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創業——爲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紀實」「台灣」

2013年我在臺灣交流,學長給了我的一份創辦“創業大學”的策劃文案

第一頁就把我深深震撼

“學長”是一位年逾六旬,頭髮花白的老人,一位臺商

土生土長的臺灣老人,卻不忘自己的根,河南安陽

一生致力於推動兩岸貿易往來、產業合作

為促進中華民族之共同繁榮、和平統一不懈奮鬥

“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趨避之”

愛國,愛的是“大中國”

於是有了這樣一個創辦私立高校的方案

他認為目前大陸高校的主要問題是教育與產業的脫節

學生覺得所學無用,畢業了難找到對口的工作

公司也找不到契合的人才

教育是國家之大計,直接關乎國家未來命運

為了去解決這個問題,他決心在祖籍河南辦此“創業大學”

此校將致力於產業與教育的聯結與合作

培養能及時在產業中發光發熱,富有創新精神的人才

進而促進河南省科技產業的發展

以此作為試點及模板,推動民間辦校及中國高等教育之體制改革

不缺經驗,因為臺灣的高校早已與產業合作了

不缺教授,因為身後有足夠的人脈,眾多臺灣留美學者,其中不乏仁人志士

力排萬難,反覆商談,也得到了政府的批准

獨獨缺少資金

這是一個大工程,需要幾個億

教育本來回本週期就長,再加上這個嘗試有一定風險,因此很難找到投資人

無奈求助於河南當地的銀行,竟被公然索要好處

被聰明的大陸人反覆玩弄於股掌,依然不見資金的影子

可憐臺灣老人赤誠愛國之心,被大陸鼠輩戲弄,真是諷刺之至、痛心之至

可是他依然義無反顧地在推動這份事業

他說在臺灣不能公然講“愛國”,只能默默地用行動去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