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时险遭不测,这家被广州人追随多年的濑粉老店,下月5号重开

每天早晨,端上一碗濑粉

香软的粉伴着冬菇虾米和猪油渣下肚

充实的一天就此开始……

对于不少街坊来说,

这一场景想必早已习惯。而在广州的濑粉店中,

泉记濑粉皇不可不提

然而就是这家承载不少人儿时记忆的老店

差点因为一次意外险遭不测

不过,万幸的是,它很快就要回来了!


截图自大众点评

珠江倒灌险致火灾

停业期间街坊常来探问

近日,有市民报料称,在海珠区南华东路开了多年的泉记濑粉皇暂停营业。今天,记者来到南华东路看到,泉记濑粉皇的招牌还在,店内有不少工人忙着装修施工,该店的老板小罗时不时与工人沟通某处的装修细节。“我们只是暂停营业,下个月5号就会开的。”小罗告诉记者,这次暂停源于9月16日登陆广州的台风山竹。



店家正忙着进行装修。信息时报记者 叶伟报 摄

由于南华东临近珠江,台风来临引发江水倒灌,当晚11点多店里的积水已淹至人胸口处。店内的电器都浸泡其中,线路短路随即发生火灾。“这里都是旧时的骑楼,加上屋内多为木质结构,容易引燃,店里的桌椅也都烧毁。”小罗说,水浸之后营业就暂停了,至今已有一月,目前正在抓紧装修。

据介绍,泉记濑粉皇总店在芳村,还有3家分店。南华东路的这家店是于2008年开起的,也是其最出名的一家。“这么多年,一直有老街坊帮衬,南华东的选址,也是当时追随多年的街坊给的建议。这里临近海珠桥,有历史也有街坊情,水浸的第二天好多街坊来此关切地询问店里的情况。”小罗感概道,在装修期间,时不时有街坊过来打听何时能开。

八旬翁、川汉子……

他们都是“铁粉”

在泉记濑粉皇的员工服上,都会写有“西关情 濑粉情 街坊情”几个大字,也确是斩获了一批忠实粉丝,有的追随了20多年。该店每天从早上6点营业到晚上7点半,用餐高峰期时往往在骑楼下排起长长的队伍,小小门店一天的客流量在500人次以上。“价格便宜,分量足,吃出了儿时的味道。”不少网友实地打卡后给出这样的评价。



装修前店外还排着长队。信息时报记者 叶伟报 摄

常年在此经营,小罗现已与周边的街坊打成一片,就在采访的间隙,也总能遇到跟其打招呼的街坊,询问一下装修的进展。住在附近的陈伯已有85岁的高龄,他就是其中一位“粉丝”。“他们家的濑粉都是手工做的,用料讲究,老人家吃了好消化。”陈伯说濑粉是他每日的早餐,物美价廉,已吃了整整十年了,期待能够尽快开业。

就连在店里装修的施工队,有不少人也是其粉丝。来自四川的高师傅也好上濑粉这一口儿,“我来广州在这儿吃了好多年了,每次出去干活经过,当早餐来一碗巴适得很,不过要加辣子。”高师傅笑说道。听说店里要搞装修,他二话不说和工友们一起来帮忙,加紧施工。

长孙辞职继承手艺

制粉妙在“过冷河”

据了解,泉记濑粉皇发源自老西关地区,经过三代人的接力,受到街坊的欢迎。小罗说,六七十年代,是爷爷挑着担沿街叫卖,“泉记濑粉嚟了,有盆拿盆,无盆拿碗呀喂!”随后,就能见到家家户户拿着盆碗来端濑粉,很是热闹。如今爷爷已不在,这种叫卖声也成为小罗儿时珍贵的记忆。

1996年,泉记濑粉皇开始在巷口流动性摆摊,伴随时代的变迁,到了2006年泉记正式入室经营,由最初的芳村店发展到南华东(海珠桥店)店,江南西店,西塱店等4家,如今广州市内60%的干濑粉配送均出自泉记。“泉记源于我父亲的名字,街坊都叫他泉叔。”小罗介绍,父亲是长子,有兄弟4个,整个家族都为传承濑粉手艺而忙碌,其他分店正是由叔叔和堂兄弟在打理。



“泉记”在工业大道的分店。信息时报记者 叶伟报 摄

80后小罗和妻子大学毕业后原在不错的单位上班,眼见父母年迈,为了不让手艺失传,作为家族长孙的他于2008年辞职回来接手了南华东路这家店。理工科专业出身的他开始在摸索中学习手工艺和管理。“濑粉要纯手工制作,从选米、磨浆到冷热水的配比,都很讲究,整个工序下来要五六个小时。”小罗介绍,泉记的独特之处在于其“过冷河”手艺:当手工制的米粉在热水中浮起后,需要放在冷水缸中过“冷河”,然后放置风干,再剪成小段。

泉记有原味、烧鸭、叉烧、双拼四款濑粉,其配料也很讲究,冬菇、虾米、猪油渣必不可少,此外还有叉烧、花生、鱼皮、萝卜干等可供选择。软软的濑粉易消化,加上5-15元的亲民价格,尤其得到老人家的喜爱。有的街坊不仅爱上这家的濑粉,其出品的鱼皮、窝蛋奶也颇受欢迎。



有情怀也有口碑

街坊二字情意重

“这次装修后,整个店的软硬件都会得到升级。内部装修改为钢结构防火材料,装修风格为西关主题的怀旧情怀。”小罗说,以前店里的一面墙上挂着海珠桥的历史老照片还有濑粉的发展史,街坊看到这些很有感触,这就是一种怀旧。

“泉记”在工业大道的分店。信息时报记者 叶伟报 摄

为了回馈街坊,此前店里招聘的服务员工,也都是优先照顾下岗人员;新店开业后原来的价格不变,期间高龄的顾客来吃濑粉还享优惠。“以前的消费群体不少是中老年人,店面升级后也会结合互联网进行创新,出品一些迎合年轻人的口味。”

装修前店里座无虚席。信息时报记者 叶伟报 摄

比如,泉记现已有了配好料的真空包装的濑粉,街坊可带走回家煮食,很是方便。“将传统手工做好的濑粉真空包装,可以在冰箱保存一周,根据自己的口味,随时在家就能煮着吃。”小罗说,此前经常有从港澳归来的老顾客,一来就带走十几斤的濑粉打包,回去送给港澳的朋友。小罗表示,泉记的发展有赖于街坊的关心和支持,随后还将在文化品牌上深耕,把西关老字号和这种街坊情发扬光大。


美食的意义不只在于富丽堂皇的高档餐厅

散落在市井里的小店、四周的街坊

因一碗简单的小吃交织出一片浓浓的情谊

而这,才让广州成为一座温暖的城市

信息时报记者 李丹 叶伟报

往期精彩回顾

王宝强前经纪人宋喆涉职务侵占案一审宣判:获刑6年!王宝强律师晒了张图…

里皮走下神坛,谁来执教国足也没用?看看这些大咖怎么说…

这条热搜看完太开心,网友开始创作根本停不下来…

把我们设为星标

重磅新闻随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