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之狐”隆美尔战无不胜,为何偏偏败给英国将军蒙哥马利?

孤单的飞11


一说到蒙哥马利,人们首先就会想到他指挥的阿拉曼战役。在他与德国名将“沙漠之狐”隆美尔的直接对话中,蒙哥马利带领英国军队战胜了德意联军,成功扭转了北非的形势,而他也因此获得了“猎狐人”的称号。

不过,由于隆美尔指挥的德意联军弹尽粮绝,因此也有不少人质疑蒙哥马利胜之不武。那么,我们首先来还原这场战役,看一看蒙哥马利是不是凭本事取胜的。

(蒙哥马利旧照)

在隆美尔进入战场之前,北非地区的局势可以说是十分混乱的。1940年7月,意大利开始从埃塞尔比亚进攻驻扎东非的英国军队。次年1月,英军收复了东非地区,并且还在北非俘虏了13万意军。鉴于意大利军队在二战中的表现糟糕透顶,习以为常的盟友德国,便指派了隆美尔前往北非拯救战局。

1941年2月,隆美尔率领德国非洲军团正式进入北非支援意大利。自隆美尔入主后,德意联军创造了数次以少胜多的神迹。隆美尔稳住了非洲局势,他率领德意联军,从利比亚一直突入埃及,并驻扎在了阿拉曼地区,直逼开罗。

就在英军形势岌岌可危之时,1942年6月,蒙哥马利空降非洲,接任了英国第8集团军司令。在详细地摸清局势之后,蒙哥马利一改前任指挥官保守的作风,他坚决地下达了进攻的命令。

为什么蒙哥马利敢坚决进攻?

因为在他看来,英国军队根本就没有失败的理由。

首先,英国军队无论是作战人员还是武器装备,都是全面碾压德意联军。蒙哥马利接任后,英国有19万军队,而隆美尔只剩下8万士兵,其中还有一万人无法作战。在军事装备方面,德意联军只剩下几百辆意大利老式坦克,而英军却拥有上千辆先进的美国M-3格兰特坦克。

其次,德军正值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关键阶段,德国军队的资源全都投向了苏联战场,隆美尔难以获得支援。并且哪怕德军有多余的资源调给北非军队,但在盟军完全占据地中海制空权制海权的情况下,德国的补给也根本难以送达。

(隆美尔旧照)

像这样一场盟军全面占优的战役,蒙哥马利岂有龟缩防守之理?

因此在随后的战役中,蒙哥马利充分发挥己方的优势,灵活地指挥军队从各个方向进行猛攻,而德军防线则多线被攻破。最终,隆美尔在大势已去的情况下,硬着头皮将德国军队全部撤走。而意大利军队则成为了英军的阶下囚。

凭借这场战役,蒙哥马利成功打破了隆美尔的不败神话,从而一跃成为了二战中的顶级战将。

可以说,尽管阿拉曼战役是盟军占据了巨大优势,但蒙哥马利能扬长避短,在短时间内将德意防线完全击溃,也的确能够体现出他不俗的指挥水准。

当然了,蒙哥马利虽然打败了隆美尔,并不表明蒙哥马利比隆美尔利害。实际上,蒙哥马利的水准,也仅仅是“不俗”。相比起隆美尔能在绝境中多次以少胜多,最后全身而退来说,尚且还有一些距离。

之所以这样说,主要是由于蒙哥马利在二战中的表现始终是中规中矩,他指挥的战役几乎都是顺风战役,而他打逆风战役的水平,实在是无法评定。

(艾森豪威尔旧照)

蒙哥马利在二战中先是参与指挥了敦刻尔克大撤退,但彼时他还只是一个军长,对整个战役没有起到太大的影响。

后来西西里岛登陆和诺曼底登陆战役中,盟军的总指挥都是艾森豪威尔。蒙哥马利作为英国集团军指挥官,均是较好的执行了战略任务,在同期战争中的风头,远不如美国将领小乔治巴顿。

并且就当时的战争形势来说,由于德国在苏联遭到了严重的溃败,因此他们整个军队士气是处于下风的。面对以美国为首装备精良的盟军集团的全力进攻,德国军队显然只能被动挨打。因此实际上西线战场的战役对于盟军来说均算是顺风战役,无法很好地体现出指挥官的指挥水平。

至于蒙哥马利之所以会有巨大的名气,实际上是当时的一种政治需要。由于美英与苏联始终关系紧张,因此美英两国务必要推出一些英雄人物,能够尽量地盖过朱可夫、华西列夫斯基等人的光芒。在这样的情况下,击败了隆美尔的蒙哥马利,自然就成为战争英雄的最佳人选了。

(参考资料:《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


张生全精彩历史


蒙哥马利瞄准了隆美尔非洲军团的弱点――缺油。隆美尔的非洲军团只有5万人,没有油料仓库,希特勒拒绝了隆美尔的要求:抢两个港口,从德国本土运油。因为整条大西洋航道都被英军控制着,德国在海面毫无优势,唯一的优势是潜艇,而潜艇只能拿来袭击,不能拿来运输。而且非洲对德国来讲並不重要,德国在非洲没有利益,纯粹是为了帮意大利。隆美尔全靠大范围机动神出鬼没,令蒙哥马利的前任束手无策。蒙哥马利上任后就瞄准了隆美尔缺油的弱点,重兵坚守英军的港口油库,其它方面坚守不动,“你的油料总有用完的一天”,然后经分析:隆美尔唯一可获得油料的地方就是埃及,埃及是英军的非洲司令部所在地,那里有物资及油料仓库,而其必经之路就是阿拉曼。蒙哥马利在阿拉曼重兵防守,隆美尔的坦克集群打到油料耗尽仍然冲不过去,只好把坦克都扔了步行返回欧洲。综上,隆美尔“缺油”是其天生弱点,碰上个昏庸的对手还能赢,但蒙哥马利並不笨,而且在非洲有27万英军,隆美尔输是必然的,能全身而退不错了。回德国后隆美尔立即升为元帅,希特勒任命他为法国海岸线总指挥,经营“大西洋壁垒”,那是后话了。


照影吹笙


隆美尔是德国在二战期间的三大名将之一,在非洲战场打的联军节节败退,所以有着沙漠之狐的称号。

北非战场在二战期间并不是希特勒的重要战场之一,战争初期的规划,是有意大利攻占非洲,但是由于意大利的实力实在是太菜了,在非洲被打的节节败退。希特勒于1941年2月,任命隆美尔为“德国非洲军”军长,前往北非援救一败涂地的意大利军队。

隆美尔接手非洲战场的时候,当时意大利已经溃不成军,英军连战连捷,隆美尔首先就率领德军攻占了恩努菲利亚。但是这一举措并没有让英国重视起来,如是隆美尔又利用英军调防、轻敌的有利时机,采取大胆行动,率领为数不多的军队,向前挺进了450英里,给英军以意外的打击。

九天之后,隆美尔发挥连续作战的精神,又指挥部队攻占了艾阿格海拉地区的要塞、水源和机场,占领了马萨布莱加,把英军逼到阿吉达比亚地区并攻占了阿吉达比亚。而后又攻陷了梅希里,使整个巴尔赛高原落入轴心国军队之手。

隆美尔的进攻使英军损失惨重,曾指挥英军打败意军的奥康诺将军也成了德军的俘虏。1942年1月,隆美尔升任非洲装甲集团军司令,而后他夺回了昔兰尼加,而北非沙漠中的英国第8集团军,被“沙漠之狐”隆美尔的非洲军团击败,退守埃及境内的阿拉曼地区。隆美尔在北非的好运也结束了,因为抓捕狐狸的猎人来了。

1942年8月4日,丘吉尔任命蒙哥马利将军为第8集团军司令,蒙哥马利的到来改变了一切。蒙哥马利精心积聚力量,1942年10月23日至11月4日,在阿拉曼地区率部与德、意军队激战,挫败德国"沙漠之狐"隆美尔,从而击碎了纳粹不可打败的神话,而且由此声誉大振,被人们称之为捕捉“沙漠之狐”的猎手。

为何蒙哥马利能打赢隆美尔呢,主要的原因有三点:

第一、蒙哥马利的稳扎稳打,发挥了英军兵力优势。之前北非战场上英国军队的力量也是一直处于优势,但是由于前期打意大利太顺了,所以产生轻敌,后期又连续被隆美尔抓住破绽给打败,产生了畏惧心理,没能很好的发挥自己的兵力优势。而蒙哥马利背后有丘吉尔的支持,在战场上没有给隆美尔机会,所以在进行大决战的时候,优势兵力得以发挥。

相反隆美尔的军队力量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补充,连续作战使他的坦克损失比较多,军队实力进一步下降,所以面对优势兵力更加难以取胜。

第二、情报差距。在蒙哥马利到任之前,英国的密码破译专家早已经破译了德国的密码,所以隆美尔的战术计划基本上全面暴露在蒙哥马利面前,这种情报不对等的战斗,蒙哥马利取胜的机会就太大了。

第三、身体因素。当时蒙哥马利初到北非,斗志昂扬,而此时的隆美尔却生病了,并且直接影响他只会作战,两位领军者的身体状态天差地别,也影响战争的走向。

隆美尔和蒙哥马利都是战争中杰出的统帅,但是在长期战争中,国力是非常重要的基础,而德国以一己之力,根本抗衡不了整个欧美,这才是失败的主要原因。


帝国烽火


隆美尔的劣势

北非战场前期主要是意大利和英国交战,无奈意大利太不给力,被英联邦军队打的屁滚尿流。希特勒无奈派出隆美尔统领非洲军团援助意大利军队,隆美尔统帅的德军加入北非战场后形势立马改观,一度把英军打的连连败退。


但是隆美尔始终面临一个严峻的问题,那就是兵源以及后勤补给的问题。对希特勒来说,当时的欧洲才是主战场,北非作为分战场的作用远没有欧洲来的重要,因此在物资及兵源分配上肯定要向欧洲战场倾斜。德国本就是个资源并不丰富的国家,有限的资源还要被用到刀刃上,隆美尔自然只能喝点汤。在北非战场上,隆美尔一直都是以劣势兵力面对英联邦超过自己几倍的兵力,补给上还要面对盟军在地中海的威胁,时常因补给问题难以扩大战果,说实话以当时的德军实力来论,能取得那样的战果实属不易。

蒙哥马利后勤源源不断


而相比较之下英联邦军队则很少有这种担忧,盟军掌握有地中海的制海权和制空权,英军又通过《租借法案》获得美国的大规模援助,加强了在北非的军事力量,双方的力量对比已经变的极为悬殊。阿拉曼战役前,英军在北非有20万人,1000余辆坦克,908门火炮和750架飞机,不管从人员还是装备上都几乎是德意军的两倍,而且后勤补给充足,这样的力量对比,只要蒙哥马利不是蠢材,胜负根本就没有悬念。

所以说,隆美尔并非败给蒙哥马利,而是失败在轴心国和同盟国的实力差距。


九州史册


与其说隆美尔败于蒙哥马利,不如说他败于局势。那样的情形,孙膑韩信出马都不一定能胜。

换句话说,不管是蒙哥马利还是牛哥马利,在那个时间出现在那个地点打这一场战的盟军将领,都将是“打败”隆美尔获得极高赞誉的人。

为什么?因为打战打的不是“战”,是国家的综合能力!

当时隆美尔率领的德国非洲军团虽然打了很多胜战,在一定范围内掌控着北非的局势,但从世界大局上看却如同孤岛悬在盟军包围中,补给越来越困难,从德国发出的补给船往往在地中海就被盟军击沉了。后勤、战备物资根本达不到标准。

对比双方实力,你就会发现如果这样的战蒙哥马利都打不赢,那他真可以回家种红薯了。

1、坦克,德军加上意大利军的也才550辆,而且意大利军的320辆坦克是意大利本国产的,性能很差,而英军有2000多辆,都是当时比较先进的。

2、战机,德军加意军是350架,英军是1500多架。

3、国家的支持度。希特勒根本看不起北非,他的目光始终在苏联,认为苏德之战才是有决定意义的,所以资源都向苏德战场倾斜,至于北非,能守最好,不能守也就算了;而英国首相丘吉尔却把北非视为最主要的战场,别的战场可以缺人缺物,北非绝对不能缺!

4、兵力,隆美尔有8万多士兵,其中还有1万多因受伤或其他原因不能战斗,更无奈的是,还能上场的队伍中有意大利军!(他们就是传说中的猪队友,专门拖后腿的);而蒙哥马利有19.2万士兵,人数差异将近3倍!如同3个吃饱喝足的人拿着好的武器打1个又饿又累武器还差的人,不胜才怪!

其实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隆美尔还是守住了防线,只是当时他生了重病回德国治疗,离开前做了全面的防御措施,结果接替他的施登姆忽然在大战前意外身死,德军顿时混乱了,等隆美尔匆匆赶回来时已经来不及了,防线已破。

据说打到后来,因为没有气油,隆美尔的卡车和坦克别说打战了,连动都不能动了,就像一堆废铁。隆美尔还说“如果我有燃料,今天逃走的就是蒙哥马利了!”

所以我认为,打败隆美尔的不是蒙哥马利!只能说蒙帅比较好运,恰好在那个时候被派往北非,成就了这么大的名声!当然啦,蒙帅的军事能力还是很强的,只是他比较平稳保守,不用奇兵,不用险兵,没有太大的艺术性。

不过,哪怕“沙漠之狐”隆美尔真是战神在世,军事指挥才能超一流,最终也必然要失败的!因为世界需要和平!


缥缈峰下一粒沙


其实隆美尔更多的是败给了其落后的综合实力,其失败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即使没有蒙哥马利,其也会最终被别的将领击败。

北非战场是德军实力比较薄弱的一个战区,德国非洲军团一直饱受兵员不够、武器装备不足、后勤补给困难等难题困扰,虽然在隆美尔率领下取得了一系列胜利,但是德军和英军之间的战略力量对比一直没有发生较大的改变,英军一直占有绝对的力量优势,并且后勤补给十分充分。

当时德军所能用的坦克长期只有数百辆,甚至一度跌至数十辆的地步,而且补充极为困难,需要从意大利出发冒着盟军的攻击运往北非,而英军就没有这个麻烦,源源不断的得到人员、武器装备、物资等的补充,后来美军也开始登陆北非参与作战。

而在统帅问题上,此前同隆美尔交战的一直是奥钦莱克,并且取得了十字军行动、夺回托卜鲁克等胜利,给德意联军造成了巨大的打击。但是其倾向于稳扎稳打,即使丘吉尔不断催促其向隆美尔进攻,其依然坚持收缩防线,意图此后在有把握的情况下再战。

但是丘吉尔显得很不耐心,于是将北非英军总指挥官换成了蒙哥马利,但是蒙哥马利的很多战略实际上依然沿袭的是奥钦莱克的做法,并于阿拉曼战役中功成名就,成了英军名将,而奥钦莱克则鲜为人知。


战争之王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阿拉曼战役是“沙漠之狐”隆美尔的神话破灭之战,也是蒙哥马利的封神之战,这场战役给我们的感觉就是从来都是战无不胜的隆美尔偏偏败给了蒙哥马利。

隆美尔为什么偏偏败给了蒙哥马力呢?个人认为主要有以下原因:

(1)人数上的差距

隆美尔统帅的德军4个师和意军8个师,总兵力约8万人,而英军统帅蒙哥马利带领第8集团军10个师和4个独立旅,总兵力为23万人,约为德军总人数的三倍。

(2)军事装备的差距

军事装备上:隆美尔只有550辆坦克,而且大多还是老式坦克,性能很差火炮1200门,飞机只有350架;蒙哥马利有1200多辆坦克,其中还有500辆美式先进的坦克,火炮2300门,飞机1500架。火力比隆美尔高出了一大截。

(3)补给上的差距

隆美尔的军事补给线已经被切断,而蒙哥马利能通过红海得到源源不断的补给。

在实力如此悬殊的情况下,隆美尔的失败是必然的,而且他与英国对峙期间回国养病,使自己的防御系统被英军破坏,加上英国空军的轮番轰炸,使得隆美尔行动缓慢。在隆美尔败走非洲后,他很无奈的说:“如果我有足够的汽油,今天逃走的就是蒙哥马利。






笑嘻嘻嘻嘻


1941年初,在德意联军的攻势下,英军开始从利比亚败退。翌年6月,英军已退至埃及的最后一道防线——亚历山大以西100公里处的阿拉曼地域。面对英军在北非的失利,丘吉尔首相任命蒙哥马利将军第8集团军司令。

先说一下双方的真实的军事实力对比——德意非洲军团(司令隆美尔)拥有4个德国师、8个意大利师,其中包括4个装甲师和2个摩托化师;装备坦克489辆,火炮1219门,飞机675架。总计约10万人(其中德军5万人)。 英军8集团军(司令蒙哥马利)辖3个军(第10军、第13军和第30军),共11个师又5个独立旅,其中包括4个装甲师和2个装甲旅;装备坦克1200辆、火炮2311门、飞机750架,总兵力达20万人。

下面列举隆美尔败给蒙哥马利的原因:

一、作战状态:首先,德意联军一路打到阿拉曼地区,军队早已精疲力竭。而英军却在美国的支持下,不断补充军事力量。作战计划周密,士兵们也是精力充沛,双方的作战状态完全不在一个档次。

二、后勤保障与支援方面:阿拉曼战役爆发时,德军正在斯大林格勒与苏联士兵作战,德军的主要战场在东线苏境内。而且几乎所有战略资源都倾向了东线的德军,隆美尔孤立无援。此外,由于盟军完全控制了地中海的制空及制海权,德军补给异常困难,军队已然无法支撑太久。

反观英军,不仅不用支援苏联,不管食物、燃油、还是药物都是应有尽有,补给十分充足,完全可以放手一搏。

三、在军事装备方面,德意联军只剩下550辆坦克,并且大部分是意大利老式坦克,与英军的美国坦克相比,不管是火力,还是性能都相差甚远。至于空中支援方面,更是少之又少,因缺乏空中掩护,在英军空军的袭击下德军大部分坦克被击毁,有生力量只剩下三分之一。

四、双方将领:隆美尔在认识到被动的情况下,缺乏准确的决断力,隆美尔的性格缺点还是一目了然的。他总是把中间突破的战术看得高于一切。而蒙哥马利在此战役前的声望,还不能与之相提并论,战术思想也让隆美尔不能摸透。

五、情报战:最重要的是,英军早已破解德军密码,这是一场“单方面透明”的战争,毕竟以蒙哥马利“稳妥”的个性,如果不掌握准确的德军情报,一定会执行英军的“防守不反击”战术。

六、作战过程中越级指挥的错误:德指挥部向隆美尔发出了“只许战不许退”的命令。1942年11月,隆美尔早已明白自己毫无胜算,想下达撤退命令,但迫于压力只得硬着头皮继续作战,结果英军在南部突破意军防御,使德意军滨海部队面临被包围的威胁。如果当时及时抽身而退,保留战斗力,这场战役还不会以失败告终。客观地说,这个失败的账应当一大半算在德高层的头上。


历史名媛


打败隆美尔的并不是蒙哥马利,而是德国元首希特勒。

1942年,英国陆军以“锐不可当”的气势,横扫了不堪一击的意大利军队,夺回了意大利所占领的北非地区。 大败而归的意大利向德国求援,希特勒立刻派出有着“英国克星”之称的德国陆军元帅隆美尔,前往北非支援。

1942年10月,英德双方在位于埃及的阿拉曼镇展开了一场你死我活的决战。 实力方面,德国将军隆美尔统兵7万,装备250辆H型坦克、300辆意大利“薄皮”坦克(M11/39)。此外还有几万打酱油的意大利人。

英国将军蒙哥马利统率英军第八集团军23万,装备300辆美制谢尔曼中型坦克、200辆美制格兰特中型坦克,900辆维克斯轻型坦克。 英德双方兵力悬殊,英军的装甲数量和兵力几乎等同于了德军的3倍之多。

善于以少胜多的隆美尔将军,在阿拉曼战争中并没有展现出往日的雄风,双方经过几天的糜战之后,德国军队的弹药和坦克的燃料所剩无几,而希特勒给予的补给如同杯水车薪,德军每天所消耗的军用物资,远远大于微薄的后勤补给。

而且,阿拉曼战争中的德国军队,几乎没有空军支援,隆美尔所率领的德国陆军,在英国空军的残暴轰炸下无所遁形,隆美尔将军在孤立无援的条件下,苦苦的支撑着。

时间一分一秒的流逝,隆美尔将军深深的感觉到,这场战争的胜利,距离德国越来越远……

为什么希特勒不给予隆美尔将军足够的战争物资,和相应的空军支援呢?

因为在东欧,德国与苏联正在进行着一场更为激烈的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希特勒几乎将所有的战争物资,和德国空军全部投入了苏联战争中。

隆美尔将军在兵力弱于英军三倍的情况下,得不到足够物资供给,也得不到希特勒的空军支援,无法支持下去的隆美尔将军在1942年11月向希特勒请求撤退。

希特勒似乎过于高估了德军的力量,希特勒驳回了隆美尔将军的撤退请求,并强硬的告诉隆美尔将军:“不成功,便成仁,别无其他退路”。

无可奈何的隆美尔将军,只好采用“半牺牲式”的打法,抵抗强势进攻的英国军队。

11月4日,英军第10、第7、第1装甲师对德军防线发起全面进攻,在英国空军的轮番轰炸,已经装甲师的猛烈突破下,弹尽粮绝的德军几乎全军覆没。侥幸逃生的隆美尔将军,在警卫队的保护下,仓皇逃生,阿拉曼战争宣告结束。

综上所述,导致隆美尔将军失败的原因有四点:①英德双方兵力悬殊,蒙哥马利将军指挥得当。

②德军没有足够的后勤补给,隆美尔将军无法展开拳脚,尽全力作战。

③德军没有空军支援。英军装备的坦克数量,约是德军的三倍。在没有空军对地打击的情况下,英军的坦克装甲师几乎无往不利。

④希特勒对德国的实力过分自信,他沉浸在二战初期,德军所向披靡的梦幻中无法自拔,以至于轻视了英军的作战实力,导致阿拉曼战争以失败告终。

所以,真正打败隆美尔将军的人,并非是蒙哥马利将军,而是希特勒。

当然,按照此消彼长的规律,隆美尔的失败是必然的,其面对英军不停的增兵,面对意大利人的各种拖油瓶、面对希特勒的釜底抽薪,真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不过蒙哥马利运气比较好,其执掌第八集团军的时候,英军已经完成了升级,近乎两倍于德意联军的规模以及更为强大后勤和空军支持,让隆美尔实在难以招架。当然,不是说蒙哥马利是菜鸟,面对沙漠之狐,即使是一盘儿好棋,那也得高手来下。蒙哥马利是求稳的人,在各方面占据优势的情况下,他稳扎稳打,步步为营,隆美尔这种出奇制胜的机会主义者完全找不到突破口。

我只是想说,隆美尔输得不冤,他已经是尽力了。


白话历史君


从整个战场局势来看隆美尔不是输给了蒙哥马利,而是输给了德国自己。就像前段时间解答一个关于隆美尔经营大西洋壁垒的问题,从战争局势上德国已经输了,即便有一千个隆美尔也拯救不了德国失败的命运。关于北非战场不得不说一个让德国头疼的地方,这就是马耳他,严格意义上讲意大利和德国没有占领马耳他就已经预示德国在北非战场的失败。现代战争拼的是什么,除去信息情报,拼的就是后勤,马耳他岛一直在英军手中,这极大的限制破坏了往北非的补给运输,严重制约了隆美尔北非军团的军事行动,奈何隆美尔是“千手观音”,也难解无米之炊的境地。

当然了,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碰到了蒙哥马利,他充分了解德军短处,发挥英军长处,并极大改善鼓舞了英军士气。从蒙哥马利接手北非事务以后,德国人已经预料到盟军会发动大规模反攻。蒙哥马利喜欢利用战斗的间歇来巩固自己的作战成果。除此之外,他收到了许多新的坦克,这意味着盟军在坦克数量方面有更强的优势。蒙哥马利一边接手武器装备,一边整顿部队,直到自己的军力是隆美尔的两倍。

“十字军”是北非战场上英国最重要的坦克

德国人在许多地方埋下地雷并加强了防御工事,隆美尔很好地选择了他的防守位置,他的侧翼被大海和无人区沙漠所保护。隆美尔指挥了第二次阿拉曼战役的计划,他的战略是打一场定局战,这将把英国及其盟友拖入一场残酷的消耗战,削弱他们的战斗意志。然后隆美尔带着他的装甲部队发起反击,继续占领亚历山大。蒙哥马利的目标很简单,就是攻破德军的防线,一旦防线被攻破,德军将被迫撤离埃及。

经过六个多星期精心组建的英国第八集团军,它已准备好发动进攻。第8集团军的指挥官非常相信他在坦克和兵力上的优势。他的军队也得到了皇家空军的支持,而且在制空权上,盟军已经开始占据优势。蒙哥马利有20万人和1000辆坦克,隆美尔约有11.5万名德国士兵和550辆坦克以及一部分意大利军队。这里要指出一点指出的是,轴心国部队的武装和训练都稍差一点,尤其是意大利军队。

意大利的坦克部队

蒙哥马利对德军全线发动了猛烈的炮火攻击。然后他命令他的师向德军防线的北面和南面进攻。隆美尔当时没有参加战斗。他已经回到德国接受治疗,因为他真的病了。他的部下非常仔细地遵照他的作战计划。

盟军最初的进攻只取得了有限的进展,德军的防线仍在坚守。蒙哥马利是一个有条不紊的人,他使用大量的炮兵和步兵攻击,目的很明确,慢慢削弱德军防线。很快轴心国各部队均已开始出现物资和弹药短缺的情况。战斗持续了十天。英军前进被雷区拖慢,他们因地雷而伤亡惨重,还有许多坦克部队在沙漠中迷路。

英军装甲部队在88炮阵地面前损失惨重

经过几天这样的战斗,蒙哥马利孤注一掷,准备在广阔的战线上发起进攻。由英国装甲部队支援的新西兰和澳大利亚师袭击了德军防线上一些戒备较弱的地区,这引起了德国人的恐慌,因为这是出乎意料的,整条防线开始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德国指挥官乔治·斯特鲁姆将军前去视察前线,但死于心脏病。接替他的是他的下属少将威廉·里特·冯·托马斯。他设法使战线稳定下来,命令装甲部队投入战斗,但是遭受了许多损失,然而托马斯仍然继续下令进行进一步的反击。

后来隆美尔回到北非,开始指挥战斗。他加强了德国和意大利的防御,但是防线开始崩溃。蒙哥马利命令他的部队向更广阔的前线进攻,在进攻中,德军指挥官托马斯阵亡。隆美尔请求希特勒允许他撤退,起初遭到拒绝,但后来又同意了。这有限的拯救了德国和意大利士兵,使他们免于完全被歼灭,因为这使他们能够有序地撤退。

阿拉曼战役使盟军取得了决定性胜利,轴心国军队遭受了灾难性的损失,北非军团再也不会对埃及和盟友构成威胁。记下来蒙哥马利继续发动攻势,不久就占领了利比亚的大部分地区。1943年初,美国人在北非登陆,德国人和意大利被迫撤退到突尼斯。在第二次阿拉曼战役中,德军战败,这也意味着盟军开始士气大增。正如丘吉尔所说:“在阿拉曼之前,我们从未取得过胜利。在阿拉曼之后,我们从未失败过。”蒙哥马利在他的回忆录中指出,这场胜利对战争中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即士气,产生了直接而明显的影响。在阿拉曼战役之后,英国人认为他们可以随时随地打败德国人。

再看看轴心国方面,除了补给问题,德军在阿拉曼失败的另原因之一是隆美尔野心过大。他是一位杰出的将军和领袖,这为他赢得了“沙漠狐”的称号。然而,他也很鲁莽,隆美尔入侵埃及和征服埃及的计划从一开始就有缺陷。主要问题就在这,整个军事历史都说明了,要必胜彻底的取得成功,攻击的一方最少也要达到三比一的优势。隆美尔没有任何这样的优势,更别提还有许多后顾之忧。

德国装甲部队经常也经常被英军设置的反坦克阵地重创

之前在托布鲁克的胜利意味着他相信他的非洲军团可以取得最终胜利,客观方面还有希特勒的问题,他下令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准隆美尔投降,所以只能背水一战。隆美尔在第一次阿拉曼战役中被阻击后本应考虑撤退,但他会接到希特勒的命令,在一些决断上思想受到限制。隆美尔决定建立防线是个好主意,但他更应该考虑在利比亚境内建立防线。好在隆美尔对阿拉曼战役的实际处理非常出色,他从战斗中巧妙地撤退,拯救了德国和意大利军队。然而,他在入侵埃及期间的最初目标过于雄心勃勃,这与他的所有的战争资源极度不匹配,最终导致了非洲军团的彻底失败。

我是战武奇兵,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