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耳曼、普鲁士和德意志有什么区别吗?

历史小小达人


文|小河对岸

看德国的历史时,有很多人对日耳曼、德意志与普鲁士等概念分不清楚,那这三个名词又有什么区别呢?

日耳曼就如华夏民族一样,是个民族概念。“日耳曼”这个词汇,最早出于古希腊史学家波希多尼之口。而在罗马帝国时期,罗马人又将其北方的日耳曼人、凯尔特人、斯拉夫人称为三大蛮族。北欧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瑞典、挪威),被认为是日耳曼民族的故乡。其后,有部分日耳曼人南迁欧陆的北部,驱逐了原先居民-凯尔特人,并日益强盛而成为了罗马帝国最为强大的敌人。

日耳曼人最终灭亡了西罗马帝国,并在其废墟之上建立了诸多国家。历史上的哥特人、法兰克人、汪达尔人、撒克逊人、盎格鲁人、朱特人等等,都属日耳曼人。而以现今的国家民族来说,英格兰人、德国人、奥地利人、瑞典人、挪威人、丹麦人、荷兰人、比利时人、卢森堡人、瑞士人等,都属日耳曼人。

而德意志(diot)这个词汇,在古德语中是指“人民”的意思。最早见于公元8世纪,指生活在法兰克王国东部的日耳曼部落。于是,德意志也就渐渐成为国家、地理的名词。奥地利首相梅特涅,曾经说过:有一个德意志民族的说法,纯系是一个神话,而“德意志”不过是一个地理概念而已。

梅特涅说的德意志民族、德意志,是指神圣罗马帝国(德意志邦联),而神圣罗马帝国的前身就是东法兰克王国(即法兰克王国的东部)。故而,现今的德意志,大致相当德国、奥地利。而历史上的德意志,曾包括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瑞士等国。

普鲁士,则是德意志境内的一个诸侯,并最终完成了德意志的统一。而令人玩味的是:普鲁士最早并不属于德意志,也不是日耳曼人。普鲁士位于波兰的东北方(俄罗斯的加里宁格勒附近),其民族与立陶宛人、拉脱维亚人更为接近,同属波罗的语族。

13世纪初,波兰的康拉德公爵企图向北方扩张,却几番被普鲁士人打败。波兰不但没能扩张领地,反到被普鲁士人攻占了一部分。康拉德公爵极为恼怒,最终与条顿骑士团(德意志人为主)签订条约,承诺只要条顿骑士团征服库尔兰地区(即东普鲁士),即将该地永远相赠。

最终,条顿骑士团不负众望,征服了库尔兰地区的普鲁士人。自此,条顿骑士团便在波罗的海地区扎下了根,又经五十余年的血腥征服,而成为了波罗的海地区的一个强大政权--骑士团国。随着德意志人的日益增多,当地的普鲁士人也就渐渐地日耳曼化。而骑士团国,在法理上仍属波兰,并不属于德意志。

而条顿骑士团的第37任大团长(掌权者)阿尔布雷希特,为德意志的勃兰登堡藩侯--腓特烈二世(霍亨索伦家族)第三子。阿尔布雷希特在宗教改革者马丁·路德的帮助下,将条顿骑士团变成自己家族的世袭公国(骑士团名义上直属罗马教廷,但事实上又为波兰附庸。而依天主教的教规,骑士团成员不得成婚),即普鲁士公国。

1618年,普鲁士公国因无子嗣继承,改由霍亨索伦家族的长支--勃兰登堡公国兼任,而成立了勃兰登堡-普鲁士公国(共主联邦,如英格兰与苏格兰)。此后,勃兰登堡-普鲁士公国又在大选帝侯弗里德里希·威廉的一系列武力征服下,扩大了公国的实力与版图,并迫使波兰放弃对普鲁士公国的宗主权。

1701年,勃兰登堡-普鲁士公国的腓特烈三世,通过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利益交换(支持哈布斯堡家族对西班牙王位的主张,即历史上的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而谋得了国王头衔。但按神圣罗马帝国的法律,腓特烈三世不能在德意志称王。于是,腓特烈三世到普鲁士的首府--哥尼斯堡,加冕为王,并改称为腓特烈一世。自此,勃兰登堡-普鲁士公国,也就成为了普鲁士王国。

19世纪中后期,普鲁士通过三次王朝统一战争,先后击败了丹麦、奥地利与法国。普鲁士国王威廉,于1871年1月18日,在法国凡尔赛宫加冕称帝。宣告了德国的统一(小德意志),及德意志帝国的成立,而该帝国也被称为德意志第二帝国。


历史闻知社


其实也很好理解,日耳曼人就相当于我们几千年前开始形成的华夏民族,然后呢,汉族成为华夏民族中的一支,而德意志人成为日耳曼人中的一支,而德意志人的地区又分成许多个大小不同的邦国,最后由普鲁士人胜出,统一了大部分德意志地区。而汉族好比不同地方的人,最后终有强势的一方统一汉族乃至更大的华夏地区之类。

在欧洲,日耳曼人的区域大致在北欧、德国、奥地利、荷兰、瑞士、英国等地,覆盖了一半左右的中西欧洲。

说到德意志,不能不提一个比较古老的民族称谓—条顿人,只不过它一般是中欧一带日耳曼人的泛称,诸如易北河下游的沿海地带的日耳曼人,神圣罗马帝国的前身德意志王国的拉丁名就是条顿王国,普鲁士的前身就叫条顿骑士团。

直到19世纪中期,德意志地区依然是个几百个邦国、贵族领地、自由市等组成的地理概念,其中,实力比较大的就是普鲁士和奥地利,普鲁士经过三次王朝战争,最后排除了奥地利,单独组织大部分邦国组成了德意志帝国,就是历史上的第二帝国。

帝国建立后,普鲁士王国依旧存在,普鲁士国王兼任帝国皇帝,德意志地区各个邦国也依旧存在(只要是普法战争前还没被普鲁士吞并的),整个帝国,除了这个皇帝,还有3个国王和及其它二十几个统治者。他们甚至彼此间还互派大使,比较强的巴伐利亚邦甚至在罗马、维也纳和彼得堡都派驻大使。

在德国统一之前,只能用德意志在称呼这个地区,指土地和祖国,属于民族融合范畴,在德国统一之后,世界才称这个后起的民族国家为国家,这就是政治上的国家形态。

当然,随着德国在一战和二战中连续失败,普鲁士的西边划给了波兰,东边成了俄国和波兰的地盘,在德国本土已经没有一丁点的普鲁士发源地了,所谓普鲁士精神到了二战结束也就完了。

二战后,德国分裂为2个国家,分属两大阵营进行对峙,40多年的冷战结束后,德国才重新统一为一个国家,此时的德国,虽然经济上依旧很强,但是领土面积相对其辉煌期,早已缩水太多太多了,一个曾经的欧洲陆权军事强国,被第二帝国和第三帝国一番“神操作”之后,彻底被玩残了了,也只剩一个经济能在欧洲继续发号施令。


云中史记


日耳曼这个称呼,其实是个百分之百的汉名。说它是由German音译而来,纯属扯淡。G开头的单词,无论如何跟日这个读音(R开头)无关啊。

其实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日耳曼人的写法是日尔蛮人。尔即你,尔等就是你们,略带贬意。后来随着东欧罗巴人的进步以及中外交往的需要,才改成日耳曼这个表述的。

日耳曼既然对应的是German这个词,那么它和德意志就是一个意思了。对了,German这个词的读音跟德意志三字也是差之千里啊,真搞不懂晚清的文人翻译家们是吃什么翔长大的,译名如此之乱。还有那个Russian,R打头,怎么翻译成俄罗斯的?

普鲁士人则是波罗的海边上的一个蛮族,应该是连日耳曼人都算不上的吧。早先它被日耳曼人征服后,变成了德意志帝国没落后的一个公国,后来这个公国发愤图强统一的现在的德意志地区,并且公国也变成了王国。于是很长时间里普鲁士就成了德国的国名,一直到19世纪下叶。

(上图为油画中的普法战争场面,下图为普鲁士王国疆域)

日耳曼、德意志、普鲁士,有点类似于汉、华夏、秦,或者中国、中华、支那什么的。这样一类比,你该大致明白三者的区别和联系了吧。

关注巨蟹朱达志,心有灵犀一点通。


朱达志


对于这个问题,我想我可以回答一点,我看过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书籍。说实话,日耳曼不太了解,只知道日耳曼是现如今大约在德国、波兰、荷兰、丹麦、瑞典南部这一范围之内——那些操着相似的语言、野蛮而未开化部落的泛称。

而普鲁士和德意志相对来说还是可以说一说的,德意志就是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简称,德国刚刚统一的时候就叫德意志帝国,而普鲁士就是德国还未统一的时候,普鲁士经过了三次战争,分别是普奥战争,普丹战争和普法战争,这三次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德国统一的基础。而德国统一有两大功臣,一个是军事上的老毛奇,他被誉为“德意志之剑”,领导了三次战争的胜利。一个是政治上的俾斯麦,德意志的“铁血宰相”,以铁血手段统治一德意志,立下了汗马功劳,同时也是德意志帝国首任首相


寂静的火焰


日耳曼是一个民族集团,是一个有超过20个以上民族的部落联盟。在公元前2世纪时,他们散落在从斯堪的维地亚半岛到中东欧的大片土地上,属于印欧语系的日耳曼语族。

日耳曼这个名字,也不是他们自己取的,是罗马人帮他们取的名字。如同中国人一样,罗马人自视为文明民族,对北方的蛮族也分别命名。古罗马人眼中的三大蛮族有斯拉夫人、凯尔特人、日耳曼人。这其中,日耳曼人最能打。



日耳曼人一开始住在现在的瑞典和挪威,在公元前2世纪,由于一场大的自然灾害,很多日耳曼人为求生路,渡海来到中欧,赶跑了当地的凯尔特人,占据了中欧的土地。此时的日耳曼人有三支能打的部落,分别是条顿人、辛布里和阿姆布安人。这其中,条顿人的名气最大,打的硬仗也多。罗马人在条顿人手里吃亏不少,有一次战斗,半个元老院与罗马公民都折进去了,罗马也因此开始了马略军改。军事改革后的罗马再次焕发生机,在波河杀了条顿士兵10多万人,条顿王战死,剩余的日耳曼人退往中欧。罗马转危为安。

罗马共和国再次进攻中欧,在条顿堡,条顿人设下埋伏,杀了三个罗马军团,共25000人。奥古斯都临死还在诅咒,悲呼:还我的罗马军团。

罗马与日耳曼民族集团的争斗以在莱茵河修建围墙结束,日耳曼人损失惨重,却赢得了独立。

日耳曼人自称teutsche,最能打的条顿人被称为teuton。这些人的后裔,则被人称为teutonicus,这个词是由teuton派生出来的,意思是部落民、人民的意思。到8世纪,日耳曼人自称德意志人,即deutsch,即是由teutsche演化而来。

后来,这些条顿语族的日耳曼人就把自己的土地和人民称作teutsch_deutsch即德意志了。

罗马帝国衰亡前后,日耳曼人中的各个部落,法兰克、东西哥特、盎格鲁、撒克逊、汪达尔等纷纷进入罗马帝国境内,在废墟上建立众多蛮族国家,他们留在中欧的土地因守备空虚被斯拉夫人占据。后来的查理曼帝国,又将这些斯拉夫人从中欧驱赶回东欧了。

查理曼帝国分裂后,在帝国最东部的东法兰克领有莱因河右岸和巴伐利亚地区,其地域大致在现德国西部,是在语言和血统方面主要属于条顿人的国家。一直到十世纪,罗马皇帝的头衔都在查理曼家族里流转。直到他们的亲戚,留在北欧的日耳曼人又一次冲击欧洲,打击了从英国到德国所有的欧洲国家,摧毁了他们的国家秩序,给欧洲国家的查理曼血统的国王以打击,从而使英国的阿尔弗雷德、法国的卡佩家族等纷纷称为王室,并受到教皇加冕承认。



普鲁士出现的要晚的多。普鲁士是一个地区名字,在现在的波罗的海东南部,是一片贫瘠的地方,居住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也被称为普鲁士人。

波兰人想吃掉这块地区,没想到硌了牙,还被普鲁士人打上门来,因此就邀请了条顿骑士团来帮忙并许诺打下来的土地都归条顿骑士团。陷入宗教狂热,正在东征的条顿骑士团立刻来到普鲁士,用了50年的时间,征服了当地,成为了当地的统治者。条顿骑士团普鲁士周边的扩张行为,被1242年的冰上之战中被罗斯人击败,从而阻止了条顿人继续往东侵略。后来,普鲁士因为实力弱小,成为了波兰的附属国,直到1701年独立。

独立后的普鲁士立刻卷入了欧洲的政治漩涡里,在拿破仑战争以后的数次战争后,逐渐统一了德意志境内的诸多邦国,最终在普鲁士的基础上统一了德意志。

1947年,盟军法庭宣布普鲁士国家不复存在。现在的德国,实际上继承的是第一罗马帝国的衣钵。

日耳曼、普鲁士、德意志之间的关系是:日耳曼是族源,是民族概念。德意志是日耳曼众多蛮族国家中的一个国家,是国家概念。普鲁士只是德意志国家中的一个比较大的邦国。

日耳曼如同中国的东胡一样,有很多游牧民族,条顿人如同东胡民族中比较能打的鲜卑人,德意志如同鲜卑人建立的北魏帝国,普鲁士如同北魏帝国的北方六镇。后来在北方六镇的基础上分别成立了东魏和西魏,如同德国与奥地利的关系。


而知而行


日耳曼是一个民族,德国的主要民族就是日耳曼人。普鲁士是德国分裂的时候,其中一个最强大的国家之一,而德国最终统一也是由普鲁士发起并完成的。普鲁士最终统一了,除奥地利以外的所有德意志地区。而德意志则是德国统一后的名称。




鸢飞九天2018


日尔曼

日尔曼人是一个欧洲种群的名称,是一北方游牧民族,后来南迁过程中分裂成多个部落,其中包括法兰克人等。日耳曼人建立的法兰克王国后来分裂成东中西三部分,中法兰克王国后来演变成了意大利;西法兰克王国后成为了法兰西;东法兰克是德国的雏形,德意志第一帝国是由东法兰克王国演变而来。所以,可以说日耳曼人建立了包括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国的前身。

普鲁士

普鲁士人是原本是居住在波罗的海东南沿岸的一个民族,属波罗的海种族,后来该民族被德意志化。16世纪初霍亨索伦家族建立普鲁士公国,18世纪初改为普鲁士王国,它同萨克森、巴伐利亚、奥地利都是德意志诸侯国之一,后来1871年普鲁士统一了德意志。

德意志

“德意志”一词来源于古德语“diot”一词,意为“人民”。它既是一个地理概念(包括今天的德国、奥地利、波兰、捷克、意大利一部分等地),也指德意志民族,还是现在德国的正式名称。(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德意志人是德国的主体民族,他们属于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是古代日耳曼族中的一些部落经过长期融合形成的。从公元3世纪开始,日耳曼部落大举南下,约在公元5世纪末,日耳曼人建立了法兰克王国,后来分裂,而分裂出来的东法兰克王国确立了今天德国领土的雏形,后来东法兰克王国演变为神圣罗马帝国,即德意志第一帝国。德意志第一帝国在中期开始走向封建割据,到1871年普鲁士统一德意志,德意志人的意识形成。

所以,德意志人来源于日耳曼人,德意志民族意识形成要归功于普鲁士统一德意志。


国家人文历史


日耳曼是一个语族(语音、词汇、语法规则相似的几种语言组成的同一类语群),英语、德语、荷兰语、丹麦语、瑞典语、挪威语、冰岛语都属于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

德意志人是一个民族(在文化、语言、历史与其他人群在客观上有所区分的一群人),德国、奥地利、瑞士的第一大民族都是德意志人。

普鲁士是条顿骑士团的末代首领阿尔布雷希特于1525年建立的一个公国(1701年升级为王国)。三百多年后,普鲁士王国在吞并了若干个德意志人的邦国,并割占了法国的阿尔萨斯和洛林之后,于1871年建立了德意志帝国。


雨夜一灯明


日耳曼、普鲁士、德意志的概念。

1、日耳曼(日耳曼的:Germanic)

这个概念是最让人混淆的,

首先,英文Germanic这个词正确对应的是日耳曼。

Germanic people——日耳曼人指的是西北欧中欧的多个民族,包括瑞典丹麦冰岛英国(盎格鲁撒克逊)德国挪威卢森堡等等。

Germanic languages操从属于日耳曼语族(Germanic language)大伞之下各种语言的各种民族。日耳曼语族时候印欧语系中一个比较主要的分支。所有的荷兰语德语丹麦语瑞典语英语(盎格鲁撒克逊)都是从原始日耳曼语(proto-Germanic language)。

所以日耳曼人是一个大的概念,荷兰人、英国人、冰岛人,和德意志人一样,都是日耳曼人。

我理解,对中文读者来说,混淆主要来自于,“日耳曼”不光被用来翻译Germanic,而且有时会错误地被用来翻译German。这两个词看上去如此之像,甚至Germanic好像只是German的另一个形容词而已,因此,人们以为德国人、德意志人、日耳曼人是一回事。这个问题大概在“日耳曼”这三个字眼在中文中出现后就已经存在了。

原来看俄国小说中经常会提到“日耳曼人”——那个锁匠是日耳曼人,德语说得好……其实指的应该是这个锁匠是德意志人(Deutshce),能说德语(Deutsch)。我不知道这个错译是怎么来的,是不是翻译家翻的其实是英文本,而非俄文本。当然这里只是一个很小的例子,只是试图说明“日耳曼”这个词是怎么用差的。

再重复一次,德意志人是日耳曼人的一种。(见后面对德意志的概念的介绍)

2、 普鲁士

普鲁士历史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德意志国家。可以理解他们为北方或东北德意志人,和巴伐利亚等南部德意志人还是有很多不同的。普鲁士有非常强的军事传统,在俾斯麦领导的一系列战争中击败了奥地利(主要的德意志国家竞争对手)和法国,建成了统一的德意志国家连忙,并将奥地利驱逐出这个新的民族国家。

普鲁士的政治和军事建制是德国后来的强大的基础(现代化权威主义 + 军国主义),是后来发动一战乃至塑造纳粹及二战的基石。

二战战败后,普鲁士发端的大部分地方(东普鲁士)都已经划给波兰和苏联(今俄罗斯+加里宁格勒州)。原来的人口被消灭或强制迁移。所有普鲁士现在只是一个历史概念了。

3、 德意志

这个词可以是描述德意志的语言(Deutsch),或者德意志的人(Deutsche),等等。

英语使用的Germany这个词是罗马帝国时期用来称呼莱茵河以东的人口(Germania)。这些人自我描述用的词是deutsch.。这就解释了为什么英语是Germany,德国人自称deutsch,以及后面汉语翻译过来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德意志是使用德语的民族的自称。所谓的德意志的语言(Deutsch)就是我们说的“德语”,所谓的德意志的人(Deutshce)就是我们说的“德国人”。

对于德意志这个概念的认同在历史上是有过变化的。自第三帝国时期,纳粹将欧洲所有操德语的人口都视为同一个种族和民族的,即Volksdeutsche——最广泛含义的德意志人。那时从奥地利人到苏联共和国内操德语的“日耳曼人”,都是Volksdeutsche。其实这个对应的英语就是“ethnic Germans”——德意志民族。

有一各群体比较特殊,就是奥地利人,奥地利是操德语的民族,当然应该算德意志人,但在和和普鲁士竞争中落败的,被踢出了新建成的德国,而是自己有一个独立的国家。在一战后开始,奥地利和德国就在大德意志主义的影响下有融合趋势,到纳粹时期,完成了统一(1938年的Anschluss)。请注意,希特勒就是奥地利人,他当然认为自己是代表德意志民族的。当时德奥一家,都是大德意志人。

战后,因为清算纳粹,奥地利人非常避讳大德意志、泛德意志主义,就形成了自己独立于德国(Germany)的民族认同。但他们的官方语言还是德语(Deutsch),在学术意义上的民族学上也可以界定为ethnic Germans,但国民不一定认为自己是Deutsche。他们是奥地利人:Oesterreichische。

除此之外还有列支敦士登等操德语的小国。以及瑞士的操德语的人口。

总之,从更长一个历史维度看,这些德语人口都可以被视为德意志人,但他们在历史不同的阶段可能不一定会把自己的认同绑定为德意志人。但他们说的话,甚至官方拟定的语言,都是德意志语。

另外,语言的界定时候比较主观的,譬如德意志土地西边和荷兰交界的地方,从古代看的话就不一定有什么特别明确的边界。两边的话更加接近。荷兰语和德语本来就是很接近的日耳曼语。民族、语言这些东西都是在历史上被主观划定的。


兔主席


简单一点说日耳曼是英文german的音译!意译为德国!

德意志是德语deutsch的音译!意译是德国。

我们是秦国统一了中国,德国是普鲁士统一了德国,但是德国的普鲁士地区在二战后划给了波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