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场大戏唱响菏泽,市民喜品戏曲盛宴

“花城戏韵唱盛世—菏泽地方戏曲传统经典惠民演出”圆满落幕

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 牛 腾

10月31日晚,由菏泽市地方戏曲传承研究院带来的山东梆子《反西唐》在菏泽大剧院精彩上演。随着《反西唐》演出的结束,由中共菏泽市委宣传部、菏泽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菏泽市广播电视台共同主办的“花城戏韵唱盛世—菏泽地方戏曲传统经典惠民演出”活动圆满落幕。据了解,10月22日至31日,《蝴蝶杯》《天波楼》《珍珠塔》《姊妹易嫁》《游西湖》《老羊山》《五凤岭》《桃花庵》《贺后骂殿》《反西唐》10场大戏在菏泽大剧院轮番上演,场场精彩,场场爆满,观众席中爆发的阵阵掌声表达了群众对演出的认可与喜爱。

10台大戏精彩上演,共计6万余人观看演出

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真正把文化惠民精神落到实处,保证演出效果,把好事做好,让群众看得尽兴,看得满意,菏泽市地方戏曲传承研究院在演出前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来进行集中排练,在一次次排练中找出不足,不断改进提升,100余名演职人员分工明确,互相配合,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把戏排好、演好。在所有演职人员齐心协力的配合下,为广大群众奉上了10场精彩的戏曲视听盛宴。

据了解,为了让更多的戏迷可以观看本次演出,体验菏泽戏曲文化的独特魅力,此次活动在演武楼西牡丹广场悬挂的LED大屏和乐8直播平台同步直播。到现场观看演出的群众每场都在1200人以上,观看网络直播的观众每场都有3000人左右,次日观看重播的也有2000人左右,10场大戏演下来,观众共计6万余人,戏迷群众纷纷表示这次真是好好地过了一把“戏瘾”。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领衔主演,青年演员崭露头角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祝凤臣表示,本次的菏泽地方戏曲传统经典惠民演出活动共包含5场枣梆和5场山东梆子,她本人也在山东梆子《五凤岭》和《反西唐》两场大戏中担当主演。

“这次的演出,无论是主演还是配角,每个演员都非常重视这次机会,也都付出了无数艰辛的努力。我认为角色无大小,在一出戏中无论主角还是配角都非常重要,红花还要绿叶配,大家正是抱定了这种‘一棵菜’的精神,这次演出才得以取得圆满成功。”祝凤臣说,“作为一名山东梆子的传承人,我感觉身上的担子很重,现在学习戏曲的年轻人不多,山东梆子的传承遇到了很多困难,也很难留得住人才。目前,我们在不断发现并培养山东梆子的传承人才,通过传帮带招收了一批山东梆子的青年人才和学员,这些优秀青年演员和学员的加入将进一步为传承和发扬山东梆子贡献力量。”

来自菏泽市地方戏曲传承研究院的青年演员魏丽娜在本次活动中共参与了5场大戏的演出,并在第一天的演出枣梆《蝴蝶杯》中担任女主角胡凤莲。“在菏泽说起枣梆,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蝴蝶杯》这出戏,作为10场演出中的头一场戏,我在演出的时候压力还是非常大的。我感觉胡凤莲这个人物有着非常鲜明的性格特点,她敢爱敢恨、有勇有谋,而且这出戏中胡凤莲的戏份很多,唱做繁重。这出戏我演出过很多场了,因此虽然紧张,但我还是很流畅地把整出戏给演了下来。”魏丽娜说。

魏丽娜表示,在这次为期10天的演出中她的收获很大,也通过观摩别的演员在舞台上的精彩表演学习到了很多的知识和舞台技巧。“在演出的间隙,一有时间我就去请教一起参加演出的老师们,每位老师都毫不保留地对我进行指点。在这种大舞台上演出的感觉和平时是不太一样的,自己也对各种程式化的东西会更加注意,我很珍惜这次演出和学习的机会,希望以后每年都能多有几次参加这种演出的机会。”魏丽娜对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说道。

剧场内一座难求,观众纷纷表示过足了“戏瘾”

按照公益演出、文化惠民原则,每场演出向市民免费赠票600张,领票时间为每场演出当天上午9点至12点,领票地点为菏泽大剧院西南门。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采访发现,在为期10天的演出中,每天早上8点左右,在菏泽大剧院西南门就排起了长长的领票队伍,在领票人群中,不仅有白发苍苍的老人,也出现了很多青年人。每天晚上临开演前,菏泽大剧院门口也都会排起长长的戏迷队伍等待检票入场,大剧院内座无虚席,菏泽戏迷懂戏、爱戏,在演出过程中经常会听到有戏迷跟随舞台上的演员一起小声哼唱。

市民孙爱国表示,这次的演出全部是菏泽的地方戏曲剧种枣梆和山东梆子的传统经典剧目,通过观看这10场演出,再次领略到了菏泽地方戏曲的风采。“这10场大戏我天天来看,一场不落,每天晚上不到7点我就早早来到大剧院等着开演,真是过足了‘戏瘾’。我有很多年没这样集中看戏了,通过观看此次演出我发现,我们菏泽的戏曲演员真是名不虚传,唱念做打都很精彩,菏泽不愧被称为‘戏曲之乡’。”孙爱国对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说道。

元旦、春节期间此类惠民演出或将再次举办,12月份枣梆《草根大师》将晋京演出

据了解,承担本次演出任务的菏泽市地方戏曲传承研究院隶属于菏泽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是山东梆子、枣梆和大弦子戏三个国家级非遗剧种的项目保护单位,肩负着山东梆子、枣梆和大弦子戏的抢救、整理、研究和传承展演工作。

据菏泽市地方戏曲传承研究院院长徐向东介绍,在新剧目创作方面,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全力打造艺术精品,先后创作演出了山东梆子《山东汉子》《忠诚》《大唐巾帼》《古城女人》,枣梆《龙门谣》《包公卖官》《枣树情》《草根大师》,大弦子戏《两架山》《金麒麟》等十余部大型剧目,多次获得省级、国家级奖励并晋京赴省演出。

“此次惠民演出,无论是演出的规模还是到场的观众数目都是很庞大的,群众对本次演出的反映非常好。菏泽市地方戏曲传承研究院会抓好本次活动总结,打算在元旦和春节期间再次举办此类文化惠民活动。”徐向东说,“12月5日、6日,枣梆《草根大师》将赴北京全国地方戏演出中心进行两场演出,这也是自建国以来菏泽枣梆剧团携新戏首次晋京演出。本次演出对于宣传菏泽地方戏曲,扩大菏泽文化的影响力,以及对于菏泽非遗剧种的展示,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