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网联“双11”清算峰值逼近每秒10万笔,成为全球最大清算网络!

刚刚过去双11再破新纪录,全天成交额达2135亿元。这是一场全民电商的狂欢盛宴,也是一次对支付机构和清算平台的重大考验。作为跨机构清算主力军的网联平台,今日晒出成绩单顺利通过“双十一”大考。

据网联平台公布“双十一”运行数据显示,当日处理跨机构交易笔数11.7亿笔,相应跨机构交易处理峰值超过9.2万笔/秒。网联平台平稳保障“双十一”支付体系运行,平台性能和峰值交易承载能力得到了市场的检验和认可。

“断直连”进展再提速,业务切量超9成

据网联公布数据,目前各支付机构已全部接入网联平台,并完成了主要支付业务的迁移。同时,十一月以来,支付机构和商业银行合作开展的网络支付业务中,已有超过90%的跨机构业务通过网联处理,“断直连”工作稳步推进。

据了解,目前各支付机构已全部接入网联平台,并完成了主要支付业务的迁移。蚂蚁金服董事长兼CEO井贤栋表示,在网联平台筹建之初,按照“共建、共有、共享”的原则,支付宝就派出了专业人员,提供专业技术和经验,支持网联平台的建设工作,并在人民银行的部署下接入网联平台,目前切量工作已基本完成。

财付通相关负责人表示,财付通(微信支付)一直在积极响应监管要求,首批接入网联平台。财付通业务已基本迁移至网联平台处理。

网联上线 支付市场或将重新洗牌

网联成立之前,非银机构清算市场缺少强有力的指导,特别是线上清算市场发展混乱。网联上线后,各银行和第三方支付机构通过网联平台来处理涉及银行的网络支付业务,促使第三方支付机构统一接入标准、规范行业管理,实现市场的有序竞争;同时实现了第三方支付机构技术资源的有效整合,提高非银机构清算系统的整体实力。

特别对于一些中小第三方支付机构而言,“断直连”解决了它们接入渠道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支付机构的经营难度。有支付场景里出现的二维码将由网联统一制定,这给了支付机构一个相对公平的竞争机会。另外,接入网联之后,支付机构不必在付款端和收款端同时维护客户,只要做好其中一端的支付服务,另一端的支付和清算服务完全可以依赖网联,支付机构更有动力向提升用户体验、健康合规的专业方向发展。

银行和支付机构接入网联平台,实行统一清算,在整体上能够有效缓释每个参与方的信用风险,是防控系统性风险的重要措施。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希淼表示,对于市场参与方而言,统一、集中清算有利于节约行业和社会成本,提高支付体系乃至整个社会的运行效率。

网联成为全球最大清算网络

据证券时报报道,网联已经成为全球最大清算网络。有据可查的公开数据显示,VISA每秒最多处理2.4万次交易量。而网联相关人士表示,网联平台规划的平稳处理能力为12万笔/秒,极值处理能力达到18万笔/秒。之所以留出高达50%的冗余,是为了确保即使某一数据中心出现问题仍可保持业务连续不中断。

一位参与测压的银行人士称,网联平常一天的交易笔数,就已经在八九亿笔了。单日总规模超过VISA和Master欧洲加上北美两个公司全部加起来的处理总量。从处理交易笔数看,我国网联应该已经算是全球最大的清算体了。

不仅是交易笔数的庞大,在处理速度上,网联也已创出全球最快水平——每笔跨行交易清分处理速度低于300毫秒。

保障金融安全,提高支付效率

推进“断直连”工作,实现合规清算,是人民银行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战略部署的重要举措。作为国家级重要金融基础设施,网联清算平台主要处理非银行支付机构发起的、涉及银行账户的支付业务,实现非银行支付机构及商业银行一点接入,提供公共、安全、高效、经济的交易信息转接和资金清算服务,组织制定并推行 平台系统及网络支付市场相关的统一标准规范,协调和仲裁业务纠纷,并提供风险防控等专业化的配套及延展服务。

2018年11月初,人民银行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8)》再次明确了建设网联清算平台的重要意义,网联平台在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清算透明度,维护市场健康发展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通过网联平台支持“断直连”工作的平稳实施,对加强金融监管,规范市场发展,防范金融风险起到了积极作用。站在更加宏观的格局和视角来看,这也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的一个重要支点。

网联平台大事记↓↓↓

2016年4月14日,按照央行等部委印发的《非银行支付机构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支付机构开展跨行支付业务必须通过人民银行跨行清算系统或者具有合法资质的清算机构进行。

2016年8月,央行批复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清算平台。

2017年1月17日,“网联清算有限公司”名称已获(预)核准。

2017年3月31日, “网联平台”启动试运行。在此期间,需验证网联平台的系统功能、业务规则和风控措施的完整性和有效性,并完成首笔跨行清算交易。

2017年6月30日,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清算平台(网联平台)正式启动业务切量,网联第一笔真实交易诞生。

2017年7月28日,网联平台股东情况正式确定,45家股东中包括央行相关单位七家(中国人民银行清算总中心、国家外汇管理局下属梧桐树投资平台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中国支付清算协会、上海黄金交易所、银行间市场清算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共出资7.6亿元,占比37%;29家第三方支付机构持股63%,支付宝和财付通最终持股比例分别为9.61%。

2017年8月4日,央行“209号文”明确了切断直连和接入网联平台的有关工作要求。

2017年8月29日,网联清算有限公司已经在工商局注册完成,准予正式营业。注册资本为20亿元,董事长为中国支付清算协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蔡洪波,法定代表人及总裁为网联平台建设筹备组组长董俊峰。

2017年9月26日,网联首次组织银行与支付机构联合生产压测,网联平台压测峰值超过2万TPS,网联和直连渠道混合压测峰值超过3.5万TPS,为网联平台逐步转接行业全部网络支付交易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2017年11月11日,网联第一次“双十一”。

2017年12月,网联三地六中心满配,全面支持协议支付、商业委托支付、认证支付、网关支付、付款5大项基本功能,以及条码业务等相关业务功能。

2018年2月15日,网联单日处理了破亿。农历除夕当日(15日),网联平台交易处理规模再创新高,单日业务处理量突破1亿笔,支付交易平均耗时208.72毫秒,系统成功率99.99%。

2018年2月22日,网联平台已接入328家商业银行、87家支付机构,正在加紧推进剩余120多家商业银行、40多家支付机构的接入工作,将全面覆盖直连模式下的双向渠道。

2018年3月31日,网联平台自去年6月30日启动切量以来,累计资金交易转接清算笔数成功突破100亿笔。

2018年3月31日,网联清算有限公司与财付通支付科技有限公司就条码支付业务已完成签约、系统对接、联调测试和生产验证,并于3月31日完成首笔生产交易。即日起,网联条码面向收单机构提供微信支付条码支付业务接入服务。

2018年4月,网联平台已接入344家商业银行和109家支付机构,还有剩余110余家商业银行、6家支付机构的接入工作正在推进中。

2018年11月2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8)》明确网联清算平台是我国金融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网联清算平台有助于优化支付清算市场资源配置,整治支付市场乱象,防控金融风险,维护支付市场健康发展。

2018年11月11日,网联第二次“双十一”,当日处理跨机构交易笔数11.7亿笔,相应跨机构交易处理峰值超过9.2万笔/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