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究竟是如何“杀死”女司机的?

在自媒体时代,媒体人的职业道德,早已荡然无存。

近日,重庆万州公交车坠江事件牵动了千万人的心。

事件最初,在调查结果还未正式公布之前,媒体仅靠虚实难知的小道消息,大肆宣传红色轿车车主“高跟鞋女司机”为事件的罪魁祸首。

在媒体的舆论下,全国网友几乎同时将矛头指向这一敏感标签“女司机”。一时间,这位还未在事故中恢复的“女司机”被推到了风口浪尖。

但是,就在舆论还未平息,事件发生的第二天,事件出现了惊天大反转。

通过多辆经过事故现场的私家车行车记录仪的画面确认,坠江事故发生的原因,在于公交车突然变道冲桥坠江,而之前被媒体喷之为“凶手”的女司机,成为了这场事故的受害者。

警方通报事故发生经过

从“凶手”到“受害者”的角色转变,让我们看到了网络暴力的威力,同时,我们也应该反思,在自媒体泛滥的时代,作为移动互联网新一代的媒体人,是否应该坚守媒体人的职业操守和职业道德?

且不说“女司机”标签的始作俑者是自媒体,近几年来,自媒体为了吸睛吸粉,不惜触碰道德底线,露骨越线的标题、难辨真假的内容,使得部分大众成为了自媒体野蛮成长的垫脚石和受害者。

“司机”言之谓“司机”,为何要刻意加以性别区分。判别人类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是否在性别、年龄、种族、地域等方面存在偏见和歧视。

请从今天开始,取消“女司机”的话题标签。

请所有自媒体人,牢记媒体从业者基本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不要自己给自己打脸,丑相太难看。

有赞同文章观点的兄台,请点击关注“齐鲁直通车”,评论区里为“女司机”打抱不平,对网络暴力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