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份《老年人防骗攻略》请转给你爱的父母!

金钱诱惑、感情哄骗、威胁恐吓、非法集资、假冒保健品、电信网络诈骗……

骗子们都有哪些诈骗手段?老年人最容易陷入哪些骗局?爸妈又该如何见招拆招?

今天只看这篇就够了!一定要转给爸妈!

01、“保健品”骗局

经常可以看到老人上当受骗,花了天价买了毫无作用的保健品的新闻,商家常会利用老人群体体弱多病,子女经常不在身边等特点,对老人嘘寒问暖,打破老人的心理防线,促使他们购买保健品,不仅价格昂贵,吃了可能毫无作用甚至恶化。

防 • 骗 • 攻 • 略

随着身体各项机能逐渐衰退,病痛增多,老年人会特别迷信各种“神奇”的疗法,以求“不得病”。一些江湖骗子就利用部分老年人的这种心理,请来所谓的“专家”,打着祛病强身、偏方有奇效等幌子实施欺骗。

人到了晚年,希望得到更多的关怀,而一旦与家人、亲戚的亲密联系不足,面对陌生人递过来的“关爱”橄榄枝,老年人很难设防,很容易被欺骗。在很多保健产品诈骗中,骗子会对老人关怀备至,嘘寒问暖。子女要更多和父母沟通交流,关心陪伴才是最好的“保健品”。

02、“黄昏恋”骗局

66岁的吴某拨通一则征婚广告上的电话,没想到,本来说好的黄昏恋,却变成“黄昏骗”。经过中介牵线,不到两个月时间,吴某先后接到5名女子的征婚电话,他每次都如约而至,每回都被骗数千元。吴某发现情况不对报案后,公安机关组成专班侦办,将犯罪嫌疑人抓获。

经查,这是一起团伙相亲诈骗案件。犯罪嫌疑人伙同多名女子组成婚骗群,通过报纸、网站刊登征婚广告,专门针对老年人行骗。一旦有人上勾,她们便以接力方式诈骗钱财。

防 • 骗 • 攻 • 略

“接力骗”是目前老人相亲过程中经常遇到的诈骗手段,特点是团伙作案,主要针对55岁以上的男性,锁定目标后便会共享他的个人信息,再通过人海战术,逐一进行诈骗,而后消失不见。

老人相亲往往都会急于求成。很多不法分子正是抓住老人的这一心理,刚见面后就提出结婚,以表达自己的诚意。老人同意后,立马索要彩礼、首饰等借机骗取老人的钱财。其实,无论什么形式,都离不开“要钱”这个核心点。

03、“冒充公检法”骗局

冒充“公检法”人员致电老人称涉案,恐吓老人接受调查……已有多名老人被骗子利用类似手法诈骗,损失惨重。此类诈骗的共性是骗子取得事主信任后,不仅以电话遥控指挥转账,还会派出“公安协勤人员”前往事主住处,或协助事主利用网银,或随同事主前往银行进行转账。

防 • 骗 • 攻 • 略

冒充公检法是常见的电信网络诈骗类型之一,犯罪分子通过冒充警察、检察官、法官,出具伪造的立案通知书、法院传票、通缉令等,骗取受害人信任,最终诱骗受害人将所有资金转入所谓“安全账户”,以核查资金名义完成诈骗犯罪。

事实上,公安机关和其他政法机关都没有开设所谓的“安全账户”,也不会通过电话通知当事人涉嫌犯罪,不会电话指挥让转款到“安全账户”进行所谓的“自证清白”,更不会派出所谓的公安“协勤”人员上门协助办案,转走你个人账户内的资金。

04、“投资理财”骗局

近年来,非法集资案件频发,其受害人以老年人居多,甚至一些老年人连“棺材本”都被骗掉。一些不法分子开始往往以投资理财、养老服务为名,编造各类投资项目,以高利息、高回报、低风险为诱饵来进行非法集资。

防 • 骗 • 攻 • 略

近年来的集资诈骗花样百出,老年人在投资时应增强风险意识,考虑有关企业承诺的高额回报是否合理,可参照对比银行贷款利率和普通金融产品的回报率是否过高,切勿被诱人的项目以及高回报率所迷惑。

由于老年人占被害人数的比重大,作为子女,应帮助父母建立正确的观,多与父母沟通,让老人们遇到事情会主动与子女商量。同时加强自身对风险的认知,更好地帮助父母防骗。

05、“消费养老”骗局

人老了,心里最惦记的,除了儿女,恐怕就是养老问题。这两年,在河南郑州新密市出现了一家叫“老妈乐”的公司,主打“消费养老”概念。号称加入“老妈乐”,不光能养老,还能每天领钱,免费旅游。警方调查显示,该公司虚构企业形象,非法吸收老年人资金5000余万元,已有500多名老年人被坑骗。

防 • 骗 • 攻 • 略

消费成会员,不仅能得到丰厚礼品、获得免费旅游的机会,而且半年就回本并能拿到高额报酬。这样的好事着实俘获了不少人的心,特别是防备能力相对薄弱的中老年人。“老妈乐”打着多消费、高返利的幌子,实际上却把重点放在了高额的返利上,欺骗老年人把消费当做一种投资。这些公司本身不具备融资资质,向社会公开宣传、吸收资金,其行为已经涉嫌非法集资。

据了解,很多老人都是瞒着子女投资的,有的老人甚至不惜借钱投资。家人要多关心、关爱老人,老人的重大开支、重大消费等这些情况,家人要及时沟通了解,避免陷入骗局。

06、“神医”卖假药骗局

团伙作案的骗子,有着自己的团队,主要以销售假药为目的,长期在网上发布各种奇方,大肆宣传不用打针不用吃药,只要吃他们的药就能彻底治愈糖尿病,就可以随意吃喝,再无任何顾忌。利益熏心不在乎糖尿病患者的身体健康。糖尿病患者出于想过正常人生活的心理,一旦购买了他们所说的“神药”就再也找不到他们的任何联系方法,投诉无门,钱财受损。

防 • 骗 • 攻 • 略

医学表明,糖尿病至今为止并不能得到有效的根治,只能长期治疗,一些广告所说的根治糖尿病实属骗局,目的是为了销售假药。部分老年患者由于长期被病情折磨,神经劳累并且变得敏感。为了治病不惜一切代价,不小心掉入陷阱,被行骗人员牵着走。

科技在发展,骗子的骗术也在与时俱进,让许多老年人浑然不觉自己被骗了,更有甚者与家人反目成仇,所以老年糖尿病患者一定要认清这种骗局,防止自己被骗。

07、“健康讲座”骗局

随着老年人对健康生活要求的提高,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老年人求健康心切,打着“免费提供体检”“免费专家”讲解保健知识,甚至是“大师作法”等手段来骗取老年人的钱财。其实,这都是骗子们精心设计的骗局,他们先是用小礼品引老人来参加,接着就是打温情牌,与老人建立感情,然后填写资料套取个人病史,再邀请假名医演讲并请所谓的专家会诊,而会诊就是根据之前提供的“个人病史”,装模作样的望闻问切,最后一步就是销售无资质的保健品。利润高达几十倍。

防 • 骗 • 攻 • 略

目前,“健康讲座”骗局主要针对的是老年人群体,不法分子利用老年人警惕性低、贪图小利的特点,以送小礼物吸引继而行骗。因此,老年人参加健康讲座要慎重,不要贪小便宜,别相信天上会掉馅饼。

遇上有人在某些场合向你吹嘘有知名专家教授、专门人员讲解保健知识,且讲解结束后,由专家接受咨询,其间推荐高档药品时,一定要提高警惕。为了避免上当,老年人还可以记下药品名称,回家让家人帮忙上网搜寻核实。如果确实患病,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去正规药店购药。发现类似诈骗行为要立即报警。

08、“中奖退税”骗局

76岁的张大爷在家中接到一个电话,称其中了8.8万元的大奖。不过,对方要其支付20%个人所得税后,奖金就会直接打入中奖人的账户里。随后,对方发来一个银行账户。就在张大爷在银行准备打款给对方,警方及时赶到并进行劝阻,最终保住了张大爷的养老金。

防 • 骗 • 攻 • 略

老年人不要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和短信,更不要轻易向陌生人透露个人的信息。如果接到“中大奖退个税”“购房退税”等陌生电话时不要轻信,政府部门不会采取打电话这种方式办理退税、发放补贴、冻结资金。遇陌生人电话通知到银行办理转账手续,无论什么借口,都不要轻信,以免财产遭受损失。

小时候

父母谆谆教导我们

“不要和陌生人说话”

长大后

年迈的父母轻易就相信了

他人的“甜言蜜语”

“天上不会掉馅饼”这个道理

老人们比年轻人更懂

但为什么他们被骗的事情

仍屡屡发生呢?

说到原委,谁都知道

老人寂寞,需要社交、慰藉

正是子女缺位,才让骗子上位

对于父母来说

陪伴才是最长情的告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