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他是清初最负盛名的花鸟画家,被称为清朝“一代之冠”

恽寿平(1633年-1690年),

初名格,字惟大,

后改字寿平,以字行。

别号南田。

作为明末清初著名的书画家,

他开创了没骨花卉画的独特画风,

是常州画派的开山祖师。

自小敏慧,却一生坎坷

恽(yùn)寿平出生于官宦之家,又是书香门第,曾祖父、祖父、爹爹、叔父不是为官就是为学,从小敏慧,长相出众,8岁便有咏莲花之诗。清初遭遇战乱,年仅12岁的恽寿平随父远走浙、闽、粤几省,风餐露宿,历尽艰险。后参加了福建建宁王祈的抗清队伍。



顺治五年(1648年),闽浙总督陈锦率六万清军强攻建宁,15岁的恽寿平坚守孤城。城陷后,与兄皆被虏至清兵营。陈锦无子,其妻见寿平聪明清秀,收为养子。恽寿平虽在总督府生活优裕,但思亲之情未绝。五年后,遇灵隐寺方丈相救,才得以与家人团聚。此后,他刻苦钻研学问,古文、诗词、书画无不精擅。



恽寿平与父相认,还流传有这样一个故事:

据说恽寿平于养父母家生活不过几年,有次他随养母去西湖灵隐寺烧香,竟然巧逢失散的父亲。

认出恽寿平的父亲先未声张,与灵隐寺的僧人谛晖一番商量之后,僧人便对前来烧香拜佛的陈锦夫人说,从面相上看,恽寿平是与佛家有缘的人,但可惜只怕命不长久,出家或能保住这个孩子可能会早夭的命运。

陈锦夫人是笃信佛法的人,为了孩子的好,她认可了僧人的话,只好将恽寿平留在寺院中,流泪离去。这时,父亲才出来与恽寿平相认。

团聚后的父子一时也无他处可去,便于寺中生活数年,这期间,父亲亲自教授恽寿平读书、作诗、绘画,给恽寿平的才气打下了厚实的基础。



恽寿平崇尚气节,誓不应科举。为了生计,变卖书画也不向权贵低头。在卖画生涯中,恽寿平在其瓯香馆中结识了唐宇昭、莫云卿、庄子纯、杨兆鲁、笪重光、毛先舒、诸匡鼎等一时名流,相互切磋,共同唱和,尤其与王翚友情弥笃,二人游历山水,品茗倾谈,切磋画艺,甚为投机。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恽寿平结束了劳碌、贫寒、悲凉的一生。其子恽念祖年方5岁,家贫不能举丧,幸得王翚、董珙、邹显吉等老友鼎力相助才得以安葬。

真可谓是一生坎坷,饱经困苦。



1689年作,秋艳图


恽寿平 《仿古山水册》(十开)设色纸本,27cm×38cm×10,2016年6月5日,北京保利春拍以8165万元成交。该山水册为恽寿平临仿董源、曹知白、陆广、张居贞等宋、元、明诸家的山水作品,虽为临古之作,但全然是自家面貌,揭示出恽寿平追求的平淡超逸的审美意趣。



1688年作,秋水芙蓉


恽寿平 ,出水芙蓉 ,纵27.5厘米,横35.2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丹台紫气


上书:停舟催我看花图,吟过苏台兴未孤。踏遍落梅春欲尽,又随明月到西湖。毗陵恽寿平。百仞见枝叶,八千为春秋。玉节。


清 恽寿平 ,山水花卉册


花卉图


竹路流泉


芦汀鹅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