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有故事丨走进深井愚园,偷得浮生半日闲

长洲深井村岐山坊

有一座别致的古宅——

愚园

从民国初年屹立至今

算来也有一百年岁月了

探访这座古宅的百年沧桑

走过外围新建的洋式小楼,穿过“扶轮”“说言”门楼,沿着麻石铺成的古巷,仿似剥洋葱一般,经过层层的深入,渐渐进入到深井的中心地带,眼前的景象由新变旧,现代的建筑物逐渐褪去,宗祠、私塾、民居、店铺和古井相继映入眼帘,到这时明清时期的古建筑群才算是露出了真容。

在深井的这些明清建筑群里,“愚园”是最能体现其历史韵味的。愚园在这些建筑群里虽不是规模最大、最精美,却因为其历史价值而显得珍贵,它是清末民初广东省警察厅厅长凌鸿年的家宅。

——愚园由来

据说,最初的愚园不叫“愚园”,而是“桂园”,是一位商人为了接待友人而建,园后种了将近五亩的荔枝,每当荔枝成熟时,商人便邀请友人到桂园里品尝,并借此洽谈生意,后来生意破败,商人将桂园变卖。恰逢民国八年,凌鸿年回归故里,买下了它,将它作为自己的家宅。凌鸿年在高高的木门上方刻了大大的“愚园”二字,以表“去愚

”之意。从此,桂园成了“愚园”。

如今的“愚园”虽然已经略显沧桑,但是基本上保存了它原本的样子。当年凌鸿年种下的紫荆、白玉兰、棕榈、黄皮树已然长至数层楼高,茂盛可比当年。枝叶在半空中摇摇晃晃,似乎在述说着愚园的故事。

现在的愚园里依旧有住着凌鸿年的后人——凌锡弧和他的家人。凌锡弧是凌鸿年的长孙,今年八十有余,精神十分饱满。我与同伴到时,他正低着头和养的大黄狗嬉戏,神情里带着穿越世纪的安详。

愚园的主屋是座西洋式的西关大屋,青砖灰瓦,凤脊文墙。在客厅中,有一块长城砖,砖上原有“摧锋监造”铭文,凌鸿年在砖上加刻“秦劫余灰,己未(1919)夏五月游察哈尔登长城获归愚广志”字样。


除此,还摆放着凌鸿年的照片,片上的他眉宇之间尽显英气,大有将士豪迈之象。据老人介绍,祖父(凌鸿年)曾在四川参加北伐讨袁行动中,被南方政府授予陆军中将军衔,又作为南方政府代表之一,参加了南北谈判。

再细看老人家中的摆放的家具,悬挂的西洋吊灯、精致的屏风,虽有些颜色已经褪化,但是仍然可以看出当年其繁华的影子,似乎一桌一椅都有着说不完的故事。

庭院的院墙也极其精美,装饰用的玻璃瓦饰,虽然顶部有所坍塌,但仍可窥见图案排列之独特精美。园子里石灰做的六角鱼池,虽然被抹上了岁月的痕迹,但精美的花纹依稀可见。


从愚园出来,天空蒙上厚重的灰黑色,老人正在收拾晾晒在外面的龙眼,仍是不紧不慢,带着儒生的静默气质。雨点开始落下,洗刷着空气中的浑浊,洗去岁月的痕迹。这些古建筑经过这么多年的风雨冲刷与渗透,显露出荒凉与沧桑,却也表现出一种坦然接受历史的安排的气息,令人感到一份说不出的舒适与安宁。

在离开之时,再用这双尚看得见美的眼睛来记住视线里的一砖一瓦,再用这颗尚且清净的心来感受历史的柔软。

注:由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发起的“黄埔有故事”持续征稿中,欢迎小伙伴们投稿~

投稿邮箱:42974421@qq.com

素材来源丨黄埔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