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铁路:从时速40公里到350公里,“追赶者”变“领跑者”

40年前

中国铁路营业里程

只有5.17万公里

平均时速不到40公里

截至2017年底

铁路营业里程达12.7万公里

较1978年增长145.6%

其中,高铁2.5万公里

占世界高铁总里程的66.3%

居世界第一位

在中国最繁忙的车站

平均84秒就有一趟高铁驶过

改革开放40年

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

铁路是这种沧桑巨变的缩影

由小到大、由弱变强

从内燃机车到电力机车

再到高铁动车

中国铁路变迁史就是一部

世界铁路革命史

“天堑”变“通途”

40年间,铁路密集成网。2008年京津城际铁路开通,标志中国铁路迈入高铁时代,相继形成“四纵四横”高铁网,中国成为全球唯一高铁成网运行的国家。

尤其是西成高铁、兰渝铁路、渝贵铁路等西南部新线的开通,让“天堑变通途”,“蜀道难”得到极大缓解。

中国铁路总公司数据显示,目前已开行1600多列途经贫困县的旅客列车,覆盖20多个省区市,助力脱贫攻坚。

密布的铁路网犹如中国发展的动脉。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综合运输研究所副所长李连成表示,铁路方便民众出行的同时,也为城市经济注入活力。因便捷高铁网形成了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圈,为促进区域资源共享和经济协调发展发挥了重要带动作用。

“追赶”变“领跑”

除了里程,速度也是衡量中国铁路40年巨变的重要指标。

从时速40公里到350公里,从绿皮车到复兴号,中国铁路跑出了让世界瞩目的“中国速度”,复兴号更被称为“贴地飞行”。

去年一篇“姜京子跨省上班记”的报道引起网民热议,家住河北省沧州市的姜京子为了能和家人团聚,每天往返北京与河北之间上班,总距离超400公里。“这在40年前,想都不敢想。”

广深港高铁香港段正式通车后,从香港至北京仅需8个多小时。京沪线上,每天从北京到济南的列车近百趟。有统计显示,在中国最繁忙的车站,平均84秒就有一趟高铁驶过。

“火车一响,黄金万两。”以我国省区市铁路运营里程第一的内蒙古自治区为例,40年间,内蒙古铁路运营里程翻了4倍,GDP则翻了270多倍。

“中国速度”带来的不只是便捷,也是生活品质的提升。从深夜排队买票,到动动手指买票;从盒饭方便面,到高铁订餐。绿皮车长途出行的煎熬已渐成回忆,干净舒适的环境让“出行”真正变成“旅行”。

40年,随着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中国铁路建造技术也进入了世界前列。青藏铁路破解高原冻土等特殊地质的世界级难题;西成高铁破解艰险山区复杂工程地质建设的难题;港珠澳大桥的桥岛隧集群工程举世瞩目。

“引进来”变“走出去”

1876年,为改善上海至吴淞港码头的运输条件,英国怡和洋行修建了中国第一条铁路。如今,中国高铁已经走出国门,造福全球。

从兴建土耳其第一条高铁、俄罗斯第一条高铁,到中国列车出口欧洲,再到非洲蒙内铁路、印尼雅万高铁等多个海外项目的推进,中国铁路不断突破自我。

蒙内铁路是肯尼亚独立以来最大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感谢中国人民为肯尼亚人民所作的努力。”肯尼亚标轨铁路项目监理联合体副总监詹姆斯·米楚古·卡兰贾表示,蒙内铁路便利了肯尼亚,也为当地创造了近5万个工作岗位,对肯尼亚GDP的贡献超1.5%。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中国铁路40年(1978-2018)》的作者才铁军看来,改革开放40年,中国铁路由弱到强、渐入佳境,这句诗词正是中国铁路40年及今后锐意前行的诗意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