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隐形贫困人口”的良心建议

朋友圈到处在刷“隐形贫困人口”,身边的朋友们一个个捂着胸口表示中枪。小编却很洒脱,因为,我是“显形贫困人口”啊!

好啦,不皮了,下面是可以帮助你发(ai)家(de)致(gu)富(li)的良心建议,请花点时间耐心看看。什么隐形,什么贫困,都去他的吧。

文 | 小野

摘自 | 《自律力》

1.

学者斯蒂文·赫尔由智商、情商得到启发,提出“Time Quotient”即“时间商”(也称“时商”)概念,并将之定义为:对待时间的态度,以及运用时间创造价值的能力。优秀的人,能够把时间当朋友,他们之间的共同点是极其自律。

知道时间对于每个人都是公平的24小时,所以动用自己的头脑和身体,安排好什么时间做什么事。相比之下,不守时,该努力时不努力,该休息时不休息的人,往往难以成功。

达·芬奇的作息习惯是白天多次短暂休息,晚上创作。有文献记载,当年达·芬奇在画《最后的晚餐》时,白天几乎都在睡觉。路遥在《早晨从中午开始》一书中提及,他的创作时间主要在晚上,困极了就靠香烟和咖啡提神,然后就一直伏案写作至天明;别人起床,他才入睡。村上春树在长达四分之一个世纪里,坚持跑步,每天有一两个小时跟谁都不交谈,独自跑步也罢,写文章也罢,都不感到无聊。

他们都能够坚持把自己最精力充沛的时间留给创作。尤其是村上春树,他在开始专职写作的同时,开始练习长跑,使得自己的身体能够支撑长时间的创作。他在《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中写道:“清晨五点起床,晚上十点之前就寝,这样一种简单而规则的生活宣告开始。一日之中,身体机能最为活跃的时间因人而异,在我是清晨的几小时。在这段时间内集中精力完成重要的工作。随后的时间或是用于运动,或是处理杂务,打理那些不需高度集中精力的工作。”

2.

生活中,许许多多的年轻人都会抱怨时间不够用。但是细究时间花在了哪里时,你会发现,很多人的时间都浪费在早晨不想起床,休息日睡到中午才醒。晚上不睡觉,却不像达·芬奇和路遥一样在搞创作,而是无休无止地刷微博、看娱乐八卦、更新朋友圈。上班时间东转转西转转,看起来很忙,但是效率特别低。到了下班时间才发现自己没做出什么结果,只好在抱怨声中加班;日复一日,恶性循环,因此他们越活越累。

平均而言,一个人的一生,花在睡觉上的时间是二十年,花在吃饭上的时间是六年,生病三年,工作十四年,打扮五年。我们都是凡人,与这个平均数偏差不了太多。除了那些必须花掉的时间之外,让我们变得不同的,就是属于我们自己的时间是怎样安排的。下班后刷手机和下班后学习英语,在当下看来没有多大区别;但是五年后,十年后,差异就会日渐明显。时间不会说谎,你得到的一切,取决于你付出的一切。

有些人在管理时间上,心有余而力不足。明明是下了极大的决心,但是往往半途而废,难以坚持。原因可能是安排上出了偏差,太过理想化。一开始制订各种时间表、计划表、事项清单的时候,恨不得自己长了三头六臂,事事全部做到,不容忍列表里有一个叉号。但是我们的精力都是有限的,培养优良习惯,应当慢慢来。

成功养成一两个小习惯之后,再根据自己的需求添加其他的目标,目标过多往往会手忙脚乱。在培养自律品质的初期,还不具备协调繁杂事项的能力时,不要对自己过分苛责,只要踏踏实实把每天的事项做好,自信就会一点一点重新回到你身上,你也会重新感受到掌控自己生活的喜悦和激动。在一件一件微小的愿望达成之后,你会发现人生发生了潜移默化的变化,你过得越来越有幸福感。

当你逐渐能够摆脱工作生活一团糟的状态时,人生的舵又重新回到了你的手里,自律是一种途径,帮助你到达自由。这个世界上,没有无条件无规则的自由。与其把制订条件规则的权利交给别人,不如先掌控自己,自己制订属于自己的规则,形成自己的节奏,为自己争取更多的自由。

3.

格拉德威尔在他的著作《异类》中讲到一条公式:刻意练习×10000小时=世界级技能。大意是说在某个领域持续累计一万个小时,就可以成为该领域的专家。《刻意练习:如何从新手到大师》一书中也提到决定伟大水平和一般水平的关键因素,既不是天赋,也不是经验,而是刻意练习的程度。一个人要在某个领域成为顶尖人物,需要经历漫长的刻意练习。

晚清名臣曾国藩在智力上其实是弱于常人的,他之所以能够成就仕途,离不开他日复一日的积累。据说曾国藩身上曾经发生过一个故事:小偷在曾国藩房间里偷东西,恰好曾国藩从私塾回来背书。小偷躲在床下,想等曾国藩背完书再溜走。但是没想到曾国藩读了几百遍都背不下来。小偷实在忍耐不住,跳出来骂道:“这么笨就别读书了,我都会背了。”然后从头到尾给曾国藩背了一遍,扬长而去。

然而小偷还是小偷,曾国藩却成了一代名臣。曾国藩通过自身不懈的努力和刻意练习,使自己达到了普通人达不到的境界。他笃信勤能补拙,并以此为信念。没有别人天赋异禀,就要比别人更加努力,才能有所成就。最怕的是比你聪明的人还比你勤奋,而资质平平的你却安于现状止步不前。

4.

清初著名学者阎若璩幼年也是非常蠢笨,不仅体弱多病,还口吃,书读一千多遍都背不熟。但他自强不息,勤勉不怠,把书拆成页,背熟一页烧一页。水滴石穿,积思自悟,他终于在15岁的一个冬夜“心忽开朗,如门牖顿辟,屏障壁落”,从此颖悟绝人,读书过目不忘。

时间是最好的裁判,它会给每一个人打出公平的分数。在每一个确定的当下,都要过得精彩绝伦,才有可能拥有一个你向往的未来。昨日种种,皆成今我。如果过去你不曾好好把握,不必焦虑,也不必悲哀。从今往后,踏踏实实积累,想要收获什么,就为它付出努力。所有的质变,都是量变引起的。每一刻更好的自己,积攒起来,就是充实而有意义的一生。

以上部分文字摘自带你跳出舒适区、迈向进阶人生的诚意之作《自律力》,小野 著,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图片来源于摄图网。转载请注明来源《自律力》。

不愿从小事做起,

大事改变不了。

你有多自律,就有多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