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弹衣这么薄,为什么子弹穿不透?

骚年不6忙


这我们首先要来了解一下防弹衣的防弹原理。



我们知道,子弹的杀伤力来源于子弹高速的冲击贯穿伤害。要想防弹,通俗来讲就是减小子弹对身体的冲击。

防弹衣一般是指用高性能复合材料板及非金属与金属或陶瓷的复合材料板等硬质材料防弹装备,其防弹机理主要是在受弹击时材料发生破碎、裂纹、冲塞以及多层复合板出现分层等现象,把冲击力大幅度,大范围向外围扩散,从而吸收射击弹大量的冲击能。就好比你用相同的力,一个是针,一个是筷子扎手,针由于受力面积集中,很容易就受伤,筷子受力面积相对大,就不会扎破手。



防弹衣分三种,一种是软体防弹衣,一种硬体防弹衣。还有一种复合式(软硬兼施)的防弹衣。

软体防弹衣,主要是使用凯夫拉的高强度纤维制成的,这样的防弹衣,轻便但是防护能力不太好。同时对于冷兵器如刀等的拉,划,防护效果很微弱。

硬体防弹衣,多采用高强度钢板,防护性能虽然优于软体,但是或许笨重,同时,子弹巨大的冲击力虽然在硬体防弹衣下能减小贯穿伤害,但是巨大的震荡会造成人体内伤。



软硬复合式防弹衣结合了软体防弹衣和硬体防弹衣的优势,当子弹击中防弹衣时,首先与防弹衣中第一道防线的防弹钢板或增强陶瓷板或复合板接触,在这接触的瞬间,子弹和硬质防弹材料都可能产生形变和断裂,于是,消耗了子弹大部分能量。而软质防弹材料作为第二道防线,吸收并扩散子弹剩余部分的能量,并起到缓冲作用,从而阻止并降低了贯穿性损伤。可以说是目前各国主要的发展方向。



防弹衣的主旨是降低伤害,并不是说穿了就无敌了,防弹衣防弹效果不仅仅取决于本身,还取决于各种不同枪械,不同子弹,不同距离,不同的射速等等。主要目的是把伤害降到最小。


良良引力波


有矛就有盾,自古合理。研究完伤人的子弹,自然就会研究挡住它的护甲。

战术背心一般是多块防弹插板组合而成的

防弹衣一点也不“薄”,这个题主可错了。一件标准的防弹衣全重大约是4公斤左右(软式、组合式战术背心),厚度(防护部分)大概是6-9厘米,这样的防弹衣可以防住初速398米/秒,8克弹头(9x19mm鲁格弹)。

上世纪的防弹衣主要是靠吸收/转化能量的方式防弹,也就是“硬式”防弹衣。材质采用金属、陶瓷、复合材料板等硬材质。原理就是通过硬式材料的破碎、裂纹、冲塞或者多层分层空隙现象,吸收子弹大量的冲击能。当材料硬度超过子弹能量时,即可“弹回”子弹。类似游戏中的“反弹伤害”。

随着材料学的发展,防弹衣又出现了“软式”结构,采用高性能纤维材料,比如尼龙、凯夫拉或者迪尼玛结构的材料层。原理是将子弹的点冲击能量,利用材料的拉伸和剪切向材料的面传播;使子弹初速迅速吸收后“嵌到”防弹衣里,子弹能量通过摩擦变换成热能散发掉。

另外一个9mm手枪弹产生的能量(10米距离)W君告诉大家一个直观的感受(动作危险,自行脑补,不建议尝试):用28磅的铁锤水平直击胸口(大家可以用木板挡着,这样就是子弹停留防弹衣上的瞬间感受)。题主说的主人公欠扁之极的微笑可真的不轻松。。。。(再次证明电视剧害人不浅!)

一般现在的防弹衣都是软硬结合的方式,防弹按美国NIJ标准分为六级:

1级:抵挡初速329m/s的2.6克弹头,2A级:抵挡初速373m/s的8克弹头,2级:抵挡初速398m/s的8克弹头,3A级:抵挡初速448m/s的8.1克弹头,3级:抵挡初速847m/s的9.6克弹头,(这时基本防弹衣全重达到40公斤了)4级:抵挡初速887m/s的10.8克弹头。

综上,W君和大家自豪的推荐我国某宝上的防弹衣,这样的美国级别划分弱爆了。外国小哥一圈射击下来都在怀疑人生,分级都不敢说了。

请看外国小哥不相信系列之中国产防弹板:

开始前的欠扁蔑视

下面开启反虐怀疑人生模式:

突击步枪击中

M1891步枪击中

慢慢怀疑。。。。。

真的怀疑。。。。。。

丧心病狂的毁灭模式:追加射击,挑战极限(两发步枪弹,六发手枪弹)

目瞪口呆模式上线。。。。。

最后的人(sang)道(shi)毁(li)灭(zhi)。。。。

虽然,粘土碎裂,但是,防弹板依然没!有!穿!

挡住了11发枪弹的中国防弹板,厉害了,我的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