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官者何为只想当爷,而不愿做公仆?

东汉的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官”字的解释是:官,官吏,服务于君王的人。字形采用“宀”和下面的字形部分会义,好像众多的样子。由此不难看出,自古以来,大小官员基本都是以君王为服务对象,而不是广大的平头百姓。同时,为了区分这种社会尊卑身份地位,历朝历代的大小官员都要分为几品几个等次,而官员与普通百姓之间,更是要划分界限,泾渭分明,官是官,民是民。因此,慢慢地,当官的就成了高高在上的老爷,而普通大众就成了顺从听话、低三下四的子民了。由于这种尊卑观念深入骨髓,根深蒂固,慢慢地官民界限愈加分明,导致一众百姓打心底对官员均有了敬畏感、卑贱感,相应地、间接地、无形地助长了大小官员们有意无意抖官威、高高在上的官僚老爷习气。

要我说,这都是自古以来君王制度所造成的不良社风,广大普通百姓其实也期望大家在国家面前人人平等,而不是让部分人高高在上搞特权化、特殊化,从而导致大众心里不爽不平衡:大家原本众生一枚,为何现在有人就要驾凌在别人之上、装腔作势唬人呢?如今,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大家都觉得为官者应作为人民的公仆,为广大百姓服务才对。按理说,事实也应该如此,就如清朝官员诗人郑板桥说的“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那样。然而,事实大多并非如此。想想看,一个普通人通过这样那样的方法、渠道好不容易弄了一官半职,目的就是为了成为人上人,春风得意、威风八面、快意人生,现在又要让他们回到普通人的身份去为大众服务,那他们当初又何必去拼死拼活争官当干嘛呢?吃饱了没事干、闲的蛋疼吗?这,可能便是几多为官者的真实心态吧:升官发财,光宗耀祖,威风八面,人中龙凤,真正的爷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