢,却又养成了高人一等的个性,若是不愿委屈自己,对残酷的现实低头,自尽就是唯一的出路,比如秦可卿的丫头瑞珠,比如王夫人的金钏等


萍风竹雨123


贾母死后,这意味着鸳鸯最后的保护和依靠没有了,她处境是非常不妙的。

鸳鸯誓绝鸳鸯偶,当众拒绝了贾大老爷,狠狠打了贾赦一个响亮耳光,给了贾大老爷一个奇耻大辱,这个结下的梁子,当时贾赦就说“一定要报仇”,贾母一死,贾赦岂会放过整治鸳鸯的机会?

以贾赦之为人来说,他整起鸳鸯来用卑鄙无耻手段是小菜一碟,以鸳鸯的暴烈性子岂会甘自受辱?

可以想见贾母死后鸳鸯的悲惨处境,她唯一的路子,要么是听任贾赦的摆布,要么就是自杀“随了老太太去”。从鸳鸯的性格来看,她绝对不会选择前者忍辱偷生苟活下去的。


春江水月倾落星河


我们先不说后四十回续书当中鸳鸯自杀合理不合理,就只说鸳鸯的刚烈性格,贾母死后,一旦受到逼迫,必然难有活路。

《红楼梦》作者曹雪芹是惯用埋伏的笔法铺陈情节的。“鸳鸯女誓绝鸳鸯偶”这一段可以看成鸳鸯对自己的命运的一次抗争。虽然短暂取得了胜利,毕竟贾母极力反对,贾赦也无可奈何,但放弃了暂时对鸳鸯的觊觎,后边还是说了一句狠话:除非她死了,或是终身不嫁男人,我就服了她!

而后边鸳鸯果然剪了头发,发下誓言,只带甲归天鸳鸯或是死或是出家做尼姑。绝不会和老子娘哥哥去,也不会再寻良缘。通过线索,鸳鸯的结局也只可能有两个,一个是死,一个是出家做尼姑。

通行本高鹗续书描写了鸳鸯在贾母死后自杀,但我个人认为并不靠谱,因为当时贾赦已经被充军,鸳鸯的死显得毫无意义。个人更赞同有些红学家的说法,鸳鸯使做了尼姑和惜春而去。

古代女子人生绝境有两个出路,要么死,要么出家。你而鸳鸯最好的选择是出家。毕竟惜春一定是出家了。人生艰难唯一死,也不可能说起就死了。所以贾母死后,鸳鸯必然会有一番决断。按照我个人的推断,贾母之死必然是在贾家被抄家之后。而贾赦的行径一定会被抓捕。这时候鸳鸯就没有了死志,所以出家是最可能的结局。

其实贾赦在当时的那句话也说了,只要鸳鸯敢于发誓不嫁人就服了她。而鸳鸯其后的发誓就印证了假设的话,所以贾赦对鸳鸯,其实彻底死了心。把人逼成那样,也算足够,毕竟他不过一时之气,也不是个睚眦必报的人。至于贾母死后他被捕更是望尘莫及。鸳鸯既然誓言出口就一定不会再反悔和老子娘而去,毕竟他哥哥和他嫂子让她已经灰心。

同样是刚烈性格,我们看金钏儿惨死,是因为受辱被撵出,经不起世人的闲言碎语,跳井自杀!但愿鸳鸯当不至,老爷求不得,换了别人,她也发誓此生不嫁,所以没有必要再死!

综上,鸳鸯更可能就出家,所以大家对于鸳鸯的结局可以看的更开放一点。但出家也不一定是个好归宿,也没有什么值得庆幸。

君笺雅侃红楼,多歧为贵。欢迎关注。欢迎吐槽。


君笺雅侃红楼


鸳鸯在死之前有过一段内心独白:“自己跟着老太太一辈子,身子也没有着落。如今大老爷虽不在家,大太太的这样行为我也瞧不上。老爷是不管事的人,以后便乱世为王起来了,我们这些人不是要叫他们掇弄了么。谁收在屋子里,谁配小子,我是受不得这样折磨的,倒不如死了干净。”

从这段话,我们可以看出鸳鸯的三个想法:

1.没依靠了:贾母死了,自己也没有说人家,彻底没了依靠;

2.没话语权了:贾府内忧外患,主事人不靠谱,信不过了,自己也没有话语权了;

3.不愿再被人支配:不愿意再伺候别人或随便配个小厮。

虽然我们不能否认鸳鸯对贾母的衷心,但当时社会丫鬟对主子的衷心是一个普遍的现象,不能作为鸳鸯独有的特点,而且表衷心也不一定非得死才行。因此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分析她为何非自杀不可:

1.骨子里的傲慢:贾母死了以后,她从“贾府第一大丫鬟”跌落成一个无所谓轻重的存在,毕竟贾母死前没有给她指个好人家,贾母去世后谁还会理会一个丫头呢?这种巨大的落差她无法接受,就像她当初拒绝当贾赦的姨太太一样,“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因为她的骨子里天生就渗透着傲慢。



对鸳鸯来说,她不是被逼自杀,不是别人不给她活路,是她不给自己活路。即便再给她一次机会,我想她也会这样选择。

2.早已习惯了贾母的权威:那是一种高高在上、拥有绝对话语权、没人敢忤逆的张扬,贾母死后,这种权威荡然无存,其他主事人都不能再信任了,因此她不能像其他丫头一样,再受摆布去伺候其他主子或配个小厮过日子。

鸳鸯之所以结局如此,还有重要的一点是她的名字,听着来成双成对,但按照曹公的性格,是绝对不会成全她的,她注定是一个人。


史是古代的史


鸳鸯在贾府虽为丫头,但因为她是处于金字塔塔尖的贾母的丫头,所以她的地位甚至比赵姨娘那样的二流主子还要尊贵。就连贾链手头吃紧的时候还要央告她挪用一下老太太的私房。可见她虽名为奴仆,但是因为老祖宗疼惜她,所以和主子其实也差不多。就连贾政,王夫人对其也比较敬重。此为其一。

其二,在誓绝鸳鸯偶那一集里,鸳鸯曾经对袭人,平儿说过一句话:一辈子不嫁男人又怎样?落得干净。可见其虽为奴仆,然而心性很高,至少到那时侯还没有遇到让她心动的人。并且鸳鸯又是有些痴的,自从服侍了老太太,她就一门心思照顾老太太,并没有动别的心思。



第三,最后贾府被抄家,树倒猢狲散,全部家眷一众奴仆发配为奴。这个时候老祖宗又归了西。可以说老祖宗一直是鸳鸯的精神寄托和保护伞。如今这精神支柱没了,鸳鸯也就找不到生存的出路。她是一个聪明的人,凡事能够看透。如果活着,无非是被另一大户人家买了去,要么继续为奴,或者当姨太太(从她的美貌来判断,后者的可能性更大),而这都是她不屑于走的路。

在贾府鲜花锦簇的日子她也经历过了,大的世面也见过了,她觉得自己的一生也值了。与其等待着被卖,还不如去寻老太太,黄泉路上也有个照应。与其苟活于世,还不如有尊严地死去!
总之,通过鸳鸯女的这一系列举动,你会发现她是一个有气节的姑娘。在她身上少了些晴雯的刻薄犀利,多了些刚烈忠义。想必曹公对于她也是喜欢和敬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