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市农业委纪检监察组的“探头”照见了一批“油耗子”

一张原本用于公务车辆的加油卡

却明修栈道 暗度陈仓

被屡屡用于私车或其他车辆加油

到底怎么回事?一起去看看……

“我就是贪心作怪,带着侥幸心理,所以犯下如此错误,我很后悔,也感到很没有面子。我错了,请大家以我为戒。”永州市农业委司机张某真诚悔过说。日前,永州市纪委监委驻市农业委纪检监察组查处了一批揩公务车油的典型案件。

2017年10月,驻市农业委纪检组接到举报,反映市农业委公务车用油异常的问题,要求尽快严肃查处。“公务车油卡‘漏油’不是小事。派驻纪检组的监督就是要从小事抓起,对违规违纪的现象必须露头就打,形成震摄。”驻市农业委纪检监察组态度坚决。

调查组从加油站调取了近年来该委所有公务车加油信息,分析发现该油卡同一天在同一加油站多次加油,油品包括92#、93#、95#、97#,一月加油次数多、油用量大。调查组从加油站调取保存的近一个月加油监控记录,发现除该公务车外,有包括教练车在内的不同车辆用该卡加油,“油耗子”的尾巴露出了一点点。调查组找加油员和司机张广良谈话,他们承认近一个月内用公务油卡加了2-3次油用于张广良私车,金额仅有几百元,其他的概不认账。这些情况与监控事实不符,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根据公务油卡管理办法,实行加油员同持卡人双重密码管理,只有加油员同司机联手作案才能“偷”得了油。调查组决定改变策略,先从加油员身上突破,将加油员喊到纪检组来问话。加油员一到纪检组,心里胆怯,脚手发抖,答话结结巴巴,哭着说:“请纪检组不要同公司领导反映,否则公司会开除我,我全部交待。”在纪检组的安慰和教育下,她交待了全部事实真相,原来是加油员通风报信,打电话告诉司机张广良加油站的监控记录只保存一个月,司机便心领神会只承认了该月的事。

调查组进行了大量外调,掌握扎实的证据,并通过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督促张广良主动到纪检组长办公室交待全部事实。张某被立案调查,受到党内警告处分。

“我利用管理公务油卡的便利,带着一种侥幸心理,揩了公家的油。驻农业委纪检组一清查油卡我就慌了神,主动向局领导交待问题并退回被侵吞的违纪款。我知错认错,后悔莫及。”永州市涔天河水库和工程管理局副科长左某主动投案自首说。

驻市农业委纪检组举一反三,在所监督管理的18个单位进行了公务油卡堵“漏油”专项治理行动。市涔天河水库和工程管理局副科长左某慌了神,主动“投案自首”,接受了驻市农业委纪检组的处理。全市县区纪委和其他纪检组已纷纷开展专项行动,查处了一批“油耗子”。