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四港與呂洞賓

呂四港鎮是江蘇省重點鎮,是啟東市第一大鎮,鎮隸屬於江蘇省 南通市 啟東市,地處黃海之濱,北枕全國四大漁場之一的呂四漁場。呂四港是全國六大中心漁港之一,屬國家一類開放口岸。新呂四港鎮行政區域面積152.8平方公里,漁歌號子入列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呂四的前身是位於長江、黃海交匯的沙洲。現在呂四沿海北部,還可以看到以冷家沙為中心的暗沙以扇形列布在呂四沿海,漲潮時隱入海水中,落潮時露出水面。

“呂四港者,將夾於揚子江北端處,建立漁港也。”早在民國初年,孫中山先生在《建國方略》中就提出了呂四建立港口的設想。如今,中山先生的遺願已經成為現實,呂四港不僅成為了國家六大中心漁港之一,而且正在向“上海北翼第一海港”目標全力衝刺。

呂四港傳說呂洞賓駕鶴四至,才有了這個名稱。原呂四文化站站長陸志秋表示,清張宗緒撰寫的《慕仙樓志》中傳說呂洞賓曾四至呂四:第一次賣藥治病,第二次煉丹隱居,第三次售糕賑荒,第四次喝酒贈金。

另外,呂四又名鶴城。當地有人認為這也與呂洞賓有關,因為呂洞賓每次來去都是以鶴為駕。陸志秋說:呂洞賓駕鶴本是神話,然而呂四盛產仙鶴並不是虛言,古籍對此有所記載。明代海門知縣吳宗元詩云:“自古神仙不可求,誰將小紀傳東遊。只今唯有千年鶴,為問當年曾見否。”這是歷史上對呂四仙鶴最早的描述。

相傳:呂洞賓有次到呂四來,在老街開了一家燒餅店,僱用了兩個夥計做燒餅,做出的燒餅像塊缸爿,一個小銅鈿買兩個,又香又便宜。有天早上,有位打柴的青年買了燒餅卻捨不得吃,把餅放進口袋。呂洞賓詢問得知,青年買燒餅是給婆婆嚐嚐的。呂洞賓認為打柴青年是孝子,就從屋裡另外拿出兩塊熱缸爿餅放進了青年的口袋。奇怪的是,婆孫倆吃了呂洞賓給的缸爿餅後,再也不會覺得肚子餓了。“人不吃飯怎了得,不生病了嗎?”婆婆急了,吵著要孫子陪著上街找呂洞賓。呂洞賓用手輕輕地往婆孫倆背上一拍,一團燒餅從嘴裡吐了出來。正巧旁邊有隻狗竄上去一口吞了,只見那條狗騰雲駕霧飛上了天。後來那家缸爿餅店不開了,牆壁上留下了兩行打油詩:“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

公元1554年,明世宗嘉靖三十三年(公元1554年),倭寇入侵,由呂四場廖角嘴登陸,淮揚兵備副使張景與宋軍張恆帶兵聚殲倭寇於呂四場。公元1557年,巡鹽御史崔棟到兩淮地區視察,為防禦倭寇奏請朝廷獲准呂四築城,朝廷撥白銀4300兩,由繼任張九功經手築城,經一年零一個月築城成功。鶴城周長452丈,高1.5丈,城上有垛垛矮牆可作軍防,城門四座,水關兩座,建有門樓供看守居住。登城樓極目眺望,呂四“南襟長江,北負滄海,東望扶桑、西連通泰,氣象萬千”。清宣統六年,《通州直隸志》記呂四場為二市區,轄墾牧鄉,宣統二年改稱呂四市。1929年8月,民國政府改呂四市為呂四區。1949年始,呂四區屬啟東縣,1951年被確立為縣屬鎮。此後,呂四行政區域幾度調整,1993年啟東縣先後撤消呂四區、呂四港委,後呂四鎮與大洋港鄉併為呂四港鎮。

呂四風情區,地處江蘇省海洋經濟開發區的千年古鎮呂四港鎮。呂四港鎮又名鶴城,緊靠南黃海畔的呂四漁場和呂四漁港,既有眾多的海洋水產資源,又有十分豐富的海濱旅遊資源。風情區景點主要有望海亭樓、垂釣中心、洞賓亭、海洋生物館等景緻。開闢快艇海上觀光遊覽、海灘踏浪覓蹤、踩文蛤曼舞及海味野餐、海濱遊樂等項目,重點發揮漁港特色,使中外遊客甚至作家陳運和傾情領略“海文化”、“ 漁文化”的濃厚底蘊。

呂四港鎮執法局

呂四港船碼頭(一)

呂四港船碼頭(二)

呂四港船碼頭(三)

呂四港船碼頭(四)

剛上船的海鮮(一)

剛上船的海鮮(二)

剛上船的海鮮(三)

新建的大洋橋

旅遊快艇上船處

旅遊快艇

海邊商店內海產紀念品

已經關閉的望海樓

海邊灘塗(一)

海邊海豚雕像

海邊灘塗(二)

海邊灘塗(三)

呂洞賓雕塑(一)

四至呂四記

呂洞賓雕塑(二)

雕塑附近的金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