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道是講究根性的

大,上下知有之,其次親之,譽之,其次畏之,其下侮之。

老子這句話講: 雖然精微物質的道,沒有任何體積、面積、數量、力量、規模、程度等各個方面超過它。但由於根性不同,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看法。

佛家、道家都認為是從不同的層次中來,根性不同,表現的就不一樣,所以世間每個人的心性是不一樣的,這裡老子把他們分成四個層次,每個層次的人,對道都有不同的理解,根性好的自然能親自修煉,心性高的也能宣傳贊美它,稍微差一點的就畏懼這種強大的力量,根基差、心性渾濁的就輕慢,侮辱這種強大格局。

修道是講究根性的

如他四十一章:上士聞道,勤而用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與這裡有相近之處。老子 『親之,是根性高的上等人親自修煉,與道相合。心性好點的,雖然心能夠悟道,但身體做不到,屬於說而不煉。根性、心性都差一些的,修的不好、悟性也不夠,即知道它的存在也畏懼宇宙這種強大的能量。如唐,呂洞賓《悟道詩云》:守道且藏愚,忘機要混跡。群生莫相輕,已是蓬萊客。如明•冷謙《修齡要旨》詩云:寡慾心虛氣自盈,自然五臟得和平。衰顏仗此增光輝,不羨人間五等榮。

修道是講究根性的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猶呵,其貴言也。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

大道至簡,一切事物都很簡單,沒有什麼複雜,只是我們沒有靜下來修持罷了,有道者做事,在別人不知不覺時就完成了。他人是感覺不出來的。

因為我們根性不同,對事物的觀察理解就會產生不一樣的感覺。所以生活態度不一樣。有人可能會問:為什麼每個人的根性不一樣?

這個問題在佛家和道家的經典裡講得比較多、理論方面用各種文字和比喻講得很深厚透徹。

如有的比喻:就像人的手有五根手指各不相同,有的說因果的不同所造成的,有的說每個人靈魂來自天上、地上、水裡等不同的地方所造成的。更有人把它作為專業的理論課題加以研究。對於根性為什麼不同,是因為人的精子和卵子在結合的一瞬間,由於個體的狀態與時間、環境各不同,就會造成新生命的根性差異。

修道是講究根性的

如果有利良好的環境,最佳的時間點、精氣神在最佳狀態,下一代的根性相對就會很高。但不是絕對,因為還有『業力』因果關係。

如果根性相對高,那麼與『道』就會很接近, 他很快就會進入修為狀態。

比如我在八十年代後期,那是機緣比較成熟,一下子就進入修為狀態了,這一點我們同修們都有同感。悟性稍微差一點的需要長時間的引導,也會進入狀態。根性更差一些的,雖然也有根性,但心性渾痴,進入狀態就會更難。就像張三丰的師父對他說;我悟道一輩子,也不如你一朝入道。這是道家徒弟得道,再反過來影響師父。

修道是講究根性的

因此悟道與年齡的大小,時間長短的關係不大,根性很重要,在我們道家『修真者』一生中,最難找的就是一位可傳弟子,其實佛家也是一樣,比如現在禪宗的『臨濟派』活動的比較廣,但有些寺院已經名存實亡了,很遺憾!

明•龔廷賢詩曰:寡慾自然神氣爽,清心剋制念頭多。廣闊胸襟容四海,浩然正氣彌六合。

修道是講究根性的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