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心”党建引领幸福生活

近年来,陕西省延长县安沟镇朱家河村党支部认真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深入开展“两学两比两带”主题实践活动和“一颗红心永向党、抓好党建促脱贫”党建创建活动,推行“红心”党建品牌,走出了一条“村庄美、产业强、村民富”的强村富民发展之路。

落实三个制度,筑牢红色根基

严格落实坐班值班、阳光村务、便民服务“三个制度”,筑牢支部服务党员群众的“红色根基”。一是坐班值班常态化。严格落实坐值班制度,实行首问负责制、一次讲清制、限时办结制,为村民及时解决各种问题。2017年,累计化解矛盾纠纷6起,提供各种咨询400余次、收缴合疗465人次、养老保险100人次。二是阳光村务透明化。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设立“三务”公开栏,最大限度保障村民的参与权、知情权、监督权,村干部公信力得到进一步增强。三是便民服务多元化。设立便民服务柜,开设便民超市(爱心超市),组建“东方红志愿服务队”,设立群众事务代办岗,新建卫生室、农家书屋,实现了“零距离、心贴心”的多元化服务。

实施三大工程,激发红色动力

大力实施“联户、产业、道路”三大工程,激发决胜脱贫攻坚的“红色动力”。一是联户工程激发精神动力。在村民中开展“扶贫扶志”亲民活动,包扶干部坚持“四个一”工作方法(每月至少进一次农户、吃一次农家饭、拉一次家常、干一次农活),了解包扶户生产生活状况,解决实际困难,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信心持续增强。二是产业工程激发致富动力。协调扶贫资金50万元,建防雹网151.6亩,打水窖63口,提高了苹果产业冰雹抗旱等抵御自然灾害威胁的能力;投资6.93万元,为33户产业贫困户送去鸡苗、猪仔,发展起了养殖产业。初步形成长短结合的产业模式,激发了村民干事创业的致富动力。三是道路工程激发发展动力。协调资金491万元,维护改造童湾至张家山通村路5.5公里,打通了致富道路“最后一公里”,每吨苹果运费能节省10元钱,解决了苹果“销售难”的问题,坚定了果农发展产业的信心决心。

推行三种模式,点燃红色引擎

紧抓决胜脱贫攻坚重大机遇,大力推行“支部+”模式,点燃追赶超越、脱贫致富的“红色引擎”。一是“支部+协会”提供红色信贷。争取资金20万元,成立了“互助资金协会”,吸收会员65户,按低于银行利息的标准给会员投放贷款,在激活农村金融资本的同时解决了贫困户“贷款难”问题。截止目前,共发放贷款39户19.5万元。二是“支部+合作社”注入红色基因。探索“支部+合作社”党建引领脱贫致富模式,创办“朱家河东方红苹果专业合作社”,吸收全村果农成为会员,为果农提供“六统一”服务(统一购买农资、统一种植模式、统一培训农业技术、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作业、统一农产品销售),带动全体社员抱团发展,形成了支部强起来、合作社大起来、农民富起来的新格局。三是“支部+企业”增添红色活力。积极引进光伏发电项目,为产业发展和村民致富增添新活力。截止目前,光伏发电项目已完成申报工作,该项目充分利用建筑屋顶、村集体闲置土地集中建设光伏电站。预计项目实施后,村集体年均收益不低于5万元,村民每户年均增收不低于2千元。

践行三大行动,引领红色幸福

积极践行“医疗下乡、文化传承、环境整治”三大行动,引领村民走向“红色幸福”。一是医疗下乡引领健康美。协调驻村工作队、县镇两级医疗团队,定期开展“医疗下乡”义诊活动,实现了小病不出村、慢病回村治,通过健康宣传教育,村民树立了健康生活的理念,过上了幸福红火的日子。

二是文化传承引领乡风美。在村庄醒目位置书写“村规民约”,设立脱贫致富站,坚持每月评选4名讲文明、有公德的村民给予物质奖励,每半年推举1至2名优秀典型村民参与全镇评选,激励广大村民“讲文明、树新风、争先进”。秉承文化传承幸福理念,与包扶单位联合举办“朱家河村首届拜大年迎新春暨年货下乡活动”,包扶干部和村民们同吃大锅饭、办年货、闹秧歌,整个村庄呈现出一派和谐繁荣的景象。三是环境整治引领村庄美。制定朱家河村《环境卫生整治方案》,开展党群联手抓整治活动,以支部动员、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方式,划定“两片五区”,先后组织开展环境卫生集中整治3次,对公路沿线、巷道、硷畔、房前屋后进行彻底清扫,水泥硬化张家山、肖家山主巷道580米,分散户铺砖路1250米,安装路灯69盏,修建广场1个、垃圾台6个,生产生活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过上了幸福安康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