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衡》10句经典名言解读,记住的不是知识,而是智慧!

1、远不如近,闻不如见。

出自汉·王充《论衡·案书》。远观不如近看,耳闻不如亲见。这句话说明亲身实践的重要性。

2、操行有常贤,仕宦无常遇。

出自汉·王充《论衡·逢遇》。操行,节操品行。仕宦,做官。节操道德方面常有贤者,但仕途之上则不会有经常被人赏识重任的事。这句话说明德才兼备的贤者并不少见,但贤者被赏识重任并不容易。

3、让生于有余,争起于不足。

出自汉·王充《论衡·治期篇》。让,谦让。有余,富余、富裕。争,纷争。不足,匮乏。谦让源于生活富有,纷争起于物质匮乏。这句话说明强调建设精神文明必先建设物质文明,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础。

4、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

出自汉·王充《论衡·感虚》。作,劳动。太阳升起就出去劳作,太阳落山就回家休息,挖井取水而饮,耕田收获而食。这句话写出中国古老的农耕生活规律。

5、渔者不死于山,猎者不溺于渊。

出自汉·王充《论衡·遭虎》。捕鱼的人不会死在山上,打猎的人不会淹死于深渊。这句话说明发展生产要因地制宜,也就是我们今天俗语所说的“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6、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知经误者在诸子。

出自汉·王充《论衡·书解》。在屋下才知屋漏在何处,不为官在位才知道执政的失误处在哪里,熟悉诸子的人就会知道经典的讹误所在。看问题要选择好角度,不能局限于问题本身,有时跳出问题本身,才能看清问题的实质。

7、大羹必为淡味,至宝必有瑕秽,大简必有不好,良工必有不巧。

出自汉·王充《论衡·自纪》。美味的食物一定是不加任何调料的淡味,最宝贵的美玉一定有瑕疵,最简便的方法一定有不妥之处,技艺精良的工匠一定有他不擅长的方面。意思是指任何好的事物都存在不足之处。

8、人欲心辩,不欲口辩。心辩则言丑而不违,口辨则辞好而无成。

出自汉·王充《论衡·定贤》。人们应该用心志去竞争,而不是用言语去竞争。用心志竞争,纵然不善言辞也不脱离主题,用言语竞争,纵然说得天花乱坠也无济于事。

9、入道弥深,所见弥大。

出自汉·王充《论衡·别通》。道,指道理、规律。弥,越。对某种道理(或事情、规律)了解越是深入,收获就会越大。这句话意在强调对所做的事、所认识的对象要有认真钻研与穷其究竟的精神。

10、智能之士,不学不成,不问不知。

出自汉·王充《论衡·实知》。即使是有智慧、有能力的人,如果不学习,也是不能成功的;如果不请教别人,也会有疑问而不能得到答案的。此言勤学、勤问是一个人成功的基本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