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礪奮進的渭南高新30年》完善衛生基礎設施建設 強化衛食藥安全監管 讓人民羣衆充滿幸福感

建區30年以來,高新區著力提升衛生基礎設施建設,優化醫療衛生人才隊伍,不斷提高醫療水平,全區疾病防控等工作取得了長足發展。值得一提的是,隨著全區食品藥品安全監管體系不斷完善,監管力量的充實,執法水平的加強,信息化監管的運用,全區食藥環境持續改善,基礎保障能力明顯增強,高新人的健康指數和生活質量發生了巨大變化,人民群眾充滿了幸福感。



要說幸福的變化,家住白楊街道橋村三組的村民李煥果最有發言權。隨著醫療一體化改革的實施,高新區白楊衛生院通過與渭南市第一醫院建立“醫療聯合體”,建立了“小病在社區,常見病、慢性病在基層,大病、疑難危重病在上級醫院診治"的新醫療模式,同時,白楊衛生院還藉助市合療、醫保等政策支持,成功開設了臨床住院業務,形成了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工作新格局。而這一切的變化,李煥果都一一親身經歷,從之前生病跑大醫院,到現在家門口看病,他心裡有說不完的滿足。



居民李煥果:感到條件確實好,環境好,醫術可以,在治療過程中醫護人員責任心強,再就是這個醫生服務態度好,花錢也很少,確實我內心感到非常的感謝黨的政策。

高新區衛生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局長 趙龍:如今,區內共有醫療機構63家,其中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家,鄉鎮衛生院1家,職工醫院1家(渭河醫院);民營專科醫院2家,社區衛生服務站4家,全區有標準化村衛生室22家,個體診所30家。設床位的醫療機構6個,全區有衛生專業技術人員210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2.3人。



要說幸福的變化,餐桌上能看到整個菜品加工過程,實現隨時監督監看,保證你的飲食安全,肯定也是幸福的。位於高新區萬達廣場的海底撈,特別重視顧客的監督,他們為每個餐桌都放置了ipad平板電腦,顧客只要點看,就能看到操作間的視頻圖像。同時,企業還在門口懸掛了一塊電子大屏,也可以直接顯示後廚操作。



多年來,高新區高度重視食品藥品安全,通過定期檢查、不定期抽查,網格式排查等方式,持續加大監管力度,不放過任何空擋。隨著信息化、網絡化的廣泛運用,高新區創新監督方式和監督途經,在學校食堂、集體食堂、大中型餐飲企業重點部位建立視頻監控系統,對食品的加工操作過程進行隨時跟蹤監控,實現後廚操作透明化。在全區食品生產、經營和流通領域建立食品藥品安全監管信息化平臺,實現食品藥品安全相關信息微信公眾平臺發佈。同時,全面推廣陝西省食品經營許可證網上受理和審批,讓群眾少跑腿,數據多跑路。

高新區衛生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局長 趙龍:進一步完善和拓展食品藥品安全監管信息化平臺建設,完成30家集體用餐企業監管系統的安裝、調試、運行,達到轄區內集體用餐企業操作過程在網上實時動態監管。同時在轄區食品、餐飲相對集中的育紅路、新區東路等街道創建了食品安全示範街、示範店,每季度對示範店進行規範管理與衛生達標排名並張榜公佈,以此保障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免疫規劃工作作為高新區衛生安全工作的重點之一。多年來,高新區多措並舉,創新方式,實行集中預防接種和二類疫苗流通備案登記制度,疫苗全程規範管理工作力度不斷加大,新舊脊灰疫苗完成平穩轉換。全區目標兒童常規免疫規劃接種率均在95%以上,補種率均在96%以上。結核病、艾滋病等重大傳染病防控力度得到加強,衛生應急能力得到提升,成功防範H7N9人感染禽流感等突發性急性傳染病和公共衛生事件,全區各類傳染病發病數量整體有所下降。

未來,高新區將建立與高新區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的醫療衛生和食品藥品安全監管體制,達到“四明顯一有限”,爭取到2020年,建成覆蓋城鄉居民的比較完善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和醫療服務體系、醫療保障體系、藥品供應保障體系。合理佈局醫療衛生資源,結構優化,努力做到讓全體居民人人擁有基本醫療保障,人人享有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逐步實現公共衛生與基本醫療服務均等化,讓全區人民群眾的醫療衛生和飲食用藥安全得到更好的保障。

高新區衛生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局長 趙龍:下一步,我們要建立和完善分工明確、信息互通、資源共享、協調互動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促進城鄉居民享有均等化的公共衛生服務。建立城鄉居民15分鐘到達醫療衛生機構服務圈,為群眾提供便捷、低成本的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努力解決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全面推進食品藥品安全監管信息化建設,擴大信息化監管範圍,全區中型以上餐飲企業、所有藥品經營店全面實現綜合電子監管,為促進全區衛生食品藥品跨越式發展發揮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