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俩种植香菇,成为村民中的“有钱人”

香菇,作为一种菌类食物,是高蛋白、低脂肪的营养保健食品。随着人们会食物高营养的追求,香菇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既然市场上有那么多的人在吃香菇,必然就会有人在种植香菇的。51岁的朱大梅就是其中的一位,从1990年开始,他和妻子就开始种植香菇。

多年前,政府为了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开始鼓励村民们种植香菇,朱大梅家就是村里最早一批种植香菇的农户。

因为没有任何经验,从理论到实践总会有不少困难。别小看种香菇这个活,似乎人人都能干,但却不是人人都干得好的。

从接种到采收,中间环节众多,稍不注意,就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刚开始时,接种弄不好,发霉了就不能用了,哭着也只能把这些菌种扔掉,一年下来完全没有钱赚。

但是,来年建菇棚、买菌种、置耗材都要钱,就不得不向亲戚朋友张口借。

上世纪90年代初,种香菇的人少,需求量大,尤其是出口销量很大,所以价格也比较高。香菇行情最好的时候,可以卖到每公斤16元。

种植量大的时候,朱大梅家一年种植香菇六万袋。后来,随着种菇农户的逐步增多,价格逐年下跌,最后价格跌到了每公斤0.5元。

朱大梅说:“因为没有人收香菇,最后只能把香菇倒掉,那两年亏得一塌糊涂。”因为没钱赚,妻子选择去厂里打工,而朱大梅仍然坚持在家种植香菇,研究香菇种植的新方法。

朱大梅说,“种香菇是个技术活、辛苦活,要经过配料、拌料、装袋、灭菌、冷却、接种、发菌、出菇等过程,每个环节都很重要。

最辛苦的是灭菌环节,把菌棒放在铁桶里用土灶烧,一个灶要连续烧三天三夜,人要日夜守着。除了装袋要请几个人帮忙,别的活全是他一个人做。

长年的劳作,以及长时间呆在湿热的菇棚里,得了风湿病、腰疼病,感冒发热是常有的事。可是香菇的价格波动又特别大,昨天一个价格,今天一个价格。行情好了,香菇却摘完了;行情不好的时候,香菇却爆发式地生长,很是头疼。

为了早一点挑到市场上能卖个好价钱,朱大梅和妻子一般凌晨两点就起床去菇棚忙活了。好在自己的辛苦没有白费,现在每年都会有不少的收入。

通过种植香菇,朱大梅逐步改善了生活,现在生活条件也越来越好了。在元岭坑村村口,有一栋四层的欧式建筑,成为了村民眼中的“有钱人”。

苦尽甘来,朱大梅感到特别欣慰。朱大梅计划说,以后自己还会继续种植说香菇,还会动员村民一起,带领村民一起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