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紫禁城存在了几百年,里面有人住吗?是哪些人?

澹奕


这个问题的答案是毫无疑问的,明清时的南京紫禁城肯定是有人住的,虽然第三代皇帝将都城由南京迁到了北京,可毫无疑问的,南京皇宫也不能空着。

而且这座宫殿可是相当巨大,其占地面积超过101.25万平方米,如此硕大,空着岂不浪费?!日常维护,打扫的宫女太监是不是得要呢!



在资料里我们可以看到,朱棣当年虽然迁都到了北京,但在南京设立南直隶,仍由皇族和重臣驻守。

那么,哪些人会被“留”在南京皇宫呢?

当初朱棣迁都后,南京皇宫依然保留,而且“行政系统”也和原来一样,比如礼部、户部这些机构都有,只是这些“公务员”们没啥实权罢了。



在小君看来,当时在南京皇宫的这些公务员有点像退休养老的感觉。

同时,在明朱棣时,明仁宗朱高炽还曾经作为太子在南京监国,住了好长一段时间。



清朝时,南京皇宫被当做了清军的驻防城,只允许八旗武装驻守,民间俗称“满城”。

太平天国时期,明皇宫遭到大规模破坏,为了建天王府,曾将皇宫中大量木料石料拆毁。



如今的明皇宫只剩下遗址,小君偶尔还会看见有老年人在这里跳跳广场舞,俨然成了人民的乐园,不知道朱元璋泉下有知,是高兴呢还是气愤?



这座皇城作为北京紫禁城的“大哥”,却在风雨飘摇中伤痕累累,面目全非,哎,如果它还“活着”,一定是比北京紫禁城更雄伟的皇城。


宫殿君


前几天去了南京,没有去故宫遗址公园。朋友说已经只剩下平地了,就只从中山门下经过,建筑非常雄伟,作为当年明故宫的朝阳门,留下了深刻印象。明朝北迁后,依然保留了南北直隶的配制,南京故宫是一直在运转的。



朱棣迁都北京,明朝就开始了南北两套领导班子的配制。不够行政上北京的领导班子领导全国,南京的领导班子更多是斗争失败者的养老圣地,或者不甘心的野心家图谋再起的地方。这种设置即是为了尊敬朱元璋老先生,也是战略安排。一旦北京出现问题,南京作为后方保障可代行执政。不过在北京保卫战以及崇祯灭国时,南京的作用都没有有效起到。


清朝时期,南京皇城作为防卫城,被称为满城。为满族八旗驻守,这也是为什么太平天国攻入南京,对故宫造成如此大破坏的原因。太平天国将南京故宫和大报恩寺塔进行了毁灭性的破坏和拆除。现在去南京,我们见到的复原琉璃塔的壮美让人慨叹,当初是多么壮观,可历史已经不复见。

南京博物院收藏有南京明故宫复原沙盘。非常的壮观。虽然只有小小的一点,也能看出当初的雄伟不让于北京故宫。



作为湮灭在历史之中的南京城,属于是被历史抛弃的产物,历史有时候很残酷,不是因为他珍贵就会留下,反倒因为他美好,而失去。壮阔的南京故宫只能通过复原图一见风采虽然遗憾,但终究可以一窥原貌。也算一种安慰。

我是君笺雅看红楼,偶尔侃侃历史和文化,多谢关注,多谢点评!


君笺雅侃红楼


南京故宫从前元至正廿六年(1366年)开始建造,到明洪武廿五年(1392年)基本完工,其中历经26年,当年是世界上第一大宫殿建筑群,这可是当时世界各国君主们梦想里的天堂,后来的北京紫禁城就是模仿了南京故宫。

当年南京故宫建成后,还是作为明帝国首都的皇城存在的,这里作为大明前两任皇帝的主要活动场所,那是相当的有人气,太监,宫女,侍卫也有数万人。

朱元璋死后,朱棣起兵靖难并在1402年攻破京师,结果“都城陷,宫中火起”坐镇宫中的建文帝由此消失,去向不明。而终于如愿以偿当了皇帝的朱棣对此十分不满意,亲侄儿失踪了报警也不管用,无论如何得为老朱家把这颗苗找回来啊,不找回来他坐在这座宫殿里也坐不下去。

于是朱棣又花了十四年时间在北京元大内宫殿的基础上建造了北京故宫,1421年就美滋滋的迁都北京住到自己新家去了。

从此以后,南京故宫只作为留都宫殿,派了皇族和内监管理。

后来明仁宗朱高炽继位后欲迁都回南京,派了皇太子朱瞻基谒孝陵,在这里住了一阵子,但最后因为其突发疾病而崩就没有迁都成功。此后南京故宫就开始了上百年的闲置史(要现在的话会不会被挂在闲鱼上卖掉?)

虽然闲置着,但南京作为明王朝的陪都,还是有相当的一套班子存在的,简单的说,北京有的配置(如六部)南京也都有,北京有的宫殿,南京也有,南京故宫里留下相当数目的太监和宫女还有侍卫进行值守,其实就是差个皇帝而已。

后来到了明朝末年的风雨飘摇时期,崇祯皇帝殉国,他的弟弟朱由崧从南京故宫大明门入大内,至武英殿行监国礼宣布监国,又即了皇帝位做了弘光帝,这座破败已久的南京皇城算是迎来了它最后的荣耀。

满清时期将明故宫改为八旗驻防城,也就是俗称的满城,这一举措使明故宫建筑遭到很大破坏。直到了太平天国时期,把明故宫里的石料和砖瓦拆的荡然无存,南京故宫也就走完了它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