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录取却没收到通知书,女子被堂姐顶替上大学,要亲情还是要公平,你怎么看?

官馨思


寒窗十年,学籍被顶替;同胞情深,堂姐妹却命运反转

近几年,由于网络的高速发展,社保医保银行卡并网等,身份信息的唯一化,逐渐将原本藏在冰山下面的一些问题显现出来。在众多的问题中,冒领录取通知书、顶替学籍的事件,就时有暴露。

读者有兴趣,输入“顶替学籍”,将出现若干的案例——这说明,在某个特殊的年代,这样的顶替学籍的现象,并不少见!如下图:

这些时有发生的顶替学籍上大学事件,对于被顶替人,是极不公平的。三水三心曾经说过,中国的高考,是最不科学但最公平的人才选拔机制,可是,学籍被别人顶替,姓名都拿给别人用了,哪里还有公平可言?

这不,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近日,河南长葛一女子学籍疑被堂姐冒名顶替的新闻引发热议。河南长葛市的黄海霞女士,1993年以498分的成绩考取许昌师范,却一直没收到录取通知书。十几年后,她向有关部门投诉称:当年自己的学籍被堂姐冒名顶替了。然而,黄海霞的堂姐夫昨天在接受采访时则给出了截然不同的说法,称黄海霞在1992年底就去卖猪肉了,当年参加考试的不是黄海霞,而是她的堂姐。

冒名领取录取通知书,顶替上大学本来已经很能扯眼球了,至亲的骨肉姐妹,低头不见抬头见的堂姐顶替了堂妹,就更让人匪夷所思了!

这一则新闻中,还有一个很吸睛的地方,那就是本来应该衣着光鲜、生活相对平静的一位教师,却成了一位土里土气、比实际年龄老了许多的农妇,命运的转变,激发了很多人的“打抱不平”的浩然正气!

所以,这一则新闻已报道出来,便迅速引发人们的围观!

按照该女子的描述,她本来应该是一名教师!

但在网络时代,三水三心已经养成了“让子弹再飞一会儿”的习惯,因为,剧情的反转,有时只是一眨眼的功夫!果不其然,第二天,就有网名叫做@桀骜44572的人在网络发布了他所谓的真相(如下图)

@桀骜44572 提供的新信息,有几个要点:

1.黄风铃确实用了黄海霞的学籍。理由是按照当时政策,复读生不能参加师范学院的招生,所以只能用已辍学的同龄人的学籍。而且这事乡邻皆知。

2.黄海霞早已辍学务农经商卖肉,那498分是黄风铃一分一分考下来的。

3、提出质疑:相关报道参考的都是黄海霞的一面之词,没有走访其他知情者,因此严重失实。

据此,剧情大反转,悲悲戚戚的受害者成了依靠讹诈骗取关注的骗子!

但迄今为止,并不见当地主管部门发声:这个时间真的就那么复杂吗?其实,我们在思考问题的时候,有的时候,需要把复杂的事情想简单一点,把简单的事情想的复杂一点。

这件事情,其实只有两个问题:

第一,学籍问题。堂姐黄凤玲,是不是顶替了堂妹黄海霞的学籍!

第二,谁参考的问题。参加高考的,究竟是堂姐黄凤玲还是堂妹黄海霞!

那么,针对这两个问题,当地相关部门,着手开展调查,应该并不是困难的事情!

首先,关于学籍问题,调查学籍的归宿并不复杂

要调查黄凤玲是否用了黄海霞的学籍,只需要调出当年的各种报名表、登记表和学籍档案,毕竟,按照档案管理,这些都应该是永久保存的。而根据黄海霞提供的图片,以及@桀骜44572 的证词,几乎可以明确判定,黄凤玲的学籍档案,就是黄海霞的!

如果我们对当年的师范专业报名要求进行查证,许昌当地的规则就是:师范、司法、军事类院校只接受应届生报考,作为往届生的黄凤玲没有报名资格,于是,就借用了黄海霞的学籍!

据此,整个逻辑链条就清晰了!

其次,关于谁参考的问题,做一些走访,真的很难吗?

如果说借用学籍,是一种技术手段的话,盗用考试成绩冒名顶替上学师范,则是一种极为恶劣的盗窃行为!是否冒名上师范,调查起来并不复杂:

首先,黄海霞有没有参加当年的考试,这应该是清楚明白的事情——既然黄凤玲借用了黄海霞的学籍,也就是已经更名为黄海霞,包括照片都是黄凤玲的,那么,就不可能有两个黄海霞去参加考试!

所以,从逻辑上来说,几乎可以肯定,黄海霞没有参加考试,那498分,就是黄凤玲考的!

请注意,这只是判断,那有没有知情者呢?黄凤玲的班主任及科任老师应该知道吧?据@桀骜44572 所说,黄海霞那是在“经商务农卖肉”,那么,左邻右舍应该知道吧?走一些走访调查,一定就可以将真相还原!

第三,关于责任的问题,应区别对待

经过调查取证,上述两个问题清楚之后,就涉及到追责的问题!我不太同意有些媒体(包括自媒体)的意见,认为这是历史的错误之类,其意思很明显,这种历史的错误,岂能追究?

事实上,当初的规定,往届生不能报考某些院校和专业,那么,利用学籍管理的漏洞,让往届生违规参加了考试,只要发现了,该处理还得处理——

1.学籍管理人员包括分管和主管领导应当承担责任。当时修改学籍的人有没有利益的输送?不管有还是没有,都是违反学籍管理规定的,既然违规了,是不是该接受处理?

或许,几十年过去了,有的人都已经不在人世了,还有的已经退休了,但该承担的责任,必须要承担,中国不是有句古话“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吗?

我们要在社会上树立一种正气,吹一股清风,绝不让犯错的人“天地任逍遥”,就是重要的途径!

2.依靠借用学籍获利的人,也要承担责任。在这起事件中,如果最后确证,是黄凤玲冒用了黄海霞的考试分数,那么,黄凤玲自然就不具备入读许昌师范的资格,也就是说,应当取消黄凤玲的教师资格,并返还非法获利,并补偿黄海霞相应的损失。自然,黄凤玲的劳动价值还是应当体现,至于如何体现,这就不是三水三心操心的问题了!


那如果黄凤玲只是借用了黄海霞的学籍呢?个人以为,黄凤玲依然是获利者,还是应该受到一定的惩罚——毕竟,不准往届生报考你却考了还读了,这是违背规则的,违反了规则就要承担责任——这就是法治的核心意蕴!

3.连考试都没参加,却声称自己被录取,我也是醉了。如果最终调查,黄海霞初三已经辍学,在“经商务农卖肉”,却振振有词,说自己考了“498分,已经被许昌师范录取”(如下图),那简直也让人无语——说句实在话,如果不是记错了,这也太那什么了!

不过,看了自称为黄凤玲侄儿的新闻专业的大学生,义正词严的一番解说最后,“真的永远是真的……大快正正直者得人心”,我忍不住笑了——果然,不愧是一大家子人!

就像一个媒体所说:

一个人偷走另一个人的人生!
亦或,一个人将某种人生的入场券送给另一个人,之后,她后悔了。

这就是狗血剧情!

但愿这样的剧情,不要再上演!

总之,对于这件事乃至类似的事情,我们不能因为事隔久远就放任不管——这其实是对公平的亵渎!对法治的玷污!对美好人性的遮盖!


三水三心


这整件事的过程是这样的,河南省长葛市的黄海霞今年40岁,在1993年报考了许昌师范学校,但考试过后并没有接到录取通知书,便打工、结婚、生子。在20余年后,黄海霞发现自己当年并没有落榜,而是被人冒名顶替了学籍继续上学。在他查询和收集到的资料后发现,当年以她498分的成绩被许昌师范学校录取,顶替她学籍上学的堂姐毕业后被分配到长葛市第一小学任教。

这件事上,不同的部门既然有两个不同的调查结果。2011年,长葛县教体局经过调查,已经认定黄风玲顶替黄海霞学籍的事情不存在;可是2010年,长葛市公安局的调查结果就已经证实了黄海霞学籍被顶替一事。所以这件事的真相还是被掩盖着的,真相还没有公诸于世,还在进行调查当中。

对于这件事,决胜网认为对于当事人是非常不公平的。十年寒窗,但最终被自己的亲人盗用自己的学籍,这种事真的能够从心中抹去吗。一个学籍,两个人的命运,更是一件违法的事情。在黄女士的学籍被自己的堂姐顶替之后,相信亲情已在他们的心中逝去了。从大伯开始想用黄女士的学籍给自己的女儿上学开始,大伯的心里已经不再重视这份亲情,对他而言最重要的是自己女儿的未来。所以对于黄女士而言,亲情已经没有了,在这件事上必定要讨回一个公道。原本黄女士可以摆脱农村的命运,到师范去念书当个教师,可是就因为这件事而被耽误了他的人生。



到现在为止,我们都还在等待这件事情的真相浮出水面。不管是什么样的结果,相信可以给我们群众一个很好的交代,毕竟长葛市纪委监察委、公安、教育等部门负责人以及组成了调查组,对此事进行调查。


决胜网


有些媒体所报道的不敢苟同,事实真相可能在这里!



A上善若水758


明明被录取,但是通知书被截留。本该自己去上的许昌师范,却被偷偷换成了堂姐。这悲催的故事主人公黄海霞,如今已是四十几岁的人了。

从相关视频和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到,二十几年后的黄海霞得知真相后悲痛万分。她的泪水中,既有得知被亲人无情欺骗后的伤心,更有青春不再命运被改写的痛苦。

九十年代,当时初中毕业后能考取师范或中专,是多少农村学子梦寐以求的事情。农村户口将变更成商品粮户口,毕业后会有分配,从此离开脸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

这是人生中的一次鲤鱼跳龙门的重大跃迁。人的命运也将从此改写,包括自己后来的工作圈、生活圈,以及后代的教育生活等,都会相应有很大的不同。

也难怪黄海霞如此那般的伤心了!换了谁,都会痛心不已。

是要亲情还是要公平?

亲情还有吗?早在当年,她的通知书被截留的时候,上学资格被掉包的时候,就已经没有了。

她的二伯和大伯,还有她的堂姐,堂而皇之地隐瞒、欺骗。试问,亲情何在?良心何在呢?

今日看到相关信息,说黄海霞家人接到电话,对方直接问:要多少钱?(意思是对方出多少钱可以摆平这件事,黄海霞能够平息下来。)堂姐家人,更是不承认顶替之事。

可见,在他们心目中,只有钱和利益,没有亲情,更没有半点愧疚之心。实在让人心寒。

虽说黄海霞自己的人生被改写,逝去光阴已不会重来。但是,她还是应该要一个公平。这既是对自己当年寒窗苦读的终结,更是对丑恶人性的追责,鞭挞。

作恶者,终将被恶所累。有些报应,不是不报,而是未到。如今,它终于来了。

不管最终事件的结果怎么样,社会,舆论,都给了黄海霞巨大的支持。因为,透过这件事,我们看到了当年还是小姑娘的黄海霞多年苦读的艰苦,命运改写后的生活不易,包括那些她所谓亲人丑陋的嘴脸。

同情和支持弱者,反对和打击恶行,这是人最起码的良知。

(图片来自于网络)


子兰爵


这件事有很多疑点,其实,我们不要被新闻所干扰。

当年考上了,知道是师范,十几年后才投诉,还知道大伯家孩子,还知道大伯家孩子改名,知道在小学当老师,这些都是根本藏不住的。

如果是陌生人冒充,还可以理解,如果是亲人间,那么最大可能:当年此人因为特殊原因没有去读书,而让大伯家孩子冒名学籍,后来发现两个人人生改变,才开始到处投诉,并把矛头指向有关部门。

这个事件的真相应该是:

1、考试成绩以及录取没人冒名顶替,都是现在的老师黄海霞自己考试,正常读书,分配。

2、顶替学籍问题是存在的,因为当年中考政策,有些考试只允许应届毕业生考试,第一年没考上,有的人只能借学籍考试。

3、这件事很好求证,就是这个考试成绩498分,到底谁考的?两个人只有一个人考试,这个不复杂。

4、媒体在这个事件里面,扮演了很不光彩的角色,我估计包括,神秘和解电话,也是子虚乌有的,是炒作,这个也好求证,电话号码,一查就知道了。

5、我为什么怀疑这件事?第一相由心生,表演性质太强烈,导演记者很用力,第二,当事人亲属有个真相说明,合乎情理。

6、我们要区分学籍问题和考试问题,这两个概念,完全两回事。



韩东言


看到都市报道的这则消息,我想起了曾经的一位同事,她就是顶别人的学籍考的师范,那个时候的师范,也叫小中专,不过很厉害的,毕业了,就是老师,有关系的可以分到县城,没关系的会被分到乡下教书,不过,很多分到乡下教书的,过不了几年,都调回县城了。我的这位同事,就是借用了别人的学籍,经过一年复习,然后考上的。

那个时代,学籍档案管理不是很规范,有的学生中途不上了,个别有点权势或者办法的人,就让孩子顶人家的学籍,借用人家的名字考试。工作后,当然还得借用当初顶替的人的名字,因为档案里如此。当然,也有个别人利用手中的权力以权谋私,通过种种不正当手段,让自己的子女冒名顶替他人上大学,这种手段实在卑鄙,实在可恶!我也听别人说过类似的事件,真相大白后,有的人受到处罚,真是罪有应得!不过,可怜了被冒名顶替的考生,实在是误了人家一生。

题主说的这件事,可能与第一种情况类似。也就是她大伯的女儿用了她的学籍,然后考上了大学。不过,从黄女士提供的证据来看,似乎不那么简单





如果事实真相真如黄海霞本人所言,那么在亲情和公平之间如何抉择,就不是问题了。既然当初人家能下狠心截断自己的前途,那么亲情早已不复存在,还顾念什么?理应通过法律的渠道替自己讨回一个公道!宽恕坏人,就是纵容犯罪。

此事如今在网上炒的沸沸扬扬,让我们拭目以待,期待有一个公平公正的结局!


静等花开2579


一辈子都毁了,还是被自己最亲的人给毁了!!

在官亭乡秋庄,黄姓是一个大家族。黄海霞的父亲有五个兄弟。大伯黄国法,即黄风玲的父亲,育有7名子女,他曾担任秋庄生产队干部,是村里最早发达起来的“万元户”之一。黄海霞的二伯是当地有名的老教师,还曾担任某中学校长多年。

黄海霞的父亲在家族中排行老三,夫妻俩在家务农。大伯和二伯的关系走的更近一些。

1993年,16岁的黄海霞以498分的成绩考上了许昌师范学院,这在当地应该是很多孩子跃龙门的“捷径”。但是黄海霞却一直没有收到录取通知书,而大伯家的黄风玲却考上了这个学校!而且据黄海霞的姐姐说,当时的黄风玲已经在家务农一年了。

25年前,如果能考上师范学校,准准的毕业保分配当正式老师,这亲戚坑的人够狠的!而且黄海霞和家人被蒙在鼓里多年,直到2000年才偶然发现。

(图片来源都市报道)

堂姐黄风玲仍使用着“黄海霞”这个名字,目前在长葛市第一小学任教。2009年,这位数学老师还曾获“长葛市农村骨干教师”称号。

目前证明黄风玲这边保持沉默,但是已将“顶替学籍”而非“顶替成绩”的证据提交给长葛市教体局。

针对这样的说法,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查证和考究,才知道谁是冒牌的考生。

2018年11月25日,黄风玲的一位亲戚说,1993年的黄风玲是复读生,而堂妹黄海霞辍学。为了考师范院校,才顶替了她的学籍档案,但“学籍问题是长辈们商量好的”。

黄风玲这边一直说的是“使用了学籍”而不是“冒名顶替了成绩”,现在也没有官方的说法。

不过很多网友看到这个新闻,还是炸开了锅,因为这种几十年前、十几年前冒名顶替人上大学的事情时有发生,当时碍于人的眼界和查证的手段不太发达,多年以后机缘巧合的就会浮出水面,使真相大白于天下!


如意岛会理财


我现在有个同事家一家三口人却三个姓!同事姓刘,老公姓段,孩子却姓张。这是咋回事呢。听我给你解释。

同事和她老公就是92年参加考试的,那时不要复读生,他们都是头一年参加考试没有考中,第二年复读的,用的别人的档案参加了考试。生了孩子后上户口,同事本来姓刘,老公本来姓段,他们给别人介绍自己时也都是说的自己本来的姓。可是他们的身份证,档案都是用的别人的名字,同事用的一个姓孟的档案,老公用的姓张的档案。所以后来他们去给孩子上户口想让孩子姓老公本来的姓——段,可是派出所说不符合规定,要么是父亲的,要么是母亲的,不能出现其它的姓,结果就上的姓张。

这也不得不说是那个时代的产物。

河南发生的这所谓的堂姐替上大学的可能性不大,堂姐顶替她的姓名参加高考可能是真,或许现在两个人出现了矛盾,才旧事重提。不然当年自己参加了高考,自己考了多少分,自己去填志愿,堂姐去上学了,自己的没有下文了,当年就会反映问题了,何必20多年才搞出这问题。再说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到底是谁参加的高考,也是有很多当事人知情的,同学老师都会知情,不知情的是我们这些局外人,在这里乱分析,瞎操心。



有些事情外人永远看不到真相,但是当事人自然清楚。为人不做亏心事,不怕半夜鬼叫门!

如果黄女士反映的实情,那么他大伯和堂姐真的欠了她一个解释,一次考试改变了两个人的命运,真的对她不公平。不过我不太相信这个结果。直觉告诉我就是堂姐用了她的档案,现在堂姐过得很好,她过得不好,她提了条件,堂姐没有满足她,就翻了旧账。黄女士翻旧账就已经撕开了亲情的面纱了,她已经做了选择,她要的是满足她的条件,也就是利益。

不知道我的感觉准不准。拭目以待。看其它媒体的后续报道吧!


心中百合静静开


真的佩服有些人了,这个事情我在前两天也做过评论解释,我作为一个经历过那个时期这种事的过来人给大伙说一下这个事情。这个顶替在当时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顶替学籍,当时国家政策规定复读生不能考中专类学校,所以复读生复读那一年,如果成绩平时摸底可以,学校都会找一些已经辍学的学生学籍,让复读生顶替去参加考试,考试成绩是复读生自己考的,这个在当时都是公开的,不需要什么权势或者关系,只要你的成绩好。另外一种就是直接顶替你的成绩和录取通知书,这个还真的需要权势和关系了,一般人还真的不好操作,当然这种顶替还有一个情况是考上的,因各种原因不能去上,中间有人介绍拿钱转让,这种例外。以上就是那个年代这种事情的根本情况。至于此次这个事情到底是哪一种,还得等待后续调查结果,在此之前,各位就不要瞎站队和表态了。在此都一块期待事情真相吧。


背后的孤独1


我大胆推测一下个中缘由。顶学籍是一大家人商讨后的结果,二伯操刀,大伯家的堂姐顶上,三叔家的堂妹让出。二伯操刀,肯定有些能耐,或许老早就混到城镇了。大伯可能比较平庸,但是有了这个公职女儿,也风光了几年,然后就挂了,以后就是女婿当家做主了。注意是风光了几年啊,前些年老师很苦逼的!三叔一家过得最差,一直在农村修理地球,修地球这没事!关键是不太争气!时不时被城里的堂姐一家踩上几脚,踩就踩嘛,堂姐夫还惦记着农村的一亩三分地,比如说宅基地啊,责任地啊。三叔心想,尼玛的混得那么好,还跟老子争这些破玩意!三叔越想越生气,于是找二伯,二伯是什么主?“二”伯啊!不好意思,我是二叔,哈哈!二伯说,那小子不放弃宅基地,你就揭发风铃顶替海霞!吓唬他一下!三叔心领神会!威胁侄女婿说,你给我悠着点!侄女婿心想,俺婆娘一个月也就4000而已,住在城里,供房加油养孩子,哪里不要钱啊?但是习惯了装逼,坚决不说混得一般,坚决拽着农村的一亩三分地!三叔非常气愤,于是把这事儿跟海霞说了,海霞又跟丈夫说了,丈夫心生一计,老丈这事儿你就甭管了!老子这次要榨得那小子吐血!让他吐100万出来!堂姐夫当场吐血,100万?尼玛得抢劫吧?不,不是抢劫,是逼良为娼!抢劫,只是抢夺当前之物;逼良为娼,起抢夺未来!

话说家庭关系,我个人的看法啊:亲兄弟>亲姊妹≥堂兄弟>堂姐妹≥表兄弟>表姐妹。

二伯心想,尼玛的一个侄女,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农村的一亩三分地,哪轮得到你惦记啊!而且自从大哥走了以,风铃一家也很少来走动了。老子当年可是出了大力气的,完全不把老子放在眼里!也不想调解此事了。请注意,二伯三叔,以及村里人,从来就没有说过一句话。他们不知道内幕吗?绝逼知道,就是不说!这充分说明了,风铃一家,不是省油的灯!大家不满许久了!

自此,就是两个外姓男人的表演了,堂姐夫和堂妹夫!堂妹夫心想,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又不是自家的东西,使劲砸吧!堂姐夫是个二愣子,心想,就是顶一个学籍而已,考试还是俺婆娘考的啊!老子看你翻出多大的浪!俗话说得好啊,屎不臭,搅起来臭。这一搅动,整个荷兰又出名了!臭遍了整个中国!

这事儿充分说明了几点:装逼被雷劈;贪和贫只有一点的区别;外姓人不要插手本姓人的事儿;做人做事,留一线日后好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