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大学生不愿意办助学贷款?

三峡蜡笔


我是一名大学生,目前大四,我来说一说我自己的亲身经历。我几个很要好的朋友都办了助学贷款,当时我也想要去办,因为真的很划算,但是因为家里人不同意,所以助学贷款的事情就没办成。

我本人是很想要去办助学贷款的,因为八千块对于我的学费绰绰有余了,可以帮父母减少一点负担。而且助学贷款在学校期间是不算利息的,还款的期限最长可达十年。但是父母不支持,觉得我以后刚刚毕业出去就要还款,怕我有负担,坚决不让我办。

而且家里人觉得办助学贷款的手续太麻烦了,全部办下来大概需要花一周的时间。我说一下办理的步骤。等录取通知书下来后,就可以向当地教育局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提供借款申请,填写申请材料。材料审核通过以后,需要申请人本人去经办行开通个人账户。接下来是签订贷款合同,需要父母和本人同时当场才可以。合同签订完毕以后,拿到助学贷款回执单。拿回执单到学校报到,办理入学手续,然后把回执单寄回你所在地的学生资助管理中心。

每年办理助学贷款的学生非常多,当年我朋友去办的时候,一连去了两天才轮到他填申请表,去银行开户,签合同的时候也是跑了很多趟才搞定。如果父母不是在家里,而是在外打工,就会很麻烦,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办完回去上班。

而且助学贷款不是说所有的大学生就可以去办的,因为助学贷款设立的初衷就是为了帮助家庭困难,无法支付学费,住宿费的学子。所以想要办理助学贷款的前提条件是家庭困难户。能够办理助学贷款的学生都是在校期间已经建档立卡过了的,只有建档立卡了才有资格去办理。

我觉得助学贷款的政策还是很不错的,一年可以贷8000块,四年下来就是32000块,可以为家里节省不少的开支。而且还款的时候可以依据自己的还款能力进行偿还,不会给自己带来太大的压力。所以如果满足助学贷款条件的同学,建议去办助学贷款。


大三老学长


为什么不愿意办?一是麻嫌烦,二是不需要,三是爱面子。就是这样。

作为一个大四的老学长,在这里,我要感谢一下国家,是国家的好政策让我能够继续上学,不然,我家真的拿不出那么多钱的学费来啊。

我上的是本科,前三年的学费都是5500左右,最后一年4900左右,家里提供不出来,所以,这四年我都是办的助学贷款,第一年8000,后三年都是贷的6000。

至于我说的麻烦是怎么回事呢,因为第一次贷款,你是需要带家长一块去的,因为需要他们的本人签字,身份证,户口本,都是要带着的,在网上打印好一张表格,里面的个人情况,家庭情况,还得去相关的地方盖印,村里镇里,然后再去申请的地方拿着这个表格等着排队就行了。

在这里,我建议想办贷款的同学,办生源地的,这个简单些,当时我先去的农村合作社办了半天办不出来,因为他们需要父母双方都过来,可是我没有妈妈,他们要结婚证,可是家里没有离婚证,白跑了两三天,就是办不下来啊。

除了第一次办贷款比较麻烦,后面的续贷都比较简单了,自己拿着学生证身份证和申请表就可以去了。

还有就是,有些人不懂得家里辛苦,好面子,所以不去办,


这是生源地贷款的表格

这是信用社的

一般来说,办贷款下面会有一个小店,专门搞这个的。


小幸福的萌萌雷


大学四年,前两年办了助学贷款。当初高中毕业的时候,因为办助学贷款有名额限制,所以我就选择了放弃,因为自我感觉家里情况还可以,上大学的费用还是不用愁的,最后父亲觉得办助学贷款没有利息,所以找人帮我办了助学贷款,第一年就觉得很麻烦,因为这些助学贷款的一部分被学校当作学费从中提取了剩下的作为生活费要把它转出来,所以那时候还折腾了很久。


到第二年,顺理成章的又去办助学贷款,因为我们现办贷款的学生有点多,所以说那几天要到了坐车去县城排队。那时候自己还不懂,每次都要父亲带我去,到第三年的时候,父亲也放弃了,他觉得太麻烦了,所以在大学的后两年就没有办助学贷款。

那时候上大学的学费也不是很贵,每年3400,家里的经济条件基本上也可以,所以最终放弃助学贷款。现在我觉得一部分人不需要办助学贷款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家庭经济情况还可以,不需要去办助学贷款;

2、有些家庭可能就会因为办助学贷款的程序比较麻烦,所以直接放弃;

3、也有些特殊的人很要面子,对贷款这件事情来说,根本考都不考虑一下。


饕餮视听


助学贷款也是贷款,借了钱终归是要还的,如果不是家庭经济吃紧拿不出学费,确实就没必要办理助学贷款。



国家助学贷款,是一项非常好的惠民政策,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也能够完成自己的学业。不少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正是通过助学贷款的途径,顺利步入了大学校园。

但作为贷款来说,无论是生源地贷款,还是到学校办理贷款,都需要填写不少的表格以及准备相关的证明材料,整个程序走下来还是相当繁琐的。对于不得不贷款的同学来说。这些繁琐自然不是什么事;但对于原本没有贷款必要的同学而言,就没必要去经历这些麻烦。

再者从还款的角度来说,虽然大学期间助学贷款的利息会由国家和学校垫付,但大学毕业以后,就得支付贷款的利息。对于刚刚参加工作的大学生来说,经济条件还不太好,偿还能力有限。有的学生也不得不寻求家里的帮助,来偿还这些贷款。更不妥当的是,有的学生粗心大意,没能及时还款,最终上了征信系统的黑名单,这对将来的事业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因此不能够因为助学贷款就是提供了四年无息贷款就去贪这个小便宜。如果家庭经济条件允许,能够缴纳大学的学费和生活费,就不用去贷款,毕业之后也没有还款的压力,更能够轻装上阵。

但值得指出的是,贷款与否取决于家庭经济条件,不存在有没有面子的问题。如果真的是家庭经济非常困难,那就应该积极申请国家助学贷款,用以完成自己的学业,今日的贫穷不等于明天的贫穷,只要毕业以后按时还款,利用大学所学找到好的工作,那就是一件很有面子的事。


国之重器,大国上庠。感受大学文化,瞭望科技前沿,亲历一流征程,敬请关注头条号“上庠”。

上庠


回答这个问题还是要分情况:


一种是有条件的家庭,父母为了锻炼孩子的独立能力,让孩子选择贷款

一种是家庭条件不允许,只能选择贷款。

不知道您是出于什么原因来问这个问题,但是作为曾经依靠助学贷款上完大学的我来说,还是非常愿意尽全力来解答这个问题。


助学贷款分为生源地助学贷款和学校贷款两种。

生源地,顾名思义就是你所在的地方,提出申请,向中国国家开发银行提出贷款申请。

学校的贷款则是通过学校向银行提出申请,那时候听说如果在学校提出申请,还清贷款才能换取毕业证,身边的朋友偶尔有贷款的都是生源地,所以关于这个扣押毕业证的传说,至今还是未解之谜。

两种贷款的共同之处在于,在校期间不计利息,所以如果你能在毕业的时候还清贷款,就等于不用还利息。我没有那么幸运,我在毕业2年后才将贷款还清,依稀还记得母亲接到还款通知时,焦急的心态,那一年是毕业后的第一年,在外打工,9月收到了还款通知,是寄回家的,经多个人的手辗转到母亲手上,母亲不识字,听别人一说,紧张的不得了,当然,我欠银行钱的事情也就人尽皆知了。(我想这也是很多人不愿意贷款的原因吧!)


下面我们再来具体讲讲原因:

一、申请过程繁琐

我记得当时在县城里办贷款的时候,前前后后跑了4次,我家在农村,到县城要先走山路再到大路上等候大巴车,车程一个小时。第一次排队拿号,拿到号码,通知第二天上午10点,带上材料,交完材料,告知过几天带监护人来签字,最后一次记不得干什么了。

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每一次的排队,第一次从早上排到下午,午饭都没吃,因为你离开了,你的位子就被别人占了,这是十多年前的事情了,不知道现在有没有改善。那时候父亲重病,母亲在家操持家务,我每次都是一个人,孤独的看着别家的孩子有父母陪伴,想来都觉得心酸。


二、申请助学贷款的条件家庭条件差,申请就意味着你承认自己是穷人

最初的设置是为了满足真正有需要的人,无法 承担大学学费的家庭而准备的,但是有些家庭比较会算账,从银行贷款,而将准备给孩子的学费存进银行,毕业后,取出钱,换掉贷款,这个理财的逻辑也是很好的。很多人认为接受了贷款,就承认了自己穷人的身份。孩子们的自尊心强,在大学里面不愿意被人知道自己是贷款,这应该是最重要的原因吧。


三、借了总要还,毕业后还有利息

借了钱,总归是要还的,从一开始就要背着包袱,虽然说也不多,四年按照一年6000算,一共24000。但是却觉得背上了一个沉重的包袱,毕业的时候就要以赚钱为目的来偿还这笔债。就像我上文说的,母亲的焦虑无形之间加重了我的焦虑,是不是很没用,让母亲担惊受怕,2万为何拿不出来,那个时候的压力真大。租住在城中村,400的房租,没有卫生间,工资1500,在充满油烟的走廊学着人家做饭。你会觉得你就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


不过现在回想起来,还是挺有成就感的,几年的大学时光,因为背着债,所以要比别人更努力,每年都拿奖学金,努力去出去打工,发传单,庆幸大学时光没有向家里要钱。(也无钱可要)


四、贷不贷款看情况

如果真的因为家庭条件不允许,我希望不要放弃上学的机会,我至今也是非常感恩当时当下的贷款,虽然毕业后我也还了些利息,但是我真的是感激。一时的压力和磨难都不算什么,挺过去就好了。不要害怕被人说穷,穷有什么关系,你努力就好了。但是如果条件好的父母希望锻炼孩子,就要分情况了,判断这样的做法对孩子到底好不好,他是能在压力下越来越坚强,还是在压力下一蹶不振。要分析情况,不然中途伸手去扶一把,结果更让你失望。


昆明老区


我大专时办了三年的生源地助学贷款,现在专升本了也还在办。因为家里真的太穷了,只有母亲一人外出打工,一月才1000块工资,所得收入除了满足我的生活费以外,家里经济状况真的是捉襟见肘。为了减轻母亲的负担,所以我就贷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