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二战墨索里尼和希特勒到底是什么关系?

平凡的帝企鹅


1940年10月12日,墨索里尼作出了入侵希腊的决定,他说了这样一句话:“希特勒总是让我接受既成事实。这回我得以牙还牙,他将从报纸上知道我已经占领了希腊,这样德国和意大利的利益才能平衡。”

这句话看起来似乎有一些意气用事,充分表达了墨索里尼对希特勒的不满。而事实上,墨索里尼确实是瞒着希特勒发起了对希腊的进攻,但是结果确实灾难性的。

希腊军队得到了英国的支持,英国海军偷袭了意大利塔兰托港,击沉了意大利主力战舰。而意大利陆军也被希腊军队打得大败,不仅被赶出了希腊,就连前进基地阿尔巴尼亚的大部分地区都被希腊人占领。

巴尔干火药桶就这样被墨索里尼点燃了,在这之前希特勒一直希望保持巴尔干的平静,他希望意大利在北非打击英军,进攻埃及,削弱英国。但是现在意大利在希腊的惨败,导致进攻埃及的力量遭到削弱,德国还不得不分兵平定巴尔干。

希特勒非常恼火,后来甚至将在苏联的失败也都归罪于墨索里尼擅自进攻希腊。为了平定巴尔干,德国推迟了进攻苏联的日期,将原本用于进攻苏联的几个精锐师转去进攻巴尔干。

有人认为,希特勒对墨索里尼那可是真爱,即使墨索里尼如此不堪,希特勒还是不遗余力的去帮助他,替他收拾烂摊子。最典型的就是1943年,意大利发生政变,墨索里尼被囚禁,希特勒派特种兵救出墨索里尼,帮助墨索里尼在意大利北部建立了傀儡政权。

希特勒和墨索里尼都是独裁者,真爱这种东西,对于独裁者来说,其实是不存在的。两人的关系归根结底属于利益关系,只是由于德意两国实力的变化,在不同时期影响了两人的关系。

一、墨索里尼曾经是希特勒的偶像与导师

墨索里尼可谓是法西斯主义的教父和先行者。1922年,他率领黑衫党“向罗马进军”,用“散步”的方式就夺取了意大利的政权,建立了独裁统治。

此时的希特勒刚成为纳粹党的党首,他把墨索里尼是为偶像和精神导师。1923年,他在慕尼黑发起啤酒馆暴动,想效仿墨索里尼,建立独裁政治,结果却失败了。

十年以后,希特勒才成为德国的元首,而希特勒上台的方式跟墨索里尼是完全不同的。墨索里尼拒绝那种民主选举制度,但希特勒却采用民主选举的方式上台。这在墨索里尼看来,就不是原汁原味的法西斯主义了。

从意识形态来讲,墨索里尼对于德国建立独裁统治还是认可的,毕竟极权统治不能只在意大利出现。

但自己已经掌权十年,在他眼里,希特勒不过是一个初出茅庐的政客,一个崇拜自己的粉丝而已。墨索里尼作为法西斯主义的教父与导师,自认为有着崇高的地位。

在1934年以前,德国受到凡尔赛体系的限制,实力比较弱,德国和意大利也没有什么利益冲突,双方相安无事,两人可以说是比较纯粹的偶像与粉丝、导师与学生的关系。

二、墨索里尼对希特勒的仇视

希特勒上台后,情况开始发生变化。上台前,希特勒就制定了扩张计划,在这个计划中,德国的主要敌人是法国和苏联。

希特勒还没有狂妄到认为单靠德国就能打败法国和苏联的地步,他需要盟友。经过权衡,他认为在欧洲大国中,只有意大利和英国可以作为盟友。希特勒上台后,就努力想和英国以及意大利结盟。

希特勒认为盎格鲁萨克森民族和日耳曼人一样属于优秀种族,因此他对英国比较有好感,希望能和英国结盟。不过英国当时作为世界霸主,自然不可能容忍德国独霸欧洲。

1936年,里宾特洛甫在伦敦的外交活动彻底受挫,希特勒与英国结盟的想法也就只好放弃。

意大利和法国属于敌对国家,两国在地中海争霸中的矛盾不可调和。因此希特勒认为,“没有哪个国家比意大利更适合当德国的盟国”。

不过墨索里尼可不这么认为,纳粹宣扬的种族主义观念令墨索里尼无法接受,希特勒要建立一个大德意志帝国的计划更是令墨索里尼恼火。

在希特勒的大德意志帝国计划中,第一步就是要吞并奥地利。墨索里尼对此极为敏感,奥地利所在的多瑙河流域属于他的新罗马帝国的势力范围,他绝不容许德国吞并奥地利。但是1934年,希特勒却指示纳粹分子暗杀了奥地利总理陶尔斐斯,企图用政变的方式吞并奥地利。

墨索里尼立即下令意大利军队做好准备,将几个师调集到奥地利边界。同时,意大利还站在英法一边,强调奥地利独立的不可侵犯。随后,墨索里尼宣布取消向德国出售军用飞机,并出席斯特莱沙会议,和英法一起建立反德统一阵线。

墨索里尼斥责“纳粹主义是异端邪说和黑暗时代的产物,种族主义的疯人院”,希特勒是个“空想家和十足的糊涂蛋”。

三、成为同盟

不管墨索里尼多么仇视希特勒,希特勒想和意大利结盟的策略却始终未变,而且一直在为结盟而努力。

希特勒为何要这么执着?最主要的原因是德国太孤立了,他需要盟友。其次,双方在意识形态上比较接近,都信奉法西斯主义。

希特勒的机会很快就来了。

墨索里尼的扩张野心始终没有放弃,只是缺少合适的时机而已。

1935年,意大利以瓦尔瓦尔事件为借口,发动了对埃塞俄比亚的战争。英法主导的国联对意大利实施经济制裁,当时正值冬季,意大利出现了物资短缺,尤其是煤炭。

希特勒向墨索里尼表示,德国不会参与制裁,并且向意大利输送了数百万吨煤炭。这可真是雪中送炭。

除了煤炭,德国还向意大利输出了大量食品和其他战略物资,目的就是让意大利在埃塞俄比亚支撑下去。

陷入困境中的墨索里尼当然是感激涕零,他说,“意大利的唯一出路就是跟德国结盟”。

当然了,墨索里尼态度发生变化并不仅仅是因为德国的援助,墨索里尼更担心德国会支持埃塞俄比亚,此外意大利入侵埃塞,和英国的外交陷入了矛盾,需要德国来支持自己。

而英法意原本结成的斯特莱沙反德阵线也早已瓦解,英国背着意大利和德国签订了海军协定,而法国背着意大利和苏联签订了互助条约。意大利空前孤立,唯有向德国靠拢。

而希特勒则借着英法把注意力放在东非时,突然出兵莱茵非军事区,并宣布废除《洛迦诺公约》。

当英法一致反对时,墨索里尼却表示支持德国。为了换取德国承认意大利对埃塞的占领,墨索里尼甚至牺牲了奥地利,而奥地利这个德意之间的最大障碍因此消除。

意德结盟的好处显而易见,为了不让意大利彻底倒向德国,英国妥协了,让国联撤销了对意大利的制裁,还撤走了地中海的舰队,并废除了针对意大利的《地中海互助条约》。墨索里尼从中捞取了非常多的政治资本。

1936年底,法西斯国际阵线柏林-罗马轴心正式形成,后来日本加入,这时候是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关系的巅峰。

四、墨索里尼从希特勒的导师沦为小跟班

当纳粹德国的实力进一步膨胀,希特勒继续实施扩张计划时,两人关系开始失衡了。

在欧洲列强中,意大利的实力太弱,弱到很多人不把它当做列强。侵埃战争和干涉西班牙内战,意大利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

1937年,墨索里尼访问柏林,他看到德国的军事力量时,看到了双方在军事实力上的巨大差距,产生了深深的自卑感。

墨索里尼的做法是,一边公开支持希特勒在中欧的扩张,一边又要求希特勒推迟发动战争。支持希特勒的扩张,可以威胁英法,从而为意大利谋取利益,还能增加墨索里尼个人的声望。推迟战争,可以避免暴露出意大利军力的虚弱。

比如希特勒要求割让苏台德时,墨索里尼主动提出调停。慕尼黑协定签订后,墨索里尼被视为欧洲的和平使者受到热烈欢迎。

希特勒不会只满足于占领苏台德,他很快就吞并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这一行动完全瞒着墨索里尼,实实在在的是打墨索里尼的脸。

墨索里尼要求希特勒暂时不要进攻波兰,因为意大利还没有准备好。但是希特勒一边答应着墨索里尼,一边对波兰发起突袭。

当德国在波兰获胜后,墨索里尼希望再次出面调停,但是却未能如愿以偿。

1940年,德军发起西线攻势后,意大利还在拖延。当法国投降时,意大利几乎还没有进入进攻状态。而墨索里尼还指望从中分一杯羹,比如割让法国殖民地,接管法国空军和海军等等。希特勒和法国签订的停战条件,让这一切都泡汤了。

墨索里尼几乎什么都没有得到,而且非常尴尬,曾经的导师现在变成了一个次要角色。

1940年9月,墨索里尼从报纸上看到德军进驻罗马尼亚油田的新闻,他非常生气,他一直把多瑙河地区视作意大利的后花园。他希望意大利军队也能被罗马尼亚“邀请入驻”,结果当然是被拒绝了,因为罗马尼亚必须听希特勒的,而希特勒不允许这么做。

墨索里尼的自尊一再受挫,意大利军队在北非的战事也不顺利,他决定“以牙还牙”,也要来一次先斩后奏,通过占领希腊,来找回失去的颜面。

然而意大利实力不济,希腊的惨败不仅没能找回颜面,反而使得意大利在同盟中的地位进一步沦落。墨索里尼完全成了希特勒的小跟班。

1943年,墨索里尼倒台后,希特勒之所以把他救出来,从军事上是为了在南面抵达盟军,政治上则是为仆从国树立一个榜样,表明德国不会抛弃自己的小兄弟,让他们继续跟随自己。

总而言之,墨索里尼和希特勒的关系并不是很密切,走到一起只不过出于各自的利益需求,也因为各自利益的分歧,导致了双方的分歧,这些分歧影响了两国的协作,最终影响了各自的命运。


我是迷蝶梦,以上为个人浅见,如果你有不同看法,欢迎留言哟。


江蝶梦


要想弄清楚希特勒与墨索里尼的关系,首先必须先搞清楚当时的历史背景和德国、意大利之间、两国和世界其它各个国家之间的利害关系才行。大概来讲,意大利是个推行法西斯主义的国家,墨索里尼是以社会党党员这张“社会主义者"的标签为掩护,钻入了工人阶级内部,组织了一个名叫“法西斯”的党,成了法西斯主义的鼻祖和党魁。又是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帮凶。


在联合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中,德国和意大利两个法西斯国家正式结盟。本来德意之间存在着矛盾。1934年希特勒企图染指奥地利,遭到英法的反对,意大利也从自己的利益出发一度陈兵意奥边境,使希特勒知难而退。事后,意大利感到在争夺殖民地势力范围的斗争中,主要对手是英国和法国,需要有德国支持,以应付英、法。而德国在意大利侵略阿比西尼亚时也给予了积极支持,希特勒还曾访问罗马,当面吹捧过墨索里尼,两国关系已有重大改善。在武装干涉西班牙时,两国关系更加密切,并在1936年10月签订了共同协定,结成了"柏林~罗马轴心”。


1940年9月27日,德、意、日在柏林缔结军事同盟条约。1941年6月22日4时30分,法西斯德国撕毁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未经宣战就向前苏联发动全面进攻。接着,意大利、匈牙利、斯洛伐克、芬兰追随希特勒德国,相继对前苏联宣战。
从以上简单的叙述当中,希特勒和墨索里尼的关系就可窥见一斑。




















飞龙在天231272723


1933年1月希就任德国总理,次年8月德国总统兴登堡去世,希特勒就任德国总统(德国元首)

1929年10月美国经济大萧条,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德国失业人口猛增到600万人。希特勒为了恢复德国经济,兴建了8000公里公路,暗地里进行武器生产,创造了大量就业。

1922年8月意大利全国总罢工,墨索里尼见机发兵罗马,意大利国王担心爆发内战,希望墨索里尼组建新政府。

与希特勒一样,墨索里尼早期经济政策也获得了成功,兴建基础建设,进行武器生产。1928年意大利经济好于多数国家。


希特勒和墨索里尼都认为法西斯体系要比英法的民主体系更为强大,两人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来了。


闫sir漫聊


两个人的关系是不断的变化的,按照各个阶段来讲,就是师生,合作伙伴,最后保姆和孩子。

这两个人呢,一开始是师生关系,希特勒一开始的法西斯国家基本上就是按照墨索里尼的法西斯意大利建造的,甚至于希特勒刚刚登上纳粹德国的领导权以后,立刻去向墨索里尼去请教接下来该如何进行下一步的建设活动。

对于很多人来抢希特勒如此树大招风的一个人,肯定这个人率先做出了功绩,然后才有墨索里尼。但事实上没索里尼上台比希特勒早得多,他早在经济危机爆发之前就已经掌握了意大利的所有的权利,并且在这之后爆发的经济为机里面,意大利凭借着他是法西斯国家没有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让当时很多西方的资本主义国家感到十分震惊,与此同时,也让当时还没有成名的希特勒感到十分的仰慕。

希特勒对于莫索里尼做的事情已经墨索里尼这个人特别崇拜,所以,他早期发起的一系列活动,比如说啤酒馆暴动,或者是在这之后组建纳粹党,都是一种向偶像看齐,向墨索里尼看起的这样一种感觉。

等到纳粹德国真正建立起来,希特勒执掌德国大权以后,希特勒为了表示自己的尊敬,亲自跑到罗马去会见了没收利益,两个人一起探讨法西斯如何执政的一个过程。

当然,就如同我之前一直所说的那样,德国必须向南去寻找一个战友,以方便一举割断前苏联和英国,法国之间的联系峰哥整个欧洲战场,避免德国一次性的就面对前苏联,英国,法国的联合进攻。

但是原本用来分割战场的奥匈帝国已经荡然无存了,不存在了。这个时候德国就把目光重新定向了意大利,大力这个位置深深的陷入到了整个地中海的战场上面这样的话。凭借意大利这个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就可以达到峰哥地中海的目的。如此一来,地中海真的被分割了,英国人质能够绕过好望角才能够跑到钱数量,那这对于接下来整个德国实施他的战略大计有着很好的战略效果。

所以,出于各方面的考虑,希特勒又和当时的墨索里尼展开合作,地中海是墨索里尼亲自划定的未来意大利帝国的一个范围,希特勒表示,我不跟你争夺这些东西,(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我只要能够击败前苏联和英国那随便你怎么折腾。

但是谁又能想得到啊,曾经也是世界一流强国的意大利,这时候变得跟一只弱鸡一样,打谁都打不过,与谁就怂,这也就流传下来第二次世界大战关于意呆利的一个笑话,在这种情况之下,希特勒还是没有说因为墨索里尼干的不好而选择直接放弃跟她合作,而是接着打碎了牙往肚子里咽,派出军队保护意大利。

有这样一个笑话,墨索里尼曾经就因为斯大林格勒的问题,那上面有意大利的军队,就去询问一下吸收了,说我的军队究竟伤亡多少?希特勒做咆哮状,对着没索里尼骂道,没有,你的军队,一点儿伤害都没有,全部都跑光了。

所以说,这个时候墨索里尼成为了希特勒要保护的一个孩子,墨索里尼这个时候已经完全放弃尊严了,这个时候就为希特勒马首是瞻。


漩涡鸣人yy


最开始,墨索里尼是希特勒的榜样,他在1922年窃取意大利总理职位,建立起法西斯政府。墨索里尼上台的时间,比希特勒要早10多年,那个时候希特勒还是小角色,纳粹党尚未发迹。因此,当时的希特勒肯定很羡慕墨索里尼,他要拼命成为第二个墨索里尼。

1933年,希特勒成功上台,德国迅速法西斯化。这个时候,墨索里尼成为他的合作伙伴,两人是相互照应的关系,也可以理解为相互利用。德国在欧洲没有盟友,迫切需要意大利的支持,而意大利也早已沦为众矢之的,急需抱紧一个大国。

在此之后的6年间,希特勒和墨索里尼进入“蜜月期”,他们合伙干了很多坏事。例如,这两个法西斯头子公开干涉西班牙内战,扶持佛朗哥政府,大肆屠杀反法西斯人士,犯下很严重的战争罪行。在德国入侵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时,墨索里尼都站在希特勒这一边,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德国也对其表示支持。同时,希特勒也支持墨索里尼在地中海搞侵略扩张活动。后来,他们又拉上了日本法西斯,搞了一个轴心国集团。

1939年,希特勒入侵波兰,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自此之后,希特勒和墨索里尼成为了队友,在一开始,希特勒对其寄予厚望,而墨索里尼也想大捞一笔。然而,希特勒很快就发现,墨索里尼是一个“猪队友”,德军不只要对付盟军,还要给意大利填坑,消耗了大量资源。没过多久,意大利在北非陷入麻烦,希特勒把隆美尔派了过去,打出了“沙漠之狐”的称号,但因为意大利实在是不争气,隆美尔无力回天,轴心国在北非全盘输光。

苏德战争前夕,墨索里尼给希特勒挖了一个大坑,他被希腊军队追着打,被迫向希特勒求援。很快,德国军队就占领了希腊,这给墨索里尼解了围,然而却错过了进攻苏联的最佳时机。苏德战争爆发后,墨索里尼派出军队参战,但却一败涂地,给德军帮了不少倒忙。

北非战役失败后,墨索里尼决定固守地中海,结果盟军在1943年登陆西西里,致使意大利举国震动,墨索里尼也被赶下了台。希特勒闻讯后,立即派出特种部队将墨索里尼救出,在意大利北部给他搞了一个傀儡政府。由此可见,希特勒对墨索里尼是很够意思的,虽然墨索里尼很坑,但希特勒一直没有放弃他。

然而,墨索里尼始终是烂泥扶不上墙,他最后被意大利游击队处决,这一天是1945年4月28日。两天后的4月30日,希特勒也选择了自杀,欧洲战争随之结束。

文 / 图维坦


图维坦


两人一开始是同盟者关系,二战开始前,墨索里尼的地位显得更巩固一些,往往盛气凌人。

二战爆发后,由于意大利不给力,变成了德国的小弟。

到了意大利投降,墨索里尼被希特勒派人救出后,纯粹变成了希特勒的跟班。


第一背影


野心相同,想独霸欧洲。

政治手腕相同,独裁。

价值观相同,战争狂人。

利益目标相同,瓜分世界。

总结起来的。

拥有共同利益,共同爱好,怀揣共同梦想,心里各有小算盘的政治兄弟关系


传奇只争朝夕


师傅与徒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kqzhangcn


这是食品红染的吧。


手机用户54466559008


结盟关系,当时的德国即将发动战争,可德国又不可能一国单挑全欧,权衡之下,找了志同道合的墨索里尼这个坑队友当了盟友,没想到意大利人不好战,造成了二战的搞笑战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