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网购“刷”出消费新感觉

2135亿元!今年“天猫双11”的成交额停留在这个数字上,创下新纪录。这还不是“双11”成交额的全部,因为京东、苏宁、唯品会等多家电商平台的最终成交额也都创出十年最高。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双11”紧跟着进博会,进博会的“溢出效应”已经体现在“双11”的成交额中。前几天现身“四叶草”的大量展品,一下子变成了消费者“购物篮”中的畅销商品。

除了成交额,今年天猫双11还刷新了多项纪录:物流订单仅用16小时48分即突破8.12亿,超过去年双11全天的物流订单量;品牌势能同样惊人,仅半天时间就有167个品牌成交额破亿,同样超过去年全天的数据。

数据还显示,进口消费不断升温,一家澳大利亚女装店在双十一当天的30分钟成交量,相当在澳大利亚当地门店的30天销量总和;境外消费者中,中国香港、美国、澳大利亚、日本、英国等成为前五大成交地区。

“双11”这天,火爆的其实不只是线上。今年几乎所有的电商都在打通线上线下。阿里巴巴“热情”最高,饿了么、盒马线下、口碑马力全开;苏宁今年除了苏宁易购直营店,上万家苏宁小店开出,在线下跑马圈地。很多品牌厂商,也是强调全领域新零售,比如小米以前参与“双11”主要是其天猫旗舰店,这次则是线上七大平台以及线下5000多家门店参与。

经历20年的发展,如今,中国互联网用户已经超过8亿,移动用户的占比约98%。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新经济研究室主任朱敏指出,在这样的背景下,“双11”从线上到线下,是必须要走的一步:【互联网的下一站,或者我们说电商,它的未来肯定在线上线下融合的趋势。】

从2009年的一次促销活动,逐步演变为今天的购物狂欢。走过10年历程的“双11”,成为观察中国电商乃至互联网产业、消费变迁的一个典型样本。与现在动辄千亿级的成交额相比,很少有人会想到,2009年“双11”的成交额只有5000多万元。

10年来,双11”成交额的高歌猛进,其实反映出消费拉动力在中国经济版图中的不断崛起。今年前三季度,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9.3%,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78%,比去年同期提高了14个百分点。13亿多人组成的超大规模市场,释放出巨大的消费需求,为中国经济增长蓄积后劲。

消费不仅要看量也要看质。在消费规模不断攀升的大背景下,消费结构也在自我迭代、优化升级。有这样一个有趣的对比:2009年,“双11”最受欢迎的家用电器是电热水壶和电热毯,到了2017年,人们最喜欢的家用电器变成了净水器和扫地机器人。

现在的“双11”,网购服务成为新的消费亮点,迪士尼门票、出境游预订、在线医疗服务……从满足温饱到追求健康,从传统电器到人工智能,消费升级呼应着人们的美好生活需要,也为中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动力支撑。

事实上,“双11”走过10年,“消费与生产”不再是泾渭分明的两个经济过程,赶上大促,备多少商品才既不会缺货,又不会滞销?快递单数暴增,如何才能合理利用每个物流节点,让效率最大化?近年来,大型电商平台纷纷发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搭乘技术东风,大数据、人工智能催生智慧物流。

据预计,今年双11期间,全国产生的快件业务量将超过18.7亿件,比去年同期增长25%,最高日处理量有可能超过4.1亿件。上海地区的包裹数量预计超过1.4亿件。东广记者臧明华昨天走访多家快递企业了解到,有了科技助力,高峰期,快递依然可以很快。

顾女士11号零点下单购买了一台冰箱,没想到一早叫醒她的不是闹钟,而是门铃。早上六点半,德邦快递的小哥已经把冰箱送上门了。而且惊喜还在持续,下午三点左右,她已经签收了5件商品:【总共买了19件东西,到了5件,还有7件在路上】。

如此高效快速让人惊叹。对于快递企业来说,双11期间的快件数量是平时的三到五倍,怎样才能让快递在高峰期也能快起来?快递企业是各显神通。

按照正常程序,订单生成后,快递小哥到商家揽收。德邦快递集团副总裁陈宗达说,揽收环节通过AR测量体积大幅提升了效率:【今年第一年用AR的技术,不到20秒我们就能通过影像的技术识别它的体积,更精准的体积可以给它预留仓位,收件效率也是能够大为提高】。

揽收之后进入中转。近两年,各个快递公司都用上了全自动分拣系统。比如中通快递在广州、成都、武汉等24个转运中心上线了双层自动分拣系统,每小时处理快件4到6万件,甚至可达7.2万件。

申通快递今年斥资30亿元在全国范围扩大了中转场地,建设一体化作业中心。申通快递副总裁唐锦说,自动化分拣可以实现货物在分拨中心快进快出,也提高了准确率:【全国已经实现了从分拨到网点已经有127套小件分拣系统,大件有47套用于分拨中心的分拣系统,要比以前提升效率40%左右,人工能够减少25%,还有准确率,可以减少人为的错分,准确率会更高】。

货物从分拨中心转到目的地网点,再经由快递小哥送到客户手里,这“最后一公里”更是考验快递企业的效率和服务。

顺丰快递申虹网点负责虹桥商务区周边的商务楼和住宅区的快件收发,双11当天仅这一个网点收件和派件就达到8千到1万件,是平时业务量的两倍。负责人梁前伟说,通过智能设备的运用来全力保证运送时效:【我们小哥手上人手会配备一个终端设备,智能语音、智能地图,都能帮助我们的小哥提前规划线路】。

无论是“买买买”引发的抢单,还是“停不下来”的快递小哥,“双11”的消费盛况,只是翻腾在中国经济大海之上的一朵浪花,它反映的是大海般的内需潜力。有庞大的消费规模支撑经济基本面,有全新的消费升级推动供给侧改革,中国经济不仅能行稳致远,而且终将实现转型升级,步入高质量发展的轨道。

中国双十一交出的亮眼成绩单也吸引了国际媒体的高度关注!它们不仅惊叹于天量的金额,更强烈看好中国这个超庞大消费市场。

道琼斯旗下的《市场观察》发表文章说:“双11“销售额让世界再次看到中国强大的消费潜力。

CNN昨天报道称:“地球上最大的购物节火爆开局了”。国际企业纷纷涌向阿里旗下各种平台,进口商品占了很大一部分销售额。

德国《焦点》周刊称,中国“双11“向全球经济展示新的信心,中国仍是世界经济发展最大推动力。

韩国《中央日报》称,中国内需的爆发力让世界惊叹。此外,今年“双11”还彰显中国电商的持续全球扩张。阿里收购的一家东南亚电商平台,在东盟6国展开大规模的促销活动。

美国“石英“财经网站称,预计到2022年,无论是人数还是购买力方面,中国中产阶层消费人口都将超过美国消费者。世界各地的零售商都试图在中国日益增长的经济实力中寻求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