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棉纺厂有点不一样!内江最传奇的“三线建设”之一

2008年,内江棉纺织厂宣布破产。这个曾经名噪一时的国有企业,在那一刻轰然“倒塌”。但是,它的辉煌永远留在老“内棉”人的记忆中。

1员工曾多达7000多人

走进“内棉”宿舍区,邓婕就住在其中一幢的3楼。她说,这里曾经住满了“内棉”人,近年来,随着“内棉”的破产,大多住户已经搬离,人去楼空。

▲ 上世纪80年代的“内棉”正大门场景(张津 供图)

47岁的邓婕是原“内棉”成品车间的开剪工,15岁便进入“内棉”。她回忆,她所在的车间是小车间,一个车间4个班,160多人一个班,意味着一个小车间就有六七百人,大车间员工近千人。上世纪80年代,“内棉”最红火时,员工曾有7000多人。

邓婕还记得,“内棉”人多,每次必须分批吃饭,最早的一批上午11点就开始涌向食堂。在“内棉”的历史上,曾有过一次全体职工聚餐,给邓婕留下深刻印象。那一年,“内棉”生产的军布拿下了全国金奖,“分批吃了7天,聚餐才结束,可以说是史无前例。”邓婕激动地说。

2一次发了500元年终奖

现年52岁的刘刚1981年进入“内棉”,成为一名检修工。他回忆,上世纪80年代,是“内棉”效益最好的一段时期,“我们赶上了好时候。”

刘刚说,虽说平时工资和机关单位差不多,但年终总能得到“惊喜”。一年,厂里发年终奖,一次性发了500元,刘刚高兴坏了,“要知道,那时的500块,不是一个小数目。”

邓婕说,“内棉”效益好,让很多单位羡慕,一些外单位的人都想进入“内棉”,“包括一些‘干部子弟’。”她望着刘刚笑着说,“他就是当时公安局的一名‘干部子弟’。”

▲ “内棉”正大门

3“军事化”管理

在邓婕的印象里,“内棉”的管理制度非常严格,她戏称为“军事化”管理。除了每天上下班定点定时外,在上班期间,随时都会有领导突袭查岗,平时也不能外出。

由于“军事化”管理,从而发生了一些有趣的事。邓婕说:“‘内棉’是个‘女性工厂’,90%的职工都是女工,职工很少有假期,也没有哺育假。”但是,需要哺育小孩的女工怎么办呢?针对这个问题,厂里领导特准哺育期间的女工一段“休息时间”,这段时间就让女工们给孩子喂奶。

每当此时,家人便把孩子抱到“内棉”保卫室,女工就在保卫室喂奶。“那时,一到休息时间,就有不少女工到保卫室,集体给孩子喂奶。”邓婕说。

4配套设施齐全

“‘内棉’不仅员工多,而且各种配套设施齐全。”刘刚说,厂区里不仅有医疗室、幼儿园,还有车队。

上世纪80年代,“内棉”还修建了一个可容纳上千人的电影院。

刘刚记得,过年过节,电影院就会给职工发放电影票,让职工免费观看电影。平时则需要购票,但职工购票比较便宜。

邓婕说,“内棉”也比较注重职工的文娱生活,组织了篮球队和文艺培训班,她便是美术班中的一员,休息时,可以上文艺理论课,外出写生,画电影宣传展板等,“生活过得丰富多彩。”

“内棉”虽然辉煌不再,但那段历史永远成为内江人民的美好回忆,“内棉”的创业精神亦将永远激励内江人。

1958年,内江正式成立

内江棉纺织厂

同时也开始了内江市第一大国企的时代

如今,“内棉”虽辉煌不再

但它却是内江几代人的回忆

设施齐全

别看这只是一个厂区,里面可什么都有

子弟校、运动场、电影院、卫生队等等

基本的生活所需,这里都可以满足

筒子楼

在以前还没有家属院的时候

职工们都是住在红砖筒子楼里

可能在生活上有诸多的不方便

但那时的街坊邻居却熟的不能再熟

谁家出什么事儿,邻居肯定冲在最前面

时不时还要闹些笑话,收错衣服什么的

子弟校

内江二初中——曾经的“内棉”子弟校

在这里,毕业了多少厂子弟!

或许他们已经是爷爷奶奶辈儿

但是,内绵校区旧貌依在

欢迎大家常回母校看看

南苑

当年的南苑,好不热闹!

孩子们在假山上嬉戏打闹

大人们则在这里看书下棋

逢年过节的时候

还彩排表演节目

那曼妙的舞姿

令人记忆深刻

如今苑里的大树越发茂盛

可这里却变得如此冷清

光头房子

曾经的家属院,因为没有屋檐,以“光头房子”得名

现在已经拆掉大半,大家只有且看且珍惜。

在那个没有网络的年代

大家娱乐生活却很丰富

拍画片、打弹珠、滚铁环

孩子们玩得不亦说乎

房间内到处贴着海报

年轻人更爱收集卡带

还有连环画、木手枪!

灯光球场

多少职工在这个灯光球场

挥洒过他们的青春和热血

厂里各部门经常组织比赛

参赛者的全力以赴

观看者的呐喊助威

都令现场热闹非凡

坝坝电影

那时还会组织播放坝坝电影

大家呼朋引伴的赶去占位子

从“刘三姐”到“闪闪的红星”

无一不让人印象深刻

在上个世纪的80年代

内棉人更是建起了自己的电影院

乌龟山

乌龟山虽小,但这可是孩子们的天堂

下午一放学,孩子便纷纷跑向乌龟山

有的钻防空洞、有的挖地瓜、有的捉知了

每天都这么没心没肺的玩着、闹着

那时候的日子就是这么简单快乐!

然而现在的我们却再也回不到过去

儿时的乌龟山已经建起了高楼大厦

防洪墙

防洪墙外的沿江路上

有许多茂密的梧桐树

那时候的傍晚

最爱在此乘凉散步

回荡着各种欢声笑语

而今却异常寂静

在厂里工作,虽然工资不高,

但是福利却很好,逢年过节,

老有各种免费的券发送到职工手里

每到年底,大家还总能收到

令人惊喜的年终奖

各种规定都很人性化

让其他单位都很是羡慕

(原前厂房)

然而在2008年

当年人人羡慕的企业却就此划下了句号

几经转让的厂区,无人修剪的花草

人去楼空的家属楼

无一不在告诉大家,

当年的辉煌正在逐渐被时代所遗忘

风雨同舟几十栽,今日相见情更浓

虽然内绵已经关闭了好几年

但是今年前纺织工再次相聚

200多人纷纷难掩心中的激动

“不论多少年,大家依旧是内绵人”

内绵精神

希望大家在时间的长河里

不要忘记长辈的辛苦打拼

不要忘记“内棉”的创业精神

让它激励我们,将内江重新创造成“内老三”!

不知

你对内绵的记忆

还有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