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小儿百病「积食」为先”,怎样分辨宝宝积食?

李克爽


最近看门诊,咳嗽的患儿激增,这和秋天天气干燥并且降温着凉感冒有关。然而,还有很大一部分孩子舌苔厚腻,咳嗽反复不愈,究其原因是没有忌口,父母老人贪喂,孩子傻吃导致的,这让一向温文尔雅的李医生很恼火!

这时,李医生想起了去年百惠妈妈带着月饼吃多了,咳嗽久治不愈的小美,来李医生这求诊的场景。。。

为了解释什么是积食,李医生脑洞大开。

当时,李医生没有说话,不紧不慢的打开电脑,点开了几十个程序,难后把电脑显示屏转向百惠妈妈,一边点着鼠标一边问道:“小美妈妈,我的电脑打开了几十个程序,你看现在还能运行吗?”

百惠妈妈被李医生问得有点晕,看个病怎么让我玩起电脑来了,遂疑惑的敲了几下键盘,看着没反应,问道:“好像是不动了啊。。。。。。我知道了,您程序开太多了,电脑死机啦!”

“没错,你说的太对了!”李医生对百惠妈妈刮目相看:“我和你打个比方,宝宝的脾胃(消化功能)就像这台老电脑的内存一样,比较小,胃口(食欲)呢又像小金鱼一样,好一点就不停吃,爸爸妈妈或者爷爷奶奶看着孩子胃口好自然高兴得不得了就会不停喂,所以就像这台电脑打开了很多程序,结果运行内存不够用了,直接就死机罢工了。

电脑死机可以按电源键重启,但是宝宝脾胃死机了就没办法重启了啊。所以我们只能通过运化脾胃,促进消化的方法,把堆积在脾胃的不消化物慢慢消化。必须注意的是,在这个帮助消化的过程中,我们就不能再多喂食物再次加重脾胃消化的负担了。”

百惠妈妈恍然大悟:“李医生,您这个比喻打的太好了,我一下就明白了,但吃多了为什么会咳嗽痰多呢?”

李医生正了正坐姿,清了下早已发干的嗓子,说道:“中医说‘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意思就是说不要一听到咳嗽就认为一定是肺出了问题,我们中医还要考虑是不是其他脏腑出现了异常才会导致咳嗽的。尤其是小儿是处于‘脾常虚’状态,又‘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所以脾如果出了问题,也会引起痰多咳嗽的症状。

现代医学也认为婴幼儿消化系统功能不完善,因此一旦多食过食,损伤了消化系统的正常功能,有可能会导致胃酸过多,并引起反流从而导致顽固的痰多咳嗽的症状,这类咳嗽使用抗生素效果不佳,中医通过调理脾胃帮助消化能起到非常好的效果,现代医学亦是使用抑制胃酸和促进胃动力恢复的药物,所以在这方面中西医的观点其实是相通的。”

“天呐,我是第一次听说吃多了也会导致咳嗽的,真的太有意思了。”百惠妈妈显得有些兴奋,全神贯注的继续问道:“那怎么来判断这个咳嗽是不是因为积食引起的呢?”

李医生耐心地解释道:“一般我们要从以下10个方面来寻找线索。”

第一、看胃口。如果孩子没有食欲,往往是食物堆积在胃,消化不良;如果孩子胃口特别好,但又非常瘦,这是脾虚无力运化,营养吸收不好导致的,也叫胃强脾弱。

第二、问喂养史。这部分孩子往往是最近几天吃的多了,这样容易引发急症。比如孩子月饼吃多了,第二天就发烧咳嗽痰多了。

第三、看舌苔。积食的孩子舌苔中间会变厚。

第四:闻口气。积食的孩子往往会出现口中有酸臭的异味。

第五:看睡姿。积食的孩子,睡觉的时候往往喜欢趴着睡,而且多伴有夜里睡觉不踏实,翻来覆去的情况。

第六:容易踢被子。积食会产生内热,就会出现夜间多汗和踢被子的情况,此时一不注意容易着凉感冒。

第七:看手掌心温度。积食的孩子,往往容易手心发热,甚至出汗,而手背不热,细心的家长也会发现。这种孩子往往不是单纯的积食,通常还伴有胃热。

第八:看眼袋。平时喜欢吃肉食的孩子,食肉过量导致肉积日久,往往下眼袋大,而且有暗红色。此类小孩往往积滞日久已经伤了脾胃阴液。

第九:看嘴唇颜色。积食的孩子往往口唇颜色鲜红发亮,这种情况也是有积食有内热的表现。

第十:时常嗳气,呕吐,腹胀痛,大便有酸腐像臭鸡蛋。

百惠妈妈一脸愁容,说道:“李医生,按您说得我家小美真的是全中啊。那该怎么办呢?”

李医生摸着小美的脑袋,露出招牌式的微笑,说道:“中医治疗积食引起的咳嗽方法可多啦,比如说食疗、药疗、推拿、拔罐等等都有作用,今天李医生就教你一招在家就能处理的初级方法,如果处理的及时那就不用上医院了呢。”

【积食方—焦三仙+莱菔子】

处方:焦山楂、焦神曲、焦麦芽、炒莱菔子各6克。

做法:熬水15分钟后给孩子喝。

原理:焦三仙是焦山楂、焦麦芽、焦神曲三味药。其中,焦山楂是专门消肉食之积的;焦麦芽和焦神曲是消谷面之积的;莱菔子可以通便消积,化痰散结。

【积食咳嗽食疗方法—萝卜陈皮汤】

处方:大白萝卜适量,陈皮6克。

做法:萝卜切条榨汁,陈皮6克加适量水煮10分钟,兑入萝卜汁适量。

原理:中医认为白萝卜具有消食化滞,宽中理气,清热生津,顺气化痰的作用;现代研究认为,白萝卜含有芥子油、淀粉酶和膳食纤维,具有促进消化,增强食欲,加快胃肠蠕动的作用。陈皮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的作用。

友情提醒:以上两个处方分别对应积食初期以及积食咳嗽两种情况,一般服用两三次,孩子的积食就会消掉。如果改善不明显需要及时请医生分析原因,另作处理。


李博士养儿课堂


我已是两孩子的妈妈了,要我理解宝宝积食有三方面:




第一,看看宝宝的舌苔发白或发黄,而且口腔发出酸酸的臭味,那就证明宝宝积食很严重了;第二,宝宝食指上发出黑绿色的青筋,舌头溃烂,扁头体发炎,淋巴发炎,也是积食引起的;第三,鼻梁两侧也发出青绿色青筋,拉的粑粑臭臭的,不成形,


证明宝宝消化不好,引起积食的。以上几点,妈妈要预防时,从两方面着手:

第一,食物上,对每个要进入宝宝肚子的食物都要是温热的,食物最好弄成泥状的,汁汁的,这样有助宝宝肠道好吸收;


第二,药物,可以吃点益生菌,但不提倡长期服用,因为它可以调节宝宝肠胃通畅,免疫力的改善。也可以吃保和丸,它也启到胃胀,开胃的效果,中成药不会伤害宝宝身体的了。凡事好了就不要继续吃了。妈妈们一定要时刻观察宝宝们。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你


水果BABY520


可以参考如下:

积食可以分为两种:

1.一般的积食

这种就是平时家长不注意让孩子吃多了,产生了局部的积滞,一般会出现肚子胀胀的,大便干结,嘴里出现口臭,放屁也变多。

解决办法:

对于这种积食,只要时间够,身体会自己调整的,例如不想再吃饭或者吃饭想吐,这中情况小孩还不觉的饿,甚至有的小孩吐了身体还会觉的舒服多了。这种积食出现的症状比较轻,恢复也比较快。中医对于这种的积食一般采取清下的方子,消失食化积即可,常用药山楂。


2.脾胃虚弱导致的积食


这种积食相对来说比较麻烦点,恢复起来也相对慢点。

脾胃虚弱主要有哪些表现呢?

(1)精神状态不佳,有气无力的

(2)面色偏黄

(3)喜温喜按,怕凉

(4)拉肚子

(5)舌苔白腻,舌体偏胖


解决办法:

(1)轻微的,加强饮食方面的调理,增加孩子自身的正气,正气足,百邪哪敢来犯?


(2)相对严重的,出了饮食方面的加强还可以适当的服用一些中药方:

如果出现拉肚子,积食,可以用四君子汤健脾除湿,焦三仙化食消积。

如果出现上火烦躁,口苦咽干,睡觉不好等状况,可以用四逆散舒肝行气,焦三仙化食消积。

如果积食出现发热情况,可以用牵牛子打粉,加少许白糖,开水冲服即可退热,此药性较烈,热势下来立即停用。


医路向前走




1、积食的宝宝舌苔发黄,很厚,而且有口气。

妈妈让宝宝张大嘴巴看看就知道了。最好是逗宝宝张大嘴笑笑,既能看到舌头的舌苔,又能闻到有没有口气。

2、积食的宝宝容易大便干结,便秘,而且大便很臭。

摸摸宝宝肚子涨涨的,但是几天没有大便,或者很用力拉不下来,就是大便干结了。即便是拉出来一点点,也奇臭无比,就是积食了。

3、手心脚心发热。

每天妈妈都可以随时摸摸宝宝的小手,小脚丫,如果很湿热,就是积食的征兆;干热宝宝可能会发烧的。

4、精神不好,面色潮红,不思饮食。

看着宝宝有些蔫蔫的,平日里喜欢吃的东西也不怎么吃了,再看看宝宝的脸色,有些潮红,就是有可能积食了。

5、不爱吃蔬菜,过于吃肉的宝宝容易积食;不爱吃一日三餐,爱吃甜食,零食的宝宝也容易积食;不爱喝白开水,爱喝饮料的宝宝也容易肠胃失衡,引起积食。


沫沫的静好岁月


积食6表现妈咪巧识别

大便秘结,干硬成球

中医认为大便干是大肠有热的表象,会造成宝贝内热,容易受外寒,患感冒发热。

胃不和,卧不安

宝贝睡眠不宁,因为吃饭与睡眠之间有连带关系,所以有“晚饭少吃一口,舒服一宿”之说。

鼻梁青,脾气急;额头青,腹中痛

宝贝过食生冷寒凉的食物,可损伤脾胃之阳气(指消化、运转食物的一种动力),使脾胃运化功能失常,因而导致寒湿内生,发生腹胀、腹痛、腹泻等症状;而寒和痛均可见面色发青,特别是鼻梁两侧较为明显。因为从中医的面相来说:鼻梁属肝,鼻翼属胃。

舌苔又白又厚又腻

腹中有积食舌苔白且厚,一般说来是浊湿内停或消化不良,此时可闻到宝贝口中呼出的气带有一种酸腐味。

手、足心热

手足心热说明有内热。手心、脚心热,往往是宝贝体内寒热失去平衡,将要发生疾病的一种现象。

口唇红、鼻孔干

口腔是消化道的上端,口唇属脾、鼻孔为肺窍,唇红鼻干或者鼻中有黏涕、黄涕,都是脾胃和肺有热的表现,如不及时解除,可能很快会出现宝贝发热。

积食3个常见原因

饮食无节制,吃得太多:宝贝年龄小,没有自制力,碰上好吃的就多吃,但宝贝的脾胃功能还不强,调节能力差,吃下太多东西而无法消化,会导致脾胃功能紊乱。

对冷暖不敏感:宝贝大多对冷热、疼痛、苦甜不是特别敏感,有些宝贝一玩起来就跑出一身汗,出汗后风一吹,就着凉,造成脾胃失衡。有些家长给宝贝穿得过多,捂着宝贝,易产生内热,也容易造成外感。

天生脾胃就弱:如果是早产儿,体重低于5斤的宝贝,大多存在先天发育差,脾胃弱的问题,容易出现脾胃不和,消化不良。

积食预防4法

宝贝积食,最主要的原因在父母,如果父母照顾得当,一般不会发生。因此,父母应寻找自身是否对宝贝太溺爱了,是否没对宝贝的饮食加以控制,是否穿得多了。疼爱宝贝,父母就应严格管理宝贝的饮食,并且注意宝贝穿衣的多少。

1.有些宝贝,一会儿吃得多些,一会儿又吃得少些,此时父母不要着急,只要宝贝睡得好、精神愉快,就没有问题。宝贝的身体也有自我调节的功能,不要以为吃得少了,就追着喂。

2.宝贝脾胃功能弱,因此不要吃太多太凉(如冰淇淋、冰棍)、太辣(如辣椒、蒜、葱)的食物,尤其注意不能暴饮暴食,不要吃过多零食。

3.注意饮食调理,如果发现宝贝大便干了,就要及时调整饮食结构,多吃些有利通便的食物。

4.宝贝吃东西的量要节制,尤其是不易消化的肉类及黏食。晚饭不要让宝贝吃得过多,因为夜间胃肠蠕动慢,食物在胃中存留时间长,易生内热。


妈咪宝贝传媒


分辨小儿积食首先看舌苔,积食后舌苔厚重,闻口气,积食后有口臭、口气重的表现,宝妈们可以逗孩子笑,孩子一笑既可以看舌苔又可以闻口气!

再就是看脸色,积食后孩子的两颧发红,像熟透的红苹果,一摸小脸蛋很热。


注意孩子的方便次数,一旦超过两天就很可能是积食导致便秘了。

孩子积食后体内有热,很容易外感风寒引起感冒咳嗽。经常给孩子捏脊,可以有效防治孩子积食,调理脾胃,让孩子健健康康的。


积食后可以用焦三仙加鸡内金煮水喝,中药店有卖。但注意不可常用,否则脾胃会形成依赖,动力不足,积食消除后可以给孩子做一些玉米粥,南瓜小米粥调理一下。


爱健康219


宝宝积食的原因:



宝宝积食是因为消化功能没有完善,消化液分泌不足,酶的功能也比较弱;

第二方面,饮食不当,妈妈什么都给宝宝吃,如,给宝宝吃生冷的瓜果或者难以消化的食物,造成食物停滞于肠胃,损伤脾胃。

宝宝积食的症状:

1.食欲不振,什么都不想吃,没有胃口,以前可以吃一碗粥,现在只能勉强吃几口;

2.宝宝有口气,家长可以敏感的闻到宝宝呼出的口气中有酸腐味;

3.鼻梁两侧发青,宝宝舌苔会变厚,有的是全部变厚,有的是在舌体中间出现一个硬币一样厚的圆圈;



4.宝宝晚上睡觉不安稳,不停的翻动身体,有时会磨牙,有时还会烦躁啼哭;

5.宝宝大便干燥、或者时干时稀,大便的味道特别臭,酸腐味道;

6.引发急症,如高烧;

7.宝宝腹胀满,明显消化不良。

宝宝积食应对办法:

1.看医生吃药;

2.小儿推拿



宝宝的穴位最敏感,稍微刺激就会产生效果,因此妈妈可以学习一点推拿技术。

3.多接地气,多户外运动

户外运动可以增加宝宝抵抗力,宝宝多玩沙,亲近大自然有益于宝宝健康成长,人体中的脾对应的是大自然中的土和黄色。

4.食调

糖炒山楂



做法:取红糖适量,放入锅中用小火炒化;加入去核的山楂适量,再炒5--6分钟,闻到酸甜味即可。

如果宝宝有发热的症状,可以改用白糖或者冰糖,每顿饭后可以给宝宝吃一点。


丁妈亲子时光


孩子大部分的时间,不是在吃饭就是在睡觉,而作为家长,在宝宝小的时候,最重视的就是宝宝的饮食营养,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会准备很多有趣而又营养的食物给宝宝食用。不过,由于小宝宝的肠胃容量很小,也不懂饥饱,很容易会出现吃多积食的情况。

那么,怎样分辨宝宝积食?

宝宝发生积食的时候,会很多种表现,所以可以按照以下几点去分辨宝宝是否积食。

1、看睡眠

如果宝宝有积食的话,体内的心肝经火就会比较旺盛,所以宝宝会比平时变得暴躁很多,而且睡眠也会不好,可能会出现睡觉时眼睑闭合不了的现象。

2、看大便

当宝宝有积食以后,排泄粪便的次数、颜色、质地都会有所变化,所以很容易通过观察孩子的大便,了解宝宝有无积食。若是孩子大便的次数变多了,产生腹痛腹泻的情况,并且粪便的气味比较腥臭,形状清稀且粘稠,就可以分辨出宝宝是积食了。

3、食欲下降

倘若宝宝突然有了不爱吃饭的现象,造成的原因一般是感冒或是肠胃有毛病。在孩子一开始食欲下降的时候,家长要避免喂宝宝吃些比较油腻,不易消化的食物,通常宝宝积食的时候,胃口都会缩小很多,出现明显的下降情况。

4、看口气

可以通过闻孩子的口气判断有无积食,主要就是看孩子呼出的口气是不是有严重的酸腐味,倘若有的话,就表明孩子是真的积食了,肠胃里的食物没有被消化,所以产生了酸腐味。

5、摸肚子

主要是因为当孩子有积食的时候,肚子会出现胀气的感觉,所以只要摸一摸宝宝的肚子即可辨别,一般感到胀气很严重的,就是消化不好,有积食的症状。

除此之外,如果积食严重的话还可能会引起发烧,咳嗽等情况,而且长时间的积食则会诱发孩子营养不良,影响生长发育的危害。所以家长们就要注意了!

备孕、湿气重、肾虚、减肥、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肝病、皮肤病等等,怎么调理最有效?

康爱多每天为您推送各种专业、趣味的健康知识,帮您识破健康谣言,走出用药误区!


康爱多网上药店


首先说一下,什么是小儿积食?

积食是指:在中医里面的一种病症,主要是指小儿喂食过量,损伤脾胃,使食物停滞在胃中形成了肠胃病症。

积食一般多发于婴幼儿,主要表现为:

1、厌食,对食物不感兴趣,一顿饭要吃很长时间。

2、腹胀、大便干燥、大便酸臭或腹泻。

3、舌苔白厚、有口气、肚子胀热等。

4、睡眠不好,很难哄睡着,或是睡着了也不踏实。

5、有时会导致发烧、咳嗽、等其它疾病。

小儿积食过久,会对孩子造成营养不良,影响生长发育。

预防小儿积食

1、一日三餐要定时定量,不要“孩子喜欢吃的多吃,不愿意吃的少吃”。

2、食物要多样化,营养均衡、多素少肉。多吃水果、蔬菜,谷类。少吃油炸食品,鱼等发物。

3、日常多喝白开水,促进新陈代谢,排除体内毒素。

4、让宝宝多活动,家长多给宝宝做一些小儿推拿,预防小儿积食。


贝贝妈妈说育儿


四岁宝妈来说说我的经验,我会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辨别孩子是否积食:

1. 观察睡觉。孩子晚上睡觉不安稳,不停翻腾蹬被子。这时候我会默默孩子的手心和脚心,如果手心和脚心干热,有积食可能;

2. 观察舌苔。正常情况舌苔应该是薄薄一层,而且分布均匀,如果舌头又厚又黄,有积食可能;

3. 闻口气,自家孩子就别嫌弃了。口气不清新,早上起床口臭,有积食可能;

4. 观察肛门和大便。肛门周围发红,大便干结,有积食可能;

5.观察孩子吃饭欲望。如果孩子到点儿不愿意吃饭,别勉强喂食,有积食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