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敬伟:美联储加息与白宫何以“离心”?

10月17日,美联储公布最新会议纪要。美联储全体官员都认为继续渐进加息是适合的,多数人支持利率暂时超过预计的长期中性水平,而且他们认为删除“货币政策立场仍宽松”这一说辞并非改变预期利率路径。

美联储和特朗普依然存在严重分歧。美联储9月决定加息后,特朗普已经多次公开表达对加息的不满,但从最新的会议纪要显示,美联储不会理会特朗普的指责,并决定12月份还要第四次加息。特朗普何以怒“怼”美联储?因为两者不在一个频道上。

美股出现动荡性下调,特朗普认为美联储的加息决定让“特朗普行情”成了泡影——这是特朗普引以为豪的政绩。而且,特朗普大规模减税计划吸引的各路资金,也有相当部分投入到股市里。美股动荡下调,伤害的不仅是特朗普的面子,还有减税计划被股市蒸发掉的里子。

在美国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较量中,前者从来都是落尽下风。两种资本的竞争,也是传统产业和华尔街巨头的博弈。特朗普支持产业资本,从减税计划到全球贸易摩擦,特朗普关切产业资本的努力,因为具有逐利属性的资本,都被虹吸进美国股市的“绞肉机”。美股维持牛市,“特朗普行情”给予特朗普政绩迹象;而美股动荡下调,特朗普内外政策的诸多努力也伴随着股市蒸发而打了折扣。

特朗普所需的是政绩——股市要牛,经济要好,就业、消费、通胀等各种纸面数据必须好看。而且,这些政绩数据必要维持下去,最起码要维持到中期选举。显然,这也符合特朗普的一贯功利诉求——国际关系追求“美国优先”,国内政治必须“特朗普优先”。因此,特朗普将前任美联储主席耶伦的“饭碗”端掉,换上共和党的鲍威尔,就希望鲍威尔为特朗普的政绩服务。

但美联储是相对独立的专业机构,向来不受美国政权更迭的影响,也不受白宫指令的影响。这是美国的政治传统,也是美国治理的原则。

美联储货币政策的调整,有自己的判断和评价体系,出发点是基于美国经济的基本面。这固然和白宫存在基本共识,但美联储和白宫又存在分歧。前者既要考虑美国市场的基本面,而且要关切货币政策的延续性——这种延续性是跨政府和超越党派利益的。譬如鲍威尔实行的渐进加息政策,是对美国10年华尔街金融危机衍生的量化宽松政策做个了断,这个周期涵盖了两任美国政府,也是耶伦渐进加息政策的延续。

关键是,美联储的渐进加息政策,也不是鲍威尔一个人的决定,而是弥合了美联储内部“鸽派”和“鹰派”的分歧,集体做出的货币政策正常化决定。

美联储具备继续加息的所有要素。据美国劳工统计局最新的就业报告,美国失业率降至3.7%,为近50年来的最低水平。美国平均时薪环比上涨8美分,涨幅0.3%,与8月份的涨幅持平。美联储也将年内美国经济增长调整为3.1%,而且强调通胀可控。

通胀是特朗普不满美联储加息的主要借口。特朗普政府认为,美联储加息会加通胀,影响资本流动活跃性,降低美国大规模减税的效果,影响美国经济和股市。美联储加息对于通胀指标已经有充分的预判,即维持2%的通胀水平。因此,特朗普指责美联储加息导致美国通胀,并不属实。

影响美国经济增长和股市的关键不是美联储的加息政策,而是白宫的政策设计。譬如,美国对华和其他贸易伙伴的贸易战,更容易增加消费者成本,推升美国通胀水平。数据显示,美国钢铁和铝的价格已经上升33%和11%,如果美国加征25%的进口汽车关税,美国消费者每年将增加450亿美元的消费开支。对此,美国国会参议院共和党领导人麦康奈尔表示,关税已经造成“负面影响”,呼吁在贸易争端上迅速采取行动。

目前来看,美联储不会停止加息步伐,特朗普也不会停止批评美联储。特朗普的减税计划也好,贸易战策略也好,也是为了夯实美国制造业的根本,筑牢美国实体经济的根基。但是作为实体经济血液的金融业,并不受白宫的操控,而是掌握在美联储和华尔街巨头手里。白宫的产业政策,一旦涉及金融因素,特朗普和他的团队很难把握住执行方向,政策效果也充满不确定性。因此,特朗普的大规模减税计划和贸易战政策,不仅没有筑牢美国实体经济的根基,反而加大了资本“脱实向虚”的流速。

美股下挫,对特朗普政府的打击将是全方位的。一方面,其充满争议的经贸政策难以为继;更重要的是将会影响特朗普和共和党的中期选举选情,影响特朗普的权力基础。特朗普不满美联储,也使焦虑之下找替罪羊。不过,从美联储的表现看,鲍威尔不会背这个锅。

文章来源:《侨报》,2018-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