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平菇需求量大,在家用玉米芯发酵料就能栽培

平菇是我国栽培量最大的食用菌,其产量占全国食用菌总产量的23.75%,平菇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的特点,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河南是平菇栽培大省,平菇栽培量遍及全省各地,栽培量位居全国第一。

河南一位种植平菇多年的老农告诉我们:

我们当地的平菇栽培主要利用棉籽壳、玉米芯等农副产品下脚料,而且多在农闲的秋冬季节栽培,是我们农民增加收入的最有效途径呀。以玉米芯发酵料袋栽平菇为例,一个8m×40m=320㎡的大棚可以放平菇栽培袋10000袋左右,每袋装干料3.5斤,包括原料、菌袋、菌种等所有成本共计1.2元,按生物学效率80%算,可生产鲜平菇2.8斤,按销售价格1元/斤算,可收入2.8元,纯利润1.6元。每个大棚可收入1.6万元左右。

今天,咱们一起学学这玉米芯发酵料栽培平菇的技术吧。

玉米芯发酵料栽培平菇技术

1

培养料配比

每方用尿素6斤、磷肥10斤、石灰15斤、轻质碳酸钙2斤、克霉灵1袋、二氢钾0.5包,每1000袋加调理剂1袋,每10000袋用Em 1瓶,每3000袋用线虫清1袋,翻料、发菌、防杂、防虫备用药红钻、天丁、虫立杀、敌敌畏、金星消毒液、万消灵。

2

培养料的堆制

选择新鲜玉米芯,最好粉碎成花生米、黄豆粒大小,加水150%,堆成视场地不同的料堆,24小时后翻堆,缺水补水。保持料内水分65%以上。

① 玉米芯粉碎前

② 玉米芯粉碎后

3

翻堆

翻堆时按要求加入一定比例的营养、杀菌、杀虫、中和酸碱材料,使各种元素被料吸收,不至于中和挥发,保证料内养分充足,虫害减少,形成高产。第一次翻堆:加入尿素、磷肥、二氢钾,堆高80厘米,堆面平整,用直径10厘米以上木棒打孔,孔距前后各0.8米到1米,左右0.3米到0.4米,必须打到底,不得上堆打孔,防止臭料,待温度升至60度以上,24小时后翻堆。二次翻堆:调水加石灰;三次翻堆:加入线虫清;四次翻堆:加入克霉灵、调理剂。

注意:每次翻堆,由中间向外,两边翻中间,上翻下,次次打孔,高温保持24小时后。温高时孔密,低温孔稀,温度接近0度左右,要覆盖。每次翻堆时,用相应的杀虫、杀菌药喷料面。前三次翻堆,可调水,堆周温度常查看,防止不匀。四次翻堆后,查玉米芯是否有干芯,料堆是否有高度三分之二的放线菌,装袋前每10000袋用Em一瓶,兑水喷料面,凉料时也喷,用水量看料内水分而定,总之料内水分用手握紧后指缝渗水少滴为好。

4

装袋

用0.03㎝-0.04㎝聚乙烯塑料袋,常用袋26㎝×55㎝或53㎝均可。依次均匀装入五层菌种四层料,料湿袋松,料干袋紧,适宜袋重8.5-9.5斤。

5

发菌

将装好的菌袋用大小不同的木棒打孔,料湿棒粗眼深,料干棒细眼浅。码堆时高温袋低中留缝,温低码实,并经常杀菌杀虫,发菌温度:前3-5天控温20-32度,绝不能超过35度,如超出极易烧菌,形成绿霉,直至失败。如温度正常尽量少翻袋,多翻一次多感杂一批,为发菌一致出菇整齐,应在5天翻动上和边,8天、15天内外上下翻袋。当袋口有瘤状突起,进入出菇管理期。

注意:菌袋、菌种袋为防止杂菌感染、虫害发生,入袋前必须全棚消毒,入袋后,每天杀菌杀虫,直至发菌成功。这是种菇成败的重要一环,不可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