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青年家乡搞种植,成了当地当之无愧的“花王”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大余的金边瑞香名声很响,1990年冬天,刘宇璐和父亲刘增福也想种,费尽周折,他们也买了一盆金边瑞香,开始了他们种植金边瑞香的生活。

在那时,大余县种植金边瑞香的人屈指可数,懂技术的人不肯轻易向外人传授。刘宇璐看到哪家种了金边瑞香,就往哪家的花圃跑;别人打药之后剩下的空瓶子、随手扔掉的花肥包装袋,他如获至宝,捡起看个究竟。

刘宇璐掌握了种植金边瑞香技术,试着从那一盆160元买来的花中,割苗扦插了200株幼苗,扫兴的是花根发得慢,花苗也不见长。

初战未捷,他仔细琢磨,原因是设备跟不上。第二年,他积极改良,在喷床上安装农用喷头,使花苗一面享受阳光,一面有水雾的滋润,600株金边瑞香长得又快又匀称。

1993年冬天,刘宇璐第一次销售金边瑞香。他和父亲用纸箱装了300株金边瑞香,挤班车赶到广东顺德陈村花市。很快就以每株5元的价格销售一空。

随后,刘宇璐踏上了艰辛的3年打工之路,源源不断地寄钱回家,以弥补资金短缺,同时悉心搜集沿海花卉市场的信息。

1996年,刘宇璐回到了大余,刘宇璐把花圃搬到县里的金边瑞香基地时,种植面积已经达到了2亩,这在大余县是规模较大的。

这时,刘宇璐发现,尽管只有2亩的面积,但传统栽培模式使他忙得团团转,不对栽培模式进行改良,想做大金边瑞香产业只能是“水中捞月”。他一边种花,一边组织车队贩运花卉,把金边瑞香销到了北京、上海以及韩国、东南亚等地,20多万元瞬间进了刘宇璐的口袋。

1997年,刘宇璐把2亩花圃托付给家人经营,自己创建了占地面积达8亩的金边瑞香园。刘宇璐整个身心扑在了8亩“试验田”:天天忙着搭建大棚、打井、接电。

刚种植金边瑞香时,大余县花农购买帆布为花卉遮阴挡雨,撇开成本高不说,由于雨水十分容易渗透进来,很容易染上茎腐并根腐玻。

刘宇璐试着把种植反季节蔬菜的塑料大棚“嫁接”到花卉产业,金边瑞香的成活率一下子从75%提高到99%以上,还节省了人力财力。

短短一年时间,他的金边瑞香发展到4万余盆,面积扩大到20亩,年产值达30万元。此外,刘宇璐还从花盆、扦插、灌溉、新型基质等方面进行大刀阔斧的改良更新,使金边瑞香实现了工厂化生产。

2004年,他把花圃搬迁到离县城5公里外的黄龙花卉基地,并注册成立驿路园艺公司,种植面积已经扩大到了40亩,他成了大余当之无愧的“花王”。

刘宇璐,从一盆花开始创业,到成功创办了自己的公司,他用自己的成功证明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