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墨索里尼等轴心国领导人是民主选举选出来的吗?

随风152394828


意大利本是一个君主立制宪国家,墨索里尼在没拿到多数选票的情况下,就被国王和议会就授予了最高权力;希特勒则是在民主共和制的魏玛共和国,通过自下而上的选举,得到最多选票上台的;

而日本的法西斯是一个集体法西斯,没有具体领袖,而是一个军官群体,他们干脆不组织政党,直接用“军部”驱使日本以君主立宪的名义走上法西斯道路。本文对日本方面就不多赘述,主要分析意大利和德国法西斯的上台。
值得注意的是,在29-33年全球经济危机的大环境下,这三个群体都有一定的群众基础。毕竟,生活困顿的人们一般更关心物质生活方面的需求,而不怎么在乎有关行使公众权力的人应当怎样被推选出来的理论。大萧条为肆无忌惮的和野心勃勃的政治冒险家,为希特勒、墨索尼里这样演讲手段高超,愚弄百姓是拿手好戏的独裁者开辟了道路。

按时间顺序,先看意大利。

一战前意大利的临时倒戈,虽然避免了像战败德国一样割地赔款被限制,但也换来了国际社会的蔑视,巴黎和会上没捞到什么好处。加上国内上百万士兵复员,他们要吃饭要工作,结果意大利自己的经济先垮了。乱世之下,墨索尼里的斧头帮(斧头在古罗马是权力的标志,这种斧头的直译就是“法西斯”)横空出世。

在意大利权力阶层的默许下,墨索里尼选票还不够达到取得政权的比例时,就已经掌握了独裁的权利。


刚开始上台的墨索尼里千方百计的树立正面形象,“为百姓办实事”。街头巷尾的法西斯民兵开始维护社会秩序,经济上,调解劳资双方的冲突,修筑纪念碑、工人住宅、运动场、公路网和农田的建设,提供了大量工作岗位。列车准点,邮件准时,意大利呈现一幅社会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景象。

老百姓在拿到几年好处之后,才发现了墨索尼里的真实嘴脸——对内取消一切反对党,镇压工人和民主运动,宣传沙文主义思想;对外大搞扩军备战,积极推行扩张政策,以新凯撒自诩,接连发动侵略战争,但军事冒险连连失利....最终还是遭到了国内人民的反感和憎恶,最后被暴尸示众,死相不堪。

下图为墨索尼里和情妇及其随从被暴尸,各种羞辱。不过,最初在历史课本看到图片的时候,最吸引我的是佩塔奇的那双美腿。据记载,当时佩塔奇尸体被倒挂,因为穿的是裙子,在众人的唏嘘声中走光了好几个小时后,一位男士上前用自己的腰带把裙子扎在了她/它的腿上,才有了照片上的情形,否则不堪入目。

再看德国,魏玛时期的德国社会局面非常混乱,各种投机分子,还有共产国际的各个派系、甚至占领鲁尔区的法国军队,各路神仙之间都爆发过大大小小冲突。

大家看得习惯了,出来这么个纳粹冲锋队,也不觉得有多突兀。所以只要所以当时只要冲锋队不明目张胆的杀人放火,只是隔三岔五的搞集会,做个演讲,或者一群人举着牌子、标语,一边游行一边嗷嗷叫几声,一般魏玛政府是不太管理的。在这种宽松的大环境下,纳粹党不断的壮大,积累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在轴心国中,德国法西斯的群众基础是最为广泛的。

举个例子,早在1924年,因为啤酒馆暴动失败,希特勒在法庭上接受审判,法庭内外挤满了同情和追随希特勒的观众,有的妇女还争先恐后地要为他们的偶像献花,送礼物。希特勒滔滔不绝的法庭演讲又现场给他吸粉无数。

结果虽然判了5年徒刑,但不到9个月就出狱了。希特勒在监狱中被当成爱国志士和英雄对待(虽然希特勒当时还是奥地利人身份),住单间,吃小灶,每天还能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崇拜者的礼物。监狱的看守甚至都被他忽悠成了铁粉,帮他在狱中打印地下报纸,主动做起了宣传工作。

到了三十年代初,德国经济几近崩溃,600多万人失业。家里生火取暖都不用再去买柴火了,而是直接烧钞票取暖,因为烧钞票比烧柴火还便宜。

此时,非常善于鼓动群众的纳粹党开始为德国群众“画大饼”。1933年3月的选举中,纳粹党拿到了44%的选票,成了选票最多的一方(不要拿西方选举和咱们比较,在当时环境下,超过40%已经是非常高的比例了),于是兴登堡任命希特勒授权组阁(下图)。

而且,事实证明,纳粹取悦民众,搞经济建设,改善民生,还是有一套的,一段时间内,德国老百姓还真的吃上“大饼”了。

在国内,纳粹政府首先进行了货币与金融改革,缓和了经济危机。同时各种名义打击犹太资本家,甚至赤裸裸的要求他们进行各种形式的上缴和捐献活动,进而又发展到直接没收。这样,短期集聚了大量财富。同时利用普通德国贫民“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心里,还被劳动人民看成了杀富济贫行为,受到底层人民的拥护。(下图,1938年水晶之夜过后,德国老百姓经过被袭击的犹太商店,面带喜色)。

将犹太人财产拿出一部分补贴德国选民,换取支持。同时,类似美国的罗斯福新政,兴建公共工程、高速公路网和铁路网,建成了世界上最早的高速公路,鼓励发展汽车产业和其他工业大量军事订单刺激容克企业,各种措施提供大量的工作机会,工资收入又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和繁荣。从魏玛时代超过三分之的失业率(只统计了适龄男性,妇女不在统计范围内),到了36年柏林奥运会前,德国就业率几乎达到了100%(当然还只限于男性),已经俨然成了世界强国。

老百姓不但彻底解决了温饱问题,甚至有的工薪阶层也能担负起私家车,或者出国度假。德国民众也开始对纳粹党越来越有信心,在他们看来,纳粹党是为国民”谋幸福”的政党,希特勒犹如神一般的存在,得到了万众拥戴。同时,纳粹党和希特勒还重拾了德国的民族自信心。

纳粹开始鼓吹社会达尔文论,各种手段证明日耳曼人是最高贵的雅利安人,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其他的劣等民族应该为优秀的雅利安腾出生存空间。

当然,腾地方不能靠嘴皮子,必然要发动战争,这一点,在复仇一战“血耻”、收复“故土”和“社会达尔文主义”理论的煽动下,普通老百姓根本察觉不出战争的非正义性。

加上动不动就穿的帅帅的,搞个“惊天动地”的大型团体公众活动,上至35年纽伦堡大会(下图)、36年柏林奥运会(最早的高科技奥运会),下至村镇普通中小学的“青年团”游行。激发起了德意志人骨子里的法西斯式的审美——欢盛大的仪式,完美修身的制服、雄伟的建筑,精致的机械和饰品,健美挺拔的身姿,高贵纯正的血统,战无不胜的神话.....

让德意志民族成为完美典范,觉得自己“棒棒哒”,增强民族自信心,国家自豪感爆棚。

在二战的普通德国老百姓眼中,让德意志人扬眉吐气的神圣使命是由纳粹党完成的,纳粹党在民间积累了千万“死忠”。

同时,纳粹及其善于利用新兴媒体进行宣传洗脑。

当时德国人民被宣传洗脑的有多狂热,举个例子,为了不给优秀的日耳曼民族拖后腿,他们竟自发决定为国家节省资源,将自己的亲生儿女(残障儿童)进行安乐死处理,亲手断送自己的后代。更有甚者,觉得自己条件差,就自发申请做绝育手术,据统计此类人数高达40万。

而那些被处理的儿童数量,更是高达恐怖的数字——20万!这些被处理儿童的父母被纳粹的狂热洗脑后,已经丢失了最基本的亲情和人性。

纳粹在德国的兴起,答案不仅仅在希特勒身上,也在他领导的人民身上。

在战败和经济危机的双重打击下,德国沉沦了十几年,此时,他们中许多人需要一个依靠,需要有一个高高在上的统治者替他们思考,替他们选择,他们会将个人崇拜当作自己的信仰。在极权专制体制下的民众,已经丧失了自我意识与判断,丧失了自我思考能力......

毕竟,在上上下下充斥着民族主义狂热的时候,通过建立一个强大的集权国家以迅速实现德意志民族的复兴,很轻易地就成为了德国人、奥地利人,甚至捷克苏台德地区德意志人的最大共识。有了这样的共识,纳粹宣传的所谓“德国民族共同体”的概念一下子就俘获了民众的心,为了国家经济发展、一圆“强国梦”,以牺牲思想自由和个人政治意识为代价也是可以接受的。正因为如此,纳粹的各种罪行,也就容易在复兴民族主义的大旗下被德国人忽视。当然,谁也没意识到,繁荣背后就是无尽的毁灭。


大学军事理论教师


墨索里尼、希特勒和东条英机都不是民主选举出来的。其中墨索里尼是最典型的,他组织起一个意大利的法西斯党,然后让这个党在全意大利大搞恐怖活动和街头斗殴,最终“进军罗马”。意大利国王只能邀请墨索里尼担任首相,以恢复墨索里尼所破坏的社会秩序。

(墨索里尼曾经是希特勒的偶像,希特勒在1924年以前一直都希望成为德国的墨索里尼)

东条英机成为首相以前,日本已经废除了多党制和帝国议会,转而实行举国一致的“近卫新体制”,当然这种近卫新体制搞的不伦不类,原本希望组织一个日本的法西斯党。结果却搞成了“近卫新党”,最终成了把各个政党直接改名换姓的“大政翼赞会”。虽然这个“大政翼赞会”不伦不类,而且毫无作为,但至少在体制上通过由“大政翼赞会”选择与当选人数相等的候选人名单,近卫新党已经把持了议会。这在国民原本就不信任旧政党的情况下,只能取得一个成果那就是宣布议会失去民心。于是日本的军部、政府就可以堂而皇之的把议会弃置不顾,或者把议会看作是自己手里的橡皮图章。所以从近卫新体制以来议会选举和票数都已经不再是日本内阁成立和执政的前提了。而东条自己实际上是在近卫内阁垮台之后,以内阁的陆军大臣被授权组阁。他组织的内阁虽然铁定获得“大政翼赞会”的支持,但他却不是依靠议会多数上台的,相反选择他出任总理完全取决于“内大臣”木户幸一的奏荐。日美矛盾发展到1941年,人人都看出战争即将爆发,但原本掌握权力的华族政治家不愿意承担对美开战的责任,所以就决定让一直高调鼓吹对美开战的军人尤其是陆军来承担战争责任,所以才选择了陆军大臣东条。事实上从东条内阁成立到继东条之后的小矶国昭都是陆军军人。之所以连续出现两届陆军内阁就是为了承担战争责任。但陆军军人也不傻,打不赢也决不投降因为投降之后所有的罪恶都要陆军来背。于是又只好推翻小矶内阁,换成海军的铃木贯太郎来投降。东条、小矶、铃木甚至后来的皇族内阁能够成立实际上都不是依靠民主选举,而是由内大臣和前首相组成的“重臣会议”选择的。

最后我们来谈谈希特勒,希特勒可能是这三个人里最接近民主选举的一个人,不过在说明这一点之前我还是先给结论,那就是希特勒依然不是民主选举产生的。

下边我来说原因,首先希特勒自己原本想走的是墨索里尼道理,他组织啤酒馆政变和要进军柏林都是典型的模仿墨索里尼,可惜希特勒失败了。从1924年以后随着德国经济情况转好,希特勒也开始痛定思痛,转而寻求以“合法的方式执政”。也就是说过去试图以军事政变和武装斗争的方式上台的纳粹党从1924年以后开始作为一个争夺选票的政党出现了。

但是从1924年到1928年希特勒取得的成果都非常有限,希特勒真正的机遇是1929年的经济危机。在这一年世界发生眼中的通货紧缩,而德国因为对1923年的恶性通胀的恐怖记忆,所以也采取了紧缩政策,这就让德国陷入眼中的失业潮和对民主制度的不信任当中。

(在纳粹的敌人当中天主教党的中央党可能是最有趣的一个,这个党今天依然是德国的执政党就是基督教民主同盟)

1930年9月的议会大选当中纳粹党的得票旅从1928年的2.6%跃升到18.3%,1932年7月更飙升到37.4%。纳粹党确实成了议会第一大党,但凭借37.4%的席位是无法组阁的。如果要说德国人民选举了希特勒,那么希特勒必须拿到50%以上的议席,或者在两轮总统选举中都得票数第一。可惜在1932年的两次议会选举和一次总统选举当中希特勒两样都没有做到。事实证明三十年代的最黑暗时期德国支持希特勒的选民也只有37%上下这个水平,而相比之下反对希特勒的三个主要政党,社民党、德共和中央党在1933年大选当中即使面对冲锋队的爆炸和枪击,依然拿到了44%的席位。也就是说德国只有37%对希特勒摇摆不定的支持者,却有44%铁杆反纳粹的选民。

希特勒怎么可能是选举出来的?

(反对纳粹的各政党其实不但有群众基础还有组织和武装力量,1933年希特勒最怕的就是被这些左翼组织颠覆)

那么希特勒是怎么上台的呢?事实上魏玛共和国的总统是全民普选的,但内阁首脑是总统任命的,总统任命总理并不需要得到议会多数认可,相反只要不遭到过半数的不信任案就可以呆在总理府。但呆在总理府是一回事,执政是另一回事。作为内阁总理要发布命令要通过法律和预算,这些都需要议会过半数的票数支持,但希特勒拿不到怎么办?魏玛宪法实际上为总统开了一个后门,那就是“总统非常法”,今天我国很多人把“总统非常法”看作是一项法律,实际上“总统非常法”是一种立法方式。

(希特勒真正的恩人是这几位围绕在兴登堡总统身边的人)

也就是内阁在得不到票数支持的情况下,把紧急需要通过的法律递交总统,总统加以签署也可成为法律。而内阁在无法依靠议会多数的情况下,依靠总统非常立法权也可以继续执政。希特勒就是这么一个依靠总统非常立法执政的“总统内阁”的总理。

如果我们理解了这一点就可以看出,在三个主要轴心国首脑之后,只有希特勒是以符合魏玛共和国的游戏规则的方式上台的。也就是说我们可以说希特勒是符合民主的游戏规则的方式上台的,但并不能说希特勒是被人民选举出来的,因为他从来没有得到过所需要的票数。


克罗采和春天


先说答案,希特勒不是民选上台的,墨索里尼也不是!!!

很多对那段历史不明白的人都觉得希特勒是人民选举出来的,这也成为后世很多人批判民主制的借口,可是真实的历史是怎么样的呢?希特勒并不是靠选举上台的,而是通过政治手腕,说直白一点,是通过政治加暴力的手段上台的:

1918年德意志帝国在一战战败后,就结束了王朝统治,在魏玛城颁布宪法,实行共和制。这个共和政府被后世称作“魏玛共和”,宪法也被称作“魏玛宪法”。根据“魏玛宪法”规定,国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构,由“普遍、平等”选举产生的党派代表议员组成;总统是共和国的代表和国家元首,掌有很大权力,由公民直接选举产生。

1932年魏玛共和国兴登堡(von Hindenburg)总统任期届满,需要举行新的总统选举。希特勒代表民社党(即纳粹党)参选,希望通过合法途径登台,可是,经过3月和4月的两轮选举,希特勒获1341万票(占总票数36.8%),没有获得过半数以上的选票,以败选告终;兴登堡则以1936万票(占总票数的53%)当选

尽管竞选总统失利,但纳粹党在1932年7月的国会选举中获得1374万张选票,占全部选票的37.4%,在国会608个席位中拥有了230席,一跃而成为第一大党。11月重新举行的选举,德国人对接连不断的选举已感厌烦,纳粹的宣传鼓动失去了以往的势头,这次纳粹党丢了200万张选票,丧失34个议席,当然,这时纳粹依然是国会第一大党,这些选票确实成为了希特勒日后进入总理府的资本,但这并不等于希特勒和纳粹党获得了最高权力,也不等于他必然能担任德国的内阁总理,更不等于他获得了总统兴登堡所具有的最高权力。

兴登堡对希特勒心存恶感,却为何又任命他为德国总理?这与魏玛宪法的规定有关。魏玛宪法53条规定,政府内阁未获得选民50%的选票时,总统可以自行指认总理,限制性条件为,指认的总理必须得到国会的认可(不超过50%的议员反对)。1932年德国政局愈发不稳,共产党在议会的议席增多,日益壮大,保守派惧怕由社会动荡引起的共产主义革命,打算拉拢希特勒组阁阻击共产党。经过一系列的秘密谈判后,帕彭、希特勒与国家人民党主席阿尔弗雷德·胡根贝格达成协议,希特勒担任总理,帕彭为副总理,国家人民党成为执政党。

1933年1月,希特勒如愿以偿成为内阁总理。此时希特勒还是无法坐享独裁之权力,他在内阁中要受到总统权力的限制和内阁联合伙伴的制约,兴登堡随时可颁布紧急法令解散内阁,把希特勒和民社党赶下台。

希特勒决定解散国会重新选举,欲打破宪法约束,争取多数支持彻底废除议会民主制。总理职位满足不了希特勒的胃口,希特勒一心追求的目标是彻底废除议会民主制,建立法西斯独裁政权。于是希特勒上台后不到两天就决定解散国会,重新选举,改变国会中政治势力的格局。

国会选举在恐怖气氛下如期举行。 为了赢得多数票,民社党在选举前可谓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但结果只获微弱多数,并没有绝对优势。

最后希特勒不得不违反宪法,直接以武力和恫吓手段迫使国会议员通过“授权法”,授权内阁获得绝对权力。“授权法”正式名曰《消除人民与国家痛苦法》,该法案容许希特勒和他的内阁可以通过任何法例,而不需要议会的同意。也就是说,希特勒完全摆脱国会和总统的监督,手握立法与行政权。

兴登堡病逝后,希特勒内阁立即宣布一项法律,即早已秘密拟定的《国家元首法》,规定德国总统职务与总理合并为一,因此,帝国总统的原有职权移交给帝国总理阿道夫·希特勒”,希特勒从而摘取了总理兼国家元首的桂冠,并握有对国防军的统帅权。8月9日举行了一次全国公民投票表决,法西斯严格控制了投票宣传活动,有90%的人投了赞成票,追认希特勒继承总统的合法性。至此,希特勒“合法的”集党、政、军大权于一身,成为不受任何法律约束的独裁者。

至于墨索里尼,他的过程是比较简单的:


墨索里尼,1900年加入社会党,热衷于进行无政府主义和反对教权的宣传。1912 年任社会党机关报《前进报》主编。1913年成为社会党领导人之一。1914年11月因力主意大利同英法一起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而被社会党开除。1919年3月在米兰组织了一个半军事性组织——法西斯战斗团。1921年11月正式成立意大利国家法西斯党,自称领袖。1922年10月纠集5万名法西斯党徒向罗马进军,迫使国王任命他为首相,攫取了国家的最高领导权。1925年1月3日公开宣布实行法西斯极权统治,将内阁中其他党派的成员逐出政府,集一切大权于一身,自称政府首脑。


怀念故乡的雪


最大问题是如何制约权力,而不是是否民主选举出来的,不可否认的是两人的支持率都曾经很高。两人都是演说家,墨索里尼还可以称表演家,利用阴谋和欺骗推翻了民主制度实现独裁,把国家带入深渊。

1922年墨索里尼指挥他的法西斯党旗下黑衫军进军罗马,说是政变不如说是去游行示威的,意大利国王伊曼纽尔三世拒绝签署实行紧急状态法,反而支持墨索里尼出任总理,让这场可笑的政变成功了。墨索里尼上台以后采取了干预司法,控制新闻自由,逮捕政治对手,纵容黑衫军肆意侵犯他人财产,殴打反对者。到了1925年更进一步,取缔政党,恢复政治犯死刑,开除议会里的议员,加大秘密警察队伍,废除地方选举。而这一切破坏民主的事件,墨索里尼一方面通过暴力手段,另一方面又推出恢复罗马帝国的荣光,改善民生,降低失业率,打击犯罪来获取民众支持。以现在的角度看墨索里尼上台的很多手段和表演是很可笑的,可是意大利民众还是被他裹挟着一步一步走向独裁,没有了任何制约。正如古斯塔夫.勒庞在他的《乌合之众》里写到的群体里面的人会发生变化,变得勇敢、敢于发泄,没有了人格,没有了意志,也失去了辨别事物的能力。意大利整个沉沦了,现在想想都觉得可怕,民主选举的国家可以被一个可笑的人用非常可笑的办法给夺权了。

希特勒也想用墨索里尼的办法上台,“啤酒馆政变”被镇压了,希特勒也坐牢了。1932年卷土重来的希特勒利用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德国人民对魏玛政府的不满,纳粹党以37%的选票成为第一大党。德国法律规定,在没有超过50%的席位,总统可以任命总理,总统兴登堡非常讨厌希特勒。由于第二大党是德国共产党,保守派政党政党怕共产党坐大引起革命,转而支持希特勒出任总理。希特勒并不满足总理的权力,想要独裁的话,必须实行魏玛宪法中的特别受权法,可这要三分之二的议员同意。希特勒制造了“国会纵火案”成功取缔了共产党,举行了新的选举,获得52%议席,通过贿赂在议会通过特别授权法。一个月后希特勒用特别授权法的权力取缔了所有非纳粹政党,建立独裁政权。在莱比锡法院的审判庭被诬陷参与“国会纵火案”的共产国际的三名被告无罪释放,希特勒把所有的审判收归新组建“人民法庭”所有,三权分立中司法权被希特勒掌握。原来希特勒头上还有个总统兴登堡制约,随着兴登堡年龄大了,制约的力量越来越弱。当兴登堡咽下最后一口气,几个小时后希特勒把总统和总理职务合而为一,称“元首”。

与墨索里尼不同,希特勒让德国走出了经济危机和一战失利的影响,解决了德国的失业问题,民意支持率还是很高的。希特勒、墨索里尼要独裁的时候,问题还是在于三权分立,司法独立,民主制度都到哪里去了。









爱读历史的大胖子


现代以来,民主国家一般是对外强硬的代表。反过来独裁一般不会去主动侵略他国。原因之一,民主国家必须顺应民意,维护国内老百姓利益,对外自然就狠,容易发生战争,二独裁国家只要领导阶级过的好就行,对内狠,对外就软,不可能同时狠。三是独裁国家容易那国内老百姓利益和外国做交换,比如清末,割地赔款。外国人得利,自然不会反对独裁国家了。


1234可乐


如果没有美国式的三权分立民主制度,那些粗糙的或纯粹是假民主制度也会选出像希特勒这样独裁者恶魔来,所以一个科学的民主制度犹为重要,当然,世界民主制度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中,虽然美国的民主制度已给很先进了,但还需要不断发展改善,不断从类似希特勒这种民主败类中吸取惨痛教训,让民主制度更加适合人类发展的目标和方向。


谈古论今多少事


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希特勒和墨索里尼都是一人一票选出来的。

在一战结束以后,德国受到严厉的惩罚,据说德国要支付的赔款折合成黄金是世界1000年黄金产量。但是一战是一场静止的战争,主要的战场是法国北部,德国境内受到的破坏很小,所以德国军方一直有一种不服气的感觉,普遍都是认为一战之所以失败,是自己被捅了一刀而且还是从背后。而1929年开始的全世界经济危机,对于德国的打击更大,这种情况下,希特勒应运而生。

希特勒的我的奋斗其实就是一本牢骚大全,如果是在正常发展的情况下,这种书不会有人看,但是如果经济形势不好,对于社会现状不满的人多了起来,那么我的奋斗里边的东西可就是深入人心了,凭借着我的奋斗和出色的口才,希特勒在一个乱世中脱颖而出,1933年成为了德国总理。

对于选择希特勒,就是广大群众希望有一个深层次的改变,说白了就是大家不想挨饿了,1933年的德国选举纳粹党是当时的国会第一大党,而第二大党是共产党,在西方的意识形态中,这两个党都是革命党,对于所谓资产阶级来说,鼓动去国外抢钱的纳粹党要比鼓动分自己钱的共产党要好,所以德国的贵族阶层选择支持纳粹党,并且通过制造国会纵火案把共产党清除出国会,这样纳粹党就完全控制了国会,希特勒也在兴登堡死后,总统总理一肩挑成为德国元首。

墨索里尼的经历和希特勒差不多,不过时间比希特勒早。

西方的选举政治制度来说,如果是平时没有大的社会危机到来的时候,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它可以使各个阶层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这样子对于各个阶层都能利益均沾,来维持一个稳定的社会状态。但是有了重大的社会危机时,这种制度决策速度慢,政府行政效率低的问题就完全暴露了出来,这种时候政治强人就会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因为这个人是能够解决问题的,不是光会动嘴的人。


有痰


没错他们都是民选政府,但他们一但上台就会破坏民主实行独裁!别忘了民主不是万能的没有民主是万万不能的!广大民众需要的是利益,谁能给大众利益最大化民众就选谁当领袖,所以希特勒默索里尼也是民选并不奇怪。


爽公69439674



手机用户53141448805


专制的国家哪有什么民主选举可言,早已经内定好了的,即便有所谓的选举程序也是障眼法,纯粹是为了走过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