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之狐”隆美尔战无不胜,为何偏偏败给英国将军蒙哥马利?

孤单的飞11


“先大陆后海洋”思维,导致德非洲军团战败

马耳他岛,位于西西里岛南方80公里,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是德意军队在北非进退的关键,初到北非的隆美尔,认为马耳他岛必须被攻下,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一计划一直没有实施。

1941年下半年起,德意军方领导人为了北非战事,不得不开始考虑马耳他岛的问题,并开始对该岛进行封锁。

1942年3月,大力神计划出炉,英军认为马耳他岛是无法防御了,丢失只是时间问题,就忙不迭地把舰队从马耳他岛撤出,此时马耳他岛的处境已遭透了。

但此时,一向力主征服马耳他岛的隆美尔将军,已开始焦躁不安了,想发动对尼罗河流域的攻势,担心英军会迅速增援,致使他的攻势成为泡影。

认为攻打马耳他岛的登陆战,会分散轴心国驻在昔兰尼加的飞机,请求改为进攻埃及,而推迟对马耳他岛的登陆作战。

尽管意大利海军总部,都公开表示反对,但希特勒支持隆美尔的方案,最后,意大利最高统帅部接受了隆美尔的建议。

隆美尔认为只要把非洲的前线推进到苏伊士,则英军便会放弃马耳他岛,那时已起不了什么作用了。

但英军却已超常的努力来补给马耳他岛,5月26日,隆美尔开始发动攻势,威胁挺进尼罗河流域时,也没使英军动摇过,知道马耳他岛一旦丢失,就意味着在地中海打了败仗。

再则,英军已着手准备未来登陆阿尔及利亚和沿着北非海岸发动攻势,马耳他岛将发挥战略据点作用,因此对英军来说,保持对马耳他岛的控制,是生死攸关的问题,因此竭尽全力实现对马耳他岛的各类战备物资补给。

随着德国航空兵大批调离,美国的第一批空军部队抵达地中海,盟国开始重新掌握地中海的制空权,以至于等到6月底,一切想把马耳他岛击沉的计划都以化为泡影。

可以说地中海战场的转折点在4月27日就已经发生了,隆美尔在阿拉曼的失利,只不过是没有打下马耳他岛的一个直接表现,盟军在地中海的胜利,毫无疑问是以马耳他岛作为主要依托。

当隆美尔打下托布鲁克,应按战前的计划停止攻击,就地准备防御,以便德意军队夺取马耳他岛,但却一意孤行,10天内挺进500公里,到阿拉曼时,德军已严重减员,且官兵的体力消耗已达到极点。

另外,由于没有拿下马耳他岛,使得德军的补给十分艰难,空军也难以实施强有力的空中掩护,使得德军在北非战场上陷入了进退维谷的境地,是隆美尔在北非战场上失败的重要原因。

此时,德军统帅部的目光,都盯在东线苏联战场上,军界高层都在做征服苏联的美梦,无暇顾及北非的隆美尔,隆美尔又是个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高级将领,所以就算统帅部让其停手,他也不一定会执行。

综上,由于德军统帅部“先大陆,后海洋”的战略思维,不攻取马耳他岛,从而埋下了隆美尔北非军团最终战败的命运,属于德军在战略上重大失误所导致。

地中海上的制空和制海权,都被盟军所掌控,导致隆美尔得不到兵员和物资的补给,这仗就打不下去了,不是蒙哥马利有什么天才的指挥能力。

北非地形开阔,几乎无险可守,只是有限进攻,无法改变局势,如果不把英军彻底打垮,德意轴心国一样支持不住。

如果意大利能独立支撑战局的话,根本就用不着隆哥来北非,意大利海空军无力给北非军团提供有效的补给,所以隆美尔战败也有意大利这个猪队友所拖累的原因。

另外,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双方兵力和装备太过悬珠,在北非战场,隆美尔一直以来都是以少胜多,兵力上从来都是远少于英军。

阿拉曼战役前,英国增强了非洲第8集团军的补给,以及空中支援,且击沉了一艘给隆美尔送燃油的油船,而隆美尔经过长时间苦战,补给不足,燃油短缺,不能充分发挥部队机动性与战斗力。

隆美尔只有7万作战部队,而蒙哥马利却有23万兵力;隆美尔只有550辆坦克,其中有300辆是意大利不堪一击的薄皮坦克;蒙哥马利则有1450辆,且有500多辆都是美制新型谢尔曼坦克,就连德国88毫米高炮都打不穿装甲,导致隆美尔无力对付。

另外,隆美尔只有不到350架飞机,蒙哥马利则有1500架之多,所有这些,都几乎注定了这场战役的胜负。

当时,德国正在全力攻打苏联,真的无暇顾及隆美尔,而北非却是当时英国乃至美国陆军的唯一战场,其重要程度可想而知,而盟军指挥官又都惧怕隆美尔,所以不惜投入了大量兵力,空中包括地面的主战装备,都超过了隆美尔的非洲军团,所以隆美尔纵有天才的指挥才能,德国非洲军团的失败也是迟早的事。

本文由“国平军史”发布。


国平军史


不是蒙哥马利很变态,只怪丘吉尔对他是真爱。


现代战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打仗历来靠的是钱粮,不是勋章和各种口头嘉奖,然而历史上有几个领袖都是打嘴仗的。


最著名的,第一个蒋介石,自己四大家族吃香喝辣,却动不动就让兄弟们不成功便成仁,但是发枪炮子弹军饷粮食的时候,就只养得起自己的嫡系。第二个是日本大本营,动不动就让自己的将军士兵玉碎报国,啥也不给。相比前两个,希特勒要好一点,虽然给的少,但是各种宣传造势,口头宣传。


希特勒手下所有的将军,都拿给他从里到外包装得像神,盟军那些比起来就像村里来的土鳖。

尤其是对隆美尔,希特勒是重点包装的,因为作为草根出生的希特勒面对大本营里一群世家出生的德国陆军贵族军人,实际上自己看起来就像个土鳖,所以他需要自己的人,听话的人,而同样不出生于军人世家,而是出生于教师世家,没有背景又听话的隆美尔,是希特勒要树立的典型。


所以隆美尔的任何一点点小成就,希特勒都要大大地夸奖,鼓励,因为夸他就是夸自己,树立他在军中的威信,就是树立自己在帝国的政治权威。其实相比之下,曼施坦因、伦德施泰德、古德里安等,每一个的战略战术理论基础和实践水平都不见得比隆美尔差。


就这样,隆美尔坐火箭一样被提拔到了担起大任的这个位置,可是,mmd?可以尽义务了,但是权力呢?


将军的权力自然就是军队,枪炮,后勤。


第一次阿拉曼战役,盟军投入150,000人,179辆坦克,1,000门以上火炮,1,500架以上飞机。

德军很可怜96,000人,70辆坦克,不到500架飞机。

第二次阿拉曼战役,盟军投入220,000人,1,100辆坦克,德军投入116,000人,559辆坦克(220辆德国坦克和339辆意大利坦克)


基本上德军对盟军,一直就是1比2,1比3,甚至没有制空权,制海权。


拳击台上,一个人对两个人,一个人是拳头,一个人是火药枪,请问这个仗怎么打?而且盟军有源源不断的补给,德军这边好东西全部在东线上,隆美尔找希特勒要三辆虎式坦克希特勒都要特批。




丘吉尔对蒙哥马利同学是真爱,不但要给蒂芙尼,游艇别墅都配齐,连保姆买菜都是用宝马,而希特勒一直就和自己的真爱隆美尔之谈爱情不谈钱,然而只谈爱情不谈钱的交往是无耻的,所以也就不要怪“战无不胜”的隆美尔被“蒙哥马利”同学羞辱了。

隆美尔还算好,最后希特勒让他死,他还真死了。而东线上的保卢斯同学就没真么真情了,受尽了希特勒的爱情伤害,直接就投降了......



HannibalLecter


1941年初,在德意联军的攻势下,英军开始从利比亚败退。翌年6月,英军已退至埃及的最后一道防线——亚历山大以西100公里处的阿拉曼地域。面对英军在北非的失利,丘吉尔首相任命蒙哥马利将军第8集团军司令。

先说一下双方的真实的军事实力对比——德意非洲军团(司令隆美尔)拥有4个德国师、8个意大利师,其中包括4个装甲师和2个摩托化师;装备坦克489辆,火炮1219门,飞机675架。总计约10万人(其中德军5万人)。 英军8集团军(司令蒙哥马利)辖3个军(第10军、第13军和第30军),共11个师又5个独立旅,其中包括4个装甲师和2个装甲旅;装备坦克1200辆、火炮2311门、飞机750架,总兵力达20万人。

下面列举隆美尔败给蒙哥马利的原因:

一、作战状态:首先,德意联军一路打到阿拉曼地区,军队早已精疲力竭。而英军却在美国的支持下,不断补充军事力量。作战计划周密,士兵们也是精力充沛,双方的作战状态完全不在一个档次。

二、后勤保障与支援方面:阿拉曼战役爆发时,德军正在斯大林格勒与苏联士兵作战,德军的主要战场在东线苏境内。而且几乎所有战略资源都倾向了东线的德军,隆美尔孤立无援。此外,由于盟军完全控制了地中海的制空及制海权,德军补给异常困难,军队已然无法支撑太久。

反观英军,不仅不用支援苏联,不管食物、燃油、还是药物都是应有尽有,补给十分充足,完全可以放手一搏。

三、在军事装备方面,德意联军只剩下550辆坦克,并且大部分是意大利老式坦克,与英军的美国坦克相比,不管是火力,还是性能都相差甚远。至于空中支援方面,更是少之又少,因缺乏空中掩护,在英军空军的袭击下德军大部分坦克被击毁,有生力量只剩下三分之一。

四、双方将领:隆美尔在认识到被动的情况下,缺乏准确的决断力,隆美尔的性格缺点还是一目了然的。他总是把中间突破的战术看得高于一切。而蒙哥马利在此战役前的声望,还不能与之相提并论,战术思想也让隆美尔不能摸透。

五、情报战:最重要的是,英军早已破解德军密码,这是一场“单方面透明”的战争,毕竟以蒙哥马利“稳妥”的个性,如果不掌握准确的德军情报,一定会执行英军的“防守不反击”战术。

六、作战过程中越级指挥的错误:德指挥部向隆美尔发出了“只许战不许退”的命令。1942年11月,隆美尔早已明白自己毫无胜算,想下达撤退命令,但迫于压力只得硬着头皮继续作战,结果英军在南部突破意军防御,使德意军滨海部队面临被包围的威胁。如果当时及时抽身而退,保留战斗力,这场战役还不会以失败告终。客观地说,这个失败的账应当一大半算在德高层的头上。


历史名媛


这个问题我来谈谈!首先说隆美尔在阿拉曼战役之前“战无不胜”的朋友们,1941年4月至11月托卜鲁克围城战请了解一下。1941年正是隆美尔在北非战场上缔造“沙漠之狐”神话的时期,然而,在所谓“战无不胜”的神话背后,隆美尔在托卜鲁克城下却结结实实地吃了败仗。这座港口要塞从1941年4月开始就被轴心国军队包围,但是以澳大利亚第9师为中坚的守军凭借海上补给,顽强抵抗了241天,令12000名轴心国官兵埋骨黄沙。

1941年11月坚守在托卜鲁克的英军机枪组。托卜鲁克围城战至少说明隆美尔并不擅长打攻坚战。


尽管隆美尔以灵活狡黠的战术在托卜鲁克外围连续挫败了英军的两次解围行动,但他始终未能啃下这座坚城,加上补给不续,在1941年11月英军发起“十字军”行动后,隆美尔被迫解除对托卜鲁克的包围,一路撤退,几乎把1941年打下的地盘丢了个干净,试问这还不算失败吗?所以,对于隆美尔来说(实际上对于历史上绝大多数军事统帅也是如此)根本就不存在什么“战无不胜”,只不过隆美尔在北非战场取得的胜利太漂亮,就算逃跑也是那么帅,加上这只狐狸在1942年神速地满血复活,一路卷土重来,在1942年5月的加扎拉战役中以大胆精妙的迂回行动成功夺取了托卜鲁克,把元帅权杖赚到了手,所以他在1941年蒙受的失败也自然而然地被胜利光环所掩盖了。

1942年11月,阿拉曼战役时,一位英军士兵向两名德军战俘打出V字手势。其实蒙哥马利的胜利并非因为他比隆美尔更高明,而是拥有更充足的力量且在对手体力最弱的时候发起进攻。


至于隆美尔败给蒙哥马利,正如狐狸自己认为的,他并不是败在蒙哥马利手下,而是败给了自己的后勤。在1942年10月阿拉曼战役打响之前,隆美尔的非洲军已经鏖战了大半年,在抵达埃及边境时早已是强弩之末,加上远离后方基地,补给困难,所以已经失去了进攻的锐气,就算防御也是勉强支撑。另一方面,蒙哥马利却是兵精粮足,后援不断,在兵力火力上几乎都有两倍于隆美尔的优势(英军兵力19.5万人,坦克1029辆,火炮900门,德军兵力11.6万人,坦克547辆,火炮550门,其中大部分还是战斗力打折扣的意大利部队),加上蒙哥马利打仗以缜密著称,进攻准备十分充分,以优势兵力攻打隆美尔的疲惫之师,而且还是趁隆美尔返回欧洲看病的机会发起进攻,所以蒙哥马利的胜算是很大的。说白了,隆美尔在阿拉曼的失败与1941年的失败其实差不多,都是在猛冲之后精疲力尽,遭到对手的强力反击,败逃而返罢了。假如隆美尔拥有和蒙哥马利一样的兵力和补给,估计就是英国人被推进红海喂鲨鱼了。


崎峻战史


从力量对比看,当时埃及的英军并不比德军少,毕竟埃及和苏伊士运河对英国来说太重要了。这方面可以参看《丘吉尔二战回忆录》里面那幅丘吉尔浮在水里的漫画:天上有德国人的飞机,水面有德国人的军舰,水下有德国人的潜艇。丘吉尔说,他最难受的时候就是大英帝国被卡住脖子的时候。从战场空间看,隆美尔是“劳师袭远”。他从突尼斯一带东进,渐渐逼近埃及,但补给线越拉越长,补给越来越困难。而英军在埃及则以逸待劳。从领军人物看,隆美尔机变百出,蒙哥马利则防守强于进攻(后来在“最长的一天”之前,当艾森豪威尔因为天气原因想推迟登陆欧洲大陆时,蒙哥马利极力主张按原定计划干)。还有,由于埃及实在重要,所以英国把通过图林计算机获得的“超级机密”提前通知了蒙哥马利,这相当于美国人在中途岛海战前夕通过破译密码得到了情报,敌明我暗。


扎西平措lntl


隆美尔败给了德国和意大利两国领导者的短视。马耳他岛,位于地中海中间要冲位置,如果把地中海形容为人的食道的话,那马耳他岛就是这个食道里的一根鱼刺。在二战中期,意大利空军对马耳他岛进行了一系列的空中打击,并封锁了整个马耳他岛的海上空中补给线,如果德国或意大利在这个时候登陆并占领它的话,隆美尔的北非军团的补给将不会受到来自马耳他岛英国海军的任何威胁,但就是德国和意大利两国的领导人的无知和短视,只对它进行了封锁和空中打击,没有登陆并占领,所以从意大利运往北非的补给经常被马耳他岛英国海军的轻型作战舰艇给送下海底,其中就有北非军团最需要的燃油,在补给线不畅通,缺乏最重要的补给物质的情况下,隆美尔再厉害也没用,由战略进攻转为防守再到最后的崩溃都只是时间问题,蒙哥马利只是收了渔翁之利而已。


渝采风


隆美尔最出彩的是率一师或三五万人马,抓住战机,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达成某个战役目的,只能这样了。他不是战略大师,无法与龙德斯泰德,博格,克鲁格或曼施坦因相比。非洲不是主场,他初期有过聪明狡黠的一阵,最终的结局看阿拉曼战役(当然他回国治病)。


完璧归赵36


蒙哥马利以数倍兵力围之堵之,又以海军绝对优势在地中海切断德军补给线导致德军补给困难,隆美尔只有以有限兵力有限补给边退边狙击英军,实难以为继,非将军之无能。当时大势如此,如果德军不去东线,一门心思拿下北非,把英军赶跑,蒙哥牛利来也没用!


Passepartout


我建议大家讨论这些问题的时候要多看看有关书籍。凭心而论,蒙哥马利非常敬重隆美尔的,这在蒙哥马利自传里有论述……如果在同等条件下,客观的认为没有谁能够赢得了隆美尔,……包括美国的巴顿。隆美尔失败应归于队伍减员,柴油跟不上……


文成公主25


不是蒙哥马利有什么杰出的贡献,而隆美尔已经到了强弩之末了,只要换上一个不是那么草包的人都能打败隆美尔;哪怕是让国民党的刘峙去指挥,也能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