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完成省级“减证便民”整治


10月30日,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www.ahcaijing.com)、掌中安徽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开展“减证便民”整治申请材料多专项行动,是深化“放管服”改革的重要任务,也是创优“四最”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目前,我省已完成省级整治任务,共精简51个单位6100项申请材料,精简比例达51.86%。

记者 祝亮

精简51个单位6100项申请材料

据悉,省级“减证便民”整治申请材料多专项行动,共清理政务服务事项申请材料11762项,通过直接取消、信息共享、申请人承诺、部门查验、现有证照证明等10种方式,共精简51个单位6100项申请材料,精简比例达51.86%,与国家确定的政务服务事项申请材料减少30%的目标相比,有较大幅度提升。

取消的6100项申请材料中,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直接取消的993项,能够通过现有证照来证明的取消61项,能够采取申请人书面承诺方式解决的取消931项,能够通过信息共享或网络核验解决的取消2635项,能够通过部门调查核实的取消795项,上级部门取消我省对应取消的117项,权责清单和服务清单取消事项对应取消的48项,单位无权查证或无法开具取消的4项,通过材料整合方式取消的145项,非办事必要条件、重复设置等其他情形的取消371项。同时逐项明确申请材料取消后的办理方式,强化部门事中事后监管和服务,防止变相转嫁责任,增加企业群众负担。清单的公布实施,将有效解决企业和群众办事“材料多、证明多”“办事难、办事慢”等难题,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提高行政效能,最大程度利企便民,让企业群众少跑腿、少花时间、少花费,办事更方便、更快捷、更有效率。

减少奇葩证明、重复证明、循环证明

据省编办主任郭本纯介绍,我省紧扣利企便民,创新工作思路,结合“互联网+政务服务”,对政务服务过程中要求申请人提供的各类材料进行全面清理规范,将减少证明广义化为减少所有办事要件材料,涵盖企业群众办事创业、生产生活方方面面,做到减少证明事项与减少申请材料有机统一,既减少奇葩证明、重复证明、循环证明,又达到减材料、减环节的效果,实现清理单位、清理事项、清理材料“三个全覆盖”,扩大了“减证便民”工作的内涵和外延。

在国家确定的“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一律取消,能通过现有证照来证明的一律取消,能采取申请人书面承诺方式解决的一律取消,能通过信息共享或网络核验的一律取消”的“四个一律”基础上,结合我省实际,拓展增加了具有安徽特色的“四个一律”:上级部门已经公布取消的申请材料我省对应的一律取消,权责清单、公共服务清单和中介服务清单中已明确取消的事项对应的申请材料一律取消,开具证明的单位无权查证、无法开具的一律取消,申请材料并非办事必要条件或重复设置的一律取消,提升了清理标准,提高了清理的精准度,清理工作更加全面彻底。

市县“减证便民”整治下月底完成

据悉,省级“减证便民”整治申请材料多专项行动已经完成,市县专项行动正在有序推进,将于11月底前全部完成。

我省要求,政务服务事项申请材料取消后,各有关单位要及时调整政务服务事项实施清单,同步精简实体大厅办理相关事项的申请材料,做到线上线下同步精简;不得变相要求申请人提供已取消的申请材料,切实解决申请材料多、群众办事难等问题。涉及取消中介服务事项的,必须及时动态调整本单位行政权力中介服务清单,严格执行,认真落实,有效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